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掌握野生欧洲李的无性繁殖特性,调查两个自然分布区的野生欧洲李植株及其根蘖苗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实地样方调查法对野生欧洲李植株数量、树龄及其根蘖苗的数量与分布区域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野生欧洲李在新源博尔赛与巩留伊力格代的分布面积分别为3 131.4和3 784.95 m2,成龄树分别有131和30株,共有170株,根蘖苗分别为4443和2 739株.平均每株成龄树有57株根蘖苗,根蘖苗一般分布在母株4m范围内,最远可达7 m.[结论]野生欧洲李在两个主要分布区的分布面积大约为7 000m2,共有成龄株和根蘖苗7 400株;根蘖苗数量最多的为Ⅱ级,其次为Ⅰ级和Ⅲ级;成龄株的数量、分布与根蘖苗的数量、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分蘖型多穗青贮专用玉米栽培技术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品种特性 分蘖型多穗玉米为新疆畜牧科学院第一个青贮专用品种、优质高产,并在1992年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为新品种.本品种为硬粒型,株高210-230cm,果穗圆锥形,平均穗长15-16cm,千粒重130-180g,多分蘖,单株平均分蘖3-4个,最多达10个.主分蘖都能形成多果穗,平均单株成穗7-8个,最多10个.生物产量平均单产3-4吨/667m2,最高达7.8吨/667m2.品质好,粗蛋白含量6.94%,适口性好,利用率高,饲喂余留残渣少或无.  相似文献   

3.
在张家川县进行的丰水梨引种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成品苗春季栽植次年就可开花结果 ,高接树第二年挂果率达 35 .7% ,第四年可大量结果 ,平均单果重 2 6 5g ,最大单果重 36 8g ,平均单株产量 2 3.8kg ,折合平均产量 196 35kg/hm2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2 .6 %。  相似文献   

4.
以早熟晚粳稻9915为试验材料,从密度、氮肥运筹和水浆管理3个因子分别对机直播稻、机插稻的分蘖和产量构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机直播稻的播种量宜在3.5 kg/666.67 m2左右,基本苗、高峰苗和成穗率分别控制在9万株/666.67 m2、52万株/666.67 m2、50%左右;总施氮量(纯氮)控制在18 kg/666.67 m2左右,基蘖肥与中后期穗肥比例定在5~6∶4~5;当搁田苗数达预期穗数的90%~100%,高峰苗控制在50万~51万株/666.67 m2时,应开始搁田。机插稻的密度宜定在13.3 cm×30.0 cm左右;总氮量(纯氮)在18 kg/666.67 m2左右,基蘖肥所占比例控制在50%~60%;当搁田苗数占预期穗数的90%~100%,即苗数达到21.5万株/666.67 m2左右,高峰苗控制在23.9万~24.7万株/666.67 m2时,开始搁田,可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1、壮秧标准中苗、秧龄30~35天,3~4叶,苗高12~14cm,每棵苗的根数9~11条,百株干重3~3.5g,带蘖率30%以上:大苗,秧龄40~45天,4.5~5.5叶,苗高15~16cm,每棵苗的根数13~15条,自株干蘑5~6g,带蘖率80%以上。  相似文献   

6.
氮肥运筹对机械穴直播早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常规稻品种中嘉早17和杂交稻品种株两优189,利用2BX-10水稻精量穴直播机,研究氮肥运筹对机械直播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总量为165 kg/hm2的相同条件下,穗肥用量为总量的20%时比30%的产量显著下降;穗肥为总量的30%,苗、蘖肥用量的变化对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增加苗肥用量促进分蘖;苗肥用量达40%时,分蘖高峰值最大,无效分蘖大量发生,成穗率显著下降。最高茎蘖数与苗肥施用量显著正相关。中嘉早17的有效穗因苗肥和分蘖肥的不同用量影响差异很小。株两优819有效穗数则随着苗肥用量的增加有效穗增加,但成穗率下降。株两优819叶面积指数高于中嘉早17,叶面积指数达高峰后,中嘉早17下降量少,株两优819叶面积指叶面积指数下降很快。增施苗、蘖肥对干物质总积累量影响的差异不大,但是重施苗肥、不施分蘖肥、少施穗肥的处理,其干物质总积累量显著减少。苗、蘖肥占总用量30%时,苗、蘖肥用量的变化对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机械穴直播早稻合理的氮肥运筹方式以m(基肥)∶m(苗蘖肥)∶m(穗肥)=4∶3∶3为好。  相似文献   

