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深入了解短尾铁线莲和刺槐人工林的种间关系,探究短尾铁线莲是否对刺槐幼苗有潜在的化感作用。【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质量浓度(5、10、20、30和50 g·L-1)的短尾铁线莲根、茎和叶各部位水浸提液对刺槐幼苗根系生长状况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1)短尾铁线莲不同组织(根、茎和叶)水浸提液对刺槐根系生长和生理特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短尾铁线莲根、茎和叶浸提液在<20 g·L-1时对刺槐幼苗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且作用程度与浸提液质量浓度呈正相关,根、茎浸提液对其促进作用显著大于叶浸提液;而在50 g·L-1时却抑制其生长;(2)3种浸提液在50 g·L-1时对刺槐幼苗根系的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50 g·L-1时3种浸提液浇灌刺槐幼苗后,根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减少38.10%、33.25%和51.49%(P<0.05);根系丙二醛(MDA)含量分别增加38.09、25.25和18.99 nmol·g-1<...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以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 6号为功能性成分的GGR微量元素拌种剂(玉米专用)和GGR含氨基酸水溶肥(玉米专用)在玉米栽培中的应用效果,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与大田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GGR微量元素拌种剂(玉米专用)和GGR含氨基酸水溶肥(玉米专用)配合施用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玉米播前拌种和叶面追肥时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以及苗期幼苗株高、茎粗、根系数量、壮苗指数、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等生长指标,最终提高玉米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指标。2 g GGR微量元素拌种剂(玉米专用)拌种1 kg、大喇叭口期叶面喷施25 g·L-1尿素+7.5 g·L-1磷酸二氢钾+0.5 g·L-1GGR(玉米专用)、灌浆期叶面喷施25 g·L-1尿素+10 g·L-1磷酸二氢钾+0.5 g·L-1GGR(玉米专用)施肥配比下,玉米种子萌发指标、幼苗生长指标和产量构成指标均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NaCl、PEG处理对金露梅种子萌发和幼苗的影响,分别以0、40、80、120、160、200 mmol·L-1浓度的NaCl溶液和0、100、125、150 、175、200、225、250、300 g·L-1浓度的PEG溶液处理金露梅种子。结果表明,高于120 mmol·L-1 NaCl溶液处理,对金露梅种子的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40 mmol·L-1的NaCl溶液抑制了金露梅幼苗生长。100~175 g·L-1的PEG溶液处理金露梅种子,能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胚根生长,而高于175 g·L-1的PEG溶液处理,则对金露梅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木醋液对盐碱条件下芸豆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试验以“龙芸14”为供试材料,分别采用0、25、50、75、100和125 mmol·L-1的混合盐碱(NaHCO3与Na2CO3的摩尔比为9∶1)溶液进行萌发期盐碱浓度筛选试验,筛选出芸豆萌发期的最适盐碱胁迫浓度为100 mmol·L-1。继而在100 mmol·L-1的盐碱溶液中添加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分别为清水对照(CK)、木醋液稀释20倍(A+W20)、40倍(A+W40)、60倍(A+W60)、80倍(A+W80)、100倍(A+W100)、120倍(A+W120),分别测定木醋液处理后的芸豆种子萌发及生长特性,探讨木醋液对盐碱胁迫下芸豆种子生长抑制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显著抑制了芸豆种苗早期的生长,100 mmol·L-1的胁迫处理作用明显且能保证芸豆种子的存活,与CK相比,A处理的各项指标均出现显著降低,较CK分别降低了88.88%、75.42%、71.41%、...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石豆兰杂交种无菌播种快速繁殖体系,以‘Bulbophyllum pingtungense’为父本、‘Bulbophyllum fascinator var.corazonae’为母本进行种间杂交,取其F1代成熟种子作为试验材料,通过无菌播种技术对石豆兰杂交种子萌发、增殖、生根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适于石豆兰杂交种子萌发的培养基为1/2MS+土豆汁100 g·L-1+活性炭1 g·L-1;芽增殖最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1.0 mg·L-1+NAA0.5 mg·L-1+活性炭1 g·L-1,平均出芽数可达9.2个;壮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0.5 mg·L-1+IBA1.0 mg·L-1+活性炭1 g·L-1+土豆汁100 g·L-1,生根率可达100%,平均根数为3.88条,平均株高达4.18 cm。综上,初步建立的石豆兰杂交种快速繁殖体系,可为石豆兰杂交种的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连续3年施用磷肥后对紫花苜蓿叶片养分吸收量、光合色素含量、气孔开度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为紫花苜蓿高效生产提供科学施肥方法。【方法】2019—2021年,以‘WL366HQ’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在石河子大学牧草试验站连续开展为期3年的田间试验。试验设置磷肥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CK)、50 kg·hm-2(低磷,LP)、100 kg·hm-2(中磷,MP)和150 kg·hm-2(高磷,HP),共4个磷肥处理。于苜蓿初花期进行取样,测定干草产量、叶片氮磷含量、色素含量、气孔开度、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氧化物质等指标。