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组织模式对休闲农业发展的影响,供政府相关部门及休闲农业经营管理者参考。【方法】选择6个休闲农业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和访谈,运用分析比较方法。【结果】发现企业的经营主体不同,对投融资模式、分配机制、经营管理和社会环境影响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影响。【建议】组织模式应多元化发展、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关注自然环境和原生态文化的保护、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益分配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问题。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激发农业科研人员持续创新的动力源泉,是保障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顺畅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天津市公益一类农业科研单位的调研,分析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制度供给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缺少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内容覆盖不广泛、主体不全面、利益反补机制缺失等,并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了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从法律上明确利益分配内容、明确利益分配主体及主体责任和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利益反补机制等对策建议,旨在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为了建立更具激励作用的成果转化利益分配制度,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为研究对象,采取典型调查和问卷调查方法,探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结果】结果表明,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利益分配制度存在着“实施困难、成果权属认定单一、成果转化收益来源模糊、利益分配缺乏协调机制”等问题。【结论】为此,建议健全成果转化组织管理体系、厘清收益分配内容和范围、建立长效投入激励机制,以期不断完善和落实成果转化利益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4.
适合农业企业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农业企业科技需求的特点和农业科技系统脱离农业企业的弊端,构建了适合农业企业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包括科技供给机制、科技需求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科技资源交流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等6种运行机制,激发了农业企业的有效科技需求,协调了参与转化不同主体的利益,使科技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5.
适合农户需求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我国小规模分散农户经济的特征,根据农户科技需求的特点,构建了适合农户转化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包括以农户需求为主体的供求机制、政府宏观推动的主导机制、财政激励机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辐射机制、明确分工与充分竞争的协作机制、公平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以及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竞争机制等,激发了农户科技投入和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传播和普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的运作模式及特点,有利于提高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运行效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结果】崇州市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目前的总体运行效果较好,组织发展程度完善,不仅解决了规模化种植缺劳动、缺技术、缺管理的问题,推动了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还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农民劳动力解放、成本节约、农户收益增加。【结论】应积极推广政府引导、专合组织和企业化运作相结合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农村三产融合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关键路径,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是农村三产融合的难点问题。【方法】从分工、交易、契约的视角构建了农村三产融合利益联结机制,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例,深入考察了农村三产融合利益联结在分工内化、费用节约、契约选择三个层面的现实表现与主要困境。【结果】研究发现,合理契约安排有利于产业分工内化和交易费用节约,产业分工深化与交易成本节约促使联结利益产生,合理契约方式选择保证利益合理分配降低联结风险,最终实现农村三产融合利益稳定联结;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中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依据各自的资源优势进行密切分工,通过分工内化减少联合体内交易的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交易成本,通过商品契约、要素契约、服务契约、超市场契约等紧密型契约保证主体之间的利益合理分配,规避利益风险,实现主体间利益共享;主体之间依然存在分工地位不平等、要素供给不足、利益分配不均、风险约束不对等困境。【结论】需要密切主体分工协作机制,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完善主体交易融合机制,切实破解要素融合瓶颈;强化主体契约安排机制,有效降低联结利益风险。  相似文献   

8.
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微观主体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当前农业科技进步的薄弱环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包括农业科技成果的供给者、中介机构、需求者等多个微观主体。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微观主体入手,分析了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认为只有通过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系统,协调各微观主体的行为目标和利益动机,才能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背景下,为了充分激发电子商务引入农业产业链后的效率和效果,基于合作博弈理论分析了农业产业链主体利益分配问题,构建了农业产业链主体利益的合作博弈模型。通过实例论证模型的可操作性,得到各利益主体满意的收益合理分配方案,避免了农户、加工商、销售商和电子商务平台之间利益平均分配现象,促进了"互联网+农业"中农业产业链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要素聚集、功能定位及运营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是推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和创造农业技术创新主体,实现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化内涵、要素聚集、功能定位及运营模式,认为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以农业科技项目为源头、以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以科技企业的孵化成长为纽带的要素聚集系统,其基本功能是创造和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实现农业技术创新同时兼具农业产业调整、农村经济发展等多重社会功能。在孵化器运营模式的选择方面,认为我国应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的模式为宜,鼓励和支持民营主导的企业化运作的孵化器模式。  相似文献   

