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作用于农户,目的在于缓解生态效益的经济外部性影响,持续推进国家生态建设。该政策能否让农户满意,关系着政策的未来发展,也关系着国家的生态大计。本文利用2018年陕西省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跟踪监测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对于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农户满意度普遍较高;农户满意与否和生态效益补偿金额、政策公示、政策认知等显著相关,相比于个人特征情况,农户更关心政策与家庭特征关系。结论表明,于陕西省而言,未来政策发展可进一步提高补偿标准,增强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合规性,提升农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太白县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落实现状、特点,指出了太白县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生态效益补偿兑付过程中,承包大户因公益林承包面积过大,与一般农户产生矛盾;(2)贯彻落实国家、省兑付政策时,太白县实施的"三次分配"与现有补偿基金管理办法之间存在矛盾;(3)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与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相差过大;(4)受政策影响集体公益林林权流转受限、抵押贷款受限;(5)扶持项目少、补助标准低,承包公益林对一般农户脱贫致富作用不大;提出了完善《太白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细则》、提高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发展林下经济、拓宽公益林流转范围、加强公益林经营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江西省17县753户林农为例,首先通过二元Logistics模型实证林农退"商品林"还"公益林"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再构建ISM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层级结构关系。结果表明,政策接触能力、政策落实情况、补偿的标准、政策了解程度、补偿标准了解程度、补偿标准满意程度对林农退"商品林"还"公益林"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林地经营规模、经营资金畅通性对其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在显著影响因素中,林地经营规模是表层直接因素;补偿标准满意度、政策了解程度、补偿标准了解程度、经营资金畅通性是中层间接因素;政策接触能力、政策落实情况、补偿的标准是深层根源因素。基于三个层次分别提出了促进林农退"商品林"还"公益林"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集体林确权到户后,农户成为集体林区商品林、公益林的主要生产经营主体。本研究以湖南省为例,根据农户家庭林地资源异质性将农户分成:商品林农户、公益林农户和兼有林农户,建立资源异质性农户林业生产资金、劳动力投入决策行为联立方程组,采用Biprobit模型实证研究相关林改配套政策对3类农户林业资金、劳动力投入决策行为的影响及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林改配套政策对商品林农户林业生产投入决策行为有更积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较低的生态补偿标准和严格的限额采伐降低了公益林农户投入意愿;林改配套政策对兼有林农户林业生产投入决策行为的影响暂时较模糊等。  相似文献   

5.
《林业资源管理》2015,(5):44-49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确定是科学、公平地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的前提和基础。以株洲市生态公益林小班为对象,基于生态公益林权属、事权等级、保护等级、林分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等指标构建株洲市生态公益林补偿系数模型(CF)。通过补偿系数将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分级量化,基于当前株洲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相应地提出了其分级补偿标准为(120+CF×100)元/(hm2·年)。  相似文献   

