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作物间信息化学物质对烟粉虱的寄主选择作用,进行了模拟田间条件的黄瓜植株喷施芹菜汁、芹菜植株喷施黄瓜汁,黄瓜与芹菜间作以及田间辣椒与黄瓜间作等系列试验。结果表明:在黄瓜上喷施芹菜汁液对烟粉虱有显著的驱避作用;在芹菜上喷施黄瓜汁对烟粉虱有显著的吸引作用;在黄瓜行内间作芹菜对烟粉虱有显著的驱避作用。黄瓜地里间作辣椒,在黄瓜生长期能有效地控制烟粉虱。该研究为烟粉虱寄主选择机理深入研究及非化学防治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老王 《植物医生》2016,(5):13-14
<正>黄瓜作为春夏季节产量较高的蔬菜之一,凉拌黄瓜、黄瓜炒肉、黄瓜皮蛋汤、酱黄瓜……都是人们喜爱的菜品。黄瓜含有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此外,黄瓜还可收敛和消除皮肤皱纹,对皮肤较黑的人效果尤佳。黄瓜的含水量也很高,是夏季时令蔬菜中的明星。黄瓜的品种较多。从外形上看,有带刺的和不带刺的,有长条的和短粗的;从颜色上看,有白色  相似文献   

3.
以黄瓜"中农26"为试材,评估了万寿菊间作密度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研究了万寿菊间作密度对黄瓜生长、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间作万寿菊处理相比,万寿菊间作密度为黄瓜密度1倍时,黄瓜根结线虫数量降低49.3%,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但根系SOD、POD、CAT酶活性明显降低,黄瓜增产39.7%;万寿菊间作密度为黄瓜密度3倍时,黄瓜根结线虫数量较对照降低66.7%,黄瓜地上部干鲜重均明显降低,但叶绿素含量、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黄瓜产量与对照无差异;万寿菊间作密度为黄瓜的2倍时,黄瓜根结线虫数量较对照降低66.7%,病情指数较对照降低51.4%,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但根系SOD、POD、CAT酶活性降低,黄瓜生长较正常,比对照增产35.7%,并且与万寿菊间作密度为黄瓜密度1倍时的黄瓜产量无统计差异。因此,万寿菊的间作密度为黄瓜密度的2倍是防治黄瓜根结线虫较为适宜的间作密度。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国内研制的新型一体化智能孢子捕捉系统在黄瓜霜霉病和黄瓜白粉病预测预报上的应用,在田间自然发病情况下,通过对捕捉孢子的形态进行识别,优化一体化智能孢子捕捉系统主要工作参数如有/无空气切割头、空气采集口高度和空气采集时间;通过病害及孢子的动态监测分析大棚黄瓜霜霉病和黄瓜白粉病病情指数与孢子捕捉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不加装空气切割头、空气采集口高度为70 cm、孢子捕捉时间在10:00—10:30时段有利于孢子的捕捉。黄瓜霜霉病和黄瓜白粉病病情指数与连续7 d孢子捕捉总量具有强正相关性。连续多日监测到黄瓜霜霉病菌孢子囊且数量快速增加是黄瓜霜霉病发生或快速上升的一个预测指标。黄瓜白粉病发病之前没有监测到黄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且在病害盛发期分生孢子捕捉量仍较少。研究表明,一体化智能孢子捕捉系统适用于黄瓜霜霉病的预测,但在黄瓜白粉病的预测上尚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5.
黄瓜枯萎病病株残茬对黄瓜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胚根生长抑制法、电导率法等方法,研究不同发病程度的黄瓜残茬腐解物对黄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黄瓜种子萌发、胚根生长、根部细胞膜通透性、苗期生长性状以及苗期枯萎病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枯萎病发病越重,其残茬腐解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的促进作用越强,高浓度健株、轻病株和重病株残茬的产孢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7.29%、50.05%和44.88%;健株残茬可使黄瓜枯萎病病菌孢子萌发率提高15.91%~38.94%;不同浓度黄瓜残茬腐解液可影响黄瓜胚根生长,并减少须根6.15%~27.10%;重病株不同浓度残茬腐解液可使黄瓜幼苗细胞膜透性增加76.03%~89.96%;高浓度重病株残茬腐解物可使黄瓜出苗率降低53.15%,同时枯萎病病株率增加55.11%.  相似文献   

6.
赵文华 《植物保护》1988,14(1):47-47
笔者于1984年在无黄瓜栽培史的本所科研基地,对新建的228m~2温室和576m~2塑料大棚的黄瓜霜霉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观察试验,证明北方春季生茬保护地黄瓜霜霉病当年即可严重发生。科学放风可减轻危害。 试验情况与结果 棚向东西,垄向南北;棚膜聚氯乙烯菜膜;底肥用腐熟马粪和鸡粪;品种为长春密刺。 黄瓜温室育苗及大棚生育期各设4个重复区(用塑料帐幕封严隔开)。大棚黄瓜生育期除自东至西间壁Ⅰ、Ⅱ、Ⅲ、Ⅳ4个区  相似文献   

