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11648麻茎腐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雷州半岛地区麻田重要病害H.11648麻茎腐病的症状,病原菌,致病性及防治试验和大田防治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1984~1987年,沅江苎麻生产大发展,麻农大量施用化肥,忽视有机肥的施用,导致沅江湖区出现了较大面积的苎麻缺锌僵苗。1987年沅江湖区有10万亩新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锌症状。子母城乡1.7万亩头麻有1.1万亩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缺锌症状。1988、1989两年由于麻价下跌,化肥用量减少,苎麻缺锌僵苗有所缓  相似文献   

3.
以单雌性工业大麻云麻雌1号作为对象,研究不同雌雄配比(雄株比例为10%、20%和30%)种植模式下种植密度(5210、10 420、15 630株/hm2)对麻籽和麻糠产量的影响,进而探讨单雌性工业大麻用于籽糠兼用的生产模式。结果表明,在同一雌雄比例下,种植密度越大,麻籽、麻糠、麻秆及大麻二酚(CBD)理论产量越高;在最大种植密度15 630株/hm2下,20%雄株率下的麻籽、麻糠、麻秆及CBD理论产量均高于10%和30%雄株率的产量,其麻籽产量为5738.02 kg/hm2,麻糠产量为6087.14 kg/hm2,麻秆产量为9396.35 kg/hm2,CBD理论产量127.58 kg/hm2。在单雌性工业大麻云麻雌1号籽糠生产实践中,建议配置花期一致的20%左右雄株,保证授粉充足,实现麻籽和麻糠丰产。  相似文献   

4.
我区植麻场部分中老岭麻田,常见一种剑麻轴腐病。其症状是:开始发病时,麻株生长缓慢,叶片色黄而松散无序,呈萎缩状;严重时,在生长点处坏死腐烂,锥形叶轴从茎部折断,嫩叶在轴上腐烂,有霉酸菜的臭气,病状如图1。国营桃城  相似文献   

5.
苎麻纤维是我国传统纺织原料,目前苎麻纤维获取方式主要是通过苎麻剥麻机械来完成的,各研制单位对苎麻剥麻机械性能指标的规定不一致,难以判定苎麻剥麻机械作业性能的优劣。为了规范苎麻剥麻机械的作业质量,并为评价苎麻剥麻机械作业性能提供技术参考,探讨了苎麻剥麻机械作业性能指标及其检测方法和判定规则;研究结果亦可为苎麻剥麻机械性能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小麦收后种植红麻(即麦茬麻),播种期一般在6月初旬,有的延迟到6月中旬,比正常播种的麻延迟一个多月,如何夺取麦茬红麻高产,实现粮、麻双丰收,这是当前红麻生产上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近年来,我省麻区群众和科研单位,为夺取粮、麻双丰收进行了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7.
利用碱性果胶酶复配部分木聚糖酶对亚麻原茎进行脱胶试验,比较了不同的酶配比和用量、作用温度和时间等条件下打成麻强力和长麻率,探讨了酶重复利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碱性果胶酶和木聚糖酶配比为1∶2,酶用量0.8%(w/w),温度30-32℃,浴比1∶13-14,p H 8.5,脱胶时间60-65 h,打成麻质量最佳,打成麻强力提高10%-15%左右,长麻出麻率提高1.2%-1.5%,且比传统沤麻提高1-2号数,此外,添加50%脱胶废液用于再次沤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研究总结出一套较成熟工艺,提高温水沤麻的质量,降低沤麻污染,缩短沤麻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打成麻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为合理利用剑麻麻茎作有机肥还田,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麻茎单独还田及配施不同用量氮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剑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加麻茎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与空白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达180.0%、46.8%、109.7%。麻茎配施不同水平尿素也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麻茎配施1/2用量尿素可显著提高土壤转化酶活性。麻茎配施1/4用量尿素明显提高剑麻叶长,分别比空白对照、单施尿素和单施麻茎处理提高60.9%、25.0%、22.5%。添加麻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尿素的施用,在添加麻茎的情况下,不需要施用全量化肥。  相似文献   

