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林权抵押贷款是以林业主管部门颁发的《林权证》所载明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作为抵押物的贷款新品种,根据现阶段林权抵押贷款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以利于林权抵押贷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林权抵押贷款是以林业主管部门颁发的《林权证》所载明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作为抵押物的贷款新品种,开办这项贷款业务,既可有效解决林农抵押难、融资难问题,推动林业经济快速发展,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又能为金融机构自身开辟新的业务领域,提升信贷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该文根据现阶段林权抵押贷款的发展现状,针对林权抵押贷款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林权抵押贷款是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而诞生的新事物,它对解决农民林业生产资金不足、融资难等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巴彦淖尔市于2012年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共完成集体林地确权面积3324万亩,发放林权证9.61万本,有17.56万农户拿到了林权证,涉及农民71.56万人.为了充分发挥林权证的作用,实现林农增收、林业增效的目的,巴彦淖尔市全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2013年上半年,全市受理申请林权抵押贷款备案登记项目7宗,抵押林权面积1.64万亩、评估价值1.33亿元;已完成林权贷款项目6宗,共贷款3890万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全市累计实现林权抵押贷款9900万元.  相似文献   

4.
林业贷款贴息政策是国家扶持林业产业发展的一项优惠政策,主要扶持林业产业发展,促进林业生态建设,该文就桓仁县林业贷款贴息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提出优化发展的对策。存在的问题有林权抵押贷款难,林业贷款贴息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乡镇机构薄弱,重视程度不够。建议完善贴息政策、加大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建设、大力推进小额金融服务、切实加强林业贷款贴息项目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江林 《湖南林业》2008,(7):11-11
江西省把林权抵押作为推进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积极探索符合林业生产与产业发展特点的信贷模式。目前.该省林权抵押贷款主要采取了五种模式:一是林权证直接抵押贷款模式:二是发放林农小额贷款模式.即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三是金融机构+林业扭保公司+农户模式.  相似文献   

6.
从2006年开始,江西省遂川县随着新式林权证全面发放到林农手中,根据林权权利人发展林业和盘活资产的需要,在林业主管部门和金融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合作银行、农业银行先后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从3年多的运作情况来看,林权抵押贷款发展势头强劲、速度快。今年1—7月,仅农村合作银行发放贷款就达2864万元,正在办理之中的贷款380万元。由于林改前后林权抵押贷款的额度、用途变化较大,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为了进一步把这项业务发展好,尽量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现将林改后的抵押贷款变化发展情况简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宁陕林权制度改革后,信用联社抓住这一契机,积极研究探索林权抵押贷款形式,创新"三农"信贷投入机制,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破解"三农"融资担保难问题寻求新途径。一、林权抵押小额贷款的操作模式林权抵押贷款是指森林资源资产权利人以《林权证》或有权依法处分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作抵押,经林业行政管理部门确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新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程和取得的实质性成效,分析了新疆在深化改革中林权证、林权抵押贷款、林权流转、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林下经济和林权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新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郑重更正     
《林业实用技术》2006,(3):47-47
遂川林业要素市场近日开业,该市场总面积达600余m^2,内设林业要素市场管理办公室及林权流转交易中心、林权抵押贷款中心、资源评估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四个中介服务机构,为全社会提供林业产权登记管理、流转、抵押贷款、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业技术、法律、信息咨询等服务。该市场对林权证办理、林木林地流转、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和评估及林业信息发布等都有一整套严密的、可操作性强的程序。林权流转交易中心主要是受理、管理和监督林木、林地流转、招投标和委托拍卖服务;林权抵押贷款中心受理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和森林资源资产保险业务;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主要是为森林资源资产及相关资产的价值评估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0.
胡玉芬 《绿色科技》2014,(2):259-260
指出了2010年以来,陆良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完成后,全面推进配套改革,积极稳妥地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工作。通过3年多来工作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陆良县的林权抵押贷款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有许多问题值得去研究探讨。今后的工作重点主要是认真落实各项责任措施,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建立健全林业小额贴息贷款工作机制,搭建金融支持林业平台,全面实现“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生态功能持续增强、林业经济持续增效、林农收入持续增加”的奋斗目标,促进全县林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林权抵押贷款是支持乡村振兴、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金融创新,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大量的工作。2007年贵州省实施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部门为林农统一发放了林权证,明确了广大林农的林权;加之贵州森林资源丰富,为全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但目前全省林权制度改革和抵押贷款工作仍相对滞后,丰富的森林资源未能有效盘活。文中总结贵州省林权抵押贷款处置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发现工作中存在4个方面的难题,即林权证变更不动产权证难、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难、抵押资源资产管理难、抵押资产处置变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4个方面的建议以进一步深化贵州省集体林林权制度改革:1)完善产权制度体系,推进确权登记工作;2)加强评估体系建设,推进“林票”制度发展;3)加强资源经营管理,推进林权资产处置;4)加强政策保障服务,推进林业产业融资。  相似文献   

