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岑溪软枝油茶全同胞家系子代测试林为研究对象,进行果实经济性状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岑溪软枝油茶全同胞家系子代果实性状变异比较丰富,尤其是单果重、鲜籽数和单粒籽重3个指标,其变异系数分别为24.58%、33.14%和35.15%,为选择果大、籽粒重的油茶优良品系提供了物质基础;全同胞家系子代的单果鲜籽数和单粒籽重在各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单果重和鲜出籽率在各家系间差异显著;单果重、单果鲜籽数、单粒籽重和鲜出籽率等4个主要性状指标具有较高的遗传强度,其家系遗传力都在0.50以上。分析岑溪软枝油茶同胞优良家系的遗传变异,对下一步岑溪软枝油茶优良单株的评选以及高世代改良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岑软油茶系列品种是油茶优良种质,在其种子繁殖植株中存在较大变异,可以进一步选择改良。以广西省三江县4个岑软品种的10年生嫁接无性系和实生自由授粉家系对比试验林为对象,分析了不同品种的无性系和家系主要经济性状变异。结果显示:果高、果径、果型指数、鲜果质量、果皮厚、单果籽数、果籽质量在无性系间有极显著差异,无性系重复力在0.14~0.95之间。果高、果径、鲜果质量、果皮厚、果籽质量、出籽率、种仁含油率、种子含油率在家系间有极显著差异,家系遗传率在0.1~0.91之间,相同品种无性系内与家系内的单株间也有较大变幅,家系内单株间变异幅度的上限明显超过无性系,为岑软品种的优株选择奠定了基础。研究发现在15项种实指标中,有14项的家系平均值超过无性系平均值,其中家系果油量平均值超过无性系达83.64%,4个种实质量指标(鲜果质量、果籽质量、干籽质量和干仁质量)均值超过45%,3项种实含油量指标(果实含油率、种子含油率和种仁含油率)均值超过20%。与嫁接繁殖相比,实生繁殖植株在种实质量与含油率指标方面的优势明显,虽然该发现有待更大规模调查证实,但应该引起对油茶优良种质繁殖利用策略的思考。对主要经济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按照5%入选率,从4个岑软品种家系内共选出6株综合评价值高的优株,优株果油量均值与无性系和家系均值的优势比分别为4.1和2.2,可作为当地的优良种质进行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截至2022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累计改造油茶低产林12.00万hm2,改造面积约占广西油茶种植面积的1/5。大面积的油茶低产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油茶产量和品质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岑溪软枝油茶是原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高产油茶品种,加强岑溪软枝栽培技术的研究,对推动当地油茶低产林改造、实现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岑软2号和3号的品种特性,从造林地选择、整地、种苗选择、定植、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探讨岑溪软枝油茶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油茶种植及低产林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岑软3号苗木分级进行研究,进一步规范其出圃规格,提高苗木质量。[方法]以1年生的岑软3号嫁接苗为材料,测量其苗高、地径、叶片数等8个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聚类分析法对苗木质量进行分级。[结果]28对性状组合中有22对存在(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4个主成分,保留了82.8%的信息,地径、苗高、叶片数和上部鲜重为主要指标;逐步聚类将岑软3号苗木分成3类;确定其苗木分级:Ⅰ级苗的苗高H≥32.739 cm,地径D≥0.410 cm;Ⅱ级苗的苗高H≥20.666 cm,地径D≥0.323 cm。[结论]逐步聚类将岑软3号苗木分为3类,其中Ⅰ级苗5株,Ⅱ级苗29株,Ⅲ级苗38株。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宜桂南地区种植的油茶良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钦廉林场石湾分场开展油茶品种岑软2号、岑软3号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岑软2号株高更高、冠幅更大、地径更小、花芽分化时间较晚,而岑软3号株高稍矮、冠幅较小、地径更大;岑软2号的单果质量、平均果径、平均果高更大,但岑软3号的果形指数优于岑软2号,且岑软3号和岑软2号的干出籽率差别不大。从种植角度来看,岑软3号树形更小,便于果实采摘。 相似文献
6.
7.
8.
9.
