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1991~2006年二化螟测报资料分析,单双混栽区二化螟种群演变规律为越冬代、三代蛾量大幅上升,而一、二代蛾量则大幅下降,即一、四代发生为害加重,二、三代发生为害趋轻,其种群结构消长呈谷形曲线,全年二化螟虫发生为害与二、三代螟虫种群发生量密切相关,明确越冬基数上升、越冬成活率提高、受虫比变化幅度大、生育期与发生期吻合度改变、高秆品种推广是形成单双混栽区水稻二化螟种群结构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一、稻螟虫白穗 水稻如在孕穗至齐穗前被二化螟、三化螟危害都有白穗出现.二化螟危害的穗茎较软,茎内外的虫粪均似木屑状,鲜虫粪粒大;三化螟危害产生的白穗在田中呈明显的团状分布.防治二化螟:一是秧田采卵块;二是拔除虫伤株;三是用杀虫双或螟除净等农药狠治一代,挑治二、三代.防治三化螟:一是在幼虫未下移前拔除虫株;二是保护青蛙;三是在各代螟蛾盛发期点灯诱杀;四是亩用25%杀虫双水剂250毫升或螟除净100毫升对水50公斤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3.
一、稻螟虫白穗水稻如在孕穗至齐穗前被二化螟、三化螟危害都有白穗出现。二化螟危害的穗茎较软,茎内外的虫粪均似木屑状,鲜虫粪粒大;三化螟危害产生的白穗在田中呈明显的团状分布。防治二化螟:一是秧田采卵块;二是拔除虫伤株;三是用杀虫双或螟除净等农药狠治一代,挑治二、三代  相似文献   

4.
二、四代二化螟发生为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稻成熟时,对我市水稻当家品种(组合)二化螟为害程度不同的稻田采取健株样和螟害株株进行考种测产,发现二、四代二化螟造成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使空秕粒数增加和千粒重下降。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建立了二、四代二化螟的螟害率和残留虫量与产量损失的关系式。当二、四代螟害率和残留虫量达到一定量时,便开始对产量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5.
四唑虫酰胺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探讨了新型杀虫剂四唑虫酰胺通过秧盘用药、茎叶喷雾等方式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及持效期,以期为水稻病虫绿色防控和农药减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g/L四唑虫酰胺SC在二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茎叶喷雾对二化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较长;同时对稻纵卷叶螟也具有很好的兼治效果.二化螟枯心危害定型后,200g/L四唑虫酰胺SC 150mL/hm2对二化螟枯心防效达94%以上;第2次用药14d后,防治稻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达97%以上.另外,200g/L四唑虫酰胺SC 150mL/hm2秧盘用药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建议生产上防治二代二化螟在卵孵盛期施药2次,施药间隔期14d;防治稻纵卷叶螟在卵孵高峰期施药1次;施药剂量为200g/L四唑虫酰胺SC 150mL/hm2.  相似文献   

6.
一、稻螟虫白穗 水稻如在孕穗至齐穗前被二化螟、三化螟危害都有白穗出现。二化螟危害的穗茎较软,茎内外的虫粪均似木屑状,鲜虫粪粒大;三化螟危害产生的白穗在田中呈明显的团状分布。防治二化螟:一是秧田采卵块;二是拔除虫伤株;三是用杀虫双或螟除净等农药狠冶一代,挑治二、三代。防治三化螟:一是在幼虫未下移前拔除虫株;二是保护青蛙;  相似文献   

7.
中晚粳稻区褐飞虱二代的防治指标和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二代褐飞虱对粳稻的危害损失,确定合理的防治指标和防治策略,在武育粳3号上接种不同的虫量,进行笼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稻生育期,不同虫口密度的褐飞虱,其增长速度不同;在水稻同一生育期,总虫量高密度区显著高于低密度区,增殖速度低密度区大于高密度区。二代褐飞虱虫量与水稻产量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76**),防治指标为百丛虫量110~120头。在发生早、迁入量较大的年份,在防治策略上,必须在二代根据防治指标喷洒药剂压低三代虫量,控制四代危害。  相似文献   

8.
二化螟是盐城稻区的主要害虫,常年发生两代,亦间有不完全的三代。近年来,随着水稻布局的变革,杂交稻的扩种,二化螟的威胁更趋严重,尤以二代为突出,一般可造成中籼稻白穗和枯孕穗0.5~3%,虫伤株25~40%,重者全田倒伏,减产二、三成,对发展水稻生产影响甚大。正确估价二化螟“二代多发型”的危害性,对制定防治策略、控制螟害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7.水稻大螟坚持"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化学防治为关键"的防治策略。一是农业防治。清除田边杂草,减少虫卵;避免不同生育期水稻混栽。二是化学防治。采取"巧治二代,狠治三代"的防治策略,掌握在卵孵高峰期用药防治。对二代发生量大、且不能与二化螟或稻纵卷叶螟兼治的田块需针对性用药防治;对三代重发地区,卵孵盛期内,掌握在水稻  相似文献   

10.
性诱剂和赤眼蜂防控水稻螟虫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全面控制水稻螟虫为害,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应用性诱剂和赤眼蜂开展了水稻螟虫适期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性诱剂用于测报和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均较好,前期不仅诱蛾量多且蛾量高峰明显;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一代二化螟效果较好,但对二代二化螟和四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11.
7、8月份是水稻二化螟和二代玉米螟盛发危害期,因此,抓住二化螟和二代玉米螟危害盛期进行有效防治,确保水稻和玉米丰产丰收。2007年暖冬气候有利于二化螟和玉米螟越冬。预计2008年二化螟、二代玉米螟为中等发生。一代二化螟防治适期为7月上旬,二代二化螟防治适期为8月上旬。二代玉米螟防治适期为8月上、中旬。因此,广大农民朋友要充分认识到二化螟和玉米螟危害的严重性,抓住有利时机及早防治。  相似文献   

