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黄金梨棚架树体结构相对光照强度与果实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为了探明棚架栽培黄金梨果实品质与相对光照强度和枝(梢)叶的关系,应用树冠分格方法系统研究了冠层不同部位相对光照强度的变化、枝(梢)叶空间分布特征和果实品质差异及相对光照强度与果实品质和枝(梢)叶关系.结果表明:树冠不同层次相对光照强度从上到下逐渐降低,树冠上部的相对光照强度大于树冠下部,相对光照强度小于30%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树冠下部;枝(梢)垂直方向上分布主要在树冠的1.0~2.0 m冠层内,水平方向分布从树冠内膛到外围差异较小;产量主要分布在光照条件较好的1.0~2.0 m冠层内,果实单果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与相对光照强度呈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相对光照强度呈负相关;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果实品质与相对光照强度、相对光照强度与枝(梢)叶量关系的回归方程,获得了最佳梨果实品质因素的相对光照强度分别是:单果质量的最佳相对光强为42.17%,可溶性固形物的为78.98%,硬度的为70.12%,可滴定酸的为59.97%;整个树冠最低相对光照强度大于42.17%时,每公顷总枝(梢)量约为42.95万条,长枝、中枝、短枝的比例分别为2.61%、6.59%和90.8%.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棚架形黄金梨果实品质与相对光照强度和枝(梢)叶的关系,应用树冠分格方法系统研究了冠层不同部位相对光照强度的变化、枝(梢)叶空间分布特征和果实品质差异及相对光照强度与果实品质和枝(梢)叶关系。结果表明:树冠不同层次相对光照强度从上到下逐渐降低,树冠上部的相对光照强度大于树冠下部,相对光照强度小于30%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树冠下部;枝(梢)垂直方向上分布主要在树冠的1.0 ~2.0 m 冠层内,水平方向分布从树冠内膛到外围差异较小;产量主要分布在光照条件较好的1.0 ~2.0 m冠层内,果实单果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与相对光照强度呈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相对光照强度呈负相关;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果实品质与相对光照强度、相对光照强度和枝(梢)叶量关系的回归方程,获得了最佳梨果实品质因素的相对光照强度分别是:单果质量的最佳相对光强为42.17%,可溶性固形物为78.98%,硬度为70.12%,可滴定酸为59.97%;获得了整个树冠最低相对光照强度大于42.17%时,每公顷总枝(梢)量约为42.95万条,长枝、中枝、短枝的比例分别为2.61℅:6.59℅:90.8℅。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矮砧苹果园优质丰产树体结构和光照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分析北京地区矮砧苹果园优质丰产树体结构和光照状况,【方法】应用树冠立体分区法,调查了高纺锤形矮化中间砧富士(宫藤富士/SH6/八棱海棠,Malus domestica Borkh cv.Red Fuji)优质丰产园树冠内枝(梢)数量和比例、冠层内相对光照强度、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分布特点。【结果】高纺锤形矮化中间砧富士树体高度3.32 m,冠径2.45 m,覆盖率54.44%,树高/行距为0.74,总枝(梢)量7.83×105条.hm-2,短枝(梢)比例为66%,优质短枝(梢)比例为38.4%;树冠内小于30%相对光照强度的树冠体积占整个树冠体积的4.17%;果实产量79.55 t.hm-2,平均单果质量为299.79 g,大于200 g的果实占总产量的97.9%,果实平均着色面积为97.5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60%。【结论】北京地区矮砧苹果园提高幼树期覆盖率、增加树冠上层的枝(梢)数量是充分发挥矮砧富士苹果早果、优质高产潜力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红富士苹果树冠枝(梢)叶分布与温度、湿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2a生红富士苹果(Malus.domestica Borkhcv.Red Fuji)为试材,研究了北京地区树冠不同层次和部位温度、相对湿度的分布、动态变化与枝叶数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树冠不同层次温度从上到下逐渐降低,同一层次内温度从内膛到外围逐步增大,树冠不同层次相对湿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同一层次内相对湿度从内膛到外围逐步减小;树冠温度日变化呈白天低-高-低的趋势,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呈白天高-低-高的趋势,夜晚树体温度、相对湿度趋于一致;7—8月份冠层温度、相对湿度高于5—6月份和9—10月份。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树冠温度、相对湿度与枝(梢)叶量关系的回归方程,冠层内不同层次、部位的温度、相对湿度受冠层内枝(梢)叶数量和分布的影响,冠层内温湿度与累计长、中、短枝(梢)量和叶面积系数成线性负相关,而相对湿度与之成线性正相关。综合分析,冠层有良好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群体结构参数为生长季每hm2总枝(梢)量100万左右,叶面积系数控制在3.5~4.0,长、中、短枝(梢)比例分别为73~77、10~12和13~15。  相似文献   

