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古代茶书中的茶具与儒家哲学思想有密切关系。中庸和谐的思想在古代茶书的茶具设计中得到一定的体现。中国古代茶书中记载的茶具之制造设计往往体现了浓厚的礼仪观念,茶具在儒家礼仪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些茶书中的茶具强烈表达了儒家的人格思想,最典型的是宋人审安老人《茶具图赞》中的十二种茶具和明人喻政《茶集》所辑明支中夫《味苦居士传》中的茶盏。儒家有很强的崇玉观念,这极大影响到了茶书中的茶具,这些茶具普遍有类玉的倾向,最典型的是茶盏和茶壶。儒家有很强的入世精神,这在唐人陆羽《茶经》中的风炉、宋人审安老人《茶具图赞》中的十二种茶具和明人顾元庆《茶谱》所附盛虞《竹炉并分封六事》中的几种茶具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我国被赞誉为"茶"的故乡,一代茶圣陆羽在他流传千古的巨著《茶经》里这样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在我国具体出现的时间已经无法考证了,但是我国确实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和饮用茶的国家,并且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而茶具作为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其光辉璀璨的历史。直到今天,茶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茶具已经形成了一种艺术,每一种茶具的诞生,都包含着茶具制造艺人们的奇思妙想,洋溢着他们对茶文化的热情。本文就是对当代陶瓷茶器的设计与应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台湾省台北市世界文物出版社一九八○年出版的《茶史茶典》(朱小明先生编著),全书239页。该书首先重点介绍了唐代陆羽的《茶经》,除收录《茶经》全文外,还有陆羽的传记、《茶经》的刊本以及日本人春田永年著的《茶经中卷茶具图解》等资料。接着,选录了各代有关茶的著述十二种,如唐代张又新的《煎茶水记》、苏廙的《十六汤品》,宋代欧阳修的《大明水记》、蔡襄的《茶录》、徽宗(赵估)的《大观茶论》、黄儒的《品茶要录》、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明代顾元庆的《茶谱》、许次纾的《茶疏》、屠隆的《茶笺》等。最后还选录了卢  相似文献   

4.
汤静 《福建茶叶》2016,(12):299-300
《红楼梦》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不仅向读者展现了一幅清朝初期中国宏大的社会全景图,更是把我国的茶文化描写得淋漓尽致。洋洋一部《红楼梦》,从始至终都贯穿着"茶"的身影,从各式各样的茶叶、精致讲究的茶具,再到对品茗环境的选择和饮茶的习俗,无不细致入微地向读者展示着那个年代别具特色的品茶文化。本文试从茶叶、茶具、茶俗等方面对《红楼梦》中的品茶文化论述一二。  相似文献   

5.
李林蔚 《福建茶叶》2016,(8):359-360
《红楼梦》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书中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甚至有人称之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书籍。《红楼梦》中对茶的描述也是极为广泛的,作者曹雪芹凭借着自身的经历对茶的种类、茶的烹煮、茶具的精美、茶性的抒发、茶俗的繁多一一作了介绍和阐述,表现出了作者深厚的茶文化情怀和底蕴。当然,这样的一篇宏大巨著在翻译成英语的时候,对它其中茶文化的解读又是另外一番格调,无论是对茶具、茶名的翻译、茶俗茶礼的翻译、茶水、茶用的翻译以及茶诗、茶联的翻译等等都别有一番滋味。  相似文献   

6.
邹园艳 《福建茶叶》2016,(5):347-348
我国古典文学的翻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红楼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翻译工作更是影响深远。为更好地研究《红楼梦》中对茶文化的翻译,本文首先对《红楼梦》中的茶文化进行了概述,然后通过茶文化视阈下研究《红楼梦》"茶"的英译策略例如对茶名,茶具,茶诗等的翻译。  相似文献   

7.
《茶世界》2016,(2)
正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对茶的描写篇幅甚多且细节缜密、意味深远。这种详尽的对茶的描述在文学作品中颇为罕见。《红楼梦》中所描述的主人公均成长在富贵人家,是当时的名门望族,饮茶是上好的茶,茶具是精美奢华的茶具,泡茶的水和泡茶的规矩也是讲究颇多。1茶具:奇品罗列,珍品尽有我国自古对茶就有一种特殊的喜好。差不仅是单纯的饮食更是一种精神文化。饮茶讲究的是"色、香、味、形、器",这其中的器就是盛放  相似文献   

8.
茶具答问     
《中国茶叶》编辑部,转来几件读者来信,对我国茶具历史的有关情况,提出了一些疑问,要求作答。过去我们对茶具也缺乏研究,为答所问,临时查考了若干史料,所答讹错难免,请同志们批评指正。一、有人说“茶具,茶具,有茶就有具”,认为茶具是和茶的利用一起产生的,对吗?所谓茶具,也即指与饮茶有关的专门器具,而茶叶的发现和利用,最初是从药用开始的,后来才发展到饮料。所以,茶叶的利用在前,茶具的产生在后,茶具和茶的利用并不是  相似文献   

