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20年间黄淮海平原典型区盐渍土性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0年通过随机选取1980年的88个盐渍土样点中的33个样点进行对比调查,研究黄淮海冲积平原区曲周县盐渍土壤的全盐量、pH、有机质、全氮和有效养分的动态变化以及地下水埋深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该县耕地盐渍化和脱盐化作用皆存在,原非盐渍土有盐渍化趋势,轻度盐化土有盐渍化加重的趋势,中度、重度盐化上和内陆盐上则经长期改良治理后脱盐化趋势明显.该区盐渍土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有明显提高,有效磷含量有增有减,有效钾含量则明显降低.对区域土壤盐渍化与脱盐化作用影响较大的地下水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苏打盐渍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分布着小面积的苏打 盐渍化土壤,含盐量低,但是pH值高,碱化度大,具有着盐化与碱化同时进行的双重特性.土壤潜水埋藏较浅,属低矿化的HCO3-Na型水,通常因土体下部存在铁盘层相隔而与其深 层地下水缺乏联系,以致在其形成过程方面有着某种特殊性.在改良利用方面,应在综合规划与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业,含盐较重的地段宜于放牧或作为割草地 ,防止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与盐渍化加剧,已垦的盐渍土耕地,尤应重视土壤培肥.  相似文献   

3.
新疆盐渍化土地种植耐盐小麦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疆盐渍化土地种植耐盐冬小麦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盐碱弃耕地和盐碱荒地种植“石冬5号”耐盐冬小麦,脱盐效果较好,比种植其他作物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种植深根系牧草,有利于改良低产盐渍化土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具有现实的增产效益和长期生产效应;实行作物轮作倒茬,可防止耕地再度次生盐渍化,为提高盐渍化土地生产力寻求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张秀双  姜存松  赵岩  魏晓敏 《土壤通报》2001,32(Z1):170-171
根据辽宁省盘锦地区的经验,盐渍土改良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对灌区盐渍土来说,应加强灌排管理,对地下水位、土壤盐分和养分进行监测,不断培肥土壤,防止次生盐渍化.相应 地,重视盐生物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盐土农业,实现盐渍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在缺铁的黄淮海平原浅层咸水型盐渍化土壤上施用铁肥对各种农作物都有显著的增产作用。自1987-1990年的该类土壤上进行的铁肥增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农作物产量与根外喷施的铁肥浓度间存在有非线性回归。喷施硫酸亚铁的最适浓度为0.8%-1.0%。喷施适宜浓度硫酸亚铁,不仅提高了作物产量而且对作物产品品质也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代黄河三角洲的滨海盐渍土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代黄河三角洲属近百年来的新成陆地,面积约67.5×104hm2,大部分为滨海氯化物盐渍土,其中滨海盐土的面积约占63.7%,土壤盐渍化危害 十分严重.盐渍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是实施区域性的分区划类,建成相应的小麦、水 稻、棉花、畜产品及滩涂养殖业等不同类型的生产基地;大力增加土地投入,改善农业装备 ;开展必要的基础与应用科学研究,发展可持续农业.  相似文献   

7.
首次将土壤养分状况系统分析法应用于盐渍化土壤冬小麦最佳施肥推荐研究.结果表明,除对钾素养分的判定外,土壤固定吸附分析和盆栽试验同大田试验结果间有较高的一致性.在NPK大量元素基础上,合理增施S、Mn和Zn肥具有一定的增产潜力.尽管土壤含硫较高,但增施硫肥仍然显效.小麦施用硫肥可增加穗粒数,达到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疆地区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在农业生产上具有巨大的潜力,但盐渍化土壤的分布面积甚广,在全部可垦荒地中盐土和碱化土壤约占40%。  相似文献   