5.
不同枝量类型富士苹果光强分布及产量品质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陇东改良纺锤形富士苹果3种枝量类型树冠内相对光照强度、树冠不同部位光照分布特征、果实产量、产量分布特征及品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枝量过多型树冠内小于30%的相对光照强度比例最大,枝量合理型次之,枝量不足型最小。枝量合理型、枝量不足型、枝量过多型小于30%的相对光照体积所占树冠总体积分别为32.23%、24.19%、49.53%;产量分别为3 195、1 555、2 098 kg/667m2;果实品质各项指标枝量不足型略高于枝量合理型,但二者均达到了优质苹果的要求,确定出陇东地区富士苹果优质高产的最适留枝量为84 000/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6.
乔砧富士苹果树冠枝梢数量和分布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20年生改良高干开心形乔砧富士苹果树为试材,应用树冠分格方法,研究了透光和郁闭树冠内长、中、短枝(梢)的数量、比例与产量和品质的空间分布差异和枝(梢)数量、类型与比例对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透光和郁闭树冠枝(梢)总量分别为104×104和124×104条·hm-2,在树冠内膛、中部和外围的比例分别为41.87%、42.83%、15.30%和10.00%、36.92%、53.08%;透光树冠的折合产量为63.30t·hm-2,显著高于郁闭树冠的47.96t·hm-2,并集中分布在树冠1.0~2.5m的层次高度,透光树冠每层的果实产量均大于郁闭树冠;透光树冠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分别比郁闭型树冠高11.84%、18.01%和68.22%。典型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获得了影响果实品质因素的主要枝(梢)类型和重要程度,长枝(梢)数量与果实单果质量、硬度呈显著正相关,短枝(梢)数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线性规划得到了乔砧富士苹果优质的总枝(梢)量为96.57×104~103.68×104条·hm-2,长、中、短枝(梢)比例分别为9.41%~10.62%、14.12%~15.00%、74.57%~76.47%。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于莱阳、栖霞、海阳及莱阳农学院连续进行七年试验,以亩产8000~10000斤的高产园为试材。 茌梨高稳园群体结构指标是,营养面积利用率不低于70%,树冠交接率5-10%.亩枝量8万至10万间,总叶量达35~40万片,叶面积系数3.5~4.0,总果量3万左右,枝果比4:1为宜,每果13~20片叶,每果叶面积800~1000cm2,平均单叶面积55cm2,一类短枝30%,花枝率为70~80%.每亩相对根量不少于50万条,细根90%以上。 在梨高稳树树体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主干60~100cm,树冠扁圆,大开张,冠高比在1.5以上,树冠多为干主延迟二层开心形。一层3—4个主枝,二层2个主枝,较一层…  相似文献   

8.
山东农业大学应用树冠分格方法系统研究了棚架树冠内不同层次不同方位的相对光照强度分布、枝(梢)类型数量和叶面积对树冠相对光照的影响,以及相对光照强度与黄金梨果实品质的关系等。结果表明,黄金梨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与光照成正相关,果实硬度与相对光照强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库尔勒香梨’为研究对象,通过将树冠进行分格,对冠层内不同部位的光照强度、果实产量与品质进行测定,分析光照强度及产量品质差异,以期探讨‘库尔勒香梨’冠层内不同部位光照强度差异及其与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关系,为树冠整形修剪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树冠不同层次相对光照强度从上到下逐渐降低,从内膛到外围逐渐增大;相对光照强度小于30%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树冠下部。果实主要分布在光照条件较好的1.5~3.0m冠层内,果实单果重、硬度、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与相对光照强度呈正相关;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果实产量、品质与相对光照强度关系的回归方程,获得了果实产量和良好品质因素所需的相对光照强度分别是:产量72.48%、单果重62.33%、果形指数52.88%、硬度45.91%、维生素C含量52.2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9.53%以及可滴定酸含量66.44%;因此,冠层内的光照分布与果实的产量品质密切相关,光照强度较高的树冠中上层和外围果实产量较高、品质较好;该试验表明,调节树冠内光照均匀分布,有利于提高果实的商品率。  相似文献   

10.
以4、5、7年生分层纺锤形短枝"红富士"苹果树为试材,通过分析不同树龄树体结构、枝量、冠层结构、产量和品质,研究了苹果分层纺锤形幼龄期至盛果期树冠生长动态、产量及品质,以期为短枝苹果优质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树龄增长,树高、冠高、冠径、树冠体积、干周、覆盖率、叶面积指数(LAI)值、平均叶倾角(MTA)值、总枝量指标均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其中7年生树高、冠高、冠径、树冠体积、干周、覆盖率均显著高于4年生和5年生。不同树龄间的枝量成倍增加,4年生总枝量116 325条·hm~(-2),5年生总枝量264 000条·hm~(-2),7年生总枝量达到735 900条·hm~(-2)。但枝类比变化不大,短枝占比高,稳定在70%以上,是早果和丰产的关键。短枝"红富士"分层纺锤形同树龄不同冠层间果实品质差异不明显,而不同树龄间果实品质差异显著,表现为随树龄增长,产量和品质也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以13年生‘红灯’甜樱桃(Prunus avium L.)为试材,应用树冠分格方法,研究了树冠透光和郁闭两种冠型内相对光照强度及其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差异,以及相对光照强度与果实产量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树冠内相对光照强度均自下而上逐渐增高,透光和郁闭树冠小于30%的相对光照区域分别占树冠总体积的25.23%和52.78%。透光树冠果实分布均匀,主要集中在树冠1.5~2.5 m的高度;而郁闭树冠果实分布差异较大,主要在树冠的外围和上部;产量分别是9.02t.hm-2和3.53t.hm-2。果实品质因素与相对光照强度的回归分析表明樱桃单果质量、果实硬度、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最佳的相对光照强度值分别为76.52%、46.84%、100.00%、41.63%和75.77%。  相似文献   

