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泡桐大袋蛾的防治对策:以营林技术为基础,通过调整林分结构,选择栽植一定比例大袋蛾的拒食树种-苦楝、臭椿、香椿等或使大袋蛾完不成个体发育的杨树、国槐等,建立对大袋蛾危害有较强自控作用的农林间作生态系统。加强种群监测,作好预测预报,抓好3龄前有利防治时机,对于大袋蛾危害轻的采用治点保面策略,对于危害中等且处蔓延趋势的进行全面防治,对于严重危害的采用防周围、弃内部的策略,加强防治技术措施的协调和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2.
泡桐大袋蛾的防治对策:以营林技术为基础,通过调整林分结构,选择栽植一定比例大袋蛾的拒食树种一苦楝、臭椿、香椿等式使大袋蛾完不成个体发育的杨树、国槐等,建立刘大袋蛾危害有较强自控作用的农林间作生态系统。加强种群监测,作好预测预报,狐好3龄前有利防治时机,对于大袋蛾危害轻的采用治点保面策略;对于危害中等且处蔓延趋势的进行主面防治;对于严重危害的采用防周围、奔内部的策略,加强防治技术措施的协调和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3.
对河南省兰考县1985 ~1995 年泡桐大袋蛾治理情况、虫口密度以及寄生率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按受害面积可以将泡桐大袋蛾的发生划分为蔓延期(1985 ~1990) ,这时的年平均扩散速率为115 % ;高峰期(1991 ~1992) ,年平均扩散速率约为0 % ;消亡期(1993 ~1995) ,这期间大袋蛾种群急剧消亡.防治措施能有效保护泡桐叶片.但由于对有虫树木不能彻底地防治,因而不能有效防止害虫的扩散;同时,这种防治措施也不是导致大袋蛾种群消亡的原因.数据分析还表明大袋蛾的发生周期更象是与寄生天敌相互作用的结果,天敌的作用是大袋蛾种群消亡的促进因子之一,但不是决定性的因子.本文提出了泡桐大袋蛾种群破产阈值的观点,并计算得到破产阈值指标 Tcr = 355 头/ 百叶,即当幼龄(1 ,2 龄) 虫口密度超过355 头/ 百叶、扩散速率为0 % 时,大袋蛾种群将自然、迅速地消亡.因为极高的虫口密度导致了剧烈的种内竞争,并且环境负荷量已无法满足种群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大袋蛾(Cryptothelea VariegataSnellen)是江津地区四旁绿化树木的主要食叶害虫,它们严重危害泡桐、刺槐、香樟、法桐、赤桉、紫荆、银桦等多种树木。七八年曾在合川、壁山等县大量发生,把泡桐等树木的叶子吃得精光,严重地影响了树  相似文献   

5.
<正> 泡桐大袋蛾是一种危害泡桐的最主要食叶害虫,近年来在全省各地相继暴发成灾。为有效控制大袋蛾危害,我们对乐斯本、多来宝、抑太保、灭索威、盖虫散等五种新农药进行了室内、田间药效筛选,并于1993年7月在兰考县进行大而积防治试验,把百叶虫口控制在2.5头以下,制止了大袋蛾危  相似文献   

6.
采用40%久效磷1:1药剂根部注射法和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树冠高压机动喷雾法进行防治大袋蛾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施药防治法效果都很好。其中采用久效磷根部注射法防治害虫,虽然药效较慢,但持效性更长,防治害虫彻底,又不污染环境,且防治成本较90%晶体敌百虫药液喷雾法低,是防治大袋蛾等林木害虫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新型的生物杀虫剂--20%灭幼脲胶悬剂对林木及农作物害虫大袋蛾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大袋蛾幼虫2-3龄前用1000-2000倍20%灭幼脲胶悬剂喷雾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1989~1991年用采自自然界中感染NPV的大袋蛾虫尸,制取300千克病毒粗提物。用5种浓度的病毒液进行防治大袋蛾试验,筛选出4.8×10~6PIB/ml为适宜防治浓度,防治效果达93.5~96.7%,三年防治500公顷,共15万株树,防治树比未防治树净增产值4.80元,产投比为22.6∶1。  相似文献   

9.
灭幼脲Ⅲ号防治大袋蛾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郝为全,李吉振,杨怀光,李观静,刘路明,孟庆庭(临沂地区林业局)大袋蛾ClaniavariegataSnellen在临沂地区普遍发生,对泡桐、法桐、刺槐、榆、板栗、苹果等危害最为严重。过去防治多采用剧毒化学农药常...  相似文献   

