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4 毫秒
1.
钴对冬小麦生理生化性状和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潮土上采用大田小区进行了钴元素肥效试验。试验结果如下:施用适量的钴可以显著提高旗叶的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小麦的根系活力;各施钴处理较对照增产7.4%~20.3%,施钴量在0.75kg/hm^2以内,随着施钴量的增加,增产效应提高,当施钴量超过0.75kg/hm^2时,随着施钴量的增加,冬小麦的产量增加,但增产效应下降。经回归分析,小麦产量与施钴量呈抛物线型,回归方程为y=-1263.9x^2 2083.4x 4371.7,相关系数r=0.8910,达到5%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施钴对冬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潮土上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钴元素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的钴可以显著提高冬小麦的产量,改善冬小麦的品质。各施钴处理较对照增产7.4%~20.3%。施钴量在1.05kg.hm2以内,随着施钴量的增加,增产效应提高,当施钴量超过1.05kg.hm2时,随着施钴量的增加,冬小麦的产量增加,但增产效应下降。各施钴处理子粒蛋白质含量与蛋白质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Co2处理最高。此外,低浓度的钴(施钴量0.45~0.75kg.hm2)可以提高冬小麦子粒面粉的沉降值、总评价值和湿、干面筋含量,而高浓度的钴(施钴量大于1.35kg.hm2)则降低冬小麦子粒面粉沉降值、总评价值和湿、干面筋含量。土壤有效钴含量与施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小麦籽粒中钴含量与施钴量呈显著正相关,地下部的钴含量显著大于地上部。  相似文献   

3.
施钴对冬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及土壤有效钴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石灰性褐土上不同钴施用量对冬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及土壤有效钴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的钴可以显著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蛋白质的含量。各施钴处理较对照增产0.98-13.73%, 生物产量增加2.01-18.47%,其中以处理Co3增产最高。在施钴量4mg kg-1以内,随着施钴量的增加,增产效应提高,但当施钴量超过4mg kg-1时,冬小麦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增加,但增产效应下降。处理Co1、处理Co2的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14和1.1个百分点,但处理Co3、处理Co4的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减少0.07和0.21个百分点。各处理的蛋白质产量比对照增加0.06%-20.02%,其中以处理Co1增加最大,处理Co2次之。土壤有效钴含量与施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小麦籽粒中钴含量与施钴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钾肥用量对麦棉两熟制作物产量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本试验旨在明确施钾量对麦棉两熟制作物产量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确定周年两季作物最高产量与经济最佳钾肥施用量,为黄淮海平原麦棉两熟制地区合理施用钾肥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于2008 2009年分别在黄淮海平原黄淮亚区的商丘市和黄海亚区的内黄县进行,采用麦棉两季田间定位试验,两季施钾总量设置5个水平(K2O 0、105、210、315、420 kg/hm2),其中小麦和棉花的单季施钾量各占总量的50%(即K2O 0、52.5、105、157.5、210 kg/hm2),各处理氮肥和磷肥施用量一致。分析不同施钾量的麦、棉产量及构成因素、两季产值与效益及钾肥利用率的差异;建立麦、棉钾肥效应方程,计算麦、棉两季最高产量及经济最佳施钾量。