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钵盘育苗抛秧技术是为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带有变革性的栽培技术 ,是国家科技部、农业部重点推广的科技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1995年开始推广水稻钵盘育苗抛秧技术 ,2 0 0 0年推广面积 6 340hm2 ,占全市水稻面积的 31 7%。一般产量比人工铲秧移栽提高 10 %以上 ,发展前景广阔。1 水稻钵育抛秧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1 省工省力 抛秧移栽省工省力 ,每个工日可抛栽 0 3hm2 左右 ,比手插秧提高工效 7倍以上 ,并减轻了劳动强度。1 2 节约成本 抛秧移栽每公顷节省插秧工时费4 0 5元 ,扣除购买抛秧盘费 (…  相似文献   

2.
苏北沿海地区稻作方式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当前苏北沿海地区水稻种植方式多元化、轻简化、粗放化发展的特点,综合评价了手栽稻、抛秧稻、机插稻、直播稻等主要稻作方式的技术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推广机插秧、切实控制直播稻、巩固提高抛秧稻 、补充应用手栽稻"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3.
柏各庄农场是军内水田面积较大的农场,插秧期间兵力与训练及季节的矛盾特别突出,为此我们在全面实行机械化插秧的同时,考虑到机械性能和机械故障的制约,尤期插秧机的发展滞后手栽培技术的现状,于1994、1995年开展了水稻抛秧栽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6年农场花费4300元购得一台人工喂入水稻抛秧机,根据该机在生产中的优缺点,结合人工抛秧,利用现有的插秧机,因地制宜,初步研究出半机械化水稻抛秧的栽培方式。1人工喂入水稻抛秧机的不利因素该机的动力和行走部分采用插秧机的底盘,抛秧部件采用旋转维盘式,利用锥盘旋转时的离心…  相似文献   

4.
稻田杂草稻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4~2006年在扬州定点追踪了直播稻、麦套稻、抛秧稻、手插秧等不同稻作方式的杂草稻发生动态,并配合大面积生产调查,研究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及对水稻生产的危害。研究表明,杂草稻的发生和严重危害主要是由于水稻生产方式日益简化积累、种子混杂等原因造成的;杂草稻危害一般是直播稻〉麦套稻〉抛秧〉手插秧;水稻的不同发育阶段,杂草稻与栽培稻的形态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别。根据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及形态差异,提出了“切断种源,形态去杂”的控制思路。  相似文献   

5.
榆树市1986年至1996年,在井灌区累计推广简塑盘育苗抛秧、摆秧1万hm2,平均单产565.3kg/667m2,比普通栽培增产18.2%。通过试验结果分析,简塑盘育苗秧苗素质提高,插后缓苗期短,提前分蘖,可提早成熟。水稻根系发育好,有效分蘖提高,一般增产在17%~22%之间。抛秧、人工摆秧,在冷水温灌溉下,穗数减少、粒数增加,与常水温灌溉抛秧比较,减产明显小于手插秧,是一项深受稻农欢迎的新技术。1增产机理研究1.1简塑盘育苗抛秧、人工摆秧对水稻生育性状的影响1.1.1不同育苗形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简…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主要稻作方式的应用评价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江苏省的水稻栽培方式正在由传统的手栽方式向直播稻、机插秧、抛秧、麦套稻等轻简栽培方式过渡。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不同的轻简稻作方式都具有省工、省力、工作效率高等优点,但在生产应用上也相应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如:直播稻在增产潜力、耕整要求等方面,机插稻在缓苗等方面,麦套稻在后期杂草防除等方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具体分析,提出了加强研究、加大宣传力度及投入但不能盲目扩大推广的思考,以此提高认识,确保水稻生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 目前,水稻生产全过程系列机械化中,机插秧和机收割还是个薄弱环节。为解决水稻插秧机械化问题,盘锦地区从一九八五年开始引进、试验、推广水稻盘育苗机插秧生产技术,当年引进日本久保田机动插秧机28台,完成机插面积3,672亩。到一九九一年,水稻盘育苗机插秧打破了一度徘徊不前的局面,出现了新的突破,全  相似文献   

8.
《中国稻米》2000,(1):29-29
一、水稻抛秧的发展与存在问题水稻抛秧是利用所育秧苗带土重力进行抛撒移栽的一项水稻种植技术,是我国传统水稻移栽方式的重大改革,变干百年来农民弯腰插秧为站着抛秧,深受广大农民欢迎。自SO年代在黑龙江等个别省开始试验示范,到gO年代开始在南方地区推广应用,1999年推广面积达48O万hm’左右,为水稻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水稻抛秧技术在生产上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秧盘播种的均匀度较差。大面积生产上抛秧播种主要采取种土混合播种和人工撒播,均匀度低,每孔播种量为0~IO粒,并有IO%左右的空穴率,高的达20%以上…  相似文献   