10.
大袋蛾 (CrypotheleavariegataSnellen)食性杂 ,繁殖力强。它以幼虫集中为害 ,大发生时 ,能在短短的几天内将树叶全部吃光 ,还啃食小枝皮及幼果。这不但影响了林木的生长发育 ,而且还有可能导致枝条枯萎和幼树死亡。目前 ,对大袋蛾所采取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袋蛾属鳞翅目,蓑蛾科,为害多种农林植物。对泡桐为害特别严重,高粗生长受到影响。七六年起我所开始对大袋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研究,现将四年观察试验材料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12.
采用飞机低容量喷洒25%的灭幼脲对农桐间作区大袋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每亩喷灭幼脲Ⅲ号有效成分7.5克和Ⅰ号3克防治效果最好。每亩喷灭幼脲Ⅲ号有效成分7.5克,防治25万亩,平均杀虫率92.3%。不仅有效地控制了大袋蛾对农、林、果树和农作物的危害,而且兼治了农林作物上同期发生的其他鳞翅目幼虫。  相似文献   

13.
通过3年的研究,在摸清了大袋蛾的生活习性的基础上,以系统工程宏观控制理论为指导,采用营林技术,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人工摘茧和保护利用天敌等综合防治技术,防治大袋蛾12.7万公顷,有效地控制了虫害。防治后使有虫株率由80%~100%下降到10%~20%。虫口密度由34~700头/百叶下降到0.39~0.48头/百叶,挽回木材损失33万m~3,净收益5942.8万元。  相似文献   

14.
从1984年以来,大袋蛾(Cryptothella yariegaia Snellen)在沛县暴发成灾,尤以泡桐树受害最为严重。6年间累计泡桐受害面积达21万亩。该虫食性杂,食量大,危害时间长,轻者造成枝枯叶落,重者造成幼树死亡。采用3MF-4弥雾机喷药防治,很难把药液喷到树梢和内膛,影响防治效果,且大袋蛾防治适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正值农忙,干旱季节,劳力、水源都比较紧张。林下庄稼也正值生长时期,药械难以进地,施药人员操作不便。喷雾还污染环境,杀伤天敌,造成防治恶性循环。因此,需要探讨简便有效的防治方法。 1986年进行内吸剂农药在泡桐树干基部打孔注药防治大袋蛾的试验,取得较好效果,1987年后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袋蛾又称避债蛾,属鳞翅目蓑蛾科。该科种类较多,在我地区危害四旁绿化林木较普遍的有大袋蛾(Clania varicgata Hampson)与小袋蛾(Acanthopsyche sp.)。受害的树种有水杉、悬铃木、香樟、长山核桃、泡桐、乌柏、枫杨、栎树、金钱松、桕类及果树等,以幼虫取食叶片及嫩枝外表,在大发生  相似文献   

16.
大袋蛾是刺槐、悬铃木、泡桐等树木的主要害虫,食性杂,危害重。利用四斑尼尔寄蝇防治大袋蛾试验,结果表明,在7月中下旬,每公里林带释放四斑尼尔寄蝇6000只,寄生率达到92.7%,叶片保存率82%以上。以虫治虫,一次释放,多年受益,达到了有虫不成灾,保护环境,降低防治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大袋蛾幼虫龄期和化学防治适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袋蛾(Clania varigata Snell)是一种重要的食叶害虫,危害泡桐,悬铃木等65种林木。近几年来,徐州市每年防治面积在30万亩以上。目前,防治大袋蛾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即在幼虫期进行喷雾或于干基部滴注内吸杀虫剂,但施药时幼虫虫龄的大小,对防治效果影响较大。为此,我们于1989~1990年对大袋蛾幼虫龄期和化学防治适期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材科和方法 a 选定有一定虫口密度的泡桐成片林,从发现有初孵幼虫开始,每隔一天采虫50~  相似文献   

18.
大袋蛾是刺槐、法桐、泡桐等树木的主要害虫 ,食性杂 ,危害重。 1997年以来 ,利用四斑尼尔寄蝇进行防治大袋蛾试验 ,7月中下旬 ,每公里林带释放寄蝇 6 0 0 0只 ,寄生率达到 92 .7% ,叶片保存率 82 %以上。通过以虫治虫取得一次释放多年受益 ,达到有虫不成灾 ,保护环境 ,降低防治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四斑尼尔寄蝇防治大袋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袋蛾是刺槐、法桐、泡桐等树木的主要害虫 ,食性杂 ,危害重。 1997年以来 ,利用四斑尼尔寄蝇进行防治大袋蛾试验 ,7月中下旬 ,每公里林带释放寄蝇 60 0 0只 ,寄生率达到 92 .7% ,叶片保存率 82 %以上。通过以虫治虫取得一次释放多年受益 ,达到有虫不成灾 ,保护环境 ,降低防治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江西园林植物香樟主要病虫害防治地方标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园林植物香樟主要病虫害防治标准主要用于指导江西的香樟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主要病虫害防治策略和技术提供了明确的可操作的细则;提出了农药安全使用的原则、病虫害防治中允许使用的生物制剂和化学制剂种类和剂量、禁止使用的化学品种等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