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蜂业》2020,(4):36-37
<正>第一招|巧改蜂桶防巢虫巢虫危害不可小觑,尤其是夏秋之季危害更为严重,更需勤勉防治。但防治工作比较棘手,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再度治之。每当搬起圆蜂桶查看蜂况时,总能在圆蜂桶底和地面接触的那个圆圈位置上,可见很多小巢虫在蠕动,多时可达几十条。虽然蜂农都会及时将其消灭,但只需过3~4天,再搬开蜂桶,又有很多巢虫。  相似文献   

2.
养蜂人都知道:"中蜂怕巢虫,西蜂怕螨".这就是说中蜂最怕巢虫危害.西蜂最怕大、小蜂螨危害.中蜂遭巢虫危害严重时不是飞逃,就是群势逐渐缩小,最后因老蜂慢慢死亡,又无新蜂接班而全群覆没.我对巢虫的治疗方法是:防、刮、敲、挑.  相似文献   

3.
薛超雄 《蜜蜂杂志》2008,28(2):26-26
养蜂人都知道:"中蜂怕巢虫,西蜂怕螨".这就是说中蜂最怕巢虫危害.西蜂最怕大、小蜂螨危害.中蜂遭巢虫危害严重时不是飞逃,就是群势逐渐缩小,最后因老蜂慢慢死亡,又无新蜂接班而全群覆没.我对巢虫的治疗方法是:防、刮、敲、挑.  相似文献   

4.
据我和我们邻居的实践证明,蟑螂不能防治巢虫,反而对蜂群有害。1.箱内如有几只蟑螂,到晚上就会有蜜蜂出巢来扑灯,看起来蟑螂不吃蜡碴而是偷吃蜂蜜,使蜂群不安,出巢扑灯。最后我实验,箱内没有敌害和蟑螂,把灯放到巢门,蜂群很安静,不来扑灯。2.越夏期,蜂糖、蜂粮已尽,蟑螂开始咬巢脾,但是箱底仍然有蜡碴。说明蟑螂,吃不到巢房底部的蜂粮、蜂糖,所以咬巢脾。3.如果一段时间不去看蜂群,箱内蟑螂也多,巢虫也多,说明蟑螂和巢虫可以共生,并不防治巢虫。还是83年杂志中,有一位同志说得好,用开水防治巢虫,只要有一只空箱,用开水  相似文献   

5.
巢虫是中华蜜蜂巢内的大敌。巢虫会蛀坏巢脾,若蛀食子脾会造成蜂蛹的死亡,它还会损坏蜂箱、巢框,给中蜂饲养造成重大损失,严重时还能迫使蜂群逃跑。可见能否有效地防治巢虫,是关系到中蜂的生存、发展,蜂蜜的产量,还间接影响山区、丘陵区开花农作物的产量、品质的大问题,绝不可等闲视之。那么怎么防治呢?通过观察、实验、研究,笔者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1首先谈“防”。1.1要选育好蜂种,培育强群,做到一年四季蜂略多于脾(蜂箱里外侧巢框整个面都有一层蜂为准)。好些资料上说蜡蛾在箱底蜡屑中产卵,孵出后再爬上巢脾,这不一定正确。在巢虫发生…  相似文献   

6.
黄林才 《蜜蜂杂志》2006,26(3):28-29
巢虫是中蜂虫害之首,严重影响、制约着养蜂生产。有效防治巢虫是养蜂生产中一项十分有效的增产获益措施。清流县养蜂试验场经多年精心试验研究,总结了一套十分有效的防治措施,就是利用巢虫生活、发育各个阶段的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分述如下供养蜂生产者参考使用。1选育抗虫品种蜂种能够有效地解决防治巢虫的问题。本人在十几年的养蜂生产过程中发现,有一种常年分泌黄褐色蜂蜡筑巢的中蜂,具有很强的抗巢虫能力,巢脾上没有发生过巢虫。我观察到此种中蜂有采集树胶进行筑巢的能力,从而能阻碍巢虫对巢脾的危害,起到积极的防治作用。只…  相似文献   