9.
应用麦秸全量机械还田轻简稻作技术是新农村建设和水稻生产安全的双重要求。笔者通过试验对麦秸全量机械还田机插秧、抛秧和直播稻三种轻简稻作方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麦秸全量机械还田机插稻表现高产稳产,省工节本,且推广条件成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壮秧是水稻高产隐产的基础,水稻旱育苗床上调制剂的应用,为培育壮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988年以来经我所和协作单位试验、研制生产的床上调制剂,在省内特别是在盘锦地区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水稻生产多由传统的手插秧改为抛秧,大地育苗改为营养钵育苗。为适应新的育苗方法,我们在以往研制床上调制剂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改进,经过两年的试验、筛选对原有普通调制剂(Wg—a型),通过更换调整载体成分、配方比例、提高有效成分含量、改进生产工艺等手段,研制出了具有高效益、精用量、多功能的抛秧营…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韩国水稻种植方式发生了转型。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韩国水稻机插秧比例快速上升,手插秧比例下降,到90年代基本实现了水稻种植的机械化;省工节本的直播稻产量受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且稻米品质不如机插秧和手插秧,其种植面积出现了波动,现只占韩国水稻种植面积的4%左右。本文介绍了韩国水稻机插秧、湿润直播和旱直播技术的作业流程。  相似文献   

12.
水稻机插秧发展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39  
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对粮食总产增长的贡献分析表明,随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水稻对粮食产量的贡献从1949年的43%下降到2008年的37%。主要原因是南方稻区水稻种植面积大幅下降。水稻生产迫切需要发展以机插秧为主的水稻机械种植技术,以适应稻农对现代稻作技术的要求,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和提高水稻产量。在分析我国水稻机插秧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特色的杂交稻和连作晚稻机插秧技术及配套的育秧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了水资源短缺、整地质量难以保证、稻区劳动力充足是影响水稻钵盘育苗抛秧技术面积继续扩大的主要因素的同时提出了充分认识抛秧技术的重要性,采取多种措施、因地因时因势制宜,稳定发展水稻钵盘育苗抛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靳万芹  徐杰 《北方水稻》2010,40(3):48-49
阐述了甘南县2009年水稻生产现状及经济效益,和水稻大中棚育苗特点及建造,大中棚钵育苗技术及本田整地施肥插秧技术等。从甘南县水稻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详细阐述了水稻生产中育苗技术、壮秧标准、苗床管理、本田整地与施肥和插秧技术要点等。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了水资源短缺、整地质量难以保证,稻区劳动力充足是影响水稻钵盘育苗抛秧技术面积继续扩大的主要因素的同时提出了充分认识抛秧技术的重要性,采取多种措施,因地因时因势制宜,稳定发展水稻钵盘育苗抛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免耕抛秧等三种栽培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对杂交稻组合岳优9113进行了晚稻免耕抛秧、耕翻抛秧、耕翻插秧3种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种栽培方式水稻的生育期一致。免耕抛秧稻分蘖力强,生长量大,其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均比耕翻插秧稻多,产量增加12.1%。耕翻抛秧稻分蘖能力亦比耕翻插秧稻强,生长量大,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均高于耕翻插秧稻,产量增加7.7%。免耕抛秧栽培在3种不同耕作栽植方式中是一种省工、高效的轻简栽培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从响水县机插秧、手栽秧、抛秧、直播稻四种稻作方式的演变过程、面积变化特点、苗情动态分析、产量构成因子、穗部性状表现、种植效益分析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明确提出了抛秧稻将作为响水县稻作方式的一种辅助形式,机插秧将作为响水县主要的稻作方式,要加大推广和发展的力度。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气候趋于干旱,自然降水减少,灌溉水源短缺,给水稻生产带来很大威胁。尤其滨海稻区,因育苗、插秧无水,或水中盐分增加,秧苗萎缩干死;或插秧后无水枯死,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稻田荒芜,颗粒不收。有鉴于此,在轻盐碱和非盐碱地稻区推行水稻旱种,将是水稻生产的一项长远技术对策。水稻旱种是不经过育苗插秧,而在旱整地的基础上,进行旱直播,全生育期实行旱管理。1水稻旱种技术实施要点1.1整地保墒地平土细,墒情好,是旱种水稻保全苗、齐苗、壮苗的关键。秋翻春旋,整至细平,土壤湿而不粘,并于旋耕后镇压保墒。旱…  相似文献   

19.
<正> 吉林省前郭灌区红光农场是以水田为主的谷物农场,建场于1965年,20多年来,农场水田面积由小到大,生产从直播到插秧,从营养育苗手工插秧到大棚盘育苗机械插秧;亩产由100多公斤增加到500公斤。特别是1990年,亩产突破500公斤大关。全场29,670亩水稻平均亩产546公斤,创造场历史最高纪录,并被国务院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20.
对姜堰区246户农户、125.38 hm2水稻不同种植方式进行了随机调查。结果显示,在高产水平上,机插秧的产量略低于抛秧,但比直播稻高31.0 kg/667 m2;在中、低产水平上,机插秧的产量略高于抛秧,比直播稻高50.0 kg/667 m2左右。机插秧的成本比抛秧、直播方式低,而净效益却比抛秧高48.2元/667 m2,比直播稻高166.8元/667 m2。表明机插是姜堰区目前3种主要种植方式的最佳选择,也是今后水稻机械化生产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