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病虫害发生情况(一)地下害虫近年来发生较重。去年9月上、中旬调查,全市挖土619m2,见虫2048头,折合每667m2有虫2206.8头,较前年同期增加22.5%。其中每667m2有蛴螬1682头、金针虫425.6头、蝼蛄133.4头,前年同期每667m2有蛴螬1284.2头、金针虫454.8头、蝼蛄56.3头,总体上蛴螬  相似文献   

2.
一、麦播期间病虫害发生情况 (一)地下害虫 安阳市近几年地下害虫逐年加重,土传、种传病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日趋严重.2008年8月下旬~9月上旬,全市挖土363m2,总虫数1372头,折合每66 7m2有虫2520头,较2007年同期2504.2头增加0.6%,较1998~2008年均值2225头增加13.3%.其中蛴螬、金针虫、蝼蛄折合每667m2分别有虫1848.5头、564.1头、1080.4头,与2007年同期192 5.1头、505.2头、108.4头相比,蛴螬虫口密度比上年略有减少,蝼蛄、金针虫密度均比上年明显增加,特别是蛴螬比上年增加近9倍,危害加重.  相似文献   

3.
小麦药剂拌种包括防虫、防病两种措施。 防治地下害虫 天津市静海县植保站及测报点9月上旬挖虫调查,平均每667m^2有地下害虫2151.3头,低于2006年高于历年平均值。其中蝼蛄188.3头,比2006年低7.0头,比历年平均值高27.5头;蛴螬为1741.7头,比2006年高6.5头,比历年平均值高348.8头;金针虫为221.3头,比2006年低18.8头,比历年平均值高19.7头。预计地下害虫为中等发生,个别地块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4.
<正>1播种至秋苗期这一时期主要对麦田蛴螬等地下虫和小麦纹枯病、全蚀病、黄矮病、丛矮病进行预防。实行种子处理是预防地下虫、麦蚜和苗期多种病害的有效措施。地下虫的防治指标是:每米2有蛴螬2头或金针虫5头或蝼蛄0.2头,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0.2%拌种;预防全蚀病、纹枯病、苗期锈病、白粉病,可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10%羟锈宁可湿性粉剂或立  相似文献   

5.
一、麦播期病虫害发生与危害(一)地下害虫麦播地下虫在豫西山区属常发性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这几种害虫1年或3年发生1代。小麦播种后,以成、幼虫咬食刚萌发的种子,切断、取食幼苗根部,使小麦枯萎死亡,造成缺苗断垄,一般缺苗5%-15%,严重者达50%以上。直接影响着小麦的全苗和壮苗。一般虫口密度为每667m^2 3000头左右,且逐年加重。  相似文献   

6.
杨荣明 《当代农业》2013,(22):34-35
地下害虫主要在旱作区发生.以蛴螬、蝼蛄和金针虫为主.主要在小麦秋苗期和春苗期危害.咬食小麦地下根茎,造成秋苗期缺苗断垄.春季枯心苗。一、发生规律 1.蛴螬 多1年发生1代.大多以3龄幼虫越冬,春季10厘米地温6℃以上开始上升危害。成虫昼伏夜出.有假死性,趋光性强.上灯雌虫多于雄虫,暗黑金龟子成虫有群集取食习性。  相似文献   

7.
<正>白术为菊科苍术属植物,为常用中药,以根状茎供药用。常发生的主要病害有立枯病、根腐病、白绢病、铁叶病、锈病等。主要虫害有白术术籽虫、白术长管蚜、小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蝼蛄等。  相似文献   

8.
<正>小麦是世界三大农作物之一,其种子面积非常广泛。本文就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要点进行总结分析,以期能够指导实践。1小麦播种至越冬期主要防治对象有小麦种传、土传病害,主要有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孢囊线虫病等;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吸浆虫以及麦田杂草等。1.1防治指标蛴螬1000头/亩;金针虫1000头/亩;蝼蛄100头/亩;小麦吸浆虫2头/样方(10×10×20cm);杂草50株/平方米。  相似文献   

9.
小麦苗期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3种。据观察,蝼蛄危害,麦苗嫩茎被咬成乱麻状,断口不整齐;蛴螬危害,麦苗根茎被咬断,断口整齐。  相似文献   