6.
浅论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公益林的特殊性及森林生态效能特点的认识,指出劳动价值论和地租理论是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理论依据;根据补偿标准的构成,认为在现阶段可将公益林林价的增值作为当年的补偿额,并以序列林价法为基础,提出了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的计算方法;从可行性出发,对生态效益补偿的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发展生态公益林是城市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福建省建阳区生态公益林建设存在林分结构不合理、补偿机制不完善、管理措施不够健全等问题,藉此在林分质量、补偿方式、监督管理、经营模式、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设性对策,同时根据建阳生态公益林分布的不同功能林区,探究相应的管护措施,以期为建阳区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森林分类经营是新时期林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关系到整个林业发展全局的根本性改革,提出森林分类经营工作中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划分原则,依据和标准;森林分类区划的最小单位、调查内容和方法问题;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的比例关系;国家和地方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配套研究林业的税收和收费政策问题;资产评估和效益评价问题等。解决森林分类经营工作存在问题,应着手几个方面的工作:制定和完善森林分类经营的政策、法规;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生态公益林、商品林的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9.
张磊磊  支玲 《森林工程》2014,30(5):175-180
以英国国际发展部的可持续生计方法分析框架为研究基础,通过对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的生态补偿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运用专家打分法和归一法量化生态补偿对农户的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的基本需求、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增加,自然资本减少,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没有明显变化;现有的生态补偿方式对提高农户生计资本帮助不大。并以此提出提高生态补偿标准,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多样化、差别化的生态补偿方式以及利用公益林的外部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眉 《绿色大世界》2012,(3):226-229
以昆明市公益林为例,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昆明市506户家庭公益林生态效益的支付意愿进行了调查,并对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昆明市公益林生态效益的年经济价值为1.92×108元。最后将评估结果运用于昆明市公益林补偿标准的制定。提出了公益林的补偿标准应介于生产者成本支出额和消费者对公益林生态效益意愿支付额之间。基于消费者的生态需求和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实际情况,补偿标准的上限是政府预算约束条件:W×P≤V+F,政府应在此范围内根据具体财力情况制定补偿标准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广东省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的形成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即农民对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从认识、参与到接受和拥护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指出广东省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存在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标准一刀切、起不到激励作用等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分区域、分类型制定补偿标准,提高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丽芬 《绿色科技》2019,(3):196-198
指出了生态公益林对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恢复森林植被,培育、保护森林资源,有助于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但资金的缺失成为影响公益林建设的重要因素。介绍了海寨林场生态公益林建设发展概况,经营投入成本构成及公益林发展对林场经济、产业、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公益林补偿基金的解决办法,以供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公益林补偿政策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益林和商品林经营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生态工程质量监督站站长覃建宁建议,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逐步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进一步实现公益林"管得住,管得好"的目标。覃建宁说,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但仍远远低于经营商品林的收益,导致农户对生态公益林的管护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锦屏、施秉两县的调研分析,指出贵州省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补偿标准过低、区划界定不合理、经营水平低等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健全公益林补偿政策、动态调整补偿标准、强化公益林经营等补偿机制对策。  相似文献   

15.
浅析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地租论,公益林的投入-产出原理以及公益林的再生产理论;依据公益林生态效益的补偿要素,应用双向竞卖和最终开价仲裁法,计量公益林生态效益的补偿额。  相似文献   

16.
首先用外部性理论和博弈论解释了林农对公益林投入不足的现状,然后基于辽宁325户林农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了辽宁省产权制度改革对林农投入公益林的影响,主要从林农收入来源、林农对公益林补偿政策的了解及林农对公益林的投入意愿角度分析,得到了辽宁公益林产权制度改革的绩效,并以辽宁为例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发挥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优化生态环境,我国从2001年开始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但是长久以来,生态公益林的补偿还是以政府补偿为主,单一的补偿方式具有其局限性。因此,多途径、多方式进行生态公益林补偿已成为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该文总结了国内外生态公益林补偿方式,分析了我国现阶段补偿方式的不足,探讨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方式,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北京山区集体生态公益林管护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市山区集体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情况进行调研,认为管护的实施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扭转了“造林有补助,成活是包袱”的局面,保证了首都林业可持续发展;但是,生态公益林管护在补偿方式、补偿标准、管理机制上存在着一些问题.藉此提出了北京市生态补偿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多种补偿方式,制定合理补偿标准,强化管理体制,细化基层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建立协调发展机制,探索村级参与模式,引进淘汰上岗机制,将生态公益林管护与经营管理相结合等可促进生态公益林管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态公益林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基于指标抓取与词频分析,构建生态、经济和社会3方面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模糊物元模型和障碍度计算,评价英德市生态公益林综合效益。结果表明,英德市生态公益林综合效益处于向良等级转化阶段;生态效益优但稳定性较差,主要障碍因子为温度改变和土壤容重,中、低值区主要集中在英中经济区和英西农业区;经济效益良但等级提升难度大,主要障碍因子为木材平均年产值,中、低值区多位于英西综合发展区中的边缘镇;社会效益向中等级转化,需整体提升,主要障碍因子为人均林产收入年增加率和吸收SO2量,低值区聚集在九龙-黄花石灰岩地区和英中经济区的人工针叶林区域。建议通过分类经营和改善结构提升生态公益林质量,结合区域特点挖掘旅游和休憩等新型林业经济产业,强化常态保护机制、多渠道普及林业知识。  相似文献   

20.
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如何选取科学合理的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的计算方法则是生态补偿标准确定的核心。本文在探讨公益林补偿标准与其他类型生态补偿主要区别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的主要计算方法,对不同方法的适用情况、原理以及特点进行了简单的对比。简要概述了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如何科学合理公平的确定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