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温度对乳苣种子萌发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和各种酶的变化情况,开展了不同温度对乳苣种子萌发以及贮藏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变温能够有效提高乳苣种子的发芽率,最适变温为15/30 ℃,发芽率可达54.45%;乳苣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内含物质利用在时间上存在差异,碳水化合物动员较快,脂肪、蛋白质水解相对较慢。乳苣种子萌发过程中,其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主要归因于α-淀粉酶的水解,且α-淀粉酶的活性与种子萌发率呈正相关;乳苣种子萌发过程中,TCA及PPP同时存在,PPP对乳苣种子萌发起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野莴苣及其近似种间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方法对野莴苣及其11种近似种DNA进行扩增,获得ITS、matK和rbcL序列,分析遗传相似系数和聚类分析图谱,探讨野莴苣及其近似种的亲缘关系。通过野莴苣及其近似种ITS序列分析发现:野莴苣和生菜、莴苣、毒莴苣的相似性分别为93.6%、93.1%、92.6%,野莴苣与乳苣的相似性仅为87.8%;matK序列研究发现:野莴苣和生菜、莴苣、毒莴苣的相似性分别为99.2%、99.0%、99.1%,而野莴苣与乳苣的相似性仅为98.3%,结果表明,野莴苣与莴苣属的生菜、莴苣、毒莴苣的亲缘关系更近,与乳苣属的乳苣亲缘关系次之。通过对比rbcL序列发现:野莴苣和生菜相似度达100%,与莴苣、翅果菊、毒莴苣、刺毛莴苣、宿根莴苣的相似度均达99.7%,而野莴苣与乳苣的相似度却为99.4%,将野莴苣归为莴苣属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3.
乳苣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苣(Mulgedium tataricum)为菊科(Compositae)乳苣属(Mulgedium)植物,该物种含有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热解毒、抗肿瘤、抗氧化等作用。叶绿体基因组中含有大量功能基因,在物种鉴定及系统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乳苣全长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并与NCBI已公布的32个菊科物种及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乳苣叶绿体基因组大小为152 401 bp,呈现出典型的环状四分体结构,其包含有一对反向重复序列区(IRa和IRb)、大单拷贝区(LSC)和小单拷贝区(SSC),它们的长度分别为25 010、83 833和18 548 bp。共注释得到132个基因,其中包含8个rRNA基因、37个tRNA基因和87个mRNA基因;SSR位点分析发现,基因组序列中含有21个散在重复序列和197个串联重复序列。边界分析表明,乳苣与其他5个菊苣族物种在边界基因上存在一定差异,且6个菊苣族物种在IR/SC区出现明显扩张和收缩。系统进化分析将菊科14个属的33个物种被聚为两个分支:第一分支包括乳苣属(Mulgedium)、莴苣属(Lactuca)、蒲公英属(Taraxacum)、苦苣菜属(Sonchus)、香青属(Anaphalis)、火绒草属(Leontopodium)、茼蒿属(Chrysanthemum)、蒿属(Artemisia)、紫菀属(Aster)和向日葵属(Helianthus),其中乳苣属和莴苣属的亲缘关系最近;第二分支包括蓟属(Cirsium)、红花属(Carthamus)、风毛菊属(Saussurea)和苍术属(Atractylodes)。研究结果为乳苣属植物的物种鉴定、系统进化及资源开发利用等奠定新的证据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4.
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基因与植物光合产物运输、种子耐脱水性、抵御生物与非生物胁迫和自我保护等生理生化过程密切相关。基于刺齿报春苣苔(Primulina spinulosa)转录组测序数据,获得(鉴定)1个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1 347 bp(GenBank登录号为MG521418),开放阅读框(ORF)为1 008 bp,共编码335个氨基酸。进一步基于氨基酸序列的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为38.05 ku,理论等电点为5.09,为亲水性蛋白,含有1个与糖基转移酶家族蛋白相同的保守结构域;刺齿报春苣苔的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基因与同科的旋蒴苣苔(Boea hygrometrica,FJ222452)的相似性高达90%,两者在系统进化树上聚为1支。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刺齿报春苣苔的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基因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没食子酸为对照,研究Folin-Ciocalteu法测定乳苣多酚的最佳条件.结果最佳条件为:Folin-Ciocalteu 试剂与10% Na2CO3比为1:3,反应时间8min,反应温度80℃,Folin-Ciocalteu试剂8 mL.重现性试验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2%,稳定性试验RSD为1.73%,加标回收率为109.52%.该法方便准确,可用于测定乳苣多酚含量.  相似文献   

