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土地确权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当前农村发展中的重要制度,山西是农业大省,农村土地仍保留着集体所有制,该文就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对集体制度改革的促进作用展开讨论和分析。农村土地确权可以明确和保护土地所有权,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了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要加快集体产权制度立法进程、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处置形式、详细划分集体土地使用权,进一步促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我国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作为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农村土地问题的解决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关键。当前,我国农地制度安排存在诸多弊端,基于此,从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土地使用权受限、土地产权残缺、农地征用制度不合理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演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在维持现有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基础上,明晰土地所有权并物化使用权,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逐步推进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产权平等,完善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配套制度等。  相似文献   

4.
农用地产权制度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国现行农用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现状,认为我国目前的农用地制度存在所有权主体不明、土地产权缺乏保护、没有合理的土地产权流转机制等方面的缺陷,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化农业和农村非农化对土地产权制度所提出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明确界定农地产权主体、大力推进农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改革的推进,在改革农村地区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进展.但是,在实现集体土地所有权价值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在转让土地所有权方面存在违规现象,在集体使用土地建造方面存在混乱,土地利益和土地所有权分配不平衡,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不足。因此,本文通过探讨如何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真正农村土地的均衡分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一直在土地集体所有与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两权分离的制度框架内寻求创新。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弱化集体土地所有权,强化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但这样的改革思路的实践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根本原因在于二元产权结构背后农民存在多重身份。只有让集体土地产权去身份化,切断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和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身份关系,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困局。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的产权残缺与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权残缺是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问题,主要体现为产权主体的模糊性、虚置性,多级所有权的存在,使用权的不明确和不稳定等。本文主要从土地所有权的残缺和使用权的残缺两方面分析我国农村土地的产权残缺问题,以更好地加强产权制度建设与改革,逐步完善农村土地市场及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8.
海峡两岸土地流转制度绩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业总产值、产量、劳动产出率、土地产出率、化肥施用量几个指标分析了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自1949年以来各个土地制度阶段的经济效率,并将两地的农地投入和产出数据进行回归,比较不同产权制度下的土地效率。研究表明:农业用地的产权可以有不同的归属形式,但是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政策要稳定,产权边界要清晰,这才能提高生产的积极性,降低流转成本,增加相关受益人对土地的投入,达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的最终目标,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运用产权经济理论,从产权结构、地租形式和租约期限等方面分析了土地产权制度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并对当前我国农村的土地产权关系及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只有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给予农民充分的财产权利,以市场竞争为基础建立符合商品经济要求的土地所有权——产权契约关系,才能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发展问题奠定一个良好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0.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度,中国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人瞩目,历朝历代对土地制度的探索和安排,对我们正确认识当前土地制度中存在的弊端,以史为鉴探索农地制度改革的思路等,有着重要意义。论文在简述中国历代土地制度演变历程的基础上,从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使用权制度、土地流转制度等三个层面,剖析了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弊端。从明晰土地产权制度,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健全土地使用权制度,维护土地稳定使用;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助推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强配套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农地产权制度是现代农地制度的基础,农地产权制度要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现阶段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已初现公平与效率性,但需完善、创新,进一步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改革农地征用制度,建立保障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农地承包经营权配置的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探索农地产权制度新型模式,将是未来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从不确定性的角度出发 ,将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模式选择纳入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所有权不确定性与承包期不确定性的根本制度缺陷 ,指出自耕农所有制才是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3.
论农地产权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着产权主体不明晰、承包经营权的内涵不明确、土地承包期不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农地制度的创新应满足兼顾公平与效率、能够有效地克服外部性、能够有效地克服搭便车行为、能够有效地克服短期行为和投机行为等要求。因此,应明晰和规范农地的所有权、向以效率为中心的农地制度过渡、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建立和完善农地流转制度、尽快建立现代农地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蓬勃发展,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在实践中实现了自发性的突破,从集体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制度逐渐转变为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模式。在探讨了"三权分置"的基本内涵和意义,分析了三权分置面临的困境,法律属性以及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措施。接下来,三权分置改革要点应放在努力完善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界定和细化农地产权,建立健全三权相关配套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美、日的农地产权制度之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日成功的产权制度以不完全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分离、完善的中介服务为重要特征,这是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值得借鉴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农民使用土地的制度主要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传统的法律法规已经无法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对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进行改革,就要摒弃这两项制度中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明确土地使用的规定。本篇文章谈论了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对流转的不利、改革的优势以及措施等问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形成,企业法人产权与企业所有制的本质差异,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制度潜力。认为正是由于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这些内在特征,解决了所有权明晰化和社会化的矛盾,并促进了企业经营权的明晰化和社会化。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承包权制度的变迁依次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与深化改革时期五个变迁阶段。通过五个阶段的变迁,最终确立起了农地所有权、农地承包权与农地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农地承包权制度作为农村基本产权制度实现了长久不变,农户土地承包权实现了长久不变,农地承包经营权证成为确认农户所享有的物权化土地承包权的基础凭证,当前农地承包权的退出制度也在萌发之中。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关于土地产权的问题日益被公众所关注。越来越多的因素表明旧的农村地产权制度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已经开始逐渐暴露出其问题与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对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是时代需要、是刻不容缓的。1当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现状1.1当前我国的土地产权制度土地产权是土地制度与政策的一个核心问题,土地归属决定土地制度的基本社会性质。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  相似文献   

20.
王佳丽  於忠祥 《现代农业科技》2007,(12):194-195,19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对土地征用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对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土地征用问题的根源是补偿标准确定不合理,补偿费和增值收益分配不公平。其原因是补偿内容残缺,补偿标准计算方法单一,补偿标准制定存在技术上的困难,以及对征用真正危及的受害群体定位错误,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置,农地所有权残缺,理论依据缺乏。因此,要运用多种方法评估土地征用价格,采用先进技术,把生态价值纳入到土地征用补偿中,使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投资回收价值、生产力价值都涵盖在土地征用价格中,从而提高土地征用成本;改革农地产权制度,设定农地发展权,界定农地所有权主体,增强农地所有权权能;出台法规条例,使土地征用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