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壤是森林植物生命活动的基质.该文研究了冀北山地6种典型森林的土壤养分状况,以及土壤养分的等级.结果表明:6种森林土壤的全氮均属于极贫乏程度,全氮含量排序为:白桦落叶松混交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白桦阔叶纯林>蒙古栎纯林>油松纯林>落叶松纯林;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排序为:白桦纯林>白桦落叶松混交林>蒙古栎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纯林>落叶松纯林;6种森林类型土壤磷均属于极贫乏程度,全磷含量排序为:白桦纯林>白桦落叶松混交林>落叶松纯林>蒙古栎纯林>油松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速效磷含量排序为:白桦纯林>落叶松纯林>白桦落叶松混交林>油松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蒙古栎纯林;速效钾含量排序为:白桦落叶松混交林>白桦纯林>蒙古栎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纯林>落叶松纯林 相似文献
2.
3.
红壤低丘马尾松低效林主要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地调查,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J)、Pielou均匀度指数(E),分析比较了低效马尾松林试验区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本区主要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整体较低,且各群落的多样性水平相差较小,说明该区各类型群落处于演替的初级阶段.人工引进阔叶树加速了群落的演替,增加了各个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在低丘红壤马尾松低效林改造及植被恢复中,应大力引进阔叶树种,以提高林分的物种多样性和保持水土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该文运用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等分析方法对支提山突脉青冈天然林的群落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突脉青冈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值均较大,群落结构复杂、物种丰富.研究结果为保护该地域森林植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种混交林林下物种多样性丰富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落桦混交林(华北落叶松+白桦)灌木丛中榛子是最优势的灌木,而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灌木丛以三裂叶绣线菊为最优势的灌木;落桦混交林灌木层主要植被种类与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相比较少。(2)落桦混交林草本层草乌头、牛蒡为优势种,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具有优势的草本为细叶苔草与林地早熟禾;落桦混交林草本层组成种类较少,而油松+蒙古栎混交林草本层组成植被种类较丰富。(3)落桦混交林物种丰富度比油松+蒙古栎混交林要低,2种林分的灌木层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比草本层要低,说明灌木层的多样性要比草本层低;2种林分的灌木层Pielou指数均比草本层要低,说明灌木层的均匀度要比草本层低。 相似文献
6.
7.
8.
喀斯特山地孤岛灌丛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选择贵州省中部地区的6个喀斯特山体,调查记录灌木和草本的种类、高度和盖度,计算植物的丰富度、均匀度、Shannon-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灌木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905,草本的平均为0.8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灌木的平均为2.776,草本的平均为2.193;均匀度指数灌木平均为0.810,草本平均为0.80;丰富度指数平均为6.207,草本的平均为3.218,灌木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大于草本的相应指数;隔离程度为700m的1号样地,草本的多样性指数H、多样性指数D、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最低,隔离程度为400m的6号样地灌木的多样性指数H、多样性指数D、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最高。 相似文献
9.
天然闽粤栲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群落相似性指数等多种指标,将闽粤栲林群落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物种组成丰富,结构复杂。 相似文献
10.
《林业资源管理》2013,(6):137-143
对冀北山地黑桦(Betula dahuric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dilan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和五角枫(Acer elegantulum)等6种天然林分类型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变异以及养分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pH值介于5.046.47之间;有机质、速效钾、全氮、碱解氮、全磷的含量均为油松纯林最低,速效磷以蒙古栎纯林最低,养分整体上有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2)表层土壤pH值的变异系数为0.107,其他土层的pH值变异系数均小于0.1,属于弱变异性。土壤养分指标中406.47之间;有机质、速效钾、全氮、碱解氮、全磷的含量均为油松纯林最低,速效磷以蒙古栎纯林最低,养分整体上有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2)表层土壤pH值的变异系数为0.107,其他土层的pH值变异系数均小于0.1,属于弱变异性。土壤养分指标中4060cm的变异系数最大,其中,速效磷的变异系数最大,为强变异性,其他养分含量各层均为中等变异。3)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与速效钾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碱解氮、速效磷与全磷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H值与有机质、碱解氮有显著相关关系,全磷与有机质、速效钾有显著相关关系;速效磷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之间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抚育间伐对燕山北部山区山杨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对山杨林抚育间伐前后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抚育后林地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高于未抚育林地,抚育间伐林地草本植物的Patrick指数、Margarlef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35.0、6.13、0.89和2.76,未抚育样地分别为29.0、4.90、0.32和1.91;抚育林地灌木的Patrick指数、Margarlef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9.0、1.41、0.43和0.98,未抚育林地则分别为8.0、1.48、0.68和1.51,除Patrick指数外,抚育林地的其他多样性指数都低于未抚育林地;抚育间伐使乔木层优势种的优势更为明显。