【结果】连续施加磷肥3年后,叶片的氮磷含量、光合色素含量及气孔开度显著增加(P<0.05),其中叶片氮磷含量在中磷处理下最高,分别为54.74和2.99 g·kg-1;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均在中磷处理下最高,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低磷或中磷处理下最高,且均在CK最低;气孔开度在中磷处理下达到最大,且显著高于CK(P<0.05)。因此,磷肥对苜蓿叶片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有不同的影...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不同混合盐胁迫对油菜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秦优1618’油菜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浓度的混合盐溶液(摩尔比为NaCl∶Na2SO4∶NaHCO3∶Na2CO3=1∶1∶0∶0、1∶2∶1∶0、1∶9∶9∶1、1∶1∶1∶1的4组不同的混合盐溶液,pH值分别为7.2、8.0、8.9、9.0)进行胁迫处理,分析油菜种子在碱性盐胁迫下萌发情况及规律。结果表明:种子在混合盐胁迫条件下的萌发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低pH值处理(SA/SB),浓度低于100 mmol·L-1时,种子恢复萌发率相对较高,且最终萌发率与CK差异不显著(P>0.05),高浓度条件下,恢复萌发率和最终萌发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在高pH值处理(SC/SD),浓度低于100 mmol·L-1时,种子恢复萌发率和最终萌发率在一定程度上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部分种子仍有活力,而浓度高于150 mmol·L-1时,全部种子失去活力。因此,...  相似文献   

8.
以2019年9月份采自广西桂林市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种子为供试种子材料;以2019年10月份采自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竹类植物园的芝麻(Sesamum indicum L.)植株根、茎、叶为原料,制备不同质量浓度的水浸提液(25、50、75、100 g·L-1)为种子处理液;以蒸馏水为对照,在培养皿(直径15 cm)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芝麻根、茎、叶浸提液,每个培养皿中放入50粒毛竹种子,置于恒温恒湿箱(温度25℃、湿度90%)中进行发芽培养试验;发芽结束后,抽取幼苗10株,测定胚根的生理生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以毛竹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化感效应综合指数为评价指标,分析不同质量浓度芝麻根、茎、叶水浸提液对毛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探索芝麻对毛竹生长的潜在化感作用。结果表明:(1)随着芝麻根、茎、叶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升高,毛竹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呈降低趋势;芝麻根、茎、叶浸提液质量浓度为100 g·L-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栾树凋落叶对不同中药材的化感效应,选择适宜种植在栾树林下的药用植物,为林药复合种植系统中栾树林下中药材的选择和北京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模拟自然环境下栾树凋落叶释放化感物质影响中药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过程,采用发芽试验和盆栽试验,以蒸馏水为对照(CK),探讨不同质量浓度(6.25,12.5,25,50 g/L)栾树凋落叶浸提液对黄芩、桔梗和甘草3种中药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①与CK相比,不同质量浓度栾树凋落叶浸提液对3种中药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胚根长、胚芽长及幼苗鲜质量和干质量均有明显的影响。②随着栾树凋落叶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升高,黄芩幼苗叶片的SOD、CAT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总体先下降后上升;桔梗幼苗叶片的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甘草幼苗叶片的POD、CAT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③结合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综合化感效应指数来看,栾树凋落叶浸提液对黄芩表现出较强抑制作用,对桔梗和甘草表现出“低促高抑”效应。栾树凋落叶浸提液对3种中药材的化感效应强度由大到小表现为黄芩>桔梗>甘草。【结论】栾树林下适合种植甘草和桔梗,而黄芩的生长明显受到了栾树凋落叶浸提液的化感抑制作用,应避免种植在栾树林下。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刺槐凋落叶腐解液对3种常见作物的化感作用,以甜瓜、绿豆和油菜为受体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0、50、150 g·L-1和250 g·L-1)刺槐凋落叶腐解液对3种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综合评价其对不同作物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3种浓度刺槐凋落叶腐解液处理对绿豆和油菜种子简明活力指数均具有抑制作用,250 g·L-1腐解液处理下绿豆和油菜种子简明活力指数分别较对照显著降低40.7%和19.8%;不同浓度刺槐凋落叶腐解液对甜瓜种子简明活力指数具有促进作用,250 g·L-1腐解液处理下甜瓜种子简明活力指数较对照显著增加53.4%。与对照相比,刺槐凋落叶腐解液对绿豆和油菜幼苗胚根长、胚轴长和苗鲜重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甜瓜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且随着腐解液浓度的升高,其抑制或促进作用逐渐增强。通过分析不同作物种子化感效应指数,得到化感综合效应强弱顺序依次为甜瓜>油菜>绿豆。刺槐凋落叶浸提液对绿豆的化感抑制作用最强,对油菜的化感抑制作用和对甜瓜的化感促进作用较弱。因此,在生产区植物配置中,绿豆和油菜应尽量避免与刺槐组合,以免因化感作用使其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1.