12.
苹果园群体结构对产量品质影响的通径分析与优化方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3.
选用6年生‘贝达’砧木嫁接的‘京蜜’葡萄为试材,在控制果实负载量相同的前提下,设置10、15和20 cm新梢间距处理,连续两年研究其3种新梢间距处理条件下葡萄冠层光环境及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树体冠层总孔隙度和开度为新梢间距20 cm处理 > 15 cm处理 > 10 cm处理,叶面积指数和光能截获率表现相反,新梢间距10 cm 处理 > 15 cm处理 > 20 cm处理。20 cm间距处理光能利用率低,10 cm处理叶面积指数过高,树体郁闭,15 cm处理叶面积指数合理,光能利用率高。果实单粒质量在新梢间距15 和20 cm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10 cm处理;果皮色泽以15 cm间距处理最佳,其次为20 cm处理,10 cm处理最差。果实内在品质,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以新梢间距15 cm处理 > 20 cm处理 > 10 cm处理,可滴定酸含量表现相反趋势,10 cm间距处理最高,15和20 cm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特征香气组分中具有玫瑰香味的芳樟醇与绿叶清香和果香的正己醛含量均以15 cm间距处理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处理;清香和果香味的橙花醇、花香味的香叶醇、甜玫瑰香味的香茅醇及绿叶清香和果香味的2–己烯醛含量均以15和20 cm新梢间距处理显著高于10 cm处理。15 cm间距处理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含量较高,表现更浓的品种香气。综合认为,设施栽培中水平龙干树形配合高光效V形叶幕的‘京蜜’葡萄以新梢间距15 cm处理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不同副梢处理对赤霞珠葡萄生长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试验以3~5年生赤霞珠葡萄(CabernetSauvignon)为试材,对其进行了不同的副梢处理:只留顶端1个副梢、副梢绝后处理、花序以上反复摘心、副梢全留。2年的结果表明:副梢全留(所有副梢全留2~3片叶反复摘心)处理的叶面积指数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高。因此,相对多留副梢叶片,改善了叶幕叶龄结构,提高了果实品质,有利于枝梢成熟。  相似文献   

15.
梨不同树形对光效能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乔砧老梨园高接换优后因树形不同产生的效益差距问题,通过对4种高接后不同树形乔砧梨园的枝量、冠层透光率、光和参数、叶片养分、产量和品质等相关数据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调查研究,筛选并确定经济效益较高的适宜树形。研究结果表明:4种树形在总枝量、短枝量及短枝/总枝量基本均衡的前提下,树冠内不同部位的透光率、有效光辐射和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鲜样质量、养分含量均有显著差别,进而导致不同树形间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综合分析认为,乔砧大冠梨园改造转形宜选单层开心形,而中小冠梨树高接换优宜采用细纺锤形。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The influence of wood age, fruiting position and leaf area within the tree canopy on fruit mineral content and quality for several apple (Malus domestica Borkh.) cultivars was investigated. Size and Ca, Mg and K content of individual fruit on one-year (lateral and terminal positions), two-year and older than three-year wood were compared for cvs Royal Gala, Braeburn, Granny Smith and Fuji. Fruit on two-year spurs and one-year terminals was generally larger at commercial harvest than that on one-year laterals and spurs older than three years. Flower receptacles at full bloom were larger and fruit growth rates were greater from 60 to 100 d after full bloom on two-year spurs than on one-year laterals. Fruit Ca and Mg concentrations and contents at commercial harvest were highest for terminal fruit, but there was no consistent difference between fruit from other positions. One-year terminals had the greatest primary and bourse leaf areas, two-year spurs were intermediate and one-year laterals had the lowest areas of both leaf types. Removal of 50% of primary leaves and/or removal of bourse shoots from clusters at bloom reduced fruit Ca content at commercial harvest for two-year spurs, one-year laterals and one-year terminals. Bourse shoot removal also reduced Mg content for all positions. However there was no effect of leaf removal on fruit size or K content. Ca content of individual fruit increased curvilinearly with increasing total spur leaf area for fruit on two-year spurs and one-year terminals but not for fruit on one-year lateral clusters. Terminal fruit with total spur leaf areas and fruit size similar to those on two-year spur fruit had higher Ca cont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