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5.
论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建国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9(1):51-55
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补偿是付费制度的一种实现形式,是解决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的具体途径。由于森林生态效益具有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属性,决定了价值实现方式的多样化与复杂化。建立以公共财政补偿为主,社会、市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吸引全社会共同参与森林的培育和保护,是目前对我国森林生态效益提供者进行价值补偿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正在探讨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但在补偿范围、补偿标准和补偿资金来源等很多问题上还存在争议,因而尚无具体、可行的补偿措施。本文从补偿的根本目的出发,认为应该由营林者与政府交易形成补偿标准,森林生态效益价值估算的理论依据可由交易双方共同选定;确定补偿范围要兼顾必要性与可行性原则,从最需要的区域不断扩大补偿范围;同时,各级政府要不断拓展财政以外的补偿资金来源,合理确定补偿收费标准。 相似文献
7.
浅析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学、法学等方面阐述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着重分析了经济学领域的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劳动价值论,法学领域的私有财产权理论、环境权与生存发展权的冲突与平衡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等其他方面的理论。这些理论都对在我国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提供了强大支持,因此我们应尽快建立该制度并完善之。西北林学院学报23卷第4期王曼浅析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9.
简述了祁连县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基本情况,并针对祁连县生态公益林补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洱海流域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尚不完善,存在补偿资金来源有限,补偿标准不尽合理,补偿形式单一等问题,指出政府要强化生态建设和保护责任,构建森林价值评估体系和补偿标准,拓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渠道,建立健全完善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法律法规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饶日光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0(1):13-16,21
中央财政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实施,对各地的生态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现行的补偿制度还不尽完善,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要保护、经营好国家级公益林,充分发挥国家级公益林的综合效益,实现国家级公益林可持续经营,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协调好严格保护和促进发展的关系,进一步创新补偿制度,完善补偿机制,逐步改补助为补偿,以实现补偿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核算、标准、筹集现状,并对森林生态效益的核算、补偿基金标准的核算、补偿基金筹集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标准,强化补偿基金的征收与筹集,促进林业健康快速发展和森林生态效益的积极发挥。 相似文献
13.
14.
分析了森林生态效益价值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影响因素自身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以及独立决策者具有个人偏好性,提出聘请群组专家利用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确定影响因素权重,最后给出一种基于CWAA算子的影响因素权重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论耕地资源的生态效益补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耕地资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日益凸显,生态效益外溢得不到有效补偿,因此,从耕地资源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主要包括:通过加深对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识,对耕地资源生态环境价值的科学评估以及通过政府补贴与市场调节机制的共同作用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补偿体系. 相似文献
16.
林业生态工程10种森林生态效益计量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115,自引:1,他引:115
从森林生态效益计量角度出发,在分析生态效益作用的机理基础上。给出了森林生态效益的定义,明确指出,森林资源是森林生态效益的载体。二者之间是一种松散的相关关系,即第二类的相关关系。由此产生森林生态效益的自变量所特有的区域自变量集和林分自变量集。在界定森林涵养水源等10种生态效益的概念,性质和它们的相关关系基础上,确定它们独立的自变量集和标准化因变量集。并构造它们的整体扩散模型,从而实现对我国林业生态工 相似文献
17.
以2004年以来青海省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情况为背景,分析了青海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公益林管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青海省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分析方法引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领域,有助于更全面地分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资金补偿关系和补偿行为。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总体情况入手,针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补偿意愿和补偿力度方面的博弈,着重从主体功能区的视角,提出了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法律、法规,构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机制、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以及多层次补偿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