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聚氰胺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极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醚、苯和四氯化碳,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三聚氰胺呈弱碱性,能与盐酸、硫酸、硝酸、乙酸、草酸等结合形成三聚氰胺盐。三聚氰胺的含氮量较高,由于食品和饲料工业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缺陷。三聚氰胺被添加到饲料和食品中,用以虚假地提升蛋白质含量。目前,三聚氰胺的测定方法有HPLC法、GC—MS法、LC—MS法和ELISA法。笔者等依据NY/T1372—2007和GB/T22388—2008方法原理,对奶粉中的三聚氰胺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在蛋白质饲料样品中按照梯度添加三聚氰胺,然后用热蒸馏水和三氯乙酸溶液处理,将上清液离心后滴入三聚氰酸饱和溶液,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在水中结合成异氰尿酸蜜胺盐,异氰尿酸蜜胺盐不溶于水,是白色沉淀物,形成乳浊液。根据反应的现象可以定性地判断饲料样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结果表明:当鱼粉和豆粕中三聚氰胺含量分别高于60mg/kg和70mg/kg时,可用此方法快捷、简便的判断样品中含三氯氰胺。  相似文献   

3.
三聚氰胺(melamine),是一种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目前是重要的尿素后加工产品。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熔点高达345℃,能微溶于水及乙醇,不溶于醚、苯和四氯化碳,呈弱碱性,能够与各种酸反应生成三聚氰胺盐;遇强酸或强碱水溶液水解,可生成三聚氰酸二酰胺并能进一步水解生成三聚氰酸一酰胺,最终生成三聚氰酸。饲料中少量添加三聚氰胺,在原料的粗蛋白检测过程中,用浓硫酸消化这一过程可以将三聚氰胺分解掉,这样在最后的计算中,三聚氰胺中的氮原子即可提高粗蛋白的比率,造成蛋白含量虚假  相似文献   

4.
《广东饲料》2009,(7):8-8
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涂料、粘合剂、食品包装材料生产。我部已明令禁止在饲料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对非法在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三聚氰胺污染源调查显示,三聚氰胺可能通过环境、饲料包装材料等途径进入到饲料中,但含量极低。大量动物验证试验及风险评估表明,饲料中三聚氰胺含量低于2.5mg/kg时,不会通过动物产品残留对食用者健康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5.
<正>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涂料、粘合剂、食品包装材料生产。我部已明令禁止在饲料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对非法在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三聚氰胺污染源调查显示,三聚氰胺可能通过环境、饲料包装材料等途径进入到饲料中,但含量极低。大量动物验证试验及风险评估表明,饲料中三聚氰胺含量低于2.5 mg/kg时,不会通过动物产品残留对食用者健康产生危害。为确  相似文献   

6.
三聚氰胺(英文名Melamine),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由于食品和饲料工业中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试方法(凯氏定氮法)存在缺陷,三聚氰胺常被一些不法商人添加在饲料中,以提升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因此三聚氰胺也被称之为“蛋白精”。动物食用含有三聚氰胺的饲料后会对其生长造成巨大影响,严重的会造成死亡,这对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因三鹿婴幼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事件,引起我国奶牛生产及乳品行业的极大震动,全国上下下大力气对牛奶、乳品市场进行治理、整顿。笔者结合曾在宁夏兽药饲料监察所工作对饲料粗蛋白检测的认知理解,对三聚氰胺的认识及对三聚氰胺在饲料、食品中掺假造成的危害,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就如何从根本上治理、整顿、杜绝饲料、食品中三聚氰胺掺假的问题谈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猪业》2008,3(11):74-74
农业部:据农业部近几年对饲料的监测结果显示,我国饲料质量总体上是合格、安全的。在最近开展的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农业部共抽查2.27万批次饲料样品检测三聚氰胺含量,合格率为97.61%。对查出含有三聚氰胺的饲料,全部封存销毁和无害化处理,并且对企业依法进行了查处。  相似文献   

