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蟾酥的采收 (一)采收时间 作为刮浆蟾蜍,在出蛰后经10~15天的恢复期,即可进行浆液的采收,一直到冬眠前15~30天停止,以利于赡赊进行体能储备而越冬。因此,浆液采收时间一般在春季到秋季之间,采浆的高峰期为6~7月份,在采收季节  相似文献   

2.
<正>1鲜蟾酥及乳蟾酥从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刮取蟾酥浆后,置入容器中(忌用金属器具,以免浆液变色),加入95%乙醇密闭浸渍,配剂时取出沥去乙醇即为鲜蟾酥。民间将蟾酥浆加白酒(或酒精,按1:2)浸渍(密闭),搅拌或研磨,然后回收酒精、干燥、研成细粉,称为乳蟾酥,供配剂用。也可取蟾酥块,按上法浸渍,研磨成细粉后,回收酒精、干燥后供用。  相似文献   

3.
1 鲜蟾酥及乳蟾酥 从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刮取蟾酥浆后,置人容器中(忌用金属器具,以免浆液变色),加入95%乙醇密闭浸渍,配剂时取出沥去乙醇即为鲜蟾酥。也有将蟾酥浆加白酒(或酒精,按1:2)浸渍(密闭),搅拌或研磨,然后回收酒精,干燥研成细粉,称为乳蟾酥,供配剂用。  相似文献   

4.
误区一:取蟾酥与采蟾衣一体化。众所周知,取赡酥是用金属夹子、镊子之类硬器去夹或刮赡蜍耳后腺(疣粒),挤取乳白色蟾酥,会伤及蟾体皮肤,甚至发炎糜烂,使蟾体极度虚弱,恢复期达三周以上。如用这种受伤蟾蜍去再行采衣是很难脱下整张蟾衣的,即使脱下来一部分,大多是碎衣,无药用价值。如先采蟾衣后再取酥,也不合理,因为采衣常常是把蟾蜍圈养不喂食物,以免排泄物污染蟾衣,待衣一脱下,已饿得很瘦了,耳后腺中的蟾酥分泌量也大大减少。所以产量很低,没有取酥的价值了,即使强迫去挤采一丁点酥后,会导致蟾蜍染病大量虚弱死亡。因…  相似文献   

5.
蟾蜍的养殖     
蟾蜍的养殖杨俊杰山东省畜牧兽医学校(261041)一、养殖蟾蜍的经济价值在我国蟾蜍又称癞蛤蟆、虾蟆。为我国传统的著名药材之一,蟾酥是许多名贵的药材不可缺少的原料,市场价格一直较高。用蟾蜍耳后腺分泌的蟾酥制成的药材,有散瘀活血、清肿解毒、止痛、强心的功...  相似文献   

6.
蟾蜍,俗称癞蛤蟆,其耳后腺分泌的毒液,中药叫蟾酥。《本草纲目》中载:“蟾酥,甘、辛、温,有毒。功能: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笔者在兽医临床中曾用蟾蜍毒液卡耳疗法治疗猪马铃薯中毒5例,疗效很佳。现介绍一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从事兽医工作二十多年,应用蟾酥粒治疗畜禽,效果满意。同行不仿一试。1蟾酥的性能及其制备蟾酥性温、味甘辛,有大毒;有解毒消肿、强心止痛之作用。其制备方法:每逢端阳,捕得蟾蜍后,将体表洗净、晾干,刺激其后腺及皮肤腺,使之分泌浆液,浆液须置于瓷器内,(防止铁器接触,否则易变黑色),然后将蟾蜍浆制成粒状或条状蟾酥收贮备用。2畜禽病防治方法2.1治疗因外伤引起脚肿:将患牛横卧保定,在  相似文献   

8.
蟾酥的药理作用与制剂开发(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蟾酥的有效成分蟾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bufogar-garizans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Schneider等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的固体物,是重要的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复杂,有效成分总称为蟾蜍毒素类(Bufotoxins),包括:1.1甾体强心  相似文献   

9.
蛤蟆学名蟾蜍,是指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bufogargarizans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Schneider),俗称癞蛤蟆。蟾蜍干、蟾蜍衣及蟾酥都是重要的中药材,是许多人用或兽用中药处方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或原料。目前蟾衣的市价每千克l2000元,蟾酥每1千克3000多元。因此开发蟾酥制剂是一项有生产效益的项目。1蟾蜍的生物学特性蟾蜍属两栖动物,主要生活于池塘、沼泽、农田、宅旁、路边等有水草的地方,昼伏夜出,傍晚觅食,以昆虫、螨类、鲜嫩植物为食。春夏季间产卵。它有冬眠习性,入冬后,潜入泥穴或水底越冬。2蟾蜍的养殖2.1饲养场地的…  相似文献   

