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本文以烟农19为品种材料,进行播期、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合本地种植,播期在10月上旬,基本苗8~16万株/667m^2比较适宜,群体质量高,穗粒结构协调,产量高;播期较晚,以主茎成穗为主,要增加基本苗,提高成穗数,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4.
5.
6.
7.
8.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新麦1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立新麦18播期、密度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新麦18在10月12日播种、密度为225.0万株/hm2的产量最高,此时有效穗数为646.50万穗/hm2,每穗粒数为38.94粒,千粒重为41.6g。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期、密度对冬小麦冠层结构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不同播期、密度对冬小麦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以长6359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16种不同播期、密度处理模式下冠层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A1B4、A2B4、A2B2、A2B3四个处理的产量比较显著,其中处理A1B4产量最高,处理A2B4为最佳模式。总结出产量显著的四个处理群体冠层结构具有以下特征:株高75 cm左右,穗长在5.84-6.06 cm,节间长度17.98-18.21 cm,叶面积54.06-58.14 cm2,叶面积指数2.82-3.63,叶倾角43.56-52.38°。说明小麦的冠层结构取决于品种、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所以因地制宜构造合理群体、培育理想的冠层结构是小麦获得稳产高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淮麦33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种植中适合的播期和基本苗密度,于2021—2022年在当地开展不同播期与基本苗密度条件下小麦栽培试验,研究不同播期与基本苗密度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10月5日-11月3日,随着播期的延迟,淮麦33的全生育期逐渐缩短,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在小麦基本苗150万~300万株/hm2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淮麦33的生育进程没有变化,全生育期一致,产量先增加后降低。根据试验结果判断,在宿州市泗县地区淮麦33在播期为10月19—26日、基本苗密度为210万~270万/hm2条件下,全生育期适中、综合性状表现良好,产量高,该播种期和种植密度适宜在淮麦33种植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冬小麦新品种衡4399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为该品种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设计,设7个播期和6个种植密度处理,于2008~2009年在河北省深州市护驾迟镇旱作节水试验站进行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该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1播期对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及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但对穗粒数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2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和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一定范围内,衡4399单位面积穗数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减少,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受播期和种植密度影响很小;千粒重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通过回归方程模拟计算得出,冬小麦新品种衡4399的适宜播期为10月6~21日,相应的合理种植密度为210万~360万/hm2。 相似文献
12.
13.
不同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对耐迟播小麦新品种宁麦资126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宁麦资126的最适播期、播种密度、氮肥施用量和氮肥运筹,以小麦新品种宁麦资126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3个播期(11月5日、11月15日、11月25日)、3个种植密度(225万、300万、375万株/hm~2)、3个施氮水平(187.5、225.0、262.5 kg/hm~2)、3个氮肥运筹(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分别为7∶1∶2∶0、5∶1∶2∶2、3∶1∶3∶3)、2个裂区试验,研究播期、播种密度、氮肥施用量和氮肥运筹对宁麦资126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播期和密度对宁麦资126的生长及产量均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宁麦资126全生育期缩短,群体茎蘖数逐渐减少,产量先增加后减少,但迟播(11月25日播种)也能获得高产;随播种密度的增加,群体茎蘖数逐渐增加,产量也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及构成因素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氮肥运筹以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处理产量最高。宁麦资126在江苏淮南地区种植以11月15日左右播种、基本苗为300万株/hm~2、氮肥用量为262.5 kg/hm~2、氮肥运筹为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时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宁麦资126是一个耐迟播、耐肥、高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就播期和密度对苦苣(Cichorium endivia L.)植物学性状、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苦苣在佛山地区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进行播种最为适宜,表现为产量高,品质好.其中处理C(11月12日播种)产量最高,达47 086.4 kg/hm2,与其他播期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适宜的密度为10 cm×10 cm,产量达79 133.3 kg/hm2,产品爽脆度提高,苦味下降,口感变好.适当密植有利于提高苦苣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花生新品种农大花103在河南地区的最适播期和最佳种植密度,分别研究了播期和密度条件对该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播期试验结果表明,在5月10—30日播种的农大花103的叶绿素含量、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单株产量等主要性状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且5月10日播种的产量分别较6月10日和6月20日播种的产量显著提高了56.52%和88.48%;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该品种的有效分枝数和单株荚果数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密度为18万~21万穴/hm2时,其产量分别比12万、24万穴/hm2时提高了13.58%~35.80%、50.33%~79.73%,表明18万~21万穴/hm2为河南地区农大花103最适宜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7.
2013年在驻马店市农业科学试验站试验地,开展了驻豆5号播期和密度的二因素试验,试验设6个播期和4个密度处理,随机区组排列设计,研究驻豆5号在不同播期、密度条件下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4个处理中,以5月31日播种,密度为21万株/hm2的处理产量最高,说明早播且密度合理有利于高产,产量构成因素中百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是一个相对较稳定的性状。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