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茎瘤芥(榨菜)根肿病控害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涪陵茎瘤芥(榨菜)根肿病常发重原病区,进行了该病可控栽培因子和化学药剂防治的控害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感染条件下,适当推迟播栽期,异地培育无菌壮苗,调节土壤pH值至8.0左右,移栽时立即用杀菌剂灌根等技术,可有效控制茎瘤芥(榨菜)根肿病的发生危害。其相对防效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2.
榨菜的原料作物为芥菜种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 tumida Tsen et Lee)变种,俗称青菜头。2010 年,重庆涪陵茎瘤芥种植4.4 万hm2 (66.5 万亩),总产量145.5 万t,鲜销37 万t,加工成品榨菜38.5 万t,出口2.5 万t,是国内外最大榨菜种植生产加工基地。近年来茎瘤芥生产常受到根肿病的为害。该病几乎侵染所有的十字花科植物,其中以茎瘤芥(榨菜)、叶芥、抱子芥(儿菜)、大白菜、小白菜、萝卜感病最重,甘蓝、花椰菜发病略轻。笔者选用6 种药剂和肥料对涪陵茎瘤芥根肿病的控防效果进行试验,以期为茎瘤芥根肿病有效控防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肥丹对茎瘤芥(榨菜)根肿病的控害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涪陵榨菜是中外驰名的三大名腌菜之一,其原料作物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coss.var.tumida Tsen et Lee)在涪陵种植面积已超过2.33万hm2.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涪陵江北、百胜的榨菜田发现十字花科根肿病,此后逐年加重,目前发病面积达4 000hm2以上,严重威胁榨菜产业的发展.1999年以来,对榨菜根肿病发生危害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调节土壤pH值和品种构成、施肥及用量等[,2],有减轻同田榨菜根肿病发生程度的效果,这为药肥控制其危害程度提供了理论依据.据此,笔者于2003年就药肥正肥丹对茎瘤芥根肿病的控害效果进行了试验,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重庆市涪陵区研究了深沟排水对茎瘤芥根肿病的控害效果。结果表明:(1)深沟排水对茎瘤芥根肿病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其控害程度因沟的深浅组配及开挖宽度的不同有显著差异;(2)不同的挖沟设计间的减产植株率及绝收植株率差异明显。由此提出病区最佳排水沟开挖设计为3.0m×1.5m×3.0m(深-浅-深)。  相似文献   

5.
榨菜根肿病可控栽培因子控害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1 994年在榨菜 (茎瘤芥 )主产地涪陵江北发现榨菜根肿病以来 ,逐年加重 ,已成为当前为害榨菜生产的主要病害。 2 0 0 1年调查结果 ,涪陵沿江榨菜主产区 1 6个乡镇中已有 1 0个乡镇发病 ,其中重病区一般田块株发病率 3 0 %~50 % ,重病田块达 80 %以上 ,个别田块早期死苗绝收或重栽后仍严重发病。该病是榨菜的一种危险性病害 ,其较快的扩展蔓延和休眠孢子囊在土壤中保持其侵染能力 3~ 6年的特性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 2年来 ,笔者展开了榨菜根肿病可控栽培因子的控害技术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  将根肿病病组织绞烂 ,配成…  相似文献   

6.
“涪杂1号”是重庆市涪陵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国内率先育成的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Tsen et Lee)杂一代新品种,于2000年1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目前正在重庆、四川榨菜原料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该品种具有播期弹性大,抗逆力强,产量高,品质好,较抗(耐)病毒病及霜霉病,菜形美观,加工成菜率高等显著优点,是一个优良的杂交茎瘤芥新品种,主作榨菜原料栽培.作者于1998-2000年对该品种在重庆涪陵生态条件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如下丰产优质栽培技术.并经近年大面积生产实践证明,效果良好,一般产量达2 500~3 000kg/667 m^2,高产栽培可达4 000 kg/667 m^2以上.  相似文献   

7.
茎瘤芥保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18(37),筛选适合的防腐剂及浓度,探讨了熏蒸处理和预处理对茎瘤芥(青菜头)的保鲜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酸对茎瘤芥的保鲜效果极显著,合适浓度为0.1%;抑霉唑保鲜效果显著,合适浓度为500mg/kg;40℃预处理10 min茎瘤芥失重率最低,达到2.08%;在贮藏15 d时,甲醛熏蒸处理比硫熏蒸处...  相似文献   

8.
徐茜  曾新宇  李保证  肖波  杨梅 《蔬菜》2023,(9):63-65
摘要:为筛选适宜直播栽培的茎瘤芥(榨菜)品种,为茎瘤芥直播栽培提供参考,选用生产上主推的4个茎瘤芥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直播条件下植株性状、产量及其主要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直播条件下,与对照品种“永安小叶”相比,“渝直80”“涪优928”“渝早圆100天”的株高、净菜率、空心率及白空率均无显著差异,而开展度、单株瘤茎质量、单株叶片质量、菜形指数、瘤茎产量、黄空率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综合分析得出“渝早圆100天”是适宜直播的茎瘤芥品种,其株高、开展度分别为43.6、61.9 cm,单株瘤茎质量为499 g,叶片少,单株叶片质量仅346.3 g,菜形指数好,为1.22,净菜率高,为94.66%,空心率低,为8.33%,黄空发生少,瘤茎667 m2产量达到2 631.94 kg。  相似文献   

9.
1993年以来,因受疫病和病毒病为害,宁夏灌区普遍不能种植甜椒。从2000年开始惠农区农技中心对其进行攻关研究,摸清了危害本地甜椒生产的2大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和流行条件,并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控病栽培技术,2003年应用该项技术示范种植甜椒13.3hm^2获得成功,平均每667m^2产量达4250kg,最高达6000kg。2004年扩大种植规模,全惠农区共育苗移栽种植甜椒66.67hm^2,  相似文献   

10.
1蕹菜育苗 蕹菜采用叶大、茎粗、色白的品种(实践表明,茎的颜色以白色的品质为佳),每667 m2大田约需种子3 kg,3月下旬~4月上旬在小棚中育苗.播前将种子用50℃的温水浸泡5 min,边浸泡边搅拌.然后再用20℃的温水浸泡5 h,有利于灭菌和提高发芽率,按1 m20.15kg干种量播于苗床,覆盖0.5 cm的薄土层.浇足水后立即盖上小环棚,并经常保持苗床湿润.出苗后,中午棚内温度超过30℃,要揭膜两头通风,以防高温烧苗.移栽前10天逐步揭膜炼苗,先两头通风3~4天,再全部揭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