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人合一”是易最本质最为核心的思想精髓,在如何对待天人关系问题的认识和把握方面,《周易》有一个明确的观点方面,就是强调天道与人道的基本一致性。推天道以明人事,二者互为印证,融会贯通。作为《周易》首卦的“乾”,以天为象征,通过对天道的礼赞推衍引申出来的人生哲理,启示人们自觉地效法天道,把天道“元、亨、利、贞”的四大功德转化为主体精神和内在品质,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积极进取,迎难而上,这便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朱熹《中庸章句》中的天道观是其理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领会其天道观的内涵,对于我们理解其理气论、心性论和工夫论等大有裨益。朱熹《中庸章句》中的天道观,我们大致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解读:第一,天道本身的状态,也就是"诚",它大致有三个表现:一、至诚如神,二、恒久不息,三、精纯守一;第二,天人关系的维度,可以从两个层面展开讨论:其一,天道与圣人之道,在朱熹看来,天道等同于圣人之道;其二,天道与人道,朱熹认为天道规定人道。  相似文献   

3.
茶道即人道──中国茶道思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道即人道──中国茶道思想分析广东省韩山师范学院陈香白一《周易·系辞》由卦象的变化总结出“立象以尽意”的思想,强调了规范之美。人体本身就是“规范”之美的典型:其结构之稳定,让观者一眼便可辨清人或动物。人体规范之美即生命美,它是天生自然的,它契合了天道...  相似文献   

4.
“诚”是儒家的一个重要哲学范畴,它集中反映了儒家高度弘扬个体道德主体性和道德自觉性的伦理精神。“诚”贯穿天人,不仅包含着天道向人道的下贯,而且包含着人道自觉地向天道的上达;当“诚”进入心性论领域,更是表现为主体最高的心灵境界、至善的心理态度以及择善固执的道德意志,而这恰恰为个体德性的形成和维系提供了心灵的根基。  相似文献   

5.
“后汉三贤”王充、王符与仲长统在各自著作《论衡》、《潜夫论》及《昌言》中都有关于“天道”的精辟论述。王充指出“天道自然,非人事也”,将人从天人感应的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王符主张“天道曰施,地道曰化,人道曰为”,强调人之调和阴阳、和谐治道的作用;仲长统进一步提出“天道为末,人事为本”的观点,突显个体价值。三者天道观的历时演变轨迹正是东汉一代士人思想解放、自我意识萌发的过程,其中有对前朝“天人感应”言论的承继,亦透露出后世玄学思想的新动向,并映射出后汉一代士人欲突破天命、寻求个体价值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道家的先哲们所成就的艺术的人生哲学,乃是中国纯艺术精神的渊源和根基。道家认为宇宙万物的生命本体是“道”,而“道”即先天地而生的混沌的合体。它是空虚的、有机的灵物,连绵不绝,充塞宇宙,是生化天地万物的无形无象的大母,它混混沌沌,恍恍惚惚,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她是宇宙旋律及其生命节奏的秘密,故灌注万物而不滞于物,成就万物而不集于物。人们必须凭借直觉去体验、感悟,通过“心斋”与“坐忘”,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让自己的心灵保持一种空明澄澈的境界,以整个身心沉浸到宇宙万相的深层结构之中,从而始可能超越复杂的外界自然物象,超越感观,体悟到那种深邃幽远的“道”,即宇宙之美。可以说,正是这种对“道”的审美体验,才使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思想把审美重点指向人的心灵世界,“求返于自己深心的心灵节奏,以体会宇宙内部的生命节奏。”并由此而形成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思想的独特的  相似文献   

7.
北宋理学的文化使命 ,就是要在汉唐以来佛道之教盛行、儒家信仰受到严重挑战的时刻 ,重新恢复对儒家人文之道的信仰。二程在理学史上的最大贡献 ,就是确立了以天理论为中心的思想体系。二程一方面将宇宙主宰的“天”与人文法则的“理”统一起来 ,另一方面则是将超越存在的天理与个人内在的人性统一起来 ,从而确立了儒家人文之道的形上依据 ,实现了儒家人文信仰的重建  相似文献   

8.
在《道德经》中 ,老子运用一分为三的思维方式 ,围绕着“道”这一中心概念的逐步展开 ,构建了充满着辩证法的哲学体系 ,成为中华文化的奇丽瑰宝。论述了“道”为“一”、为“无”、为“无为”、为“自然”的一分为三的哲学内涵 ;“自然”为老子哲学体系的开端 ;“道”的“万物得一以生”、“反者道之动”、“物壮则老”、凡事“守中”的一分为三的作用和意义 ;求“道”的一分为三的过程 ;并以此讨论宇宙的起源 ,世界的形成 ,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规律 ,以及人类社会的种种矛盾及其解决的方式 ;还讨论了黑格尔对老子一分为  相似文献   

9.
李栗谷在对天、命观的研究中,从天人关系的角度思考了人性命运的问题。他以圣人与天的经历为基础,力图把传统的重要经典联成一个整体,证明了天与人,天道与人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天与道遥相呼应,人对于人性有积极作用;人所应循之道是通过圣人来传递的,圣人与天相通。另外,在关于命运的看法上,儒学和基督教的观点体现出更多的互补性,而不是相异性。  相似文献   