6.
甜苣、苦苣     
甜苣、苦苣是一对姐妹植物,叶缘光滑的叫甜苣,叶缘有锯齿的叫苦苣,是黄河滩、黄河岸边生长的一种极耐盐碱的多年生植物,花黄色,茎叶可食用。  相似文献   

7.
玻璃苣是近几年来引种试栽的植物。对玻璃苣的生物生态学行性及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对玻璃苣的生物生态学行性观察和栽培技术实验研究,在栽培技术中重点介绍了选地播种,苗期管理上等工艺。玻璃苣的开发利用上,主要用于开辟新油源。医疗保健方面等。为玻璃苣的引种和驯化、栽培、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苣荚菜别名拒马菜、苦卖菜等,为菊科苦苣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苣荚菜主要以其嫩叶为食用部分,味道清爽可口,略带苦味。下面介绍苣荚菜罐头的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以濒危植物辐花苣苔(Oreocharis esquirolii)及同属植物紫花粗筒苣苔(O.elegantissima)和都匀马铃苣苔(O.duyunensis)为研究对象,在同等保育生境中进行叶光合生理特性及解剖结构的比较,探讨辐花苣苔与同属2种植物光合能力与叶生理结构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辐花苣苔的叶绿素a及(叶绿素a+叶绿素b)显著低于其他2种苦苣苔(P<0.05),叶绿素初始荧光显著高于紫花粗筒苣苔和都匀马铃苣苔(P<0.05),最大光化学效率、潜在光学活性、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在3种植物中为最小;在光合日进程中,3种植物净光合速率呈现出较一致的双峰曲线特点,胞间CO2浓度趋势均呈“W”型,气孔导度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蒸腾速率随时间推移呈先下降后上升随后再下降的趋势,3种植物均出现明显的光合“午睡”现象,且各指标均呈现出辐花苣苔最低的特点;在光响应中辐花苣苔最大净光合速率值为2.24μmol/(m2·s),显著较低,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均值分别为1.14μmol/(m2·s)和51....  相似文献   

10.
苣荚菜属菊科苦苣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取麻菜。其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及铁、铜、镁、锌等元素,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湿、消肿排脓、祛瘀止痛、补虚止咳的功效。近年来,作为野生蔬菜消费者对苣葜菜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单靠野生采集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2010年在双辽市辽北街良种繁育场进行人工四季栽培苣莫菜。  相似文献   

11.
以尖萼报春苣苔(Primulina pungentisepala)、永福报春苣苔(Primulina yungfuensis)、翔鸟报春苣苔(Primulina‘Flying Wings’)和启明星报春苣苔(Primulina‘Venus’) 4种报春苣苔属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自然干旱法比较干旱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时间延长,仅尖萼报春苣苔干旱30 d时初始荧光(Fo)显著降低,其他3种植物Fo无显著变化。尖萼报春苣苔、翔鸟报春苣苔和启明星报春苣苔最大荧光(Fm)与0 d相比均无显著变化,而永福报春苣苔Fm则在干旱45 d显著低于0 d。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基本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尖萼报春苣苔和翔鸟报春苣苔分别在干旱30 d和15 d显著上升,启明星报春苣苔在干旱45 d显著下降。相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基本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永福报春苣苔、翔鸟报春苣苔与启明星报春苣苔均在干旱15 d与45 d显著下降,而尖萼报春苣苔在干旱15 d与30 d显著下降。非光化学淬灭(NPQ)呈先升高后降低或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尖萼报春苣苔在干旱15 d和30 d显著上升,干旱45 d则显著下降,永福报春苣苔在不同干旱时间内均显著上升,翔鸟和启明星报春苣苔仅在干旱15 d与45 d显著上升。光化学淬灭(qP)的变化趋势中,尖萼报春苣苔与永福报春苣苔无显著变化,翔鸟报春苣苔和启明星报春苣苔则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叶生苣荬菜又称苣苣菜,曲麻菜,为菊科苦荬菜属植物,原产欧洲或中亚,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中国各地广泛分布,早有食用历史。  相似文献   