9.
季方 《土壤通报》2001,32(Z1):109-111
在塔里木盆地,高盐分含量的盐渍土是主要的宜农后备土地资源.对搬运盐聚层的可行性分析表明,它有盐聚层厚度不大、存在堆积盐聚层的土地、 大量的盐分被搬运等有利条件.搬运盐聚层进行盐渍化治理的主要优势是降低了洗盐用水量 、部分盐分直接脱离了洗盐脱盐循环、削弱了对河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通过Landsat系列卫星的TM和ETM数据的光谱特性研究和盐碱地信息模型的构建,研究了在黄河三角洲地区通过遥感手段实现对盐渍化土地退化信息提取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近10 a来盐碱地呈现重度盐渍化加重的趋势,2007年较2003年加重趋势要比2011年较2007年加重趋势大,而2011年加重趋势趋缓,但比2003年要重,土地退化明显,即土壤盐渍化有持续加重趋势,这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主要表现在孤东油田的不断建设忽略了对土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滨海区域卤水晒盐和养殖池塘的建设上;轻度盐渍化区域面积也不断增加,与人工灌区的开挖,引入黄河径流及水利工程措施有关。人类活动对土壤盐渍化影响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覆盖与灌溉条件下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试验于2002-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禹城综合试验站进行,研究了秸秆覆盖和灌溉相结合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重要作用。不覆盖农田中,灌溉可降低有机质含量。而覆盖农田中,这种降低作用不显著。在冬小麦生育期间,灌溉可使碱解氮的含量下降.覆盖处理下降的程度更大。秸秆覆蓝可明显提高速效磷的含量,灌溉可使其含量进一步增加。秸秆覆盖可明显提高耕层内速效钾的含量,夏玉米生育期间.灌溉处理速效钾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2.
咸水灌溉条件下干旱区盐渍土壤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廷彬  任崴  李彦  王宝军 《土壤》2006,38(2):166-170
新疆盐渍化土地面积大,在盐渍化土壤上种植耐盐小麦,利用盐化水灌溉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采用随机定位、分季节取土样、室内化学分析土壤盐分含量的方法,研究土壤盐分时空变化,其结果为:当土壤盐分含量为5~12g/kg时,盐化水多次灌溉可使土壤盐分减少,尤其在夏季晒垡灌溉后,耕作层土壤盐分可显著降低;土壤盐分降低显著与否,与本身盐分含量无关;土壤盐分变化可涉及100cm深度,但变化达显著水平的仍然是表层。  相似文献   

13.
微咸水灌溉对土壤盐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微咸水灌溉利用模式,在天津市静海县进行了微咸水灌溉试验,研究了微咸水灌溉对土壤盐分动态与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咸水灌溉下,施用改良剂能提高土壤渗透性,降低土壤pH值和土壤电导率(EC),降低了土壤含盐量,同时在试验周期0 60 cm的土层内未出现积盐现象.此外,微咸水灌溉时,施用改良剂可显著增加小麦穗数和玉米穗粒数,提高作物产量.采用3.7 g/L微咸水灌溉配合施用改良剂是该地区适宜的微咸水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盐碱地上微咸水膜下滴灌不同灌水下限对土壤水盐运移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在长胜试验站开展了微咸水膜下滴灌玉米的大田试验。试验采用负压计指导灌溉,控制滴头下20cm深处的土壤基质势下限分别为-10,-20,-30,-40kPa,每个处理重复3次,按随机区组布置。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湿润体形状在垂直于滴灌带的滴头所在竖直剖面上近似为半椭圆形,随着灌水下限的增大,湿润层土体含水率增大;玉米根部附近均出现盐分低值区,膜外表层均出现盐分高值区;-20kPa和-30kPa灌水下限适中,既能较充分淋洗膜内表层土壤盐分,又不会造成微咸水中的盐分滞留累积;在玉米生育期内,膜内、膜外地下100cm土体均积盐;-10kPa和-20kPa下限处理对应的湿润体垂直深度约为60cm;玉米收获后,地下100cm土体均积盐,需要进行秋浇或春汇,大量淋洗土壤盐分,保证耕地盐分不逐年累积;试验条件下,玉米产量随着灌水下限的降低而减少。  相似文献   

15.
覆土浅埋滴灌对春小麦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新疆伊犁河南岸灌区覆土浅埋滴灌条件下春小麦耗水规律和水分利用效率。  方法  通过对覆土(覆土深度5 cm)浅埋滴灌(4个灌溉定额水分处理:W1 = 450 mm、W2 = 360 mm、W3 = 315 mm和W4 = 270 mm)和地表滴灌(灌溉定额CK = 450 mm)的春小麦各生育期耗水量分析,研究覆土浅埋滴灌对春小麦生长阶段各土层水分动态变化、耗水特性、作物系数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结果  覆土浅埋(5 cm)滴灌可以显著性提高20 ~ 40 cm土层水分含量,滴灌小麦全生长阶段0 ~ 40 cm土层水分变化率大,该土层是小麦根系吸水主要利用层,40 ~ 60 cm土层为小麦根系稳定吸水层,该土层水分波动不明显。灌水量为360 mm处理下,全生育期内覆土浅埋滴灌小麦耗水量为482.78 mm,日均耗水量为4.88 mm d?1,耗水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在拔节 ~ 抽穗阶段达到抛物线最高点;小麦全生育期各滴灌量处理耗水量存在显著差异。在滴灌小麦整个生长周期内作物系数呈初期小、中期大、后期小的变化规律,在春小麦需水关键期拔节 ~ 抽穗期作物系数达到最大值为1.5。覆土浅埋滴灌小麦W1、W2、W3和W4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地表滴灌CK提高了16.47%、38.73%、36.37%和13.20%,且覆土浅埋滴灌处理显著性高于地表滴灌处理。滴灌量为360 mm的W2处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达到最优;CK处理最低,但产量除外。  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覆土浅埋滴灌灌溉定额为360 mm为理想的高产节水滴灌处理。  相似文献   

