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2014年,重庆市在巫溪县进一步推进实施马铃薯增产模式攻关,针对当前马铃薯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技术瓶颈,集聚力量,集中资源,开展重点科技攻关,并在大面积上示范推广成熟技术,取得显著的成效。(1)增产能力突出,增效明显。虽然今年巫溪县4—6月遭受了长时间阴雨寡照灾害,导致马铃薯晚疫病大发生为害,但巫溪县结合马铃薯高产创建,"薯/玉"套作大面积推广成熟技术面积达到  相似文献   

2.
商州区是优质薯适生区.2010年被纳人部省马铃薯高产创建县区之一。通过精心组织、集成、组装推广关键增产技术.实现了万亩马铃薯套种玉米,鲜薯平均单产为3264.2kg/667m^2,百亩核心攻关田单产为4286.6kg/667m^2.促使2011年全区整乡镇推进马铃薯连片高产创建面积达2023.34hm^2。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巫溪县马铃薯晚疫病常年发病面积2万hm2,发病程度3~5级,不防治一般损失30%~50%,防治后挽回损失4万t。巫溪县引进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应用后,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将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每667m2减少损失300kg,年增加原粮2160万kg,为保证巫溪县粮食安全、特色产业及农民增收保驾护航。预警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技信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巫溪的监测能力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4.
李先斌 《南方农业》2013,(Z1):10-13
马铃薯是重庆市巫溪县第一大粮食作物,2012年,马铃薯播种面积28533.3hm2,占粮食播种面积的40.6%;马铃薯总产折合原粮80600t,占粮食总产的33.9%。巫溪县脱毒马铃薯种薯利用率达70%以上;现有马铃薯鲜薯加工企业15家,淀粉年加工能力达20000t;农村家庭户户从事马铃薯脱水加工,年处理鲜薯近30000t,产品6000t;年外销原原种2000万粒,原种5000t。马铃薯产业发展链型完整,构建了科技支撑体系,独特的品牌文化悄然形成。但是,巫溪县马铃薯产业基础条件、繁育能力等困难和问题依然存在。提出"发展马铃薯产业要加强三级种薯基地建设,提升种薯繁育能力,开展增产技术攻关,提升商品薯基地档次,整合资源扶持龙头,提升马铃薯加工能力,加强合作创建品牌,提升巫溪马铃薯影响力,打造马铃薯特色,提升巫溪马铃薯文化,同时必须完善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保障体系"一系列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玉米、红苕是旱地三大主要粮食作物,马铃薯/玉米/红苕套作是旱地主要的栽培模式。研究薯/玉/苕旱三熟高产栽培技术,提高旱三熟年产量,对保障渝东山区粮食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薯/玉/苕旱三熟套作模式的增产机理作了分析,并介绍了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3月19—22日,我院水稻所副所长李经勇研究员、特作所副所长张晓春副研究员在市农业局和当地农业局相关人员带领下,实地考察了垫江县千亩、梁平县仁贤镇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以及云阳县上坝乡部级春马铃薯万亩高产示范片现场。通过实地考察,我院专家对水稻机插秧(含全程机械化)、旱育秧、测土配方方案、栽培管理技术、规模大户培植,马铃薯高产示范片推广脱毒种薯、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配套技术及万亩片高产创建的政策措施等提出了建议,并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测土配方分类方案、套作净作关键技术、产后促销、无公害品牌创建等与当地农技人员进行了探讨,受到当地领导、农技干部和种植户的好评。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影响极大。为防控晚疫病,巫溪县从比利时引进晚疫病预警监测系统,大力扶持专业化统防统治,通过多年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发挥了关键作用。简介该预警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对预警防治信息发布方法的改进,巫溪县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的实施。对晚疫病监测防治的体会:1)多布监测点;2)进行偏差校准;3)加强仪器的日常管理和维护;4)加强技术培训;5)不断筛选防治新药剂。  相似文献   

8.