以新鲜南方红豆杉种子为供体材料,采用甲醇和乙醚两种有机溶剂对其种子不同部位(种皮、胚乳和种胚)所含化感物质进行反复提取,以小白菜为受体,根据受体种子的萌发性状和幼苗生长性状对供体种子不同部位浸提液的化感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种子不同部位甲醇-乙醚浸提液对白菜籽萌发和幼苗生长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低质量浓度(0.25 g·mL~(-1))种皮浸提液处理下的白菜籽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综合效应为负值,即化感促进,随着质量浓度增加其化感促进作用消失,化感抑制作用逐渐显著;低质量浓度胚乳浸提液提高了白菜幼苗的茎长和根系活力,而对种子萌发、幼苗鲜质量、干质量和叶绿素质量分数具有抑制性,但化感综合效应为负值,且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综合效应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无论种胚浸提液质量浓度高低均会显著抑制白菜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同部位相同质量浓度的处理中,以种胚浸提液处理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且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南方红豆杉种皮、胚乳和种胚中均含有化感物质,种皮浸提液对白菜生长发育具有"低促高抑"的特点,胚乳和种胚浸提液均具有化感抑制作用,且种胚浸提液的化感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两年生黑加仑盆栽苗新梢为外植体,探索在不同无机盐含量、蔗糖浓度、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的条件下,黑加仑腋芽诱导、萌发的最优条件,并结合试管扦插的方法建立黑加仑稳定增殖体系。结果表明,黑加仑腋芽诱导的最优条件为:1/2 MS+0.5 mg·L-1 IAA+2.0 mg·L-1 GA3+20 g·L-1蔗糖;在MS+0.25 mg·L-1 IAA+2.0 g·L-1活性炭+20 g·L-1蔗糖的培养基上可获得生长健壮的黑加仑组培壮苗。本试验建立了黑加仑组培稳定增殖体系,可为黑加仑工厂化育种及其相关研究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藓结皮人工扩繁,以世界广布种银叶真藓(Bryum argenteum)为对象,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3、6、10、20g·L-1和30g·L-1)糖蜜溶液对银叶真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糖蜜溶液会降低银叶真藓萌发数量,其中添加10g·L-1和20g·L-1糖蜜溶液时银叶真藓萌发数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分别为对照组的38%和29%。添加糖蜜溶液会影响银叶真藓生长速率,其中添加3g·L-1糖蜜溶液可显著增加银叶真藓生长速率,盖度每周可增加11.56%,密度每周可增加6.67株·cm-2,而添加30g·L-1糖蜜溶液时银叶真藓生长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添加10、20g·L-1和30g·L-1糖蜜溶液能在培养末期维持银叶真藓的盖度和密度,而添加3g·L-1和6g·L-1糖蜜溶液在培养末期时密度会下降,降幅分别为最大密度的19%和15%。培养初期使用3g·L-1糖蜜溶液而培养末期增大浓度到10g·L-1,可显著增加银叶真藓的盖度、密度,在培养末期可维持72.83%的盖度和41.25株·cm-2的密度。糖蜜溶液作为葡萄糖的替代物能促进银叶真藓的生长发育,在大面积培养人工藓结皮时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盐胁迫对藜麦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并研究3种抗逆基因在藜麦中的响应模式。【方法】以藜麦品种Temuco为材料,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0、200、 450 mmol·L-1)处理藜麦种子和盆栽幼苗,通过测定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指标、成熟植株农艺性状、种子营养成分含量,以及SOD、 POD、BADH基因的时空表达,明确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藜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种子品质的影响,以及3种抗逆基因对不同盐胁迫的响应。【结果】(1)在高浓度NaCl(450 mmol·L-1)胁迫下藜麦种子发芽和植株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影响种子N元素的吸收,Na+/K+比率显著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酶活性显著下降,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低浓度NaCl(200 mmol·L-1)胁迫有助于藜麦生长发育,除发芽指数下降外,种子活力指数和鲜重显著增加,各营养元素含量不受影响且略有上升,诱导SOD和POD酶活性显著增加,MDA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盐胁迫下,氯化钙浸种对荆芥种子萌发及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以荆芥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化钙(0、2.5、5、10、20、40 mmol·L-1)浸种后,在150 mmol·L-1 NaCl胁迫下,荆芥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50 mmol·L-1 NaCl胁迫下,荆芥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单纯盐胁迫处理相比,氯化钙浸种处理后荆芥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的株高、根长、鲜重等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荆芥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提高;幼苗中丙二醛及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由此表明,氯化钙浸种对NaCl胁迫均具有一定缓解作用,其中20 mmol·L-1氯化钙浸种对盐胁迫的缓解效果最佳,可显著提高盐胁迫下荆芥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缓解膜脂过氧化作用,降低膜系统损伤程度,增强荆芥幼苗的抗盐性,为荆芥在盐渍土地区的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2,4-表芸苔素内酯对干旱胁迫下大麦种子萌发期淀粉代谢的影响,将新啤6号大麦种子用不同浓度芸苔素内酯浸种处理,在质量分数23%聚乙二醇-6000溶液中进行培养。