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安地区气候条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结果表明 ,小麦生育前期的积温、中期的低温、中后期的光照和后期的灾害性天气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 ;在产量构成因素中 ,以单位有效穗数贡献最大 ,其次是穗粒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2.
采用静态稳定性、平均动态稳定性、最优动态稳定性方法对2013~2014年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区试参试品种的产量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水A组中新麦31、德宏福麦8号、郑麦379,冬水B组中洛麦29、徐麦0054和春水组中的中原18品种静态稳定性、平均动态稳定性和最优动态稳定性都较好,且产量高,占参试品种的13.6%;存麦8号等17个品种产量较高,稳定性一般,占参试品种的38.6%;高产但不稳产的品种,占参试品种的15.9%;其余品种不稳产或低产,占参试品种的31.9%。因此,推荐新麦31号等6个品种作为黄淮麦区的主导小麦新品种。该研究可为小麦新品种选育,特别是为其今后的市场推广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2011-2012年度黄淮南片小麦预备试验的248个小麦品种(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偏相关分析,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构成因素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都为正值。黄淮南片高产小麦的选育应保持适宜的穗粒数,增加千粒重,稳定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4.
谢俊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249-9250,9253
[目的]研究黄淮南片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产量的影响因素,探讨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根据2009~2010年度我国黄淮南片小麦冬水组预备试验的数据资料,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构成产量的三因素随产量的提高都增大,但在不同产量水平下对产量作用的效应不同。在一定的产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相关程度为:千粒重(0.309 68)穗粒数(0.219 75)有效穗数(0.054 58);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为:千粒重(0.703 05)有效穗数(0.613 19)穗粒数(0.469 10)。[结论]结合黄淮南片地区小麦生态条件的特点,黄淮南片冬小麦高产育种策略应增加千粒重,稳定有效穗数,挖掘穗粒数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影响小麦产量的气象因素分析及产量气象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合理有效利用气候资源,预测预报主要气候因素(平均气温、降雨量、日照时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根据河南省漯河市1987—2017年小麦产量和生育期内的月平均气温(℃)、降雨量(mm)、日照时数(h·d~(-1))等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滑动平均模拟法对小麦气象产量进行计算,建立气象产量模型。结果表明,1987—2017年,小麦生育期内各月平均气温、降雨量和日照时数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低值均出现在1月,最高值均出现在5月;其中平均气温尤其是3—5月份即冬小麦返青后至成熟期间的平均气温对小麦产量的促进作用达显著水平(P0.05),日照时数在小麦苗期(10月份),降雨量在小麦返青期(3月份)对小麦产量的负作用达显著水平(P0.05);根据气温、降雨量和光照等气象要素指标,建立气象产量预测模型,其结果亦表现为平均气温影响较大,且为正向作用,其次是降雨量和日照时数,二者均为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气象资料统计,分析气象三要素对小麦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并对小麦栽培中一些应用成功的抗逆应变措施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气象条件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因素及抗逆应变栽培技术,为江苏淮北地区小麦生长期间防自然灾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小麦干热风气候特征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河南省小麦干热风的气候特征,并对干热风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河南省安阳市、郑州市和信阳市1951~2009年的相关资料分析干热风的变化特征,利用安阳市2003~2009年的冬小麦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析干热风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安阳市和郑州市为干热风发生的重灾区,信阳市受到干热风的影响较小;干热风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10月,尤其集中发生在5月中旬到6月下旬。小麦干热风日数与气象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干热风日的平均温度、风速及最高温度与小麦的气象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该研究为河南省小麦干热风的防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15~2017年度黄淮南片的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小麦对赤霉病的抗性与丰产性、品质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年际间产量差异大,抗赤霉品种(系)逐年增多,但该地区高感赤霉品种(系)仍占主导地位。因此,在选育新品种(系)时,应选择对赤霉病具有较强抗性同时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的品种(系)作为优异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利用濉溪县气象局气象资料和柳丰种业、濉溪县小麦新技术研究所的数据,分析2013~2014年度小麦生产周期增产的气候条件。结果发现,濉溪县2013~2014年度小麦生产周期,返青后气温持续偏高,抽穗、开花提前,灌浆期延长;日照充足,灌浆期气候条件优越,穗粒数、千粒重增加,是小麦产量实现新突破的主要原因,其产量突破7 500 kg/hm2。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淮南小麦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指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适宜泰州地区栽培环境的产量高、适应性强、稳定性好的小麦品种,本文选取近年来通过国审或苏审在江苏地区种植的20个小麦品种进行同田对比试验,对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间农艺性状和实际产量差异显著,其产量变幅在5150~7350 kg/hm2之间,平均值为6095 kg/...  相似文献   

