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中华鳖养殖技术与防病深圳康达尔(集团)饲料公司顾问尹光国博士一、亲鳖管理及鳖苗生产技术亲鳖是养殖业者重要财产,加强亲鳖管理,提高鳖苗生产技术,是致富的最佳途径。选择亲鳖要挑选体型完美,色泽光艳,肌体健康,成长快速,体重约800克以上的为最好。亲鳖池面...  相似文献   

2.
陈大福 《广西畜牧兽医》1994,10(3):31-33,22
鳖的人工养殖(下)陈大福广西农业大学530005四、鳖的人工繁殖亲鳖的选择亲鳖要选择健壮、无病、无损伤、反应灵活、5~B年龄、体重在1000~2000克以上的鳖作种用。鳖的雌雄鉴别(图3)。如下表;鳖的雌雄鉴别表图3鳖的雌雄鉴别(a)华鳖腹面观;()...  相似文献   

3.
由于鳖的繁殖期较长、稚鳖的出壳时间电不一致、个体大小不一,每年秋后稚鳖孵出不久,有的还没能摄食生长就已进入冬眠期,由于刚出壳的稚鳖体小(一般4克左右)幼嫩、觅食能力差、抗病较弱,死亡率较高。如何提高稚鳖的成活率成为养鳖的技术难点。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一套饲养稚鳖的有效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科学投喂 饲养稚鳖要求选用优质、新鲜、营养全面、适口性好、蛋白质高的饵  相似文献   

4.
稻田养鳖,稻鳖共生,一方面,稻田为鳖生长提供了良好场所,鳖生活环境宽畅,活动、摄食、晒背范围大,生长发育快、增重率高;另一方面鳖又可为稻田疏松土壤和捕捉害虫。从而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二、鳖的人工繁殖 (一)亲鳖的选择 1.亲鳖的选择 亲鳖是指为人工养殖提供种源的雌、雄鳖。对于野生鳖,在收购过程中须按以下要求严格检查与选择: (1)亲鳖应外形完整、体色正常,裙边肥厚,坚挺,无伤残; (2)用物体引诱将颈部拉出,然后用手抓住并摸索其颈部,若感到有硬物体即为钩、针等;  相似文献   

6.
雷涌 《江西饲料》2000,(1):29-30
鳖的快速生长主要决定于合适的水温和高质量的饲料。集约化养鳖具备专用控温设备,保证恒定的水温;而饲料又是使用饲料厂的专用鳖料,所以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但庭院养鳖分散在各家各户,规模甚小。加温专用设施难以使用,只能采用保温办法来延长生长期;而饲料的解决则没有一个...  相似文献   

7.
家住红水河边的天峨县六排镇农民罗仕斌 ,在楼顶、河中养鳖闯出了一条致富路。年过五十的罗仕斌擅长特种养殖。在1 995年春 ,他在自己家一栋八间的钢筋混凝土楼顶上 ,用水泥砖砌了 1 6个鱼池 ,面积共 3 2 0平方米 ,并投资 40 0 0元 ,从市场上买回 3 0多只成鳖饲养。为了防止烈日曝晒 ,给鳖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他在池内培育水葫芦和浮萍。根据鳖是肉食动物的本性 ,为了使鳖生长快早产卵 ,他经常到巴明沟去挖大蚯蚓回来喂鳖 ,还买些家畜的肠、肝、肺或虾子、螺蛳做饲料。由于精心喂养 ,当年雌鳖就开始产卵 ,孵出鳖苗 2 0 0多只 ,全部放在…  相似文献   

8.
鳖又名甲鱼、团鱼、水鱼、脚鱼、王八。其肉味鲜美,省养丰富,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美味佳肴和滋补佳品,又是国际市场上的畅销品。人工养鳖是一项新兴的水产养殖业,也是一条致富的好门路。现将鳖的人工繁殖方法介绍如下: (1)种鳖的选择。种鳖应选择体重1500克以上,体质健壮,外型正常,体肤完整无伤,背甲后缘茸状裙边较厚且坚挺,行动敏捷有力的。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 鳖(Trionyx Sinensis)俗称甲鱼、水鱼、脚鱼、团鱼、王八等。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主要产于亚洲的温带与亚热带,特别是我国,鳖的资源丰富,据报道,我国除宁夏、新疆、青海、西藏等地以外,其余各省区均有分布。在我区各地近江河一带都有出产,而以桂平到梧州一带和博白等地较多。  相似文献   

10.
鳖病的诊断与治疗(上) 鳖发病后身体各部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灶、病变,并表现出行为异常。为了有效地治疗,首先须进行正确的诊断,确诊后对症下药。 一、鳖病的诊断方法 鳖病的诊断分为调查、检查、分析和确诊几个步骤。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方法饲养中华鳖,一般要经3年左右方能养成商品鳖。采用控温法饲养中华鳖,给中华鳖提供适宜的水温,只需14~16个月便可将稚鳖养成商品鳖,每只体重达500克左右,可获纯利70~80元,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饲养技术介绍于下:1.控温饲养中华鳖原理:控温养鳖是在鳖池上加盖塑料薄膜,利用太阳能增温、保温,在越冬前后期推迟鳖的冬眠和提早结束冬眠,从而达到延长有效生长期的目的。通常在8月上中旬投放推鳖,9月中旬水温低于27℃时开始控温饲养,鳖他顶部加盖双层薄膜,保持水温为25℃~30℃。10月以后地内水温不低于22℃。待12月外…  相似文献   