在种子萌发72 h时,统计发芽率和幼苗生长指标,并在12、24、36、48、60、72 h测定种子的淀粉酶活性和淀粉、可溶性总糖、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会显著抑制种子萌发,也会降低萌发过程中的淀粉酶活性,提高淀粉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与单独干旱胁迫相比,适宜浓度(5、25μg·L-1)的芸苔素内酯可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根长、芽长和胚芽鞘长,使萌发种子内的淀粉酶活性不断增强,淀粉含量持续降低。25μg·L-1芸苔素内酯处理的大麦种子可溶性总糖、葡萄糖、蔗糖和果糖含量显著提高,而较高浓度(200μg·L-1)芸苔素内酯对上述指标表现出抑制作用。综上,适宜浓度的芸苔素内酯可通过提高干旱胁迫下种子的淀粉代谢速率来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选取多年生骏枣为试材,设计不同浓度(30、60、90、120、150 mmol·L-1)的NaCl和NaHCO3混合盐溶液来模拟南疆土壤盐碱复合胁迫环境,以清水为对照(CK),分析叶片形态和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细胞膜透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耐盐碱性综合评价,以期为盐碱地种植骏枣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盐浓度的增加,骏枣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普遍下降,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增加,SOD、CAT活性及可溶性糖、有机酸和脯氨酸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SOD、CAT活性在60 mmol·L-1混合盐处理下达到峰值,分别是CK的2.07、1.57倍;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则在90 mmol·L-1混合盐处理下达到峰值,分别是CK的1.49、1.33倍;脯氨酸在120 mmol·L-1混合盐处理下达到峰值。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在0~150 mmol·L-1混合盐处理下,骏枣植株均表现出较强...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对营养液配方中的元素浓度进行优化,并建立了以元素浓度为变量因子,生菜产量和品质为目标函数的三元二次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解析表明,水培生菜的优化配方为氮6.2146~6.2630mmol·L-1、磷0.4934~0.4983mmol·L-1、钾3.8396~3.8945mmol·L-1、铁0.0688~0.0693mmol·L-1、硼0.0464~0.0470mmol·L-1、锰0.0098~0.0102mmol·L-1、镁0.4876~0.5401mmol·L-1、锌0.0007~0.0008mmol·L-1、铜0.0003~0.0004mmol·L-1。与山崎(叶用莴苣)配方(CK1)和园试配方(CK2)相比,优化后的配方能够显著促进生菜植株生长,增强其植株光合能力和根系活力及其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进而提高生菜单株产量且改善其可溶性蛋白、Vc、纤维素等品质...  相似文献   

19.
选择2个绣球品种‘含羞叶’和‘银边’为试验材料,采用叶片喷施不同浓度水杨酸(SA)溶液(0.25、0.50、0.75 mmol·L-1和1.00 mmol·L-1)并结合人工气候室模拟高温胁迫43℃/33℃(昼/夜)的处理方法,从形态表现、光合色素、膜脂过氧化酶、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等方面研究外源SA在提升绣球耐热性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施用SA浓度为0.50 mmol·L-1和0.75 mmol·L-1后,2个绣球品种叶片受热害影响程度较轻,且施用适当浓度的SA能有效抑制高温胁迫下光合色素的分解,减缓细胞膜的氧化损伤,抑制丙二醛的积累,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加细胞内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等细胞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进而减轻高温胁迫对绣球造成的伤害,诱导绣球耐热性提升,以0.75 mmol·L-1浓度的SA处理对绣球耐热性提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蔡纪元  余响华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0):2106-2108
以生姜、黄芩、板蓝根、银杏4种中草药为原料,经乙醇提取获得醇提物。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4种植物醇提物的最优配比,制成复配型植物保鲜剂;同时对复配保鲜剂的稀释度和喷施频率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复配保鲜剂最优醇提物配比为:生姜20 g·L-1 +板蓝根9 g·L-1 +黄芩8 g·L-1 +银杏3 g·L-1,喷施于新鲜番茄最适宜的稀释比为1∶300,最佳喷施间隔时间为3 d,贮藏15 d后综合评分仍维持在2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