11.
培肥地力及施肥原则:优质高产栽培必须保持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养分平衡。土壤耕层到达有机质1.0%以上,要根据土壤肥力基础(测土施肥)确定化肥施用量。在总施肥量中,有机肥全部、氮肥的70%、全部的磷肥和钾肥均施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再施留下的30%氮肥。  相似文献   

12.
小麦抽穗期喷药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质高产晚熟新品系龙辐91B569为材料,研究了小麦抽穗期喷药、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方法对小麦白粉病的反应型不同,多菌灵、多菌灵+福美双、十三吗啉+KH2PO4对小麦的瓜型为1级,说明喷施多菌灵、福美双、十三吗啉提高了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延长功能叶片功能叶片的光合作用,增加小麦籽粒的千粒重,以致提高了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气象因子对小麦生育后期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气象因子对小麦生育后期的影响。[方法]采用1979~2008年5月的降水、光照和安阳市同时期小麦单产资料,采用农业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小麦生育后期(5月份)气象条件对安阳市小麦产量的正负影响,并研究了该市小麦生育后期青干危害的原因及防御措施。[结果]当5月份日照百分率55%、降水量45 mm时,小麦普遍增产;阴雨寡照,特别是月降水量80 mm、月日照百分率55%时,小麦普遍减产。小麦后期阴雨、水涝容易造成青干减产,而少雨甚至干旱并没有对小麦丰收有明显不利。在5月降水过多或时间过长,空气湿度过大,影响了正常的水分供应和无机养分的输送;同时后期阴雨时间越长,日照时间越短,光照强度减弱,不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影响了灌浆过程的正常进行。应采取排水防涝、选育良种、科学种植、合理灌溉等措施来防治小麦青干减产。[结论]该研究为小麦品种改良、科学种植、合理灌溉及小麦优质高产等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烯效唑对小麦产量及产量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不同浓度烯效唑的小麦分蘖期、拔节期的喷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喷施烯效唑能增加小麦的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提高小麦产量,于小麦拔节期喷施50mg/kg烯效唑增产效果最佳,每公顷增产达516.7千克,增产13.0%。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位对小麦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于1992年10月至1994年6月在江苏农学院作物水分测坑进行,采用人工模拟方法,将地下水埋深分别控制在50,90,130,170cm,比较不同地下水埋深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地下水埋深为130cm的小麦产量最高,其次为90cm和170cm,50cm的产量最低,从产量构成看,产量差异主要表现在每穗粒数和粒重两个方面,花后干物质生产以130cm最高,根系活力也以130cm最强。  相似文献   

16.
倒春寒天气对云南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云南省1970-1996年12个站点的小麦产量和气温、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倒春寒的变化规律,倒春寒与小麦气象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倒春寒是造成云南小麦大面积减产的重要灾害,小麦气象产量和倒春寒过程的日平均气温和低气温关系密切,干旱年倒春寒天气对小麦生产危害最重。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气象因子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分析,得出冬小麦产量和气象因子的密切关系,以及灾害性天气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提出防御对策,从而为农民科学种植小麦,趋利避害,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播种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免耕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连续2年对免耕种植和传统耕作进行大田示范调查对比和不同耕作模式试验比较,结果表明,免耕种植增加了小麦主茎叶龄,群体增多,株高增高;但免耕播种使小麦次生根数量减少、根细、根短,产量与传统种植没有显著差异。免耕种植增加了穗粒数和千粒重。在选择耕作模式时,秸秆还田免耕比直立免耕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华北平原极端气候条件对小麦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冬小麦极端气象年份的气候特征与小麦地上部生理性状特征进行分析比较认为,气候对小麦一生的影响分3个阶段:返青前基础气候期、返青期气候期、灌浆气候期。在小麦生理性状的表现上以扬花期为分水岭分2个阶段,前期主要形成分蘖,分化小花、小穗,决定产量构成的亩穗数和穗粒数;后期表现干物质的有效积累,确定粒数、粒重,从而构成产量的三大因素:亩穗数、穗粒数和粒重。因此,在气候异常年份,改进播种制度,根据气候调控亩播量,可间接调控亩穗数,有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