10.
蟾蜍即俗称瘌蛤膜,属两栖纲,蟾蜍科,是变温动物,分布于我国各地。蟾蜍有两大药用原材部位,即一是蟾酥,二是蟾衣,都是极其珍贵的中药材,当代本草纲目《中华本草》及《中华医药全典》中均有阐述。蟾酥就是蟾蜍耳后腺断分泌的白色浆液;蟾衣是蟾蜍角质层表皮,前可利用镊子等硬物件从蟾蜍体刮取,后可由蟾蜍自然蜕壳下来获得。  相似文献   

11.
蟾蜍.又名癞蛤蟆。其耳后腺分泌的白色浆液采集后叫蟾酥.是珍贵的中药材。蟾酥内含有多种成分.具有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蟾蜍药用具有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强心、利尿、抗癌、麻醉、抗辐射等作用。但由于蟾蜍的野生资源有限.应采用人工养殖蟾蜍。现把人工养殖蟾蜍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蟾蜍饲养与蟾酥采集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蟾蜍俗称癞蛤蟆,系两栖动物。分类学上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蟾蜍科。养蟾蜍的最主要目的是取蟾酥。蟾蜍头部的耳后腺,能分泌一种白色浆液,此即名贵中药“蟾酥”,取出经干燥后即可入药。中药蟾酥主要作用是解毒消肿、止痛开窍。用于痈肿疔疮、咽喉肿痛、龋齿痛疼等。蟾皮亦可入药,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胀等作用。另外,蟾酥在抗肿瘤、抗病毒、抗辐射方面也有应用前景。养蟾取酥是农村致富的好门路,经济效益很高,又可出口换汇。现将饲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蟾酥是中华大蟾蜍及黑眶蟾蜍的头部耳后腺和皮肤腺分泌的白色乳浆,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蟾酥别名蟾蜍眉脂、蟾蜍眉酥、癞蛤蚂浆、蛤蟆酥、蛤蟆浆、癞蛤蟆酥,具有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的功能。在兽医临床上常用来治疗以下猪病:  相似文献   

14.
蟾蜍又名癞蛤蟆。其耳后腺分泌的白色浆液,采集后叫蟾酥,是珍贵的中药材。蟾酥内含多种生物成分,有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蟾酥具有其它药物不可替代的强心、利尿、抗癌、麻醉、抗辐射、增加白血球等作用。我国著名的六神丸、梅花点舌丹、一粒牙痛丸、心宝、华蟾素注射液等50余种中成药都离不开蟾酥。捕蟾蜍采蟾酥能带来丰厚  相似文献   

15.
蟾酥为蟾蜍(俗称癞哈蟆)耳后腺及皮肤腺的分泌物,具有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理作用,特别是治疗猪迁延性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蟾酥是蟾蜍(俗称“癞蛤蟆”)耳后腺及皮肤腺的分泌物,有多种药用功能,治疗猪的顽症,效果显著。尤其是猪的高热久治不退,排便干燥兼有下痢、食欲不佳、消瘦等由发热而转为慢性的疾病。有资料报道,用蟾酥治疗猪的弓形体病疗效达91%。据分析蟾酥可增强细胞免疫机能,促使病愈。一般猪的发热性疾病用药后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7.
蟾蜍的用途 蟾蜍即俗称癞蛤膜,属两栖纲,蟾蜍科,是变温动物,分布于我国各地.蟾蜍有两大药用原材部位,即一是蟾酥,二是蟾衣,都是极其珍贵的中药材,当代本草纲目<中华本草>及<中华医药全典>中均有阐述.蟾酥就是蟾蜍耳后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蟾衣是蟾蜍角质层表皮.前者可利用镊子等硬物件从蟾蜍体刮取,后者可由蟾蜍自然蜕壳下来获得.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春季以来,养殖蟾蜍,收集蟾酥和蟾衣年收入可达数十万的广告频频见诸各媒体。情况究竟如何呢?笔者考察了本地一养殖户浙江海宁市、内蒙、新疆等地5家及从事蟾蜍养殖加工的养殖场、户,实情相差甚远。 蟾蜍,俗称癞蛤蟆,不同品种的野生蟾蜍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分布。蟾酥是利用蟾蜍的头部耳后腺  相似文献   

19.
蟾蜍俗称癞蛤蟆,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药用动物,从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肤腺中采集的分泌物加工制成的蟾酥和通过去头去内脏加工制得的干蟾,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药用价值.正因为这样,蟾酥等蟾蜍制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供不应求,并且其成本低、易饲养、收益显著、人工养殖的条件要求不高,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药用动物养殖项目.  相似文献   

20.
蟾蜍俗称癞蛤蟆,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药用动物,从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肤腺中采集的分泌物加工制成的蟾酥和通过去头去内脏加工制得的于蟾,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药用价值。正因为这样,蟾酥等蟾蜍制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供不应求,并且其成本低、易饲养、收益显著、人工养殖的条件要求不高,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药用动物养殖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