11.
广西农业科技创新成效与创新平台建设思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陆艳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7):809-812
【目的】提出建设广西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总体思路,为夯实广西农业科技创新基础,推动广西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总结和分析目前广西农业科技创新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其制约因素,结合广西实际,提出广西农业科技创新创新平台建设的目标、布局和功能定位。【结果】广西农业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效主要包括研究平台取得重大突破、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农业科技管理体系不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广西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由农业科技研发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与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三大部分构成。【建议】应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产业导向、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强化管理,立足现有、稳步推进”的原则构建广西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12.
广西农业科技创新成效与创新平台建设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艳 《广西农业科学》2011,42(7):809-812
【目的】提出建设广西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总体思路,为夯实广西农业科技创新基础,推动广西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总结和分析目前广西农业科技创新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其制约因素,结合广西实际,提出广西农业科技创新创新平台建设的目标、布局和功能定位。【结果】广西农业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效主要包括研究平台取得重大突破、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农业科技管理体系不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广西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由农业科技研发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与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三大部分构成。【建议】应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产业导向、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强化管理,立足现有、稳步推进”的原则构建广西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13.
目前山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很小,而且在不同的科研院所和单位也有较大的差距。通过2005年对山西省农科院、山西大学和山西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县级农技推广站的推广人员和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如下基本结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主体对于实现农业科技经济一体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涉及农业科研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农民和政府等不同主体的利益,如何能有效的协调实施主体的利益,消除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人为障碍,最终构建一个有效、灵活、客观、公正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关系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运作效果。调查方法采用的是随机调查方法。根据调查结论,提出了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价值共创、价值共享为目标,识别农业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域网络内的核心主体企业,分析农机装备网络协同制造供应链运行模式及其主体收益,以传统Shapley值法为基础,引入合作意愿、合作风险、资源投入等影响因素,构建改进的AHP-Shapley值法利益分配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促进农机装备网络协同制造供应链利益公平分配,调动参与者合作积极性,有助于维持供应链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从农机装备网络协同制造平台构建及运维方面提出了建议,为农业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域网络协同制造利益分配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有关激励保障政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是科技人员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是为了帮助企业技术研发和解决企业实际遇到的经营管理问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改善企业技术创新,构建科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和长效机制。该文阐述了建立农业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激励保障政策的目的与意义、农业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的激励原则;探讨了农业科技人员以3种不同形式服务企业行动的激励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科技支撑在推动产业扶贫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探索广西借助科技支撑助力产业扶贫的新路径,为广西强化科技支撑产业扶贫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从科技支撑产业扶贫的意义出发,介绍广西科技扶贫主要模式,分析其存在的不足,进而结合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机制,按照科技链条主体间供给与需求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对路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结论】以科研机构、涉农科技企业、科技特派员、贫困户、商业企业以及消费者为主体,通过科技支撑链向后端转化,构建强化广西产业扶贫科技支撑的有效路径,不仅有利于引进和应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也将帮助和扶持贫困村开发优势特色产业,进而引导和带动贫困农民实现脱贫。  相似文献   

17.
论世界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世界许多国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业推广体系和合理的农业推广模式,概括起来,可分为五大类:以政府农业部门为基础的农业推广体系及模式;政府与农民组织合作兴办的农业推广体系;以大学为基础的农业推广体系;以农民技术协会为基础的非政府农业推广体系;以商业生产组织或开发机构为基础的农业推广体系。这些模式为我国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提供了借鉴:政府主导,多元发展;科研、教育、推广三位一体;政府投入是推广成功的关键;法制化是推广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运行机制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深入了解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运行机制现状,推动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法】基于北京市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调研数据,利用评分法进行运行机制绩效评价研究。【结果】研究表明,联合社人力管理机制欠缺、资金筹集与运转机制不完善、利益联结与分配机制不健全。【结论】要健全人力管理机制,积极拓宽筹资渠道,探索利益联结与分配机制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业科研院所对企业技术创新源头支持的模式与机制探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确立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是构建创新型国家体系的必然要求。立足农业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基本条件,以及农业科研院所在技术创新中所拥有的基本优势,文章分析了当前农业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主要限制因素,提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必须依靠农业科研院所的源头支持。基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与中粮集团开展合作实践,提出院企合作是农业科研院所强化对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头支持的重要模式,通过机制创新,进一步提高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和成果转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途径创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及贡献率低的情况,对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模式、以农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为核心的联合型转化模式及以企业自主应用研发模式三种转化途径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