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恢676     
正福恢676利用籼粳交中间材料的广亲和性,优异亲本形成的遗传基础和有利等位基因的互补性,有效聚合了Pi5、Pia、Pid2、Pid3、Xa21、Sd-1、Gn1a、Cold、Waxy、S5等多个优异基因,将抗病、优质、高产、抗逆等优良性状集于一体,解决了杂交水稻优质、高产、抗性三者难以兼顾的难题,在高产、抗病、优质、强再生力的综合育种方面达到国内外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
稻瘟病是对水稻生产具严重威胁的真菌病害,培育聚合多个抗稻瘟病基因的抗病品种是防控该病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以优质、高产、感稻瘟病的中间材料L0为受体亲本,与携带Pizt和Pib基因的粳稻品种武运粳21号杂交,经分子标记及系谱选择、抗性鉴定和农艺性状鉴定,获得6个不同类型的稳定株系.苗瘟及穗瘟抗性鉴定表明,含不同基因组合的抗性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携带Pizt/Pib的L5株系抗性频率与武运粳21号相当,显著高于仅携带Pizt或Pib的株系.将L5株系参加江苏省中熟中粳淮南迟播组中间试验,最后审定定名为扬粳3491.该结果表明利用粳稻中广泛分布的广谱抗病基因Pizt,再聚合其他染色体位点的抗性基因,可有效地提高江苏粳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这一研究还表明利用分子标记选择可快速实现多个抗病基因的聚合,有效缩短水稻抗病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3.
“甬优9号”属籼粳杂交稻,系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共同育成,以甬粳2号A为母本、早熟中籼K6093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抗倒的中熟籼粳杂交新组合,200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全省作单季晚稻种植。我县于2007年引进试种,经两年示范,表现高产、优质、抗病、抗倒。现把“甬优9号”在山区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龙粳7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所利用花培育成的新品种。通过对其熟期,耐寒、株型、丰产、优质、抗病等特性分析,指出寒地水稻高产品种选育首先确立正确的育种目标,其次要准确选择杂交亲本,最后要处理好高产与优质,抗性以及株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示范表明,在籼、粳稻混栽区种植籼粳杂交晚稻组合甬优9号,表现高产、优质、抗倒、抗病。总结了甬优9号的产量及特征特性表现,并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1990年晚稻,在当地晚粳糯品种——“高粱糯”生产大田中发现一株籼粳亚种间自然杂交后代单株,该单株植株增高、分蘖力强、穗大颖花多,但结实率极低,表现为典型的籼粳亚种间杂交后代。1991年晚稻,单本种植该单株后代150株,后代表现出籼、粳及中间类型等多方面的显著分离。根据高产优质的育种总目标,在其后代中,  相似文献   

7.
“甬优9号”是由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以“甬粳2号”A为母本、早熟中籼“K6093”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抗倒的中熟籼粳杂交新组合。该组合于200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庆元县松源镇于2009年引进试种推广,表现为适应性广、抗性强、丰产性好、米质优。现将试种表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姜健  傅秀林 《吉林农业科学》1999,24(6):19-23,31
对水稻高产育种的发展历史进行了阐述,并对目前各种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的提出依据、育种手段方法和所需要达到的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认为利用远缘杂交,特别是籼粳杂交创造中间材料,充分利用优良品种资源,把株型育种与优势利用紧密结合起来,培育偏大穗、分蘖力中等、高结实率、高成穗率、耐肥抗倒和根系发达的超高产新品种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创新效果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断聚合和累加不同有利基因的方法,历时21年4个选育阶段,进行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育种实践.育成了32个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试图评价衍生系创新的效果及在实用型亚种间杂交稻改良中的有效利用.通过对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创新过程和主要产量相关性状的鉴定与分析,认识到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的创新是一个逐步认识与改良的育种实践.第一,在育种的早期阶段,应聚合多个广亲和基因与恢复基因,并重视分蘖力、千粒重及落粒性状的选择;中期阶段是解决生产实用性问题,改良农艺性状和籽粒充实度;实用阶段是达到推广应用的目标.第二,籼粳交恢复系后代选择技术不同于常规选择法.有效的选择法是用籼粳交恢复系后代与多种类型胞质不育系进行广泛测配.第三,扩大双亲籼粳遗传差异,在恢复系综合性状改良的基础上适度增加粳稻成分,可提高杂种优势.第四,通过有利基因的不断聚合和累加,优良株型和高产、优质、抗逆性和适应性相结合是选育实用型强优势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的育种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   