【结果】1)与对照(K2O 0 kg/hm2)相比,商丘市和内黄县试验点4个施钾处理的小麦子粒产量显著提高,分别增产6.6%9.8%和7.2%8.9%,以施钾105 kg/hm2的产量最高,但4个施钾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施钾可显著提高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施钾对小麦有效穗数无显著影响;商丘和内黄试点小麦经济最佳施钾量分别为75.7 kg/hm2和63.9 kg/hm2,最高产量施钾量分别为143.2 kg/hm2和111.6 kg/hm2。2)与对照(K2O 0 kg/hm2)相比,商丘和内黄试验点4个施钾处理的棉花分别增产42.3%52.5%和10.9%15.6%,以施K2O 105 kg/hm2的产量最高,4个施钾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施钾可显著提高棉花单株成铃数和铃重,对衣分无显著影响。商丘和内黄试点棉花经济最佳施钾量分别为106.9 kg/hm2和111.3 kg/hm2,最高产量施钾量分别为113.2 kg/hm2和138.0 kg/hm2。3)施钾可显著提高麦棉两季总产值和效益,均以两季施钾210 kg/hm2的总产值和效益最高,但4个施钾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一定施钾量范围内,小麦和棉花的氮、磷、钾养分积累量随施钾量的提高而增加,但施钾量超过这一范围后氮、磷、钾养分的积累量趋于稳定。商丘试点小麦钾肥利用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内黄试点小麦钾肥利用率以施钾量105 kg/hm2最高,超过此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小麦、棉花的钾肥偏生产力、农学利用率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麦棉两季钾肥利用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在一定施钾量范围内(麦棉两季0 210 kg/hm2),小麦和棉花产量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提高,但超过这一范围产量出现下降或趋于稳定;两熟制小麦和棉花施钾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提高了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及棉花单株成铃数和铃重;增施钾肥有利于提高小麦和棉花产量,但却降低了钾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研究结果表明 ,砂姜黑土区小麦施用磁性复合肥增产效果显著。其主要表现是促进小麦生长发育 ,增加有效分蘖 ,提高亩成穗数 ,增加穗粒数 ,提高千粒重。最高产量施肥量为2 50 2 kg/ hm2 ,经济最佳施肥量为 934 .5kg/ hm2 。磁性复合肥处理产量为最高。比对照增产72 .0 % ,增产 2 4 10 .5kg/ hm2。比处理等量氮磷钾化肥增产 11.4 % ,增产 589.5kg/ hm2。比未磁化肥处理增产 10 .6% ,增产 550 .5kg/ hm2 。  相似文献   

6.
在青州市东夏镇薛庙村进行了追肥运筹对面包强筋小麦济南17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各处理的基肥种类和用量均相同的情况下,追施不同种类肥料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各不相同。追施N90kg/hm2与不追氮比较,小麦产量增加579.0kg/hm2,增产11.1%;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分别增加1.3和2.3个百分点,稳定时间提高10.0min。在追施N90kg/hm2或N90kg/hm2、K2O60kg/hm2的基础上,追施P2O530kg/hm2与不追磷比较,小麦产量增加334.5~409.5kg/hm2,增产5.9%~7.1%,但对小麦品质影响不明显。在追施N90kg/hm2和P2O530kg/hm2的基础上,追施K2O60kg/hm2与不追钾比较,小麦产量基本无差异,但追施钾尤其是硫酸钾更能提高面团稳定时间,可提高面团稳定时间1.5~2.5min。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了正交区组二次回归设计 ,以氮、磷、钾配方施肥为研究对象 ,系统地进行了湖北麦冬产量的分析 ,建立的施肥与产量之间的回归模型表明 :氮肥、钾肥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 ,磷肥则不明显。氮肥与磷肥的互作效应对产量的影响呈互补关系 ,在较低磷肥时随施氮肥的增加而产量增加 ,反之则下降。高氮、高钾、低磷配方施用能达最高产量点 ,施用N 4 5 5 7~ 4 95 4kg/hm2 、P2 O52 5 9 5~ 312 2kg/hm2 、K2 O 6 95 1~ 75 7 3kg/hm2 ,产量为 75 0 0kg/hm2 以上的概率为 99%。  相似文献   

8.
