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加强采摘管理,实行手采和机采相结合近年茶季雇工来源减少,工价猛增,加之春茶后期和夏、秋茶季正值农忙“双抢”,采茶劳力矛盾突出,经常出现滥采现象,影响茶树正常生长发育。笔者认为:结合我国茶叶生产特点和茶区实际情况,推行手采和机采相结合是适宜的。名茶,高档茶用手采;大路茶用机采。既能解决劳力矛盾,又能保  相似文献   

2.
毛主席教导我们:“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实现制茶机械化,不仅可提高品质,节约燃料,而且可提高工效、节省劳力,解决粮茶劳力的矛盾,促进茶区农业的发展。茶叶初制厂各种机具,设备的合理配套,是实现制茶机械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充  相似文献   

3.
采茶是茶叶生产中占用劳力最多,季节性最强的作业。一个拥有几千亩茶园的茶场,每逢采茶季节,都要招请成百上千的临时工,对茶场的经营管理压力很大。采茶季节正值农忙时期,在劳力调配上相当紧张,有“插得秧来茶变草,采得茶来秧又老”之势。这个矛盾随着茶园单产的提高和面积的扩大将更突出;为此,采茶机械化是茶叶生产,特别是大型国营  相似文献   

4.
浙江以生产绿茶为主,占全国绿茶出口量的60%。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浙江茶机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1981年生产各种茶机9200台,占全国茶机生产计划的50.5%,对减轻茶粮争劳力的矛盾、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茶叶品质起了很大的作用。制茶机器绝大部份都要有热能起作用,经测试,初制百斤干茶,要用柴300—400斤或  相似文献   

5.
浙扛的茶多为细茶、品质高,但往往由于农业和采制茶劳力发生矛盾,有一部分青叶未能及时采下老在树上,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为了满足国内外日益增长的需要,增加茶农收入,参考了浙江农学院张堂(忄互)教授1957年在绍兴红茶初制厂用不萎凋做红茶的试验,进一步在各地试做碎红茶,经过审评的结果,品质合乎出口的要求,不但扩大了外销,而且制法简单节省劳力,很受群众的欢迎,因此要大力推广碎红茶的制造。  相似文献   

6.
自一九七四年贯彻华主席在全国茶叶会议上的一系列指示后,临安县茶叶生产发展越来越快,现已跃为年产茶叶七万担以上的基地县。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粮茶争劳力,争季节的矛盾日趋突出,为了缓和这一突出矛盾,迫切需要实现采茶机械化。自1976年起,采用由中国茶研所设计的,本县横溪公社农机厂承制的Jw—325型采茶机在本县内进行连续的生产试验,现将试用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场现有茶园三千八百余亩,年产量五千余担,产制分级红茶。历年来在精制加工过程中,碎茶含梗量大,需人工手拣,与农忙劳力矛盾很大,手拣工效很低,相应地生产成本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遵照伟  相似文献   

8.
殺青     
嵊县是著名外销园茶产地,年产干毛茶45,000担。园茶特点是化工很大,技衍性高,一担干茶从肥培管理到采摘初制就要40工,加上采茶季季正是农忙,所以过去茶区流傅着"采得茶来秧已黄,种得田来茶又老"的农谚,由于劳力紧张,就造成了采摘粗放和粗制滥造的习惯,因而茶叶香气不高,汤色混浊。杀青,是决定绿茶品质优劣的首要关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农村大批劳力转向第二、第三产业,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显著减少,不少茶区出现了劳力紧张问题,尤其是采茶矛盾更为突出,以致滥采情况十分普遍,双手抓茶,甚至用镰刀割茶,有的是眼巴巴地看着茶叶老在树上而束手无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也影响了茶树的合理采养,损害茶树正常生育,同时,采茶工的工资直线上升,茶叶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经济收益明显降低,严重挫伤了茶叶经营者的积极性。因此,目前各地对采茶机械化的呼声很高,要求迫切,这种形势为我国推行采茶机械化提供了良好机会。为促进我国采茶机械化的发展,笔者仅就机采的一些技术性问题作一叙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采茶”是茶叶生产中一项重要作业,“早采三天是宝,晚采三天是草”。说明采茶季节性之强和技术要求之高,为其它作物所罕见。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粮茶争劳力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用机械化代替人工采茶已是迫不容缓的事。我国采茶机的研制和现状我国采茶机的研究始于1958年,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58—1962):以南茶702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力日益转向工副业,采茶劳力短缺,茶叶滥采现象严重,质量下降,茶叶成本大幅度增加,茶农收益减少,严重影响珠茶出口和茶农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万沅县白羊乡卫星人民公社上游茶場是去年公社后,由原来的七个初級社合并組成的,有269戶,1196人,有主、半、附劳力630人。地处山区,海拔在800—1200公尺。茶場固定有150人,專搞茶叶生产,占該耕作区农业总劳力的24%,有茶树24万多叢折合面积600亩,五九年春茶已比去年同期增产60%,中上級茶占  相似文献   