9.
香港食品卫生部门近日在产自大连韩伟公司的“佳之选”鸡蛋中检出三聚氰胺含量超标.立刻在内地引起极大关注。据悉,目前,我国仅有饲料中含有三聚氰胺的检测标准,但没有饲料中含有三聚氰胺的含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1.三聚氰胺 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其含氮量一般不超过30%,而三聚氰胺的分子式含氮量为66%左右,由于食品和饲料工业蛋白质含量测试方法的缺陷,三聚氰胺也常被不法商人用作饲料或食品添加剂,以提升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不仅可以提升饲料或食品中蛋白的水平,而且可以使生产成本降低不少,因此三聚氰胺也被人称为“蛋白精”。  相似文献   

11.
贾涛 《饲料广角》2009,(10):33-36
三聚氰胺分子式中有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6个氮原子.氮含量高达66.7%。而牛乳氮含量只有15.7%。大豆蛋白也仅有16%.所以三聚氰胺也称“蛋白精”。以凯氏定氮法为例。只要检测饲料中氮含量.再乘以6.25。就可以得出粗蛋白质的含量。凯氏定氮法检测的并非蛋白质本身.而是间接检测氮元素含量进行反推。不难想象,只要加入含氮量高的物质,就可以骗过凯氏定氮法.所以才会有三聚氰胺添加到饲料中以提高蛋白质含量。饲料是畜产品生产的源头.对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检测非常重要。本文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违禁药物三聚氰胺的含量,经试验。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离散系数低(为0.0718%)、回收率高(≥98.73%)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三聚氰胺毒理学及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由于其含氮量高达60%以上,近年来不法商人将其加入饲料和食品中。为了提高人们对三聚氰胺危害的认识,本文综述了三聚氰胺的理化性质、代谢、毒性;同时对饲料中三聚氰胺含量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检测引起了广泛关注。2007年国家出台的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检验方法,即NY/T1372-2007,笔者通过长期应用,发现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三聚氰胺,分子式C3H6N6,学名1,3,5,-三氨基-2,4,6,-三嗪,别名三胺、蜜胺、氰尿酰胺、三聚酰胺,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其物理性状表现为纯白色晶体,无味。三聚氰胺能溶于甲醇、甲醛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水溶液成弱碱性,可与各种酸反应生成盐类.只在强酸强碱中发生水解。三聚氰胺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原料。  相似文献   

15.
王仁华 《猪业科学》2015,(9):138-139
三聚氰胺简称三胺,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在饲料中少量添加三聚氰胺即可极大提高蛋白质含量,因此三聚氰胺也被称为"蛋白精"。目前,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很多,本文对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进行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饲料和牛奶中频频出现三聚氰胺,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对饲料和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检测已成为必须.分析三聚氰胺的基本性质、危害性、中毒机制和饲料混入的原因,并对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的几种检测方法酶联免疫法(ELISA)、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UHPLC-MS-MS)的应用分别加以分析,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检测方法对饲料中三聚氰胺开展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推进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净化饲料市场,农业部于日前召开全国饲料整治工作会议。 会议要求,各地要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饲料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的违法行为。针对媒体报道辽宁、湖北、山西的三个企业生产的鸡蛋三聚氰胺超标的事件,要求各地农业和畜牧兽医部门加大查处力度,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彻底净化饲料市场。  相似文献   

18.
各地级以上市农业(畜牧兽医)局: 为了保障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顺利开展,严厉打击在饲料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的违法行为,现将农业部《关于严厉查处饲料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违法行为的通知》(农明字[2008]第124号)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村经济工作、农业生产的重点和难点。作为食品安全源头的农畜产品,频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如三聚氰胺、猪链球菌病、苏丹红等,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三聚氰胺是一种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在纺织、造纸、造纸、木材、电气等行业广泛应用。食品和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并且会产生危害。因此,三聚氰胺已被禁止添加于饲料和食品中。加强对饲料及食品添加剂中三聚氰胺的检测,对保障饲料及食品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采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对饲料及食品添加剂中的三聚氰胺进行检测,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三聚氰胺简称三胺,学名三氨三嗪,是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在饲料工业中作为粘合剂使用。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即求出氮的含量,再乘以一定的换算系数(通常用6.25系数计算)得出蛋白质含量。由于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大量氮元素,每个三聚氰胺分子中都含有6个氮原子,而在原料的粗蛋白检测过程中,用浓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