9.
运用碱提酸沉法从火麻籽中提取粗蛋白质。研究中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pH值为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设计,以火麻籽蛋白质的提取率为指标,确定火麻籽提取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提取时间1.58 h、提取温度49.54℃、液料比20.17:1、提取pH值10.99为蛋白质提取的最佳条件,实际最大提取率为24.47%。火麻籽蛋白质含量较高,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各季麻不同收获期的产量与7个性状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单位面积麻茎干重是决定产量的首要因素,其次是麻壳和麻骨干重,麻茎干重与麻骨、麻壳干重和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粗呈不显著正相关。本文还观察了原麻增长速度以及各季麻的叶面积消长、麻茎解剖和苎麻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出叶速度、茎高增长高峰和光照强度相适应,麻茎的纤维层,韧皮部、木质部的厚度、单位面积纤维细胸胞数量,大小和胞壁厚度随着麻茎的生长而增大,但皮层厚度和单位面积纤维细胞数却相反。各季麻功能叶全氮含量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趋势是由高而低,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却相反,苎麻前期茎高、茎重增加快,生长后期纤维增加快。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东一号"麻不同种植时间、不同部位和不同生产副产物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分析,结果表明其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了"东一号"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影响因素,为"东一号"麻的生产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推动苎麻产业发展、更好地利用好苎麻副产物麻骨,快速、高效、准确的获得麻骨化学成分越发重要。试验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苎麻麻骨化学成分,以化学测定值为对照,采用定量偏最小二乘分析法,建立苎麻麻骨化学成分含量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苎麻麻骨化学成分预测模型各成分相关系数较高,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纤维素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9937、0.9772、0.9850和0.9916,分辨度在6.63~12.71之间。苎麻麻骨化学成分含量模型对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及纤维素含量的预测绝对误差分别在-0.25%~0.015%、-0.845%~0.155%、-4.735%~2.895%和-2.835%~4.08%之间,预测值与化学测定值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故该模型可初步用于苎麻麻骨化学成分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陕北地区田间"白色污染"问题以及实现该地区农作物增产目标,试验测试环保型麻地膜、塑料地膜和无膜在陕北地区保温、保湿和保持土壤肥力方面的性能,以及玉米在不同处理下生长和产量特性.结果表明:塑料地膜和环保型麻地膜的保温、保湿性能显著优于无膜覆盖,塑料地膜的性能优于环保型麻地膜;环保型麻地膜覆盖下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西双版纳种植的云麻1号进行大麻雨露沤制技术研究。选择直径为5-10mm的原茎做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本试验中以温度为25℃以上,降雨量在250mm以上,相对湿度为80%的条件为最好。在版纳地区最佳的沤麻时间为6-10月份,铺麻厚度为80-100mm,以有植被的场地最适合雨露沤麻。本文对铺麻后的翻晒、浇水及收麻做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适宜黑龙江省种植的纤维用工业大麻品种,2019年对13份黑龙江省当地主栽工业大麻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各品种田间农艺性状进行综合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个纤维用的引进品种纤维产量由高到低顺序为:新麻1号>庆麻7号>中麻18号>中麻13号>汉麻10号>火麻1号>庆麻5号>庆麻6号>龙麻7号>中麻1号>汉麻12号...  相似文献   

16.
1马西亚红麻研究利用现状 1.1红麻种质资源的引进和评估 近年来,马来西亚从世界各地收集到红麻种质资源100多份,对其进行了农艺和经济性状的鉴定,为马来西亚红麻饲料和纤维品种栽培直接利用和选育高产、优质、高抗的红麻新品种提供广泛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环保型麻纤维纸地膜的研究开发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周文春 《中国麻业》2002,24(2):22-25
摘要:本文论述了环保型麻地膜开发的意义,介绍了这一领域国内外发展趋势,通过比较说明了采用湿法造纸生产麻地膜的优越性。根据己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麻地膜的技术经济指标,为大规模产业化研究开发提供基础,解决好成本和品质的矛盾是本项目大规模产业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苎麻基因资源纤维产量和品质的解剖学估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麻茎解剖学方法估测头麻92个,二、三麻各45个苎麻基因资源(品种)的单株纤维产量和品质,结果如下:(1)与产量和支数有关的7个解剖因子均有显著的季别间和品种间差异。(2)产量估测值的品种间变化,头麻为1.62~4.60g/株,二麻为1.34~4.50g/株,三麻为1.49~5.93g/株,其中达县84号,贵州青园麻和汉寿肉麻等品种,3季麻平均估测值>3.8g/株;二三麻估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34**和0.590**。(3)不同品种纤维支数估测值,头、二、三麻分别为1625~2916支,1229~2174支和1214~2091支,其中浏阳鸡骨白、邵阳黄皮种、乐昌青皮苎、遵义团蔸麻、平乐黄金麻等品种3季麻平均估测支数接近或超过2000支;二、三麻估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858**和0.893**。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是我国重要黄、红麻产区之一,因受季风气候影响,四季雨量分布不均。尤以7月和8月上旬,正值麻株旺长,麻地耗水量(即麻地土壤蒸发量和麻株蒸腾量两者之和,下同)很大,多数年份自然降雨量仅为麻地耗水量的30~60%。为了弥补土壤水分的不足,麻区各县在夏秋旱  相似文献   

20.
苎麻是优良的天然纤维作物,种植历史悠久,但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包括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在内的各类病害也随之加重,给苎麻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严重影响苎麻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参考以往研究资料结合作者多年研究结果就麻区苎麻主要病害的症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阐述,以期为苎麻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