13.
玻琉苣耐寒性极强,但不耐高温。种子成熟立即落粒,玻琉苣适于早播,不能晚播,最佳播期应为4月上中旬,以4月初最好,玻琉苣在一般中等肥力地块上,栽培的合适密度为每公顷20万株,单株种植,800 ̄1000倍液乙烯对其防止落籽有极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农业》2015,(23)
对后蕊苣苔属8种植物进行观赏性状评价,筛选出观赏特性状综合评价为"优"的3种:毡毛后蕊苣苔(O.sinohenryi)、文采后蕊苣苔(O.wentsaii)和裂檐苣苔(O.pumila)。"中"的植物有3种:小花后蕊苣苔(O.acaulis)、鼎湖后蕊苣苔(O.dinghushanensis)、钝齿后蕊苣苔(O.obtusidentata);"一般"的植物有龙南后蕊苣苔(O.burttii)和汕头后蕊苣苔(O.dalzielii)。最后对苦苣苔科的资源利用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4种报春苣苔属植物叶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池报春苣苔(Primulina hochiensis)、线叶报春苣苔(P.linearifolia)、永福报春苣苔(P.yungfuensis)、尖萼报春苣苔(P.pungentisepala)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讨3种扦插方式和3种扦插基质对4种报春苣苔属植物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报春苣苔属植物在珍珠岩:草炭=1∶1(V/V)基质中的扦插效果最好,形成的子株数最多(19.67~29.67),不定根发生时间最短(28.33~41 d),不定芽发生时间最快(63.67~79.67 d);河池报春苣苔以全叶插方式繁殖效果最好,线叶报春苣苔、永福报春苣苔、尖萼报春苣苔以半叶插方式繁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自然干旱法模拟干旱胁迫,测定叶片11个抗旱相关生理指标.结合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翔鸟'报春苣苔、 '启明星'报春苣苔、永福报春苣苔和尖萼报春苣苔4种报春苣苔在干旱胁迫下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和抗旱性的综合评价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4种报春苣苔的POD、SOD、CAT的活性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的含量呈上升趋势,Pro和ABA的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ROS和MDA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叶绿素a/b的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变化不显著.4种报春苣苔的抗旱能力强弱为:'翔鸟'报春苣苔>永福报春苣苔>'启明星'报春苣苔>尖萼报春苣苔.  相似文献   

17.
对苦苣苔科植物光照度适应性进行研究,以提高苦苣苔盆栽花卉品质,并推动其在园林中的合理配置应用。测定蚂蝗七、牛耳朵、银色鹿角、纤细半蒴苣苔、革叶粗筒苣苔、吊石苣苔、粉绿异裂苣苔7种苦苣苔科植物在不同遮光情况下的丙二醛、可溶性蛋白质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观察其生长量。综合分析比较表明,7种苦苣苔科植物都有较强的耐阴性,在光照度为2 000~8 000 lx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对光照度的适应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吊石苣苔、粉绿异裂苣苔、银色鹿角、革叶粗筒苣苔、蚂蝗七、纤细半蒴苣苔、牛耳朵。  相似文献   

18.
华丽芒毛苣苔(Aeschynanthussuperbus)叶片光亮翠绿,四季常青,花形优美,色彩艳丽,细长蒴果富有特色,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作为多种室内布置,通过对野生华丽世毛苣苔的生长状况及土壤条件的分析研究,认为华丽芒毛苣苔在腐殖质含量丰富,孔隙率较高以及速效磷含量丰富的中性及微酸性土壤上生长较好,可作为室内观叶植物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9.
华丽芒毛苣苔(Aescnanthussuperbus)叶片光亮翠绿,四季常青,花形优美,色彩艳丽,细长蒴果富有特色,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作多种室内布置。通过对野生华丽芒毛苣苔的生长状况及土壤条件的分析研究,认为华丽芒毛苣苔在腐殖质含量丰富,孔隙度较高以及速效磷含量丰富的中性及微酸性土壤上生长较好,可作为室内观叶植物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30种野生苦苣苔植物的引种栽培试验,对其生长状况、适应性、观赏性状等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种类生长势中等或强壮;从高海拔地区引种的种类适应性较差;有8种苦苣苔植物的引种适应性较强、观赏性较优,分别为百寿唇柱苣苔(Chirita baishouensis)、牛耳朵(C.eburnea)、丽叶唇柱苣苔(C.pulchurfolia)、硬叶唇柱苣苔(C.sclerophylla)、刺齿唇柱苣苔(C.spinulosa)、文采唇柱苣苔(C.wentsaii)、南丹抱春苣苔(Primulina nandanensis)、朱红苣苔(Calcareoboea coccin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