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苹果绵蚜在陕西1年发生14~15代,以若虫在果树根部、主干、枝病虫伤疤、环剥处、剪锯口边沿缝隙、根孽基部或残留的蜡质绵毛下越冬,6月中旬~7月上旬是全年繁殖危害盛期,1年在树上迁移2次。5月上旬1龄若虫从越冬部位向树上大量迁至当年生嫩枝上叶腋及嫩芽基部危害,第2次11月上旬以后绵蚜逐渐由枝条上向下迁移越冬。苹果绵蚜天敌蚜小蜂(Aphelinus mali Halaeman)(日光蜂),1年发生10~12代,6月上旬以后随着绵蚜虫口密度增加,蚜小蜂对绵蚜寄生率也逐步增加,到7月下旬达到最高值,7~8月对绵蚜具有明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绵蚜以若蚜在根蘖基部、树干伤疤、树皮裂缝、剪锯口和近地表根部越冬。每年4月中旬出蛰,5月上旬变为成蚜,开始胎生第一代若蚜,转移到当年生枝条腋芽基部为害。被危害的树干、枝条和根系逐渐形成瘤状突起,被覆许多白色绵毛状物。5月中旬开始蔓延,此时虫群数量少,虫体易着药,是喷药防治的第1个关键时期。5月下旬至7月初是全年的繁殖盛期,主要为害嫩梢,受害部位多形成肿瘤,影响养分输送,削弱树势,严  相似文献   

3.
利用壁蜂授粉是提高苹果坐果率、减轻劳动强度、增加经济效益的一项十分有效的新技术,已被广大果农所接受.目前在苹果主产区已基本普及应用[1~3].随着壁蜂授粉技术在果园的大面积推广,且因壁蜂一年中有320d左右在巢管中生活的习性,壁蜂巢室中的螨害问题越来越突出.壁蜂携带是螨传播为害的主要途径,害螨通过壁蜂携带进入巢室,以花粉为食物,大量繁殖,造成壁蜂幼虫存活率下降,严重影响壁蜂蜂茧的回收数量和质量.螨危害的巢管里是一团团黄色粉末状物体覆盖,果农俗称“黄面子”.  相似文献   

4.
苹果根绵蚜的症状与防治1为害症状为害叶部时多在叶背的边缘,使叶片向背部卷,为害根部时,多在毛根上,受害的毛根周围常有许多白色蜡质絮状物,在根部的为害症状与苹果绵蚜相似,区别是根绵蚜为害后的毛根不形成瘤状物。2发生规律苹果根绵蚜在我区1年发生9代,以卵...  相似文献   

5.
梨九绵蚜和榆绵蚜属同翅目瘿绵蚜科,春季在榆叶上为害,夏季迁移到梨树根部为害,在其生活周期中有两种寄主植物和8个不同的型,各型的形态特征又有很大差异。同时,由于绵蚜体形微小,且隐藏于地下深层危害梨树根梢,在梨树根部梨九绵蚜和榆绵蚜又是一个混合群体,很难被果农发现和认识。在陕西延安、铜川、渭南、西安、咸阳、宝鸡等6市20多个县(区)调查,均发现有这两种害虫。笔者对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田间调查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梨九绵蚜和榆绵蚜属同翅目瘿绵蚜科,春季在榆叶上为害,夏季迁移到梨树根部为害,在其生活周期中有两种寄主植物和8个不同的型,各型的形态特征又有很大差异.同时,由于绵蚜体形微小,且隐藏于地下深层危害梨树根梢,在梨树根部梨九绵蚜和榆绵蚜又是一个混合群体,很难被果农发现和认识.在陕西延安、铜川、渭南、西安、咸阳、宝鸡等6市20多个县(区)调查,均发现有这两种害虫.笔者对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田间调查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苹果绵蚜是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之一,为害严重时造成树势衰弱,寿命缩短,且能导致腐烂病为害加重。烟台市历年使用666黄泥浆涂刷树干控制此虫为害.因有机氯农药停止生产,1983—1985年我们采用氧化乐果涂环法对苹果绵蚜进行了防治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试验用40%氧化乐果5倍、10倍,15倍液三个处理,以不施药对照,每处理三株树,重复三次。在离地面30厘米左右的主干上或较粗的主枝上环剥1—2道每道宽6—7厘米左右,深至韧皮部,勿伤及形成层及木质部,用毛刷沾蘸药液涂环,以药液稍下流为宜。待干后再涂一次。 药前调查虫的基数,药后5天、10天、15…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一些果农反映自己果园里的桃蚜产生了极高的抗药性,防治起来非常困难。以下是笔者防治桃蚜的一些经验,供参考。桃蚜每年大约发生20代,以卵在桃树枝条腋芽处越冬,来年花芽膨大露红时开始孵化。最初在芽上为害,展叶后转移到叶片背面为害,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是为害盛期。小麦成熟时有翅蚜转移到杂草蔬菜上为害,到10月份有翅蚜飞回桃园交尾后产卵越冬。防治桃蚜应从休眠期开始。在桃树发芽前,喷99.1%敌杀虫乳油或95%机油乳剂100倍液,可杀死  相似文献   