13.
猛战四十天淳安县鸡坑乡潘家店农业社是个盛产名茶的社,茶叶牧入占全社农林牧业总收入的52.8%。这个社共有101户,村庄座落在溪河两岸,溪里细水长流,水源很好,当地农民一向有利用水力磨粉和春米的习惯,可是对制茶来说,自古以来一直是依赖人的繁重劳动,这里的茶农和其他地区一样,世世代代都靠一双手把鲜茶做成干茶。每到茶季,无数双手被高温的炒茶锅烫起火泡,日以继夜的激烈劳动使得炒茶工精疲力竭,甚至病例。特别是农忙季节,劳力紧张,农、茶经常发生矛盾。1958年是个跃进年,对潘家店的茶农来说,则更是兴高彩烈的一年,因为他们在春茶前建成了一所规模宏大的水力制茶工厂,春茶季已投入生产,这里的茶农就从此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人工刮制苎麻耗费劳力太多,形成收获时期劳力极感缺乏,特别是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劳力矛盾更为突出,是扩大苎麻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用化学药剂将麻株上剥下来的麻皮进行脱壳和脱胶,直接制成供纺织用的精干麻,不仅能减少和调节剥制加工的劳力,抢住苎麻生产季节,缓和粮麻争劳力的矛盾;还能减少刮皮时麻绒的损失,增加纺织原料,为我国今后的苎麻生产和加工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茶叶》1958,(3)
浙江省余杭县是一个半山区,全县生产内容较多,有水稻田、旱地、茶园、(采摘茶园)还有桑地、山林等。生产内容繁多、特别在争取各项生产大跃进,争取提前实现千斤粮、百斤茶的指标下,出现了粮、茶生产在劳动和季节上的紧张矛盾。为了解决和克眼这种矛盾,在上级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茶叶初制工具方面进行技术革新,试办了初制茶厂。自1957年下半年至今年二茶期间共试办了各种形式的初制厂六座,其中有水力的4座(其中2座已划为杭县管辖),电力一座、畜力一座。这些茶厂都巳络续投入了生产,大大节省了劳力,根据各初制厂生产情况来看,已经初步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6.
《茶叶》1959,(2)
(一) 我们杭州市西湖人民公社十月大队是一个经营粮食、畜牧,盛产龙井名茶的茶区,俗语说:“山搭田、忙到年”,我们茶区劳动力确实很紧张,茶叶季节性特别强,茶叶能否及时采收,值接决定茶叶品质和经济收入,往往由于劳力不足,造成农、茶矛盾。特别是解放后,茶叶生产在党的关怀和扶植下,产量  相似文献   

17.
陈祥云 《中国麻作》1980,(2):40-45,16
人工刮制苎麻耗费劳力太多,形成收获时期劳力极感缺乏,特别是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劳力矛盾更为突出,是扩大苎麻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用化学药剂将麻株上剥下来的麻皮进行脱壳和脱胶,直接制成供纺织用的精干麻,不仅能减少和调节剥制加工的劳力,抢住苎麻生产季节,缓和粮麻争劳力的矛盾,还能减少刮皮时麻绒的损失,增加纺织原料,为我国今后的苎麻生产和加工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绍兴县解放乡桃源村有350亩茶园,1984年落实责任制时,按全村1296人平包,每人只有2.7分地,近年来,这个村的村办企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大批劳力离乡转入非农业生产,全村700个劳力,从事第二、三产业的达605人,占总劳力的68.4%。由于这个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给“平包到户”模式茶叶责任制很大冲击,主要表现在,从事非农业生产业为主的农户,把经营茶叶生产当成“辅助产业”,任其失管荒芜,有的干脆说:“种好茶富不了,荒掉茶穷不  相似文献   

19.
《茶叶》1959,(1)
北山公社是珠茶产地,四周高山峻嶺,羊腸小道,交通非常不便。茶季,劳力紧張极了,因此,社党委指派干部,調集人員,組成了研究队,大搞空中索道。口号  相似文献   

20.
正传统茶叶生产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手工采制、劳动强度大。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采茶劳力紧缺矛盾日益突显,许多地方出现了大面积的茶叶无法采下的局面,采摘已成为影响茶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机械化采摘代替手工采摘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通过机采机制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毛峰茶、香茶、勾青绿茶以及乌龙茶等茶类逐渐开始尝试机采机制的加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相对而言,扁形绿茶对鲜叶的要求较高,通常扁形茶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