7.
中蜂是我县土生土长的蜂种,个体小,适应性强,是农户喜爱饲养的蜂种,也适合专业饲养. 近期不少蜂友反映,中蜂群被巢虫危害严重.2013年6月15日,仪陇县金城镇石榴、北台、梭坡村二社、中坝乡红华村二社、双盘乡菊花村二社、金城镇退休干部职工休闲养蜂的6户人家共计饲养中蜂87群,活框饲养495框蜂,平均每群5~6框蜂(逃跑群19群未计算在内),被巢虫危害56群,占蜂群数的64.37%;没有被巢虫危害的中蜂群31群,占蜂群总数的35.63%.  相似文献   

8.
1 饲养壮群 "强群"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如果一群蜂的数量很多,但大部分是幼蜂,这只能算是一群强而不壮的蜂群.只有幼蜂、青年蜂、老年蜂有一个合理的比例,使得蜂群里干什么"活"的蜂都有,才能称其为壮群.壮群对巢虫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当然,也不是说壮群就绝对不会遭受巢虫危害,它同样会,只不过由于其群势壮,子脾面积大,对中小弱群来说,受巢虫危害的面积相对小些,老蜂死去后会有一些未受危害的出房幼蜂来补充,于是壮群群势就不表现出下降.  相似文献   

9.
曾传勇 《中国蜂业》2004,55(5):23-24
巢虫是养蜂业的严重害虫,各种蜜蜂(含海南排蜂)都危害,中蜂受害最重,常引起蜂群不安,弃巢飞逃;意蜂则影响繁殖,采集力减退.近年来许多蜂友反映,蜂群越来越难养,巢虫越来越多,无法可治感到头痛.笔者养蜂多年遭受巢虫肆虐,损失惨重.因此,从教训中找出以下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冷热兼施治巢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虫是中蜂的一大敌害,年年防治,年年难治.多种养蜂书籍及相关报刊杂志上提出众多防治方法,但由于各地气候、蜂种抗巢虫能力及饲养管理方法不同等因素,导致防治效果不甚好.多年来,本人在防治巢虫方面投入了不少精力,也尝试过多种方法,逐渐形成一种适合本地的防治方法,我称之为"冷热兼施法".  相似文献   

11.
巢虫重在“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饲养壮群“强群”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如果一群蜂的数量很多,但大部分是幼蜂,这只能算是一群强而不壮的蜂群。只有幼蜂、青年蜂、老年蜂有一个合理的比例,使得蜂群里干什么“活”的蜂都有,才能称其为壮群。壮群对巢虫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当然,也不是说壮群就绝对不会遭受巢虫危害,它同样会,只不过由于其群势壮,子脾面积大,对中小弱群来说,受巢虫危害的面积相对小些,老蜂死去后会有一些未受危害的出房幼蜂来补充,于是壮群群势就不表现出下降。饲养壮群的基本方法是随时保持巢脾上有充足的蜜和粉。2 熏脾巢虫昼伏夜出。晚上由于巢门口没有守…  相似文献   

12.
徐子成 《蜜蜂杂志》2014,34(10):26-26
<正>以前曾有养蜂人说:"中蜂怕巢虫,意蜂怕螨"。其实,意蜂也怕巢虫。不论是养中蜂还是意蜂,莫把空余蜂脾、赘脾留作巢虫的培养基。巢虫是蜡螟的幼虫,蜡螟有2种,一种是大蜡螟,它的幼虫长约2 cm;另一种是小蜡螟,它的幼虫长不足1 cm。它们的成虫都是灰白色,昼伏夜出,喜欢在空余的蜂脾、刮下的赘脾和箱内的蜡屑及副盖上产卵,幼虫以食蜡为生。幼虫化蛹时能黏附在蜂房和蜂箱内壁四周的木板上,吐丝做茧,把箱壁的木板  相似文献   

13.
何邦春 《蜜蜂杂志》2020,40(12):36-36
巢虫是危害赣南中蜂的主要病虫害之一。据我观察,巢虫危害赣南中蜂,主要与群势、贮蜜、季节、蜂脾4者息息相关。1群势巢虫危害赣南中蜂,具有“欺弱怕强”的特性。即弱群危害严重,强群危害轻或者几乎无巢虫危害。原因何在?强群蜜蜂密集,隔板、箱底、覆布皆布满蜜蜂,清巢能力强,抗巢虫能力自然强。因此,巢虫即使在箱内,也难以“下手”和“兴风作浪”,所以危害轻或者几乎不危害。  相似文献   