施氮量对四川盆地小麦生长及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施氮量对小麦光合产物的积累、转运和分配影响明显,氮肥运筹是调控小麦物质生产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发挥四川盆地小麦的增产潜力,2011~2013年,在四川省江油市开展了施氮量对两个高产小麦品种物质生产及灌浆特性影响的研究。【方法】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品种为主区,施氮量为副区,参数品种为内麦836和川麦104,施氮(N)水平分别为0、90、135、180、225 kg/hm2,在小麦生长期间和收获后分别测试了个体和群体生物量、产量、产量结构和灌浆参数。【结果】施氮量、品种以及年际间气候条件均对产量、产量结构以及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有明显影响,两因素或三因素互作效应因指标不同而异。同一施氮水平下,川麦104的籽粒产量高于内麦836,氮空白区内麦836平均产量6638.9 kg/hm2,川麦104为6717.7 kg/hm2。135 kg/hm2施氮水平下,两个品种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超过18000和9000 kg/hm2,与180 kg/hm2和225 kg/hm2处理差异不显著。两个品种产量与施氮量之间的关系符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P0.05),川麦104 y=-0.1056x2+44.023x+6724.6,内麦836 y=-0.0934x2+35.991x+6651.5,理论最高产量以及最高产量施氮量川麦104均高于内麦836。增加施氮量利于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但在135~225 kg/hm2施氮范围变幅较小,且135 kg/hm2处理在花后物质积累量更多。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花前贮存物质对产量的贡献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135kg/hm2处理的产量形成更多的依靠花后物质生产。增施氮肥虽然可促进公顷穗数和穗粒数的增加,但平均灌浆速率下降,内麦836最大灌浆速率在施氮量达到N 180 kg/hm2,川麦104在施氮量达到N 225 kg/hm2时即有大幅下降,千粒重也随之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的差异是两个品种对氮肥响应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在目前生产条件下,稻茬小麦高产施氮量在N 135~150 kg/hm2,即可确保小麦的产量,又可提高花前群体质量和花后物质生产量及转运效率。因此,在土壤肥力高、保水保肥力强的四川盆地,施氮量为135~150 kg/hm2可提升该地小麦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9.
土壤中施用聚丙烯酸钠保水剂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聚丙烯酸钠因其特殊的保水性能受到广泛重视,但是其研究仍多限于实验室模拟研究.为了促进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该文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聚丙烯酸钠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聚丙烯酸钠能够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叶绿素含量,提高小麦产量与WUE.采用沟施5.5 m3/hm2的1/2000聚丙烯酸钠水溶液,能够使小麦较对照增产2.9%,WUE增加3.52kg/(hm2·mm);与肥料混合使用时,增产效果更加显著,可增产10.14%,WUE增加4.38 kg/(hm2·mm).  相似文献   

10.
基于“3414”模型研究宁夏盐池县玉米氮磷钾施肥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8年在盐池县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上进行了玉米"3414"试验,结果表明:地力贡献率为54.84%,说明土壤属于中等肥力。N、P、K对玉米产量影响大小顺序为N〉P〉K,增产效果居首位的为氮肥,施用纯N 240 kg/hm2的增产效应达到2 751.45 kg/hm2;P肥的增产幅度次之,施用纯P 120 kg/hm2的增产效应达到1 023.45 kg/hm;施用纯K 75kg/hm2的增产效应为236.7 kg/hm2。在不同肥料的交互作用中,N×P的交互作用对产量影响最大,N×P〉N×K〉P×K。施氮(N)量为360 kg/hm2,施磷量(P)为107.81 kg/hm2,施钾量(K)为4.30 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7 652.23 kg/hm2。玉米产量与N、P、K肥料效应回归模型为三元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经显著性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以为玉米生产施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返青期不同程度根修剪处理对冬小麦群体结构、土壤水分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程度根修剪处理均减少了小麦的群体数量,改善了群体结构,从而使得根修剪处理花期时的透光率显著大于对照.根修剪处理还使小麦对土壤水分的消耗显著减少,花期时根修剪处理小区的土壤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土壤水分的改善促进了小麦的生理活性,使根修剪处理小麦的花期光合速率均显著大于对照.成熟期时小剪根处理对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由于显著减少了水分消耗,因此,提高了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大剪根处理虽然提高了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但由于严重影响了成穗数,从而造成产量显著下降.研究表明,在旱地农业生产实践中,如果能采用适当农艺措施以减少冬小麦前期旺长对土壤水分的过度消耗,使更多水分留在花后利用,将对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植物刺激素寡糖具有提高作物抗逆能力的功效。