7.
白粉病是黄瓜生产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主要病害之一。pm5.1和PM5.2是黄瓜上的2个白粉病抗性位点,本文对7份不同抗病基因型的黄瓜自交系进行了黄瓜白粉病抗性鉴定,并开展了黄瓜白粉病菌侵染过程的研究,对侵染后12、24、72 h的萌发率、菌丝形成率及菌落形成率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基因型为PM5.1PM5.1 pm5.2pm5.2时,黄瓜病情指数最高,表现为高感白粉病;当基因型为PM5.1PM5.1PM5.2 PM5.2和pm5.1pm5.1pm5.2pm5.2时,表现为中感白粉病;当基因型为pm5.1pm5.1PM5.2PM5.2时黄瓜自交系病情指数最低,表现为抗白粉病。分生孢子在抗、感黄瓜自交系植株叶片上均能萌发,但只能在感病黄瓜材料上完成整个无性生长周期,产生分生孢子。此外,黄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在感病材料上的萌发率、菌丝形成率及菌落形成率均高于抗病材料。  相似文献   

8.
于2019年5—8月采用前期筛选出的对黄瓜枯萎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886菌株,通过盆栽实验,测定不同菌剂施用量对黄瓜幼苗生长、抗氧化系统以及对黄瓜枯萎病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康氏木霉不同施用量均能提高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其中105 cfu·g-1拟康氏木霉厚垣孢子菌剂应用效果最好,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达到83.98%;与CK(只接种病原菌)相比,拟康氏木霉不同施用量均能提高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根体积、根冠比和壮苗指数,其中105 cfu·g-1拟康氏木霉厚垣孢子菌剂对黄瓜幼苗形态建成的促进效果最好;拟康氏木霉不同施用量均能提高瓜幼苗叶片中CAT、POD、SOD、APX、PPO活性和Pro含量,降低叶片中的MDA含量和质膜透性,其中105 cfu·g-1拟康氏木霉厚垣孢子菌剂对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促进效果最好;在播种后30 d,黄瓜幼苗叶片中CAT、POD、SOD、APX、PPO活性和Pro含量分别比CK提高了119.96%、213.75%、139.29%、97.53%、101.15%、70.38%,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则分别比CK下降了46.10%、60.28%。研究表明拟康氏木霉886厚垣孢子菌剂通过提高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能力,促进了幼苗形态建成,提高了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日光温室嫁接黄瓜需水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了日光温室盆栽黄瓜开花前期、结瓜初期、结瓜盛期及结瓜后期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黄瓜蒸腾量和产量的影响,得出黄瓜的耗水规律、产量与水分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黄瓜对水分的消耗呈现开花前期与结瓜初期少、结瓜盛期多、结瓜后期少的变化规律,耗水高峰出现在盛瓜期;黄瓜总产量与总耗水量之间呈二次抛物线关系,最佳灌水量为399.8mm,最高产量为83028kg/hm2;水分生产函数的敏感指数按结瓜盛期、结瓜后期、结瓜初期、开花前期的顺序依次降低,与黄瓜耗水规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日光温室黄瓜合理施肥用量及优化施肥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氮(N)、磷(P)和有机肥三因素五水平最优设计,在陕北黄土高原进行了日光温室黄瓜N、P和有机肥用量及其肥效反应模式田间试验,求得日光温室黄瓜N、P和有机肥的肥效反应模式,并分析了N、P和有机肥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施用有机肥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影响最大,N肥和P肥的影响相当;随着有机肥施肥量增加,黄瓜产量还在不断增加,N、P化肥在一定用量范围内有增产效果,用量继续增大时导致黄瓜产量降低。根据黄瓜N、P和有机肥的肥效反应模式,提出在黄瓜目标产量83000~88000kg/hm2之间的N、P和有机肥优化施肥方案:N肥用量809.2~1313.1kg/hm2,P肥用量(P2O5)583.1~978.6kg/hm2,有机肥用量64.0~151.3t/hm2;N∶P2O5为1∶0.72。