12.
自背飞虱(Sogatella furcira Horvath)一年发生四代,以二代危害最重,造成早稻倒伏,中、晚稻枯苗。近8年的调查资料表明:二代白背飞虱的发生期总是同二化螟(Chilo SupressalisWalkar)的发生期相吻合(见表1)。但在防治策略上总是一虫一治,这不仅耗费大量成本,而且也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水稻病虫害多在7月份和8月份发生,发生种类主要有水稻二化螟、稻飞虱、稻水象甲、稻曲病、稻瘟病等病虫害.因此,做好7月份和8月份水稻病虫害防治是确保水稻丰收的关键. 二化螟一年发生两代.一代发生盛期为6月中下旬-7月上旬,二代发生期为7月底-8月上旬.防治方法:施3.6%杀虫双颗粒剂2 kg/667 m2;或喷18%杀虫双水剂450 mL/667 m2、40%福戈(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 g/667 m2、20%.三唑磷乳油150 mL/667 m2,分别兑水15L喷雾.  相似文献   

14.
摘要 近年来,水稻螟虫因多种原因在沿江稻区回升迅速,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水稻生产上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探索有效的控制水稻螟的高效药剂,笔者于2015、2016年在通州区平潮等地进行了,多种新药剂防治水稻大螟、二化螟田间药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四氯虫酰胺、阿维·氯苯酰胺、阿维·氟酰胺防治螟虫效果显著,适期用药一次,对大螟的总体防效可达90%以上,对二代二化螟的兼治效果也达70%--80%,值得在水稻大螟和二化螟总体防治上推广应用。经济有效的用药量为:氯虫苯甲酰胺10ml、甲氧虫酰肼30ml、四氯虫酰胺30ml、阿维·氯苯酰胺40ml、阿维·氟酰胺SC30ml。防治适期掌握在卵孵高峰期用药;在二化螟大发生严重的情况下,建议适当增加用药剂量,或者用药二次。  相似文献   

15.
三化螟主害代转变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明新余市蒙山山麓稻区水稻栽培制度不合理,虫源田、过渡桥梁田大量存在,是造成三化螟种群上升的重要原因。水稻生育期提前,二代过渡桥梁田由迟熟早稻改为一季晚稻和二季晚稻秧田为主,幼虫滞育时间较长,以及螟虫营养条件改善,是导致主害代由四代转变为三代的直接原因。三代转化率低使四代三化螟种群数量下降,为害减轻。同时,针对该地区三化螟发生规律,阐明了调整栽培制度,消灭越冬虫源,提高栽培技术,减轻螟害的措施,以及“兼治一代,挑治二代,狠治三代”的药剂防治策略。提出了第四代三化螟预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水稻螟虫(钻心虫)包括二化螟、大螟、三化螟,以二化螟为害为主。二化螟常年发生三代,以一、二代危害较重,第三代危害再生稻。我区常年防治时间一般是:一代螟虫5月上旬,二代螟虫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三代在8月初。防治适期要依据当年气候情况等综合因素而定,具体防治时间以植保部门预报为准。防治方法:①消灭越冬螟虫,压低发生基数;  相似文献   

17.
水稻二化螟性诱测报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韶关地区对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的发生规律进行测报,为其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性诱剂对水稻二化螟雄虫的诱集作用,对二化螟发生的世代、始发期和盛发期进行预测预报。[结果]韶关地区6~10月共出现2代水稻二化螟,第1、2代二化螟的始发期出现在6月的中旬、8月上中旬。第1、2代二化螟的盛发期为7月的中下旬、9月的上中旬。[结论]通过性诱测报方法基本上掌握了水稻二化螟在韶关地区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18.
邵东县四代二化螟大发生原因及控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邵东县水稻二化螟一般每年发生三代,近年来的暖冬气候条件和栽培制度的变化,出现了不完全四代。2016年,邵东县四代二化螟大发生,造成迟插一季稻和晚稻田出现大量虫伤株,一般发生稻田虫伤株率20%左右,严重稻田虫伤株率达80%以上。县城以南的乡镇发生严重,县城以北的乡镇发生较轻;砂性稻田重于粘性稻田。经调查和分析,主要原因是杂交水稻品种高杆、粗茎营养丰富,单、双稻混栽桥梁田多,长期、单一使用化学农药增强害虫抗药性,持续高气温加快发育进度,三代二化螟发育为四代的比例大幅度增加等。采取冬季清除田间越冬场所的虫源、化蛹高峰期之前翻耕稻田或深水灭蛹、螟蛾羽化初期开始安装二化螟性诱剂、在精准测报的基础上科学使用化学农药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控,可以达到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二化螟是沿江稻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很大。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二化螟的防治水平,探索二化螟防治新技术,2016年进行了二化螟性诱剂防治水稻二代二化螟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纯使用二化螟性诱剂防治二代二化螟的防效达85.32%,与常规化防效果相当,该项技术在二化螟中等或偏轻发生年份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东安县二化螟为害加重的主要原因,一是耕作制度的改变,二化螟虫源田面积增加,虫源基数上升,二是气候变暖,二化螟四代发育完整,平稳越冬,三是防治质量及效果不理想,致使二化螟为害加重,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