研究复合寡糖制剂(KROPICO)提高冬小麦抗干热风的能力,为冬小麦干热风灾害化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方法】  在干热风灾害发生频繁的典型区域—河北省衡水市进行大田试验。试验设置3个寡糖喷施处理,即拔节期喷施1次(BT)、开花期喷施1次(HT)、拔节期和开花期各喷施1次(BTHT);另设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各喷施1次清水(CK)和KH2PO4 (CKP),共5个处理。开花30天时测定了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叶面积指数(LAI)和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调查了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  【结果】  试验期间小麦经历了两次轻度干热风胁迫。与CK相比,BTHT处理的小麦旗叶SPAD和LAI值分别显著增加了12.36%和77.78%;BT与BTHT处理能分别显著降低第一次干热风后旗叶叶片失水速率(RWL) 15.08%和21.73%,但在第二次干热风后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HT处理的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活性显著提高了16.91%;BTHT处理的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12.28%和12.89%。与CKP相比,BTHT和HT处理的LAI 显著增加了49.53%~50.47%,BTHT处理的GBSS和SSS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6.30%和9.39%,HT处理的AGPase活性提高了14.41%。与CK相比,除HT处理外,其它制剂处理的小麦产量显著增加了6.69%以上,BTHT处理的小麦千粒重比CK也显著增加了5.09%。两次干热风胁迫下,与其他3个制剂处理相比,BTHT处理显著提升了叶片生理特性、籽粒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和冬小麦产量。结合相关分析证实,GBSS和SSS活性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同时,SPAD、LAI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均与产量正相关,RWL则与产量负相关。  【结论】  拔节期和开花期两次喷施复合寡糖处理(BTHT)可以提高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和水分含量,提高淀粉合成酶活性,协同提高小麦灌浆后期旗叶生长状况和淀粉积累量,增加粒重,促使轻度干热风胁迫下冬小麦稳产甚至增产。  相似文献   

13.
自生固氮菌的固氮能力及其对春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挑选具有高固氮能力的自生固氮菌菌株, 用乙炔还原法对甘肃省春小麦和玉米等非豆科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所得的13株菌进行固氮酶活性测定, 并通过盆栽试验对其进行春小麦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13株自生固氮菌对春小麦籽粒、生物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一定促进作用, N6、N10、N13、N14、N27和N42 6株菌对春小麦产量的促进作用相对较高, 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有望成为微生物肥料研制的菌种.其中N13对春小麦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 与施同量肥料(1/3N)的对照相比, 籽粒增产66.04%, 生物产量增产54.19%, 穗重增加47.65%, 穗粒数增多37.91%, 千粒重增加20.42%, 株高增加5.16%, 穗长增加21.89%, 且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 每盆固氮量为212.55 mg, 固氮酶活性也显著高于其他菌株, 达到139.79 nmol(C2H4)·h-1·mL-1.  相似文献   

14.
钾对春小麦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钾对春小麦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盆栽试验设5个处理,于三叶期和拔节期采植株倒二叶,于开花期、灌浆期和蜡熟期采植株旗叶测定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速率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结果表明,适量的钾肥能提高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延缓叶片衰老。田间试验在黑龙江省小麦主产区黑土和白浆土上进行。试验设5个处理,于收获期测产,并取子粒样品进行品质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春小麦钾的适宜用量为(K2O)37.5~52.5kg/hm2,施钾平均增产9.9%;适量的钾肥能提高小麦品质,尤其是对加工品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水分胁迫和氮素有限亏缺对小麦拔节期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曹翠玲  李生秀 《土壤通报》2003,34(6):505-509
在营养液培养条件下,研究了水分轻度胁迫、氮素有限胁迫对冬小麦小偃22拔节期NR活性、根系活力等生理特性、养分累积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氮素亏缺使叶绿素含量及叶片NR活性低于对照水平,根系活力,K3Fe(CN)6还原活性降低;水分胁迫影响大于氮素亏缺影响,水分和氮素亏缺之间有显著地交互作用。水分胁迫下,小麦植株地上部氮、磷、钾含量高于对照水平,但根系含量降低;氮素亏缺下,地上和根系的养分含量均低于对照水平;水分和氮素之间有极显著地交互作用。拔节时期水分、氮素亏缺使小麦成熟期的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6.
