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赖庆奎  刘斌  陈羞莎 《绿色科技》2013,(10):266-268
从森林利用、森林管理和森林植被保护与恢复等方面对高黎贡山北段傈僳族森林传统文化知识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傈僳族森林传统文化知识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傈僳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古老的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章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论证,认为傈僳族竹文化物质上主要体现在竹建筑、竹服饰和竹器物等方面;而对竹的精神文化主要表现在傈僳族的竹崇拜、竹占卜以及禁忌竹等方面;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梳理傈僳族人民对用竹、爱竹、敬竹、拜竹的文化现象,反映傈僳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信仰.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在长期的山地生活中,西南山地各少数民族形成了本民族的传统生态文化。以哈尼、苗族、侗族、仡佬和傈僳族等山地民族为例,提出了西南山地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传统及现代产业开发式、民俗节庆活动式,村规民约式,学校家庭式等传承发展与保护方法及路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少数民族的森林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普遍的森林生态伦理观与民族宗教中的森林生态观,系统总结了少数民族独特的植物文化、林地经营技术文化与森林文化艺术,对当前构建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可持续发展战略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阐明了森林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目标的一致性。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保护森林环境资源、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实施森林生态旅游保证体系、建立森林生态旅游监测与评估体系,是实现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阐述少数民族与森林的依存关系出发,分析了少数民族经营森林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少数民族利用乡土知识管理森林的有效形式,论述了少数民族对发展林业的贡献,对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的森林管理进行了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可持续发展战略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阐明了森林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目标的一致性,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保护森林环境资源、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实施森林生态旅游保证体系、建立森林生态旅游监测与评估体系,是实现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侗族传统文化的环境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被侗族视为“衣食父母”,并把森林、土地和人及万物等放在一个共生的、相互关联的生态体系中,由此形成了独特的传统观念和价值取向:保护森林和土地的宗教价值观;顺天合气的生态价值观;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并举的社会价值观。随着当代生态文明的兴起,侗族传统文化的环境价值观只有与生态文化的契合,才能实现侗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位于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的恩施山区为研究背景,在查阅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到有关职能部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以及特色村寨等地走访和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的原始材料和统计资料。分析了森林文化资源禀赋现状,揭示了恩施山区森林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阐述了森林文化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对恩施山区森林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缅边境地区,生物资源丰富而独特,分布有许多珍贵的动植物物种,其保护价值不仅在国内具有优先地位,而且,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1992年也将其列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A级保护区。保护区周围生活着十多个民族,受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与传统知识研究会的资助,本研究课题选择傈僳族为研究对象,在横河傈僳族村进行定点研究。在研  相似文献   

11.
从森林意象入题,探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处的森林记忆,分析了传统森林意象的成因和文化表现,揭示了构成古代森林文化的意象体系:象形类、重叠类、衍生类、依附类;传统森林意象的文化表现具有3个方面的特征:人与森林的和谐化、森林意象的生命化、森林意象的人格化。  相似文献   

12.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森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源头,森林音乐文化也源于其中。湖湘文化作为一支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对当地人民的思想文化、性格特点和生产、生活方式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湖湘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湖湘音乐文化,也具备浓郁的地域森林特色。湖南森林文化与湖湘音乐文化的融合,产生了一系列独具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音乐艺术经典。  相似文献   

13.
森林文化是以森林生态系统为载体,在与人类长期相处相融中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森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有机组成部分。森林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由于所处地域、民族、城乡和国别差异,其衍生的文化形态各不相同,对比研究不同地域、民族、城乡、国别和自身文化形态,将为人们认识色彩斑斓和经久不衰的森林文化提供另一参照系。  相似文献   

14.
景跃波  张劲峰  陈隽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4):210-213,218
对生活在云南的藏民族的生态文化体系中与生态环境保护直接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论述,总结了藏民族传统文化对自然资源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作用。就今后复兴及进一步弘扬该民族的生态文化,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林业传统与林业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两分法,将中国林业传统分为保护森林、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传统和破坏森林、大量消耗林木的传统。前者是以对动、植物的图腾崇拜为开端;后者是以火的使用为开端。在两种传统的形成与发展中,产生了丰富多彩并具有中国特色的林业文化,包括各类树木及竹文化、花卉文化、园林文化和岩栖山居与森林游乐文化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森林文化建设透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森林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主张发掘与提高中国森林文化的优秀传统,选择性吸收国外森林文化优秀成果,城市森林文化与钢筋水泥文化交融并加强城市森林文化的建设与普及。    相似文献   

17.
正国家森林步道拓宽了森林旅游空间,充分体现了所在区域的自然荒野性、国家代表性和社会公益性。其中,国家代表性意味着一个国家独有、独特的自然和文化。国家森林步道串起这些散落在全国大地的自然与文化精华,往往历经长期的发展历程,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凸显国家地域、疆土、景观、文化所拥有的独特魅力,反映国家的自然生态、大地风貌和民族文化。这些特征甚至成为国家的象征符号,如同长城代表中国,代表中华民族。在荒野资源日益稀缺、很多传统文化风雨  相似文献   

18.
怒江大峡谷深处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地处滇藏缅结合部,全县地势呈“三山夹两江”高山峡谷地貌,境内有独龙族、怒族、藏族、傈僳族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2954人,占总人口的96%。这里山高谷深,可利用耕地极少,有限的土地因坡度大,水土不易保持而极其贫瘠,在一些唯利是图的商人们怂恿下,人们纷纷拿起弓弩狩猎野生动物,举起斧头砍伐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面对生存与保护的矛盾,作为依法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贡山县森林公安分局,  相似文献   

19.
怒江大峡谷深处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地处滇藏缅结合部,全县地势呈“三山夹两江”高山峡谷地貌,境内有独龙族、怒族、藏族、傈僳族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2954人,占总人口的96%。这里山高谷深,可利用耕地极少,有限的土地因坡度大,水土不易保持而极其贫瘠,在一些唯利是图的商人们怂恿下,人们纷纷拿起弓弩狩猎野生动物,举起斧头砍伐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面对生存与保护的矛盾,作为依法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贡山县森林公安分局,  相似文献   

20.
<正>森林生态文化是人类与自然协同发展的文化,包括森林物质生态文化和森林精神生态文化。其研究开发的目的在于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遗产,发挥文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唤起全社会、全民族的森林与环境意识,正确处理人与森林、自然的关系,保护和发展环境。以往森林生态文化在人们的认识当中是模糊的、界定不清楚的,本研究旨在对森林生态文化进行一个比较清晰、准确的定义,方便人们正确认识森林生态文化,增加对森林生态文化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