《南方农业》2013,(Z1):149
巫溪县薯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马铃薯脱毒种薯及商品薯生产、加工、销售、水产技术、水产养殖安全、水产科技试验推广、水产业生产指导和农药、专用化肥销售的综合企业。公司于2010年7月正式登记注册,2012年8月被重庆市授于"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固定资产2000万元。现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阴山北麓高产马铃薯的群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内蒙古阴山北麓马铃薯产区高产马铃薯(产量45 000 kg/hm2)的群体特性,指导该地区马铃薯生产,于2012~2013年在滴灌条件下系统地比较了不同产量水平马铃薯的产量构成、叶面积动态、光合势、干物质积累以及群体生长速率。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保持在6.0×104株/hm2,块茎膨大期叶面积指数保持在3.07~3.81范围,淀粉积累期仍保持在1.50~1.88,则块茎膨大至淀粉积累期的光合势便占总量的91.6%~94.6%,此期马铃薯以199.9~220.6 kg/(hm2·d)的速度积累干物质,为实现大于45 000 kg/hm2的高产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另外,在6.0×104株/hm2密度条件下,水分、养分等供应充足,单株结薯数量可达8个/株以上,大中薯率达90%以上。上述马铃薯群体生理学特征及块茎产量构成因子可作为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高产马铃薯综合管理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近年来,在内蒙古阴山北麓的马铃薯产量,45000 kg/hm2以上已屡见不鲜,但由于高产马铃薯磷素吸收规律的研究缺乏,磷肥使用不合理导致高产不能持续,磷肥利用率偏低。因此深入研究高产马铃薯群体的磷素营养规律,配合滴灌可为马铃薯持续高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滴灌试验,以克新1号原种为试材,设置当地农户栽培模式与高产创建田生产模式,对2年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滴灌条件下高产马铃薯群体磷素吸收、利用和分配特性。【结果】与农户模式相比,高产模式马铃薯单株结薯数(8.2 No./plant)提高了9.3%,商品薯率(96.0%)提高了2.3%;从块茎形成期到块茎膨大期,高产马铃薯群体磷素日积累量达到0.67~0.78 kg/hm2,较农户模式提高了37%,整个生育期马铃薯群体磷素的积累量达到44.3~55.3 kg/hm2,较农户模式高10.0~12.1kg/hm2,磷素转运率达85%~87%,也显著高于农户模式。高产马铃薯1000 kg块茎需磷量为1.95~2.10 kg,磷肥利用率21.6%~23.6%。【结论】在磷肥总量减少的情况下,利用滴灌分6次施用,与农户模式相比,显著提高结薯数量及单薯重,在块茎形成至膨大的关键时期以较快速率持续吸收磷素保证了植株在减量供磷条件下吸收磷素的高效性,分期供磷使磷肥利用率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2001—2004年,在重庆市潼南县进行了丘陵旱地1~5台土"果树//大豆"间套作大区对比适应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新品种(系)‘9769’和‘9753’的农艺性状表现明显优于对照(渝豆1号),随丘陵旱地台位升高,各品种产量都陆续下降,以‘9769’降低幅度最低。1~2台土,‘9753’表现最优,第3台土‘9753’表现略优于‘9769’,667 m2产量差异小,4~5台土‘9769’跃居第1,表现最优。这2个优良新品种(系)从2005年开始在潼南县陆续示范推广,2013年达到年种植‘9769’1540 hm2、‘9753’2160 hm2的规模。适宜净作、间套作(含"果树//大豆"、"麦//玉+豆//苕"、"菜//玉+豆//苕"、"麦//玉+豆"、"玉+豆//苕"、"麦—豆//苕"、"油菜—豆//苕"等熟制)。  相似文献   

12.