由此得出结论,抚育间伐对山杨林的物种多样性有明显影响,但草本、灌木与乔木对抚育间伐的响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We studied the long-term impacts of natural burning on herbaceous species diversity 37 years after a fire occurred in the Roudbar forests of Guilan Province, northern Iran. Numerous studies have examined short-term changes in understory vegetation following wildfire; however, very few long-term studies are available or changes inferred from retrospective studies based on chronosequences. For this study, 170 ha of forest (85 ha, burned areas; 85 ha, unburned areas) were surveyed. Because the 1000 m 2 plots were too large for detailed measurements of herbaceous species, we determined a sub-sample size according to the Whittaker’s nested plot sampling protocol and minimal areas method. Hence, sub-plots of 32 m 2 were used for herbaceous species measurements, which consisted of percent cover of each species based on the Domin criterion. We measured plant diversity (Shannon-Wiener index), species richness (Margalef’s index), and evenness (Smith-Wilson index). Mean percent cover, together with diversity, richness and evenness, increased markedly in burned areas compared to unburned controls. This suggests that the biodiversity of these forests could be restored within 37 years after fire. However, the abundance of invasive species such as Rubus fruticosus and Bromus benekenii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burned areas, but these could be controlled by relevant silvicultural operations.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规律,对燕山北部地区不同年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林龄的落叶松人工林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以及均匀度Pielou指数都以9 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最高,其次为33 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而18 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最低;林隙林隙地段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非林隙。随林分年龄的变化,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与林分年龄相比,林分郁闭度以及林隙的数量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冀北山区主要野生花卉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冀北山区主要野生花卉中,选择3种对繁育条件和技术要求相对较严格的花卉,对其繁育技术进行介绍。在有性繁殖方法中,以属于强迫休眠种子的稠李为例,介绍其播种繁殖技术;在无性繁殖方法中,选择红瑞木介绍其硬枝扦插技术;选择金花忍冬介绍其嫩枝扦插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相同林分密度下人工落叶松林植物多样性研究——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总场第三乡林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总场第三乡林场的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于2007年7~8月份展开调查。通过对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海拔及坡向对植物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的影响程度。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对物种丰富度影响不甚明显,但总体上随着海拔的升高物种丰富度呈现下降趋势;总个体数的变化起伏比较大;植物多样性与均匀度的变化与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近乎相反。坡向对各多样性指数的研究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3个指数在半阴坡是最高的,而总个体数随坡向的变化不大。这些研究结果将对如何更好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发挥林区生态效益、促进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发展有利于提高人工林地力、维持群落健康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用样方调查法,比较研究了广东山区马尾松林、湿地松林和杉木林等3种人工针叶林群落的林下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杉木林的林下植物丰富度较高,共记录了138种林下植物;马尾松林次之,林下植物共有135种;湿地松林的林下植物种类最少,仅53种。物种多样性指数总的变化趋势为杉木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3种人工林群落之间的相似性系数均较低,表明这些人工林群落的林下植物种类差异明显。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文章探讨了影响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和提高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塞罕坝落叶松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确定落叶松人工林中不同因子对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对林下草本植物展开调查。通过对调查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得出不同生境因子和林分因子对草本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生境因子中海拔对丰富度指数S正相关显著,对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相关性不显著;坡向与各指数均不显著;坡度与Simpson多样性指数D及基于Simpson多样性的均匀度指数J_(si)负相关极显著,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及基于Shannon-Wiener多样性的均匀度指数J_(sw)负相关显著,说明坡度对Simpson指数的影响甚于Shannon-Wiener指数。2)林分因子中林分密度和郁闭度均对H及J_(sw)正相关极显著,对J_(si)正相关显著,说明落叶松人工林林分密度和郁闭度对Shannon-Wiener指数的影响比对Simpson指数的影响更敏感;林龄对S及H正相关极显著,对J_(sw)正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8.
19.
赵浩然;郭忠诚;张菲;张贺祥;邓婷;刘强 《温带林业研究》2024,7(2):10-16
【目的】探究冀北山区干旱石质阳坡不同地形对于樟子松幼树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方法】以我国北方沙地造林常见树种人工樟子松幼龄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布设和植被调查的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对比幼树的叶面积(LA)、叶长(LL)、叶宽(LW)、叶曲率(LC)、比叶面积(SLA)、全氮(N)、全磷(P)、全钾(K)、全碳(C)九种叶片功能性状在不同坡度和坡位的差异。【结果】(1)在叶片外部形态方面,平地LL和SLA比坡地显著高出15.25%和5.52%。在叶片养分方面,除C之外,其余养分指标在平地和坡地之间均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平地的N、P和K比坡地分别显著高出3.76%、31.14%和9.11%。(2)对于不同坡度,除了LC之外,其余均存在显著差异。LA和LL均表现为陡坡最高,陡坡比中坡平均分别高出20.8%和14.9%;LW表现为缓坡数值最大,分别比陡坡和中坡高出8.9%和5.3%;SLA表现为缓坡和中坡显著比陡坡高出8.6%和8.5%。叶片养分方面全氮含量(N)和全钾含量(K)随着坡度的增加表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全磷含量(P)则相反,中坡和陡坡显著比缓坡高出31.3%和30.2%。(3)叶片功能性状综合得分排序表明中坡和缓坡地形对樟子松幼树叶片的功能发育有正向促进作用,而陡坡则不利于叶片发育。【结论】本研究综合分析了樟子松幼树叶片功能性状对微地形的响应表现,对集成和优化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从森林林冠层、林下枯落物层、土壤层3个生态作用层对冀北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水文生态效应进行研究,运用层次分析与数学软件MATLAB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冀北山地落叶松桦木针阔混交林、山杨桦木阔叶混交林、油松蒙古栎针阔混交林3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的涵养水源功能的强弱,并进行了排序。结果为:落叶松桦木针阔混交林(0.348 4)>油松蒙古栎针阔混交林(0.334 1)>山杨桦木阔叶混交林(0.317 5)。事实证明,层次分析法是评价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数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