包膜脲酶抑制剂增效尿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有效提高尿素氮利用率,促进新型缓/控释氮肥的研发。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了脲酶抑制剂氢醌(HQ)部分或全部包膜与尿素掺混施用对小麦生长及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含量和脲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对照(CK)、普通尿素(U)、U+普通HQ(SRU1)、U+包膜HQ(SRU2)和U+30%普通HQ+70%包膜HQ(SRU3)。结果表明:与SRU1相比,包膜HQ能够促进小麦生长,改善小麦产量构成,增加小麦产量,并提高氮素利用率,其中SRU2、SRU3分别增加了小麦产量的34.71%,56.54%;与SRU2相比,SRU3处理中普通HQ与包膜HQ配合施用前期能够有效抑制尿素水解,维持土壤中NH_4~+—N的适宜浓度,后期能增加土壤NH_4~+—N含量,保证土壤有效氮的持续供应,减少氮素损失,使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土壤脲酶活性维持在较低水平。综上,HQ部分包膜与尿素掺混施用的SRU3处理土壤氮的供应能力最强,氮素利用率最高,对小麦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化肥零增长”背景下,探究磷肥减施对小麦产量及土壤质量的影响,为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磷肥减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湖北和浙江麦区,采用种肥同播技术进行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1) 不施磷肥 (CK);2) 习惯施磷量 (FP);3) 习惯施磷量80% (P80);4) 习惯施磷量60% (P60);5) 习惯施磷量60%+解磷菌剂 (PB60)。分别在2019、2020年测定小麦产量,于2020年小麦收获时测定0—20 cm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磷、酶活性及磷脂脂肪酸含量。   【结果】   种肥同播情况下,与FP处理相比,第一年湖北麦区磷肥减施处理 (P80、P60) 小麦产量无显著性差异,而第二年产量分别显著下降31.53%和21.51%;浙江麦区P80处理较FP处理连续两年均未显著减产,且施用解磷菌剂可避免小麦产量下降。与FP处理相比,湖北麦区CK、P80和P60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P80和P60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磷 (MBP) 含量分别增加37.46%和17.21%。在浙江麦区,与FP处理相比,P80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无明显变化,P60和CK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P80和P60处理较FP处理的土壤MB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两个麦区的试验结果还显示,与FP处理相比,P80和P60处理土壤磷活化系数和细菌与真菌的比值显著降低,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参与氮循环的土壤酶活性及真菌相对丰度增加,而土壤pH、有机碳含量、总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土壤磷酸酶活性、细菌相对丰度及丛枝菌根相对丰度均无显著变化;与P60处理相比,PB60处理增加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土壤磷活化系数及丛枝菌根的相对丰度。通过冗余分析发现,MBP是影响湖北麦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控因子;土壤铵态氮是影响浙江麦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控因子。   【结论】   在种肥同播情况下,不同麦区土壤有效磷、微生物量磷和小麦产量对磷肥减施的响应各异。在土壤有效磷含量较低的湖北麦区,连续减施磷肥易减产,不推荐种肥同播下减量施磷的方法;而在土壤有效磷含量较高的浙江麦区,在保证小麦产量和土壤质量不降低的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施肥策略是种肥同播 + 80%习惯施磷量。此外,磷肥减施没有显著影响土壤磷酸酶活性,但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了土壤真菌相对丰度以及降低了细菌/真菌比。解磷菌剂在浙江麦区的应用效果优于湖北麦区。  相似文献   

18.
渭北旱塬不同田间管理措施下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水分是限制旱地作物产量最主要的因素,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是增加旱地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2001~2003年在渭北旱塬粉砂壤土上的田间试验研究表明,不同田间管理措施对冬小麦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的影响。秸秆覆盖不仅增加雨水入渗,提高上层土壤含水量,而且促进水分向下运输。在覆盖第二年小麦产量较常规种植显著增加,同时覆盖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有较快增加的趋势。夏季休闲期种植填闲作物将不影响下一季作物的水分状况,短期内填闲作物对土壤有机质,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也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