舒进康 《南方农业》2013,(Z1):123-125
试验采用不同马铃薯品种与播期组合,研究海拔800m和900m下"薯/玉/苕/薯"四熟制套作中秋马铃薯产量。结果表明:两海拔点均表现早熟品种为优选。最佳播期均为玉米蜡熟末期;但最差播期不同,海拔800m处以最晚播最差,而海拔900m处以最早播最差。综合评价各处理组合产量,海拔800m处品种费乌瑞它搭配各种播期均可获得高产;海拔900m处则以品种费乌瑞它搭配玉米蜡熟末期播种最利于产量建成,因此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于玉米蜡熟末期播种在两个海拔处均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建立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推广健康脱毒种薯,应用健身栽培措施,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依托预警系统等技术措施综合防控马铃薯晚疫病,核心示范区平均产量达到2205.5kg/667m2,较未防区增产223.4%,较农民自防区增产144.5%,综合防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宜天水市旱作区种植的优质马铃薯品种,解决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品种单一、抗病、优质专用品种相对缺乏及产量水平相对低下等问题。以当地主栽马铃薯品种陇薯6号为对照品种,对引进的11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DSS-35折合产量最高,为35 704.0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增产15.23%;京张薯1号、陇薯20号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34 784.40、34 340.8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分别增产12.26%、10.83%。这3个马铃薯品种(系)综合性状优良、商品薯率较高,较抗病毒病和环腐病,块茎晚疫病发病较轻,适宜在天水市旱作区及同类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刘芳  金国军 《南方农业》2013,(Z1):143+146
简述脱毒马铃薯新品种‘鄂马铃薯10号’的品种特性,从"种薯选择,提埂垄作技术,种薯处理,播种施肥,喷药盖膜,放苗破膜,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其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并与常规栽培作了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全膜垄作栽培条件下,以青薯168为对照,对6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薯10号、天薯11号出苗整齐,田间长势强,经济性状好,抗晚疫病,折合产量分别为 38 434.3、36 565.7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青薯168增产9 343.4、7 474.8 kg/hm2,增产率分别为32.12%、25.69%,可作为主栽品种在庄浪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水稻超高产栽培措施实现了连片100hm2水稻平均单产超1.275万kg/hm2,最高达1.434万kg/hm2的目标.其主要技术要点是选用优质高产新品种、培育软盘旱育壮苗、宽窄行移栽、平衡施肥、科学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14—2016年,在贵州省普定县进行了7个马铃薯品种的引进比较试验。结果:1)每667 m2产量最高的是中薯9号,达2 014.63 kg,第二高的是兴佳2号,为1 945.63 kg,最低的是中薯7号,仅有1 436.49 kg。中薯9号和兴佳2号产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2)商品薯率最高的是兴佳2号,达92.34%,第二高的是费乌瑞它,为87.56%,最低的是富金,仅有78.47%。3)兴佳2号对马铃薯青枯病、病毒病和疮痂病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一定的抗性。综合各项表现,认为兴佳2号适宜在普定范围内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正>云南省宣威市紧紧依托"宣薯"系列马铃薯良种品牌,采取"政府搭台、项目扶持、企业运作"模式,近年来累计投资4400万元,建成占地13.33 hm2,年生产3000万粒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生产能力较传统方式提高了8~10倍,扩大了马铃薯脱毒良种繁育生产能力,成为西南最大、省内领先、管理规范的雾培法脱毒马铃薯生产基地。由宣威市自主研发的‘宣薯2号’马铃薯优良品种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推广应用的新品种。图为宣威市板桥镇雾培法生产日光温室大棚里,脱毒种薯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20.
《南方农业》2012,(7):89
一是优质粮食高产示范片。建设水稻机械化高产示范片和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各1个,面积分别为2000亩和10685亩;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2个,总面积20657亩。二是优质油菜高产示范片。建设万亩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3个,总面积33006亩,推广油菜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和油菜(蔬菜)两用高产高效技术。三是标准化蔬菜高产示范片。建设太安罐坝、桂林双坝蔬菜科技示范基地,面积500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