以岑软3号油茶嫁接苗砧穗结合部位为材料,进行嫁接愈合相关生理指标分析,为油茶嫁接亲和性研究和砧木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本砧嫁接PAL活性、PPO活性在整个愈合过程分别呈上升和下降的单一变化趋势,陆川油茶砧木整个时期PAL活性无显著性差异;本砧嫁接POD活性始终低于陆川油茶砧木,且2种砧木之间始终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本砧嫁接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在12.35~28.31 mg/L,变化幅度较大,整体呈下降趋势;陆川油茶砧木可溶性糖含量有先上升的过程。2种砧木MDA含量整个愈合阶段无显著性差异。本砧嫁接IAA、ABA、ZR含量整个愈合时期差异不显著,2种砧木ABA含量在第35、45天时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不同油茶无性系苗期光合效率特征差异,以国家审定的8个长林系列油茶优良无性系2 a生苗木为试材,开展其光合速率与生理和形态指标的测定、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油茶苗净光合速率日均值长林4号与40号,分别显著高于18号,其它无性系油茶的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叶绿素相对含量中,长林4号叶绿素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优良无性系;不同无性系的形态指标差异显著,其中长林4号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和全株叶面积最大,23号的叶长、叶宽和全株叶面积最小。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选育油茶优良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油茶的不同生长时期,即新梢生长期、果实生长期、果实成熟期、花期、休眠期,选取产量不同的3个油茶无性系XL67、XL1和CK进行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3个油茶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存在单峰和双峰2种类型,无性系间净光合速率的差异显著,XL67明显高于XL1和CK;3个无性系的蒸腾速率以果实生长期最高,休眠期最低;XL67、XL1与CK的平均光补偿点分别为51.4、52.0、51.8μmol/(m2·s),平均光饱和点分别为570、552、521μmol/(m2·s);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是影响3个油茶无性系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XL1与CK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田林县油茶是当地重要的脱贫致富乡村振兴产业,但是目前的油茶种植存在品种混杂、林龄老化、产量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田林县油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扩大。因此,通过优良无性系油茶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运用,是解决当前田林县油茶产业发展困境的重要举措。文章首先分析了优良无性系油茶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性,然后从造林技术、幼林抚育管理技术和成林经营管护技术三个方面的内容阐述了无性系油茶高产栽培技术,希望可以提升广大油茶种植户的油茶种植水平,促进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油茶无性系果实生长期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油茶果实快速生长期7月,对XL67、XL1和CK 3个产量不同的油茶无性系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日变化及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XL67和CK的Pn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而XL1为"双峰型",不同无性系峰值的出现时间及峰值的大小不同,XL67和CK存在光合"午休"现象。XL67、XL1和CK的Pn分别为6.97、6.30和5.72μmol.m-2.s-1,3个无性系之间叶片的Pn差异显著。3个无性系叶片的Tr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WUE的日变化曲线均为"U"型;3个无性系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为9.79~14.20μmol.m-2.s-1,光饱和点为409~540μmol.m-2.s-1,光补偿点为58~82μmol.m-2.s-1;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了影响3个无性系叶片Pn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4.
从木麻黄优良种源和优良家系中评选优良单株 ,分别用水培法繁育为无性系 (CL)和用其自由授粉种子繁育为半同胞家系 (HSF) ,得到 3个可比的育种材料 (L- 4、M- 1和 P- 1 9)进行遗传测定 .4a后调查其胸径 (D1.3)、树高 (H)和材积 (V) 3个性状 ,结果表明 :3个生长性状各优良单株无性系都显著优于其相应的半同胞家系 ,前者各性状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后者的 3.81、 3.56和 441倍 ,说明木麻黄造林更新宜采用源于优良单株无性系苗木 .采用多性状综合评价表明 :各优树的无性系和相应半同胞家系的优劣次序为 L- 4(CL) >M- 1 (CL) >P- 1 9(CL)>P- 1 9(HSF) >M- 1 (HSF) >L- 4(HSF) ,植树造林宜优先采用 L - 4(CL )和 M- 1 (CL) . 相似文献
15.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湘林67”为试材,采用LI-6400P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上、下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为宽大的单峰型,无光合午休现象;(2)上、下部叶片的蒸腾速率为典型的单峰型,水分利用效率为双峰型;(3)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参比室H2O浓度、参比室CO2浓度及胞间CO2浓度,影响蒸腾速率的主要因子为相对湿度、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胞间CO2浓度及叶面饱和水汽压亏缺。 相似文献
16.
17.
18.
应用ISSR分析油茶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3个油茶无性系叶片的DNA作为实验材料,从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最优引物,并扩增出102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70条,多态性比率为68.6%,谱带大小为200~2000bp。Shannon遗传信息指数为0.4793,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000和1.519;遗传距离为0.1542~0.6931,油茶无性系之间具有较高多态性。运用平均聚类法分析23个油茶无性系的亲缘关系及多样性,在遗传距离为0.392时,23个油茶无性系聚为4类:湘林156、湘林210和湘林4号等18个油茶无性系为第1类;岑软2号和湘林97号为第2类;湘林34号和湘林11为第3类;湘林81号单独为1类。其中,湘林4号与湘林29的亲缘关系最近,湘林34与湘林78的亲缘关系最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油茶ISSR聚类结果与油茶农艺学性状的关系,从而为油茶优良无性系甄别、亲缘关系分析以及种质资源利用,在分子水平上积累了有效证据。 相似文献
19.
20.
油茶高产无性系生长特性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油茶高产无性系在各地区的生长特性及稳定性,运用Eberhart&Russell联合回归分析、无性系×试验点的交互作用值估算等方法,对江西、贵州、浙江、湖北、安徽5个省6个试验点的8个油茶无性系生长性状区域化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林4号具有较强的生长势和较高的稳定性,适应性最强;长林18号、长林26号和长林53号的稳定性高于平均水平,对环境的变化不敏感,高生长潜势易在不良环境中出现,在立地较好的环境下反而表现一般,适合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区推广;长林3号、长林27号、长林40号和长林166号属于生长势强健但稳定性较差的无性系,在立地条件较好的环境下表现良好,在立地条件差的环境下表现一般,适合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