7.
硅肥对糯玉米产量、品质及抗倒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硅肥对糯玉米产量、品质及抗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硅能促进糯玉米根系生长发育,总根长平均比对照增加484.80 cm,根数平均比对照增加2.53条,每株根干重平均比对照增加2.55g;对糯玉米株高、穗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株高分别比对照降低2.3 cm、3.2 cm、4.1 cm和5.5 cm,穗位高较对照平均降低3.7 cm;糯玉米茎粗明显增加,茎粗较对照平均增加0.16 cm;施用硅肥后,糯玉米品质得以改善,糯玉米粗蛋白、赖氨酸、淀粉和可溶性糖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施用0.08g/kg干土的处理效果最佳,比对照分别增加7.18%、4.55%、1.70%和14.56%;产量显著提高,硅肥用量为0.12g/kg干土,产量最高,经济产量达197.8g/盆,比对照增产17.2%。  相似文献   

8.
刺槐萌生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刺槐萌生林的生长和生物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2年生的更新苗。以株高,地径和株数对比,萌芽苗优于根蘖苗。从树干解析表明,萌生林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在第4年达到最大值(2.0m);而胸径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第8年时最大,分别为1.15cm和0.00775m~3/株。9年生萌生林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为54.826t/ha,年平均净生产量为10.229t/ha.a。与实生林相比,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萌生林具有较高的木材量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研究化学调控剂"麦巨金"对小麦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要素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麦巨金"的小麦平均株高比对照矮8.8cm,第1、第2、第3、第4及穗下节间分别减少3.2cm、2.3cm、1.6cm、1.3cm与0.4cm,显著提高了小麦茎秆抗倒能力;穗数、穗粒数与千粒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0万穗/667m2、1.6粒与1.7g,产量比对照增加66.3kg/667m2,增产11.2%,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旱育长龄壮秧的适宜播种方法,提高水稻单产,以临稻16号为材料进行不同播种方法的田间试验。试验设T1(浇底墒水→撒种→一次覆土1.0 cm→覆膜)、T2(浇底墒水→撒种→二次覆土3.5 cm→出苗前退土保留1.0 cm土层)、T3(撒种→一次覆土1.5 cm→浇蒙头水)3个处理,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本田试验对应秧田进行设计。试验结果是:T1的秧苗素质最好、产量最高,平均单株分蘖为1.42个,根条数为44.6条,百株鲜重为259.5 g,单产为10 459.2 kg/hm2;T3的秧苗素质和产量次之,平均单株分蘖为0.89个,根条数为37.2条,百株鲜重为224.8 g,单产为9 178.7 kg/hm2;T2的秧苗素质最差、产量最低,平均单株分蘖为0.75个,根条数为35.5条,百株鲜重为219.1 g,单产为8 495.2 kg/hm2;3个处理之间的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结论是:"浇底墒水→撒种→一次覆土1.0 cm→覆膜"的播种方法,能增温、保墒、防鸟,提高出苗率,出苗快,苗全苗齐,秧苗素质好,移栽后能早生快发,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提高单产。  相似文献   

11.
以水稻品种陵两优916为材料,以当地传统浸种方法 (强氯精消毒浸种)为对照,研究了稼禾宝种子内质营养液浸种对机插秧苗素质、移栽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营养液浸种处理秧苗成苗率增加5.1个百分点,白根数增加0.7条/株,株高和根长分别增加0.5 cm和0.7 cm。移栽后秧苗的缓苗期比对照缩短5 d,全生育期缩短2 d。分蘖数均明显高于对照,茎蘖成穗率比对照增加0.6个百分点,两者间无明显差异。稼禾宝营养液浸种处理水稻有效穗数比对照增加0.7万穗/667m2,穗粒数增加2.7粒/穗,结实率增加0.7个百分比;水稻产量比对照增产2.56%。  相似文献   

12.
以水稻品种陵两优916为材料,以当地传统浸种方法 (强氯精消毒浸种)为对照,研究了稼禾宝种子内质营养液浸种对机插秧苗素质、移栽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营养液浸种处理秧苗成苗率增加5.1个百分点,白根数增加0.7条/株,株高和根长分别增加0.5 cm和0.7 cm。移栽后秧苗的缓苗期比对照缩短5 d,全生育期缩短2 d。分蘖数均明显高于对照,茎蘖成穗率比对照增加0.6个百分点,两者间无明显差异。稼禾宝营养液浸种处理水稻有效穗数比对照增加0.7万穗/667m2,穗粒数增加2.7粒/穗,结实率增加0.7个百分比;水稻产量比对照增产2.56%。  相似文献   