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生防菌株DF06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和生防机制,通过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DF06进行分类鉴定;采用平板对峙和室内盆栽法测定DF06对黄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对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对黄瓜植株促生作用和防御酶活性变化影响;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测定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菌株DF06为金黄垂直链霉菌Streptomycesaureoverticillatus,该菌株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菌丝抑制率达80.80%,且能够导致黄瓜枯萎病菌基内菌丝发生畸变;在室内盆栽试验中DF06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保护作用达到68.42%,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不同浓度DF06发酵液能促进黄瓜种子和幼苗生长,经107 CFU/mL的DF06发酵液处理后黄瓜幼苗株高、叶绿素含量和干重均显著增加,分别可达23.56 cm、2.16 mg/g和0.84 g;同时该菌能够诱导黄瓜抗病相关基因表达量的上调,提高相关防御酶活性,其中CAT、PAL和POD活性均在处理后的24h内快速增加。研究表明,DF06菌株可通过分泌某些拮...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黄瓜嫁接栽培与木霉菌使用提高黄瓜幼苗抗根腐病的能力及生理调节的差异,利用哈茨木霉菌DQ002和根腐病病原菌孢子悬浮液对黄瓜直根苗根部接种与根腐病病原菌孢子悬浮液对黄瓜嫁接苗进行根部接种处理,测定黄瓜直根苗和黄瓜嫁接苗病害发生率及根系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DQ002通过激发黄瓜直根苗根系中POD、PPO、SOD活性而抑制了H2O2积累和O-2的产生速率,并促进了黄瓜直根苗根系PAL、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以及类黄酮含量升高,提高了抗病性;接种根腐病菌,黄瓜嫁接(T2)提高了根系中POD活性、培养前期PPO活性及培养后期SOD的活性,降低了H2O2的积累和O-2产生速率,促进了PAL、几丁质酶及培养后期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但H2O2的积累和O-2产生速率显著高于哈茨木霉菌DQ002处理的黄瓜直根苗,而PAL、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以及类黄酮含量明显低于木霉菌处理的直根苗;T3(先接种病原菌后接种木霉菌)和T4(先接种木霉菌后接种病原菌)处理的黄瓜直根苗根腐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2.39%和17.87%,病情指数分别为23.03%和14.33%,明显低于CK1(清水处理直根苗)和T1(单独病原菌处理直根苗)处理的发病率(35.82%和57.39%)和病情指数(37.10%和46.97%),以及黄瓜嫁接苗(T2)的发病率(42.90%)和病情指数(40.47%),但哈茨木霉菌使用时间不同则效果有异。黄瓜嫁接和哈茨木霉菌DQ002处理直根苗能提高黄瓜苗对根腐病的抗性,但是二者对黄瓜苗根系生理的调节作用存在差异,可能是导致根腐病发生存在差异的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接种黄瓜白粉菌后16 h的黄瓜叶片用透明胶带在子叶表面粘孢子取样的平均发芽率与用台盼蓝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调查的发芽率分别为83.7%和85.0%,t测验无显著差异,表明透明胶带取样的发芽率可以代表黄瓜叶片上白粉病菌孢子的发芽率。采用孢子萌发法和叶碟法分别测定了醚菌酯、植物源活性组分大黄素甲醚(P3D)对8个黄瓜白粉菌菌株的EC50。统计结果表明:采用两种方法测定醚菌酯P、3D对黄瓜白粉菌的EC50的相关系数的平方值分别为0.880、.99,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有很强的相关性;采用该孢子萌发法可评价化合物对植物专性寄生病菌如白粉菌孢子萌发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4.
哈茨木霉T-H-30菌株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促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哈茨木霉菌株T-H-30在黄瓜上进行促生作用及生物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菌株T-H-30对黄瓜有明显的促生作用,能增加黄瓜的叶片数及藤蔓的长度,从而有效提高黄瓜的产量;菌株T-H-30对黄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可有效控制黄瓜白粉病在大田的发展,相对防效达69.9%~78.8%,且对供试植株安全。  相似文献   

15.
张立本 《植物保护》1990,16(5):40-40
随着大棚黄瓜生产的发展,黄瓜枯萎病、白粉病、霜霉病这二大病害日趋严重;一般减产30—40%,重病田达70—80%,已成为黄瓜生产上的一大障碍。但在防治上一些常规药剂防效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87—1989年,我们引进生物杀菌剂农抗120在安子营、杨营、城关、城郊、候集、贾宋6个乡镇的59个大棚135.7亩黄瓜及719.9亩露地瓜田进行防治试验示范。黄瓜品种为津研4号,选历  相似文献   

