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体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体育文化对发展学生个性具有深刻的影响。通过论述体育文化和学生心理之间的关系 ,对学校体育进行社会文化的审视 ,以期寻求一条发展学生个性的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2.
试论学生个性差异与差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分析学生个性差异的因素,把握不同个性的思维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在因材施教过程中进行差异教学,明确其在班级教学中的指导思想和特征。阐述了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认为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是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过程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教育反映了人类文明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其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品格.创新教育是全面发展学生的智慧品质和个性品质的教育,是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是终身教育.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以知识经济为背景的信息时代,创新是教育思想的灵魂。作为现代高校的体育教学就是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更新教育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个性发展上开展创新教育,也就是改“应试”教育为全面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前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英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够在兼顾不同学生个性差异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应用技巧。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教师就需要以更加灵活的教学手段来促进不同学生的发展,从而能够满足社会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不同需求,加强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方式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是一个具有探索性的教育专业概念,它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产物,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素质教育又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因此,素质教育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统一.   所谓个性,从心理学上讲,指的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爱好的总和.它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人们的个性受着各种条件的制约,而且每个人所经历的具体生活道路不同,因此,每一个人的个性含有其不同于别人的特点,即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个性化,原本是文学艺术创作中塑造具有鲜明生动的人物个性特征的方法,它着力描写人物特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个性特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讲,个性化就是人在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接受后天的教育、环境的熏陶、实践的锻炼形成自己特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能力、气质等个性特征,即是把从外界得到的知识、信息内化为自已的特有品质.   ……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认为体育课教学中要发挥学生个性,应认真了解学生的个性,鼓励和支持学生有不同个性,因材施教,采用适宜的方式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并提出改进准备活动、开设选项课、开展合作学习等发展学生个性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是一个需要创新的社会。对学生而言,应当从小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核心。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切实开展创新教育,培养个性完善、综合素质强、能适应激烈竞争的创新人才,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论述了高等教育转型条件下对学生教育质量评价的若干问题。提出评价标准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从学校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评价指标要反映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应具备的素质要求。评价标准引入多层次、多规格、兼顾共性和个性的评价要素。评价标准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和谐地反映了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现在的这个时代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的重要,所以在给学生个性方面的培养比其他的各个方面都重要,也被学校重视其发展。因此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和他们的学习,还有在他们的生活方面以及在以后的发展,是否可以成果以及方方面面的都有着很重要的关系。要是我们把学生的个性的培养加入到其教学教育中的话那么不论是在学生个性的培养来讲还是在于小学的语文教育方面的水平提高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而在本文中主要说出了我国现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现状与不足之处,并且在其对小学语文的教育中怎样能够培养出学生的个性的方式方法做了相应的研究,而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水平而提出与之相关而且很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启发语文老师在学生个性方面的培养更加的重视,从而推动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进一步发展~([1])。  相似文献   

11.
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当代大学生具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格。而当代的高等教育仍以自然科学知识、技能教育为主,忽视了教育目标的整体性,尤其是忽视了人格教育。而在高等教育中引入道家关于自然主义以及生命和谐的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是了解澳门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智力  相似文献   

13.
个性是建立在每个人的生理基础之上 ,受社会文化影响的内心精神世界的范畴 ,涉及主体感觉的方方面面。个性教育则是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发掘人的潜能 ,培养人的创造能力 ,从而使人的个性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要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 ,就必须建立完整的个性教育观 ,不仅要承认个性的存在 ,而且要倡导多样化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4.
实现体育强国梦,学校体育教育必须和身心健康教育、与个人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必须和社会体 育接轨融合。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终生发展;增强学生对延伸和拓展科学 锻炼的实际功能的再认识,把科学体育锻炼作为相互融合的载体;建立一种以高校为中心辐射到家庭、社 区的综合立体保障机制即学区体育模式,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达到资源 共享、职责明确,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不断培养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体育专业人才,进一步增强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活力,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加强专业课程与学科建设,加快调整专业结构,强化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轮动实习以实习对象年龄跨度大为主要特征,是为适应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发展形势而适时推出的实习模式。  相似文献   

16.
纵观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的发展历程,指出城镇化的推进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导致农村人口的大量迁移,传统社区遭到破坏,农村社会迅速分层,农村地域也出现了居住空间布局的贫富分异现象,社会隔离已经产生。随着人口的迁移,旧村庄农用地大面积抛荒与新农村农用地大面积流失并存。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社会隔离、土地资源浪费和农业凋敝等问题,认为城乡规划在农村地域上不应盲目采用城市建设模式的误区,而应从农村发展与农民地位出发,重构农村社会生态,引入非物质形态领域规划,使物质形态规划拥有坚实的基础,以期引导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及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础,开展农村体育文化建设需要政策保障,需要乡(镇)村两级政府重视,需要体育设施保障,需要加强农村体育骨干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18.
采用历史研究法、文献资料法和个案研究法对我国小城镇体育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我国小城镇体育文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 具有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从自发性走向群体性、有组织性;小城镇体育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品味不断提高。但是存在资金匮乏、缺少专业的社会体育辅导员和居民体育锻炼意识低下的问题。建议:用市场手段缓解资金问题、实现社会体育辅导员本土化、提高小城镇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最后对我国小城镇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以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对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生体育体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即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由单一向多元转化;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由保守向开放转变;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大学生群体将是推动体育生活方式向前发展的主力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朱永梅  陈金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030-15031
藏区是藏民族集中居住的区域,包括西藏自治区和甘肃、青海、四川、云南4省的10个藏族自治州和2个藏族自治县,长期生活着藏族、汉族、回族、羌族等许多民族,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对国家稳定有重要影响。调查显示,在非均衡模式下,当前藏区存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社会事业,如教育事业、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科技事业、文化事业、体育事业、社区建设、旅游事业等发展相对滞后;区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藏区居民人均收入相对较低;就业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采取包容性增长策略,加快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增加文化建设投入,采用藏区居民易于接受的形式,推动藏区文化的演进,保障藏区和平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