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品种来源及德育经过 沈玉17号(原沈试1002)号组配于1997年,亲本自交系为沈151和沈137,均为自选系.其中沈151来自沈2805×丹340的二环系.沈玉17号为黄色马齿型晚熟杂交种.  相似文献   

2.
沈单13号(原沈9708)是沈阳市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沈137为母本,沈280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1999-2000年在各级各类区域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抗病,抗倒,耐旱,适应性强,一般产量9000kg/hm2以上,适在辽宁大部及河北,山东省地种植。  相似文献   

3.
陇单3号是甘肃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自选系9852为母本,外引系沈137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甘肃省玉米区域试验表明,陇单3号比对照中单2号增产10%以上,并具有高抗矮花叶病和红叶病、抗倒伏、活秆成熟等特点,现已在甘肃省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杜贤章  周晶  张淑芹 《杂粮作物》2005,25(3):139-139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沈玉22号(原沈试3007)组配于2000年,以自选系沈3336为母本,自选系沈319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黄色马齿型晚熟杂交种.  相似文献   

5.
以白轴绿叶鞘自交系B20为母本、以红轴紫叶鞘DH系D752为父本组配的F1,进行单倍体诱导、自然加倍和DH系鉴定试验。通过卡方检测数据分析和DH群体遗传模型及混合分布方法分析,验证红轴、紫叶鞘单倍体自交结实优势。结果表明,红轴单倍体自交结实穗数量和出苗DH系数量极显著多于白轴,不符合1∶1比例;紫叶鞘DH系数量与绿叶鞘数量比符合1∶1比例,但紫叶鞘DH系占出苗总数比绿叶鞘高11.7%;红轴、白轴单倍体自交结实穗粒数最适模型均为4MG-AI,红轴4对主基因加、上效应估计值均高于白轴,白轴单倍体自交结实穗粒数遗传力比红轴高5.02%。玉米单倍体红轴和紫色叶鞘性状具有结实性优势。同时发现,玉米白轴单倍体个体穗结实力和绿色叶鞘单倍体出苗力显著高于紫色叶鞘单倍体。  相似文献   

6.
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1.1品种来源 登海6103是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沈阳玉米育种中心以自交系DH433(原代号L433)为母本,自交系DH62(原代号8-18-1)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父母本均为自选系。  相似文献   

7.
以DH系为亲本组配杂交组合为对象,采用数量遗传学方法研究DH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诱导DH系的基础材料决定其诱导后代的类型,DH系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符合基因加性效应遗传规律。利用DH育种技术可以快速改良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GCA),组配优良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回交世代DH系遗传分离规律。[方法]以"A619Ht3×辽3162"构建回交群体BC1F1和BC5F1,利用高频诱导系诱导加倍形成BC1F1和BC5F1的DH系,以DH系为材料,通过比较不同回交世代的DH系和父母本的农艺性状,对其做出评价,同时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DH系的遗传分离特性。[结果]DH系间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等农艺性状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回交群体DH系中没有出现明显偏分离比例,通过χ^2检测,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不同回交世代所创制的DH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回交群体DH系中不存在明显的偏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9.
沈单10号(原代号沈试29号)是沈阳市农业科学院于1992年组配的玉米杂交种,亲本自交系是沈137和Q12671,杂交种生育期135d左右,株高280cm,穗长23cm,穗粗5.1cm,穗行数14-16行,千粒重400g左右,高抗大、小斑病,青枯病,尾孢菌叶斑病和丝黑穗病。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玉米自交系的保绿性鉴定及其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30份常用玉米自交系叶片的保绿性鉴定表明,大部分自交系保绿性一般或较差,筛选出4份保绿性较强的玉米自交系沈3195、沈137、齐319和178。采用40对玉米的SSR引物对30份玉米常用自交系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将30份自交系划分为6个类群,其中,4份保绿性自交系分布在旅大红骨和PB种质群,可用于改良类群内其他材料的保绿性;保绿型自交系沈137、齐319、178来自PB种质,可用来组建保绿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