12.
杨草 《饲料研究》1990,(8):26-27
据国家外贸部门透露,在今后一个长时期内,鳖将成为我国创汇的大宗出口商品之一,发展养鳖,投资少,方法简单易学,经济效益显著,其具体饲养和管理技术如下:一、鳖池的建造鳖喜欢温暖的环境。在庭院内建池,应选择通风透光、环境安静、管理方便的地方。根据面积大小,可建成大小不等的鳖池。  相似文献   

13.
鳖俗称甲鱼、团鱼,是高档营养滋补品和药用动物,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很大。农村养鳖,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一项重要门路。近几年来,许多地方养鳖业发展迅速,养殖规模逐步扩大。但由于鳖喜食动物性饲料,除喂配合饲料外,靠利用小杂鱼、水产品下脚料和螺、蚌等喂养,不仅来源少,而且成本高。因此,养鳖户自己培育动物性饲料,是扩大养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团鱼,又名甲鱼或又称鳖。当前,农村养鳖户增多,有的赚钱,有的赔本。总结经验,笔者认为广大农户养鳖应注意把握以下九个环节: 1、建池:鳖喜静怕惊,喜暖畏冷,池要建在环境安静、避风向阳的地方,大小根据养殖规模而定。池底最好掺些细沙,四周要砌1米高的围墙,墙脚要入土20~40厘米。池内搭若干个晒台和摄食台。 2、选种:从外购苗必须注意质量,伤鳖、病鳖或用钩、药、电捕的鳖都不能作种。此外,冬眠受冻的和恒温室养的鳖也不能作种。最好是从可靠的养殖场或可信的专业户购买种苗。 3、分级饲养:大小鳖不能混养,否则易造成大鳖咬伤甚至吞食小鳖,而小鳖难以抢到食物,生长发育不良。有条件的,最好是将稚鳖、幼稚鳖、成鳖及亲鳖分池饲养。 4、亲鳖搭配比例:一般雌雄比例以3:1或4:1为佳,雄鳖过多、过少或混养小规格的鳖,都会影响亲鳖的交配和受精繁衍。 5、控制密度:一般每亩水体放同一规格的苗种100~200公斤,具体投放量应视养鳖者的管理水平而定。  相似文献   

15.
鳖俗称甲鱼、水鱼、团鱼,学名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是一种珍贵的经济动物。它的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美味佳肴。鳖还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全身各部分均可入药,其系列产品(如脂肪、甲壳、血液等)是国际市场的抢手货,是出口创汇率高的名优水产品。近年来人工鳖已成为高产、高效、优质的新兴事业。  相似文献   

16.
陈玲  华香  陈华芬 《广东饲料》2000,9(6):35-35
近年各种鳖价大幅下降,使“养鳖热”骤然降温,跌入低谷。面对严峻的鳖价大跌,唯一解决办法就是降低成本。那么,如何降低养鳖成本呢? 1不断选育良种 任何动物或植物品种都需要有意识地不断选育,使生长速度、抗病能力等生产性能不断提高。养鳖从业者要选择生产性能优良的鳖为种为鳖,并按亲鳖的要求进行培育,以巩固和发展品种的优良特性。雌鳖体重达600克左右已性成熟,能产卵孵化,但初产的雌鳖一般体质较差,且产孵量少,平均卵重4克以下,受精率也低,不可作种鳖用;雌鳖体重达2000克以上进入性成熟旺期,产卵量多,卵重达6克以上,受精率也高,这种鳖可作为后备亲鳖专养。此外,为避免近亲繁殖,在没有种鳖个体档案的地方,最好从外场交换雄鳖,选择体质健壮、符合品种特性的成熟雄鳖作为种鳖(也可收购野生雄鳖)。通过良种选育,不断提高生产性能,就能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7.
全封闭温室养鳖可以讲是成功的,因为在养殖14~18个月后能使鳖长到400~500克(有些场只养8个月,已有少量长到400克以上)。但从目前存在的问题来讲,又是失败的,因为它改变了甲鱼长期适应的生长环境条件,违背了鳖自然生长的客观规律,必然造成病害严重,使鳖体内药物残毒含量大增,品质  相似文献   

18.
养鳖技术     
鳖学名中华鳖,又名甲鱼、团鱼。是名贵的水产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常作滋补品。其头、甲、肉、卵、胆、脂肪均可入药,主滋阴补血,清热消瘀。鳖主要栖息于江河湖塘中,性喜冬暖夏凉、有植物荫蔽的水质清洁的生态环境,对温度比较敏感,春季水温上升到16℃以上时,  相似文献   

19.
赵春光 《饲料研究》2002,(9):35-35,34
虾鳖混养是利用养虾池塘在不影响养虾的前提下混养鳖的一种新技术。其不但可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商品虾、鳖的质量,也大大提高了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如浙江桐乡和江苏昆山利用青虾塘搞虾鳖混养,均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把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有条件的地方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20.
稚鳖饲养是人工养鳖的关键,由于鳖的繁殖期较长,使稚鳖孵出的时间不一致,个体大小也不一。一般稚鳖孵出后不久,往往气温就逐渐下降,适宜鳖的生长期通常只有2~3个月,有的甚至等不到摄食生长就已进入冬眠期。加之刚孵出的稚鳖体小(约4克左右)、幼嫩、觅食能力差、抗病力弱,使当年稚鳖的死亡率增高,是养鳖的一个困难阶段。为提高稚鳖的成活率,在饲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