12.
对陆良县2010年度实施的林业小额贴息贷款发生、发展及桉树、核桃在抵押贷款时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在充分了解不同年度贴息贷款现状、总金额中所占份额的基础上,运用环比分析方法找出了该项贷款出现负增长的原因,进而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对策略,为陆良县下一步林业贴息贷款的发放、管理、风险防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上来说,有了林权证,林地就可抵押贷款及流转。然而,即使是走在全国林改前列的福建永安,凭林权证贷款也遭遇了一系列难题。为此,代表当地政府的永安国投与国开行共同探索出了以政府信用为担保的林权证贷款平台,既让林农成功贷款,又把银行风险降到最低。又瘦又小,鼻梁上架着副眼镜的李谋煌是福建永安"第一批拿到林权证、办合作林场、申请贷款的林农"。  相似文献   

14.
蒋海红 《中国林业》2012,(16):28-29
江西省遂川县为贯彻中央及省惠农政策,从2006年起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目前,由于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在遂川县的全面开展,惠及了全县近2000户林农、30余家木竹生产企业、14个民营林场,林农纷纷以森林资源作抵押,变现资金,发展生产,全县已累计办理林权抵押贷款1亿元以上。从近几年的运作来看,林权抵押贷款解决了农村低收人群体贷款难的问题,林权证发挥了最佳抵押品的功能,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向林农和加工企业集聚,实现了企业、林农与金融的多赢。  相似文献   

15.
林业是一个具有巨大生态价值和综合效益的战略产业,但是由于森林资源的自然属性等导致林权抵押发展滞后,林权抵押只能作为追加或是抵押补充担保方式,这一现状制约了林业经济的发展。为此,文章针对现状和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分析,探讨抵押担保贷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降低林权抵押担保风险和提高贷款抵押的实现的建议,以期为林农致富借鉴,推动林业融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数字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浏阳市支行副行长李娴表示,今年该行将投入1亿元资金用于林农贷款,目前已办理抵押贷款400万元,正在办理预约授信的千万元左右。据介绍,想贷款的林农可以拿着林权证、身份证和结婚证,直接到银行提出申请,符合条件即可以贷到款。贷款的用途主要分为四类,一种即用于造林,即林业再生产;二是支持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三是用于发展养殖业等;四是用于各类经营周转。  相似文献   

17.
钟伟 《林业建设》2011,(1):31-34
林权抵押贷款是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实现银林共赢的创举.文章介绍了华宁县林权抵押贷款方法和措施,归纳了华宁县林权抵押贷款已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林权抵押贷款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加快建立国家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和政策性林业保险制度,促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发展,11月22日,林权抵押贷款与森林保险问题座谈会在国际竹藤大厦举行。会  相似文献   

19.
<正>"要是没有林权证抵押贷款,我这房子就建不起来了。"白沙黎族自治县金波乡金波老村村民陈忠平站在他家的新房前说,建房起墙时就没钱了,幸亏他拿到林权证作抵押贷了2.5万元,才修起了这5间新平房。  相似文献   

20.
林权抵押贷款是以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作为抵押物的新型信贷产品,作为林权制度改革的产物,是盘活森林资产价值,推动林业融资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林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林权抵押贷款的概念、发展历程和陕西省林权抵押贷款的基本情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陕西省林权抵押贷款现状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推动陕西省林权制度改革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