16.
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微咸水灌溉管理的模拟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为探讨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适宜的微咸水灌溉管理模式,该文根据2007年田间试验的实测资料,应用SWAP模型在田间尺度上对微咸水灌溉条件下春小麦田间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和灌溉制度进行模拟,对拟定的各种灌溉方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率定与验证的SWAP模型可用于当地微咸水灌溉管理,在当地微咸水与引黄水为1︰1的混灌条件下,试验年份春小麦优化灌溉方案为全生育期灌4水(分蘖水、拔节水、抽穗水和灌浆水),灌溉定额为2 400 m3/hm2;在75%和50%降雨年型下,春小麦优化灌溉方案为全生育期灌4水(分蘖水、拔节水、抽穗水和灌浆水),灌溉定额分别为3 000 m3/hm2和2 300 m3/hm2;在25%降雨年型下,春小麦优化灌溉方案为全生育期灌2水(拔节水和抽穗水),灌溉定额为2 000 m3/hm2。该研究所提出的优化灌溉模式对于引黄灌区微咸水高效灌溉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小麦/玉米间作常规灌溉模式下农田灌溉水浪费严重、土壤盐碱化日益加剧等农业生产现状,结合垄作沟灌技术,在灌区开展小麦/玉米间作畦沟分灌,并对畦灌和畦沟分灌两种灌水模式下间作群体作物根系区土壤垂向剖面内盐分的动态平衡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间作群体整个生育期,经历多次灌溉后,并未将土壤盐分有效排除农田,反而在灌溉及矿质化地下水补给作用下表现为积盐态势,将灌溉水及矿质化地下水携带的盐分聚集在根区土壤中,畦灌和沟灌玉米田单位面积土体储盐量平均增加211.08 g/m2,300.34 g/m2,差异显著。常规畦灌小麦田和畦沟分灌小麦田储盐量分别增加202.91 g/m2,200.43 g/m2,差异性不显著。畦灌和沟灌玉米土壤储盐量变化分别以0—60 cm和20—60 cm最大,且沟灌玉米整个生育期耕层0—20 cm土壤处于积盐状态,小麦各土层储盐量变化则以0—40 cm最大。研究结果可为畦沟分灌技术在河套灌区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不同灌溉模式施加不同改良剂对河套灌区重度盐渍土的改良效果,设置秸秆深埋(SL)、石膏+有机肥(SF)、对照(CK)3个处理,对河套灌区重度盐渍土土壤盐分在0-70 cm剖面上的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模式,SL和SF处理在0-15 cm土层均有效降低土壤pH,随改良时间延长改良深度增加pH持续降低,有一定的长效性,滴灌SL与SF处理pH较CK分别下降0.35,0.49,黄灌下降0.42,1.33,对30-70 cm土层影响较小。SF处理碱化度第2年下降达43%,SL处理为40%,滴灌更利于碱化度降低。从抑制盐分积累来看,SL与SF处理能有效抑制盐分0-15 cm土层聚集,黄灌SL与SF处理较CK分别下降13.60%,7.70%,滴灌分别下降31.60%,6.90%,SL处理抑盐效果较显著。土壤盐基离子表明,不同灌溉模式,SL与SF处理均显著降低0-15 cm土层Na~+与HCO_3~-的含量,滴灌降低比例高于黄灌,随着改良时间延长效果越显著,15-70 cm土层无明显变化。石膏加有机肥的施入提高0-70 cm土层SO_4~(2-)、Ca~(2+)及Cl~-的含量。通过对比分析,对河套灌区重度盐渍土治理而言,秸秆深埋和石膏+有机肥均能有效抑制重度盐渍土土壤积盐,有效降低pH及碱化度。整体来看,滴灌模式下石膏+有机肥改良效果优于秸秆深埋。  相似文献   

19.
在河套灌区以春小麦、玉米、向日葵单作为对照,测定并分析了春小麦/玉米、春小麦/向日葵间作套种作物生长季0—120cm土层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结果表明,春小麦/玉米、春小麦/向日葵间作套种生长季的土壤水分蒸散强度为双峰曲线,春小麦、玉米、向日葵单作为单峰曲线。春小麦/玉米、春小麦/向日葵间作套种的土壤水分蒸散量高于春小麦、玉米、向日葵单作。春小麦/玉米、春小麦/向日葵间作套种提高了作物产量,提高了土地当量比,但降低了作物生长期、作物生长季及灌溉水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水分当量比。建议河套灌区减少间作套种面积,或间作套种时在不同作物之间修建土埂隔挡,根据不同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分别灌溉。  相似文献   

20.
山西太原污灌区农田土壤汞污染状况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测定了山西太原污灌区农田土壤中汞污染状况 ,并采用盆栽模拟的方法 ,研究了汞污染对土壤酶活性、土壤有效磷含量、小麦产量以及地下水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污水灌区土壤中汞的累积量明显高于清水灌区 ,随着汞污染程度的加重 ,对土壤酶活性及小麦生长的抑制作用也增强 ,长期利用污水灌溉 ,土壤中汞会下移 ,从而对浅层地下水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