13.
贵州薇菜孢子繁殖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贵州环境条件下薇菜孢子繁殖和3年生孢苗生长状况,以贵州野生薇菜孢子为材料,以腐殖土和黄壤为基质,进行了薇菜孢子繁殖育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23℃气温条件下(5月上旬)播种孢子其繁殖效果优于14~18℃(4月),腐殖土基质效果优于黄壤基质;腐殖土基质在23℃气温时,孢子繁殖的原叶体和孢子体幼苗分别为4 890株/m2和2 480株/m2,孢苗数∶原叶体数达0.51,其3年生孢苗平均株高26.60cm、平均茎粗0.25cm、平均根蔸直径5.43cm、平均根长20.62cm。  相似文献   

14.
不同扦插密度与施肥模式对马铃薯微型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薯2号的脱毒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不同扦插密度与施肥模式对成都地区马铃薯微型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扦插密度为78株/盘(624株/ m2),其产量最高,平均每盘合格薯为77.2个,平均每盘薯重155.5g;在生根第1、2周喷施烟草复合肥70 g+尿素30 g+水15 kg,在第3、第4周喷施烟草复合肥100 g+水15 kg,在第5、6周喷施烟草复合肥60 g+磷酸二氢钾40 g+水15 kg,采用该施肥处理产量最高,其单薯重为1.93 g,每盘产薯重178.4 g.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行距对糜子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30 cm时产量最高,为4 464.45 kg/hm2,从考种结果来看,行距为30 cm时穗粒重为7.7 g,千粒重为6.8 g,行距为2040 cm的穗粒重为6.9 g,千粒重为6.6 g;不同行距处理,糜子的穗长、穗粒重有明显差异,在糜子栽培中留苗密度120万株/hm2、行距为30 cm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肥量对裸燕麦丰产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10年通过不同施肥量对燕麦丰产性进行试验研究发现,在中等以上肥力的地块中,燕麦的整个生长期施用N150P300或N150P150的产量最高。处理N150P300的燕麦平均株高为68.43 cm,穗长16.06 cm,千粒质量22.3 g,株有效穗数为2.88穗,小区平均产量居第1位,为7.72 kg;处理N150P150的株高为67.67 cm,穗长16.57 cm,千粒质量22.2 g,株有效穗数3.25穗,小区平均产量居第2位,为7.27 kg,且其他性状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7.
农大哥高效生物菌肥在小麦上喷洒试验效果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农大哥高效复合生物菌肥在小麦上进行的叶面喷洒试验,结果表明:喷洒该生物菌肥能显著提高产量,平均单产538.12kg/667m2,比对照增产25.71kg/667m2,增幅为5.02%.喷洒生物菌肥处理的小麦,株高降低1.0cm,穗长多0.2cm,小穗数多0.5个,结实小穗多0.3个,不孕小穗少0.1个,穗粒数少0.5粒,千粒重高1.6g,小麦成穗数多0.5万穗/667m2.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以杜梨苗和黄果根蘖苗作砧木,以黄果作为接穗进行嫁接,当年杜梨嫁接苗成活率为92.3%,苗高1.2-1.7m根茎1.9-2.0cm,生长势稍优于根蘖苗。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生长素对香根鸢尾分株苗生长的影响,分别用ABI、IAA和IBA处理香根鸢尾分株苗的根状茎。结果显示:生长素种类对其新生不定根的数量、平均根长,根状茎鲜质量增长量有显著性影响,生长素质量浓度对根状茎鲜质量增加量有显著性影响。其中以100 mg/L的 ABT处理 3 min效果最好,平均根长达到11.90 cm,平均根数18条,增质量达13.22 g。  相似文献   

20.
留苗密度与施肥对谷子品种保213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谷子新品种保213适宜的留苗密度和施肥量,2010~2011年在保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了留苗密度(22.5、45.0和67.5株/m2)、N肥施用量(7.5、22.5和37.5 g/m2)、P2O5施用量(7.5、22.5和37.5 g/m2)、K2O施用量(0.0、7.5和15.0 g/m2)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系统比较了不同处理对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苗密度对保213产量、株高、成穗率及其相关性状有显著影响,随着留苗密度的增大,株高和产量显著增加,成穗率、穗长和穗粒重显著降低;保213产量随K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与N和P肥施用量无明显影响;产量最高的因素组合为:留苗密度67.5株/m2,N肥施用量22.5 g/m2,P2O5施用量7.5 g/m2,K2O施用量15.0 g/m2。不同密度与施肥处理对生育期、出谷率和千粒重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