9.
1994~1995年,开展筛选防治苹果绵蚜有效药剂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在苹果绵蚜发生严重的果园,于苹果展叶期(4月中下旬)、苹果谢花后(5月中旬)和苹果幼果期(5月下旬至6月初),抓住苹果绵蚜越冬若虫出蛰期、第1、2次迁移期,全树喷施48%乐斯本乳油1500×液或硕丹35%乳剂1200×液3次,防效可达92.42~100%;为害较轻果园,5月份施药2次,平均防效为92.29%,均可基本控制绵蚜全年为害。乐斯本及硕丹防效显著优于氧化乐果及久效磷。  相似文献   

10.
2007年6月22日至9月30日,在3种不同生态条件的苹果园中,调查了苹果绵蚜及其天敌的发生数量和动态变化以及日光蜂对苹果绵蚜的寄生作用。结果表明,化防园中苹果绵蚜总量最少,粗放园次之,废弃园中最多;化防园中天敌总量最少,粗放园次之,废弃园中最多;废弃园中日光蜂对苹果绵蚜的寄生率最高、粗放园次之、化防园最低。防治苹果绵蚜应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1.
苹果根爪绵蚜属半翅目瘿绵蚜科,在陕西延安、铜川、渭南、西安、咸阳、宝鸡等地均发现此虫为害.该虫春季在榆叶上为害,夏季迁移到苹果树根部为害,在其生活周期中有两种寄主植物和7个不同的型,各型的形态又有很大差异,同时又因为其体形微小,且隐藏于地下深层,很难被果农发现和认识.笔者对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多年田间调查和试验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夏收前后病虫发生特点。①5月份是桃、杏疮痂病侵染果实的关键时期,也是后期病果率高低的决定时期。②5、6月份如多雨,桃褐腐病会发生流行。③杏疔病5月份陆续呈现症状。④山楂叶螨、桃蚜(桃赤蚜、烟蚜)、桃粉蚜(桃大尾蚜)、桃瘤头蚜(桃瘤蚜)、李短尾蚜等5月份大量繁殖,为害严重。⑤梨小食心虫1代幼虫5月上旬孵化钻蛀桃梢,2代幼虫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害桃梢和桃果,故此时为防治关键时期。⑥桃蛀螟越冬代成虫5月中下旬羽化产卵,亦为防治关键期。⑦以为害桃树为主的桑白蚧(桑盾蚧)5月中下旬孵化,以为害桃树为主的日本球坚蚧和以为害杏、  相似文献   

13.
苹果根爪绵蚜属半翅目瘿绵蚜科,在陕西延安、铜川、渭南、西安、咸阳、宝鸡等地均发现此虫为害。该虫春季在榆叶上为害,夏季迁移到苹果树根部为害,在其生活周期中有两种寄主植物和7个不同的型,各型的形态又有很大差异,同时又因为其体形微小,且隐藏于地下深层,很难被果农发现和认识。笔者对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多年田间调查和试验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安丘蜜桃蚜虫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丘蜜桃是优质晚熟桃品种 ,但容易受蚜虫的为害 ,为害安丘蜜桃树的蚜虫主要有桃蚜、桃粉蚜、桃瘤蚜 3种 ,均属同翅目蚜科昆虫。除为害桃树外 ,也为害杏、李、樱桃等果树 ,夏秋季还为害大豆、烟草、瓜、蔬菜等作物。在上 1年冬季较温暖、当年早春降水又较多的条件下 ,蚜虫往往大发生。在山东省安丘市 ,3种蚜虫均以卵在桃树的芽腋、树皮裂缝处越冬。虫卵在 2月下旬至 3月上旬桃树萌芽时开始孵化 ,孵化后群集为害嫩芽 ,然后为害桃花及叶片。桃蚜孵化为干母 ,不断进行孤雌生殖 ,1年发生 2 0代左右。桃粉蚜孵化为无翅胎生雌蚜 ,不断繁殖 ,1年发…  相似文献   