9.
书讯     
《中国茶叶》2007,29(1):45-45
《中国历代茶具》本书介绍了从远古彩陶饮器到魏晋青瓷茶具,从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到近代、现代共100多种茶具,书后附录了历代茶书、主要窑址地理图等。8万字, 222幅精美图片。余彦焱著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邮购价143.8元  相似文献   

10.
高蕊 《福建茶叶》2016,(6):302-303
《红楼梦》素有"我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之美誉,也是我国茶文化的缩影,原著中有很多关于茶文化相关的描述,对人物塑造、氛围烘托和情节架构等方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两种策略入手,首先分析了何为翻译的异化与归化,而后简要介绍了《红楼梦》中茶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最后从茶名、茶具和茶俗三个方面分析了跨文化视野下《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翻译所应采取的翻译方法及其传达效果,以期为后续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姚晓燕 《茶叶》2012,(3):194-196
茶籝作为一种盛储器具,在陆羽《茶经》中就有记载,在后来的宋、明、清的茶史资料中也都有相关记载。随着时代的变化,茶籝这种携带方便的器具,逐渐演变为一种特色的茶具,受到茶人们的喜爱。本文对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的一些清代茶籝进行了介绍,希望展示茶籝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品茶、饮茶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中国的茶文化有别于西方的茶文化,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一种精神文明的积淀。而以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为基础,形成了茶马古道,进行民间贸易。古代有许多的关于茶的书籍,如宋代赵佶的《大观茶论》,南宋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明代张源的《茶录》;其中最为出名的是唐代陆羽所作的《茶经》。  相似文献   

13.
2013年4月24日,在宁波召开的"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研讨会上,来自海内外的90多位专家、学者,通过了《"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研讨会共识》,对宁波作为"海上茶路"启航地的地位再次作了确认,认为宁波作为中国茶叶、茶具出口的主要港口,其时间之早,历史之长,数量之多,影响之大,均为中国之最.  相似文献   

14.
《茶世界》2015,(1)
<正>古人云:"以茶可行道"。唐代陆羽在《茶经》中,精心设计了适于烹茶、品饮的二十四器。在古人看来,喝茶从来不只是享用茶叶的过程,更包含着一定的礼仪程式,用器的过程,正是一套精神享受的过程,以达"清醇恬静、自然澹泊"的神韵。饮茶作为一种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茶、陶瓷在中国人漫长的文化发展中相辅相成,衍生出许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茶具。《孟子·告子上》说"食、色,性也"。为满足这种需求而产生的设计,是与每一个时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因此茶具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郑铭磊 《福建茶叶》2016,(12):123-124
人们总是要求茶的高质量与高品质,殊不知盛装茶的茶具亦很重要。饮茶重在味道,品其香气并使其回味无穷,但是茶具在茶文化或者茶道里面也会给茶添一抹亮色,甚至并不亚于茶的地位。所以该论文介绍一些茶具的知识,并探讨如何结合时代的特色让茶具更具魅力。并且分别从茶具的起源与发展、茶具设计的重要元素、茶具的创新性设计和未来发展趋势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浸透着丰富深刻的茶文化知识,为读者绝妙地展现了异彩纷呈的中国茶文化,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主要从茶具与茶诗、茶类与茶水、茶礼与茶佣等方面对《红楼梦》中的茶文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除了在文学方面造诣非凡,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描绘也让人拍手叫绝。而在众多的传统文化之中,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于茶文化的涉及最为广泛。除了品茶之外,对茶具、择水、茶俗等方面都均有提及,体现出作者丰厚的茶文化底蕴与浓厚的喜茶之情。本文将通过对《红楼梦》中茶文化的种类、择水、茶具、茶诗和茶俗方面的浅析,对于茶文化的内涵与深韵进行探究,希望能对茶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做出微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虽然是一部文学巨著,但其内容可谓包罗万象。通过曹雪芹笔下的描写,我们可以窥探到封建社会的各种世俗民情,也可以看到当时的各种文化潮流。从酒文化、饮食文化到服饰文化、等级文化等等,构成了一幅生活气息浓郁的社会画卷。本文从茶具、饮茶规矩、茶的种类、品茶、茶俗等五个方面对《红楼梦》中涉及到的茶文化做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9.
陆羽茶道三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曰:"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临淮县馆。或言伯熊善茶者,李公请为之。伯熊著黄被衫乌纱帽,手执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茶熟,李公为啜两杯而止。既到江外,又言鸿渐能茶者,李公复请为之。鸿渐身衣野服,随茶具而入。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大事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月 《来自中国的茶、艺术、茶具展》荣获"2009年浙江省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最佳宣传推广奖"。《黑白之美———磁州窑茶具展》荣获"2009年浙江省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最佳综合效益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