14.
防治巢虫法     
王龙根 《蜜蜂杂志》2010,30(10):41-41
<正>巢虫是为害中蜂的主要害虫。中蜂一般无上蜂路,喜结团,喜新脾。根据这些习性,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摸索了几点防治巢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意蜂抗巢虫力强,中蜂抗巢虫力弱,除了意蜂清巢能力较中蜂强以外,主要原因是意蜂采集树胶,而中蜂则不采树胶,蜂胶是否确有抗巢虫作用呢?为此,我对抽取的中蜂巢脾和意蜂巢脾作保存试验,在保存过程中不使用任何防蛀措施,任其蚀蛀。具体对  相似文献   

16.
用好巢门塑料隔王片可解决养中蜂的三个难题:一、预防巢虫巢虫难防治,市面上有的防治药物,重了伤蜂,轻了无效,很难把握。用巢门塑料隔王片,大蜡螟进不了箱。将巢门开在有巢脾的一侧,便于工蜂守卫,小蜡螟也进不去,加之蜂多于脾,基本可以防巢虫发生。蜡螟无法从巢门进入,不能在脾上产卵,就不用担心巢虫危害了。  相似文献   

17.
杨朝环 《蜜蜂杂志》1999,(10):17-18
2中峰的主要敌害(天敌)2.1巢虫巢虫是错蛾的幼虫。蜡蛾,学名:蜡螟,有大蜡蛾(大蜡螟)、小蜡蛾(小蜡螟)2种,生活力强、繁殖很快。蜡螟除早春、晚秋和冬季外,都能在蜂巢内活动。巢虫1年能繁殖3代,第三代成熟的巢虫在巢箱角缝或上框架内吐丝或结茧越冬,到春末夏初温度适宜时就羽化成蜡蛾,在蜂场各处找地方产卵繁殖。巢虫主要危害中蜂巢脾。巢虫钻蛀巢脾时,以吐丝连缀粪粒作成隧道,蛀食蜂粮(蜂巢花粉)、蜂蜜,毁坏巢脾和咬伤咬死幼虫。西方蜂种能驱逐蜂巢内的巢虫,因此受害较轻;中蜂驱逐巢虫的能力差,一旦被侵害,则会引起…  相似文献   

18.
有一天,忽然天空下着顷盆大雨,本国蜂和意大利蜂同在一颗树叶下躲雨,意大利蜂理直气壮地说:我的本领可真大,一年能生产几百斤蜜,还不怕巢虫,防病力也强,人们喜欢饲养我,可是你呢?一年最多也只能  相似文献   

19.
王志忠  王巧红 《蜜蜂杂志》2005,25(10):31-31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属螟蛾科,有大小两种,在巢脾上蛀食蜂蜡,穿成隧道,毁了巢脾,伤害虫蛹,还会损坏蜂具。中蜂抗巢虫能力弱,经常普遍受其危害,是饲养上比较头痛的问题。漳州市、县在防治巢虫方面推广了清除巢箱、饲养强群、使用新脾、人工清除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巢虫的危害,但效果不显著。我们从南靖县中蜂场和各村养蜂户的重点抽查中发现,巢虫发生率仍为43%。怎样才能比较彻底地防治巢虫呢?从意蜂断子期治螨效果好的方法中得到启发,选择中蜂断子期和巢虫盛发期,燃烧硫磺熏烟巢脾和蜂箱,对巢虫进行较为彻底地毒杀,连续进行了两年的重复…  相似文献   

20.
夏启昌 《蜜蜂杂志》2010,30(3):33-33
中蜂抗巢虫能力远远低于意蜂。每年6、7月份中蜂巢脾上就会出现星星点点的“白头蛹”,我一直找不出原因。后来一次查蜂时,在一个快灭亡的小蜂群蜂脾上发现线条状的虫子,用蜂友介绍的敲打法,敲打巢脾,可见巢虫爬出。一般巢脾上出现零散的白头蛹,可说明已有巢虫。通过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