10.
通过示范表明.在平原稻作区种植籼粳杂交晚稻新组合甬优9号,表现高产、优质、抗倒、抗病。总结了甬优9号的产量及特征特性表现,并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籼粳稻杂交理想株型创造与超高产育种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9,30(4):397-403
几十年来在籼粳稻杂交育种、水稻理想株型及超高产育种领域完成了大量开拓性应用基础研究,首次提出了籼粳稻杂交育种的关键技术,即通过生物学方法克服籼粳杂交产生的疯狂分离、结实率低和后代不易稳定三大困难以及有利综合籼粳优点的亲本和杂交后代选择技术,使之成为行之有效的常规育种方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籼粳稻杂交育种最成功的国家:在籼粳稻杂交育种基础上,首次明确提出通过籼粳稻杂交创造株型变异、进行理想株型育种的理  相似文献   

12.
籼粳杂交超级稻甬优15由宁波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其具有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穗大粒多、丰产性好、熟期适宜、后期转色佳和米质优等特点。为籼粳杂交超级稻甬优15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从生育期、农艺性状、稻米品质、病虫抗性、产量及栽培技术等方面对甬优15的特征特性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选育出优质、丰产、抗病水稻新品种,汉中市瑞丰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利用杂交育种、系谱法和穿梭育种相结合,选育出晚熟、优质、高配合力的优质籼型三系恢复系RD998,与外引优质不育系中9A作母本进行杂交,选育出三系中籼中晚熟优质水稻新品种瑞优998,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生育期适中的突出特点,于2013年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适合陕南海拔650 m以下稻区种植,通过高产栽培试验研究,配套其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什么是籼粳杂交稻?籼粳杂交稻就是用籼稻和粳稻杂交形成的品种,从株叶形态及光温敏感性等方面,可分为偏粳型、中间型及偏籼型。籼粳杂交稻属于远源杂交品种,所以具有更强的杂交优势,主要表现为超高产、优质、抗倒不早衰、广适应性等方面,因而对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种粮收益、保障粮食安全等意义重大。目前,已有一大批籼粳杂交稻品种通过了国家或省级审定,如甬优、春  相似文献   

15.
北方粳型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从育种理论、育种技术及育种实践等方面,综合评述了中国北方粳型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认为培育和推广超级稻是继株型育种和杂交稻之后,提高北方粳稻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北方水稻生产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利用籼粳稻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通过复交优化性状组配,聚合有利基因,选育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路线确立之后,北方粳型超级粳稻在常规育种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地培育出一批优质抗病的超级稻新品种并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如沈农265、沈农606、吉粳88等。与常规超级稻育种相比,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进展则相对较缓慢。这一方面是由于北方气候与生态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是育种技术相对落后。解决优势与生育期的矛盾、产量与品质的矛盾以及提高制种产量等问题,仍然是北方超级杂交粳稻育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还讨论了与粳型超级稻育种有关的生理和遗传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利用明恢63与籼粳交中间材料8L124杂交,对后代入选优良株系经多年多点进行抗瘟性鉴定、测交、筛选和逐代稳定,育成强恢复系福恢636与两系不育系RGD-7S配组,培育出两系中籼杂交稻新品种聚两优636。该品种具有群体整齐,穗大粒多、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稻瘟病等特点,2014年6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4013)。  相似文献   

17.
早籼恢复系明恢2155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恢复系的配合力表现是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育种实践证明,应用高配合力的优良恢复系进行测交配组,是选育强优杂交水稻新组合的一条重要途径。明恢2155是三明市农科所通过利用籼粳杂交选育的中间材料K59与抗稻瘟病亲本多系一号杂交,导入部分粳稻优势基因,选育成的早熟优质籼型三系恢复系;具有适应性广、恢复力强、配合力强、  相似文献   

18.
番青占4号是广州市番禺区农科所用"粤香占///七粳丝苗/两小矮39//特籼13"复合杂交、经6代系统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该品种表现为株型好、优质、高产、抗病、抗倒、结实熟色好,为早晚造兼用品种,具有广阔的推广种植前景,已在省内外累计推广种植667hm2。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辽粳系列品种选育过程,并对8个具有代表性的辽粳系列品种开展了品种特性研究,总结了辽粳系列品种的育种实践与品种特性.研究表明:辽宁省水稻研究所育种工作者通过采用以高产、优质、多抗、广适为育种目标,以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优化性状组配为指导,以“扩大遗传背景、扩大变异范围,提高后代结实率、提高后代选择效率”为原则的技术路线,以籼粳杂交后代的理想株型材料为桥梁种质,当地主栽品种为骨干亲本,采用多元复合杂交技术,结合多点生态选择、联合抗性鉴定和南北异地穿梭育种等方法,选出一系列粳稻新品种.辽粳系列水稻品种大体上表现出了随时代发展而增产的趋势,品种由穗数型向穗重型逐渐变化,一次枝梗数多,成穗率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氮肥用量对甬优系列杂交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品种以籼粳杂交稻和杂交粳稻为主,具有根系发达、株型高大、壮秆、穗大、粒多、耐肥、高产优质等特点,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为了探索该系列品种的栽培特性,特设计不同氮肥用量对甬优8号、9号、12号、13号的产量影响试验,为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