15.
一、发生规律 苹果绵蚜多以1、2龄若虫在树皮裂缝、剪锯口、腑烂病疤口及根蘗等处越冬,4月初果树萌芽时活动,并分泌绵状蜡质物,5月初以1龄若虫迁移,全年迁移多次,年发生17~18代,扩散危害。管理粗放,修剪不当有利于发生。 二、防治方法 1.治早:苹果绵蚜的防治必须抓住关键期早防治,将苹果绵蚜消灭在越冬场所内。4  相似文献   

16.
1苹果绵蚜 苹果绵蚜主要危害枝干、新梢、叶腋、短果枝及根等。以若虫在枝干病疤或伤口处越冬。4月中旬开始出蛰向当年生枝条基部转移危害,花后继续向上转移,6月上中旬形成第1个危害高峰。7月以后由于气温太高抑制种群繁殖,加上寄生蜂对其寄生,造成种群下降。8月下旬到9月上旬随着温度降低种群数量回生,形成第2个危害高峰。  相似文献   

17.
苹果绵蚜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之一。五十年代期间仅于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和昆明一带局部发生。经连续防治,特别是“辽鲁苹果绵蚜的联防”,互相检查和交流经验,达到了相互促进的目的。至六十年代初,已基本消灭了为害,有效地促进了果品的生产和发展。但此后,放松了检疫,忽视了防治  相似文献   

18.
2013—2015年,对甘肃省庆阳市苹果绵蚜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普查。结果表明:至2015年,苹果绵蚜在甘肃省庆阳市中南部6个县(区)39个乡(镇)发生0.95万hm2,虫株率2.6%~30.6%,平均虫株率12.3%,虫枝率9.0%~19.2%,平均虫枝率13.1%;1年有2次明显的发生高峰,时段分别为6月上旬至7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叶柄(芽)、伤疤及根蘖部是着生危害的主要位点,3龄若蚜是越冬的主要虫态。根据防治实践,总结提出了刮粗(翘)皮、涂树干、剪虫枝、堵树洞、清洁田园、灌树根、低毒杀虫剂统防统治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粗脊蚜茧蜂(Aphidius colemani)是棉蚜(Aphis gossypii)的一种寄生性天敌。为探究温度对粗脊蚜茧蜂基础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测定了15、20、25、30、35℃这5个温度下粗脊蚜茧蜂羽化率、成虫寿命、寄生率和产卵量。结果表明,在15℃时粗脊蚜茧蜂雌、雄蜂寿命均最长,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当温度为35℃时存活不超过1d。温度对粗脊蚜茧蜂的性比无显著影响。成虫羽化率和产卵量均在25℃时最高,分别为95.0%和186.4粒;寄生率在20℃时最高,为74.5%。成虫羽化率、寄生率和产卵量3个参数在20℃和25℃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在35℃时均为0。表明粗脊蚜茧蜂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适宜温度范围是20~25℃。本研究为粗脊蚜茧蜂的规模化扩繁及田间蚜虫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敏 《北方果树》2006,(3):55-55
金龟子的防治最让果农头痛。首先是金龟子活动能力强,靠飞行转移出用药区域;其次是成虫身体表面坚硬光滑,用药时不易粘着,又难渗入,防效较差;再就是大多数果农在施有机肥时不注重将有机肥腐熟,造成金龟子暴发成灾。1目前危害果树的金龟子种类苹毛金龟子:白天活动,喜食花蕾,为害期4月上旬—5月中旬。黑绒金龟子:夜晚活动,喜食嫩芽幼叶,为害期5月初—6月中旬。小青花金龟子:白天活动,喜食花序,为害期5月中旬—6月上旬。铜绿金龟子:夜晚活动,喜食嫩叶,为害期6—7月。白星花金龟子:白天活动,喜食果实,为害期6—8月。2防治方法2.1施用腐熟肥料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