10.
麦田地下害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害虫主要在北方旱作地区发生,有蛴螬、蝼蛄和金针虫,一般在小麦秋苗期和春苗期危害,咬食小麦地下根茎,造成秋苗期缺苗断垄,春苗期枯心苗。一、发生规律1.蛴螬多1年发生1代,大多以3龄幼虫越冬,春季10厘米地温6℃以上开始上升危害。成虫昼伏夜出,有假死性,趋光性强,上灯雌虫多于雄虫;暗黑金龟子成虫有群集取食习  相似文献   

11.
试验结果表明,35g/L氟虫腈·溴氰菊酯EC对花生田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的综合防效较好,用量以90-120ml/6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12.
支艳英 《河南农业》2009,(11):20-20
一、麦播期间病虫害发生情况 (一)地下害虫 安阳市近几年地下害虫逐年加重.土传、种传病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日趋严重。2008年8月下旬~9月上旬。全市挖土363m^2,总虫数1372头,折合每667m^2有虫2520头。  相似文献   

13.
<正>蝼蛄和地老虎、蛴螬、金针虫一样属于主要的地下害虫,对农业生产带来较大的危害。蝼蛄又叫拉拉蛄,土狗子,属于直翅目蝼蛄科,为多食性害虫。在我国的北方以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为主。1形态特征蝼蛄的虫态分为成虫、若虫和卵三种,其成虫与若虫形态十分相似,主要区别在于若虫翅未长成,触角节数少。  相似文献   

14.
正我市冬小麦主要发生的虫害主要是:地下害虫、小麦吸浆虫、麦蚜、麦蜘蛛等。防治技术如下:一、地下害虫我市地下害虫呈逐年加重发生态势,近几年春季返青麦田死苗调查,近一半死苗是由于地下害虫的为害造成。我市麦田主要地下害虫种类是金针虫、蛴螬、蝼蛄,以金针虫为主。1、撒毒土。每亩用5%毒死蜱颗粒剂2公斤,拌细土30~40公斤,拌匀后撒施,施药后立即浇水,可以有效地防治金针虫,兼治蛴螬、蝼蛄等地  相似文献   

15.
<正>小麦地下害虫是为害小麦地下和近地面部分的害虫,包括蛴螬、金针虫、蝼蛄。主要咬食种子、幼苗根部,近地面的茎部。秋季为害造成小麦缺苗、断垄,春季为害导致枯心苗,使植株提前枯死。一、地下害虫的识别一看、二听、三灯诱、四调查。一看:看地面有无蝼蛄活动的隧道及隧道数量,根据隧道数确定实际虫数。拨开地面杂草看有没有叩头甲(金针虫)和蝼蛄的成虫等。二听:每当降  相似文献   

16.
秋苗期为害小麦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三种。据观察,蝼蛄为害,将麦苗嫩茎咬成乱麻状,断口不整齐;蛴螬为害,将麦苗根茎处咬断,断口整齐;金针虫则钻食麦茎嫩心,被害部呈乱麻状,但外皮仍连在一起。仔细观察麦苗的这些被害状,不用挖土调查,就可以确定麦田发生的是哪种地下害虫。  相似文献   

17.
小麦地下害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害虫主要在旱作区发生,以蛴螬、蝼蛄和金针虫为主,主要在小麦秋苗期和春苗期危害,咬食小麦地下根茎,造成秋苗期缺苗断垄,春季枯心苗。一、发生规律1.蛴螬多1年发生1代,大多以3龄幼虫越冬,春季10厘米地温6℃以上开始上升危害。成虫昼伏夜出,有假死性,趋光性强,上灯雌虫多于雄虫;暗黑金龟子成虫有群集取食习性。暗黑金龟子是花生产区的主要害虫,春花生—冬小麦、夏甘薯两年三熟制,长期旱作,利于发生危害;林木果  相似文献   

18.
玉米生产中主要地下害虫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蛴螬、蝼蛄和金针虫。这些害虫昼伏夜出,多发生在玉米6叶期以前,咬食玉米幼苗的茎基部或根,造成死苗、缺苗、断垄,使苗株数减少,严重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9.
珲春市玉米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蝼蛄等,对玉米苗期危害较重,其对常规种衣剂已经产生抗药性,因此筛选新药剂进行防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正>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地老虎、蝼蛄及金针虫等。 1 蛴螬类 蛴螬是金龟子幼虫的总称,危害居地下害虫之首。其在土中咬食植物根系、地下茎,严重发生时其成虫可把幼叶、嫩茎吃光。防治方法有: 1.1 土壤处理:播种或栽植前检查苗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