16.
 黄瓜枯萎病(Cucumber Fusarium wilt)是黄瓜生产上发生最普遍的病害之一,严重时甚至造成绝产,目前仍没有有效环保的防治方法。本试验利用西芹腐根丙酮两次层析物作用于黄瓜枯萎病菌,通过化感作用效果筛选出4个最佳流分,将最佳流分作为诱导剂灌根诱导处理黄瓜幼苗,并人工接种黄瓜枯萎病菌,观测比较不同处理对黄瓜枯萎病的诱导抗性;之后选取最强诱导剂诱导处理后且未接病菌的黄瓜幼苗进行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4个最佳流分为RRA32、RRA38、RRA101和RRA102,对黄瓜枯萎病的诱导抗性效果分别为65.85%~78.95%、68.29%~81.58%、77.5%~86.84%和82.5%~89.47%,与对照差异极显著,比较确定RRA102为最强诱导剂。对流分RRA102诱导处理后的黄瓜幼苗进行转录组学分析,共获得差异基因322个,其中上调表达152个,下调表达170个。差异基因中228个获得GO数据库功能注释,在Level 1 水平上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过氧化氢的反应和碳酸盐脱水酶活性条目上,在Level 2水平上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免疫系统过程、抗氧化活性和电子载体活性等条目上;KEGG数据库富集分析发现,共103个基因被注释到63个通路中,显著富集在氮代谢、抗坏血酸和醛酸代谢、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代谢通路中,以上通路均与植物抗病性有关,说明黄瓜幼苗在诱导处理后激发了自身的防御系统,进而有效抑制黄瓜枯萎病的发生,为进一步更绿色有效的防控黄瓜枯萎病,挖掘抗病基因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考察了土壤温度、有机质含量和pH对海洋生防细菌多粘类芽胞杆菌L_1-9在黄瓜根表土壤中定殖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不同时期黄瓜根表土壤中菌株L_1-9的16S r DNA拷贝数。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温度和pH对菌株L_1-9在黄瓜根表的定殖有显著影响(P0.01)。25℃定殖数量最高,为5.79×108拷贝/g土,是15℃时的3.4倍;添加有机肥20~40 g/kg土壤,可以促进菌株L_1-9在黄瓜根际定殖;pH 7时,菌株L_1-9在黄瓜根表土壤中的定殖数量最高。本研究为海洋生防菌L_1-9防治黄瓜土传病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三重PCR检测黄瓜炭疽病菌、菌核病菌和细菌性萎蔫病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楠  王伟 《植物病理学报》2014,44(2):129-138
 本试验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黄瓜炭疽病(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黄瓜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和黄瓜细菌性萎蔫病(Erwinia tracheiphila)等黄瓜主要病害病原菌的三重PCR检测体系。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对三重PCR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进行退火温度优化, 并以3个引物组、Taq DNA聚合酶、dNTP和Mg2+ 共6因素3水平进行多重PCR体系优化, 成功建立了适合黄瓜主要病害的三重PCR最佳检测体系, 即25 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0.24 μmol·L-1 CY1/CY2;0.72 μmol·L-1 SSFWD/SSREV;0.336 μmol·L-1 ET-P1/ ET-P2;1 U Taq聚合酶;0.15 mmol·L-1 dNTP;1 mmol·L-1 MgCl2, 最适退火温度为63℃。该方法能够快速从田间黄瓜发病植株和根围土壤中将黄瓜炭疽病菌、黄瓜菌核病菌和黄瓜细菌性萎蔫病菌检测出来, 灵敏度可以达到10 pg·μL-1。  相似文献   

19.
补骨脂粗提物处理两叶一心生长期的黄瓜幼苗,研究其诱导黄瓜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机制。补骨脂提取物在40和400mg/L浓度下,黄瓜体内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等一些防御酶活性均在处理后7~9d达最高;几丁质酶活性在处理后2、3d时达到高峰,分别是对照的1.64、1.5倍,然后逐渐下降,分别在7、9d基本回到对照水平;β-1,3-葡聚糖酶活性在处理后2、5d达到最大值,酶活性是对照的2.02、1.34倍,然后迅速下降,处理后分别在5、9d基本回到对照水平。从所测定的几种酶活性变化时间来看,补骨脂提取物处理黄瓜幼苗后,首先使黄瓜体内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等病程相关蛋白活性升高,然后在两者的作用下,诱导了黄瓜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一些防御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四氟醚唑对黄瓜的安全性及其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明确四氟醚唑对黄瓜植株的安全性,采用浸种及茎叶喷雾处理的方法测定其对不同生长时期黄瓜植株的影响,采用子叶保湿培养法测定白粉病菌对其敏感性,并在田间进行防治白粉病的药效试验,综合评价了四氟醚唑对黄瓜白粉病的效果。浸种处理后,黄瓜子叶上白粉病发病率明显降低,对黄瓜株高和根长的抑制率、茎周增长率及叶绿素含量增加率与己唑醇相比均较低;发芽期及幼苗期的黄瓜植株使用四氟醚唑处理,新生节间均出现轻微的抑制伸长现象;4%四氟醚唑水乳剂对黄瓜白粉病菌的EC50为0.8146mg/L,敏感毒力高于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田间间隔期10天喷雾,在末次药后7天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为76.02%~85.77%,与5%己唑醇水乳剂防效相当,明显高于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的防效。表明四氟醚唑对黄瓜生长安全且用药间隔期长,是防治白粉病的高效轮换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