10.
伴随我国内陆文明的不断演进,海洋文明在我国也有一定的发展。早期人们形成的海洋观念影响到中国先秦哲学体系的建构。先秦诸子通过以海譬道、以海譬人、以海譬政来阐释其哲学观点的不乏其例。以海譬道表现为海洋成为探索天道的平台,进而成为抽象哲学之道的重要物象。以海譬人主要是通过海与陆的空间存在图景的不同来区分人的认知和境界的差异,以及用海洋喻道德的培养。以海譬政是以水譬政的延伸,表现出规范统治者谦下、仁爱的政治诉求,彰显了先秦政治哲学的特色。先秦哲学中的海洋观体现了先秦海洋文化中呈现出的丰富内涵和多样化表现形式。中国先秦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以审美的方式去认知海洋,这一点区别于西方文明源头中把海洋当成征服的对象,彰显了人与海洋的和谐以及中国早期海洋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寻求宇宙与人生的终极依据 ,是人类普遍性的精神需求。而中国人对此终极依据的思考而形成道论。所以 ,道论是中国哲学的基本形态。在中国哲学中 ,道是宇宙万物赖以依托的终极存在 ,是中国人建构文化知识的逻辑起点 ,是支撑价值体系的坚实根基。与其他文化体系中的终极依据不同的是 ,中国哲学之道具有天人一体、体用一源、古今一贯的思想特色。总之道论体现了中国人对宇宙与人生的终极依据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12.
种业·论道     
<正>老子认为,道乃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道生成天地万物的过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此,道蕴涵于天地万物之中,它是普遍存在的,并且,无间不入,无所不包。道是本原。正如医有医道,棋有棋道,获取知识有学习之道,与人相处有交友之道,商海打拼有经商之道……种业作为生产领域众行业的一种,当然自有种业之道。  相似文献   

13.
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们在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领域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挑战,而我国《劳动法》对于解决这些缺陷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求建立和完善和谐的劳动关系,这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具有法律责任,用人单位必须严格地依法履行保障劳动者各项合法权益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从而促进和保证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4.
伴随我国内陆文明的不断演进,海洋文明在我国也有一定的发展。早期人们形成的海洋观念影响到中国先秦哲学体系的建构。先秦诸子通过以海譬道、以海譬人、以海譬政来阐释其哲学观点的不乏其例。以海譬道表现为海洋成为探索天道的平台,进而成为抽象哲学之道的重要物象。以海譬人主要是通过海与陆的空间存在图景的不同来区分人的认知和境界的差异,以及用海洋喻道德的培养。以海譬政是以水譬政的延伸,表现出规范统治者谦下、仁爱的政治诉求,彰显了先秦政治哲学的特色。先秦哲学中的海洋观体现了先秦海洋文化中呈现出的丰富内涵和多样化表现形式。中国先秦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以审美的方式去认知海洋,这一点区别于西方文明源头中把海洋当成征服的对象,彰显了人与海洋的和谐以及中国早期海洋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中国茶道发展史纲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所谓修道,是指通过茶事活动来怕情修性、悟道体道。道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一般指宇宙法则、终极真理、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万物的本质或本源。道,有儒家之道、道家之道,有佛教之道、道教之道,各家之道不尽一致。中国文化主流是“儒道互补”,隋唐以降又趋于“三教合一”。一般的文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正确认识和公正评价当代美中两国的人权状况和人权本质 ,有必要对当代美中两国的人权观作一番比较研究。通过分析两国人权观的理论基础以及在生存权、发展权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以及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等具体人权主张上的差异 ,揭示了美国所谓“人权高于主权”和“人道干涉无国界”在理论上的荒谬性、实践上的有害性和违背《联合国宪章》的特性。阐明了以“新天赋人权论”为基础的当代美国人权观的本质是从历史唯心主义和抽象的人性出发 ,为霸权和强权政治服务的、逆历史、反科学、反人道的人权观 ,其特点是霸道性、伪善性和欺骗性 ;与之相比较 ,当代中国人权观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人的社会本质理论基础之上的、进步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其特点是人民性、民主性和真实性。指出新干涉主义的美国对外人权新战略的实质 ,就是按照美国的价值观和利益对世界加以改造和组织 ,妄图建立起由美国主导的“一统天下”,从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 ,它必然是一种衰落和衰败的人权观 ,越来越受到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抵制和反对 ;而当代中国的人权理论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它不但正确地指引了当代中国人权实践 ,而且在当前国际人权斗争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苏明 《新农村(黑龙江)》2011,(3):205-206,210
《周易》之“晋”卦取日常太阳升起照耀大地之象而设卦,旨在阐述人在社会中晋升之道理,一则要顺而明,在顺应天地已然的同时,充分展示自身的力量和智慧,就可以在顺明中前进而晋升:二则要诚意正心的修养,以弘扬美好的品德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使自身的品德光明正大,在社会群体中力争上游,与日月合其明。《周易》的道理,旨在教人“法天道,行人道”,以天德为榜样而为人处世。“晋卦”从根本上说就是阐述人在社会中的晋升的道理如何晋升,一则要顺而明,在顺应天地已然的同时,充分展示自身的力量和智慧,就可以在光明和谐的状态中获得前进和晋升;二则要诚意正心修身,以弘扬美好的品德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使自身的品德光明正大,在社会群体中力争上游.与日月合其明,这就是“晋之道”。  相似文献   

18.
在反清复明无望的情形下,王夫之转入了重建儒家文化,这就是他的“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抱负。其重建儒家文化的目的在于剔除儒家中佛教等其他学派的负面因素,提供一个帮助人们建立健康道德和宇宙和谐的新伦理体系。他以张载的“太和”为最高目标,以庄子的“相天”为其方法,展开对儒家经典的新诠释。他分别从“自然之天”和“仁心之天”的角度提出相天的必要和方法。前者在于利用人的智慧创造发明,补充天之不足;后者在于以礼义节制人的行为,扩充仁爱和和谐。他相信只要人们能够坚持履行儒家的礼义,气质可以改变,而神气可以得到保持。即使形体消散,自己对宇宙所贡献的那一团和气(神)仍然会造福后代。这样,才完成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卿 《农业考古》2003,(2):243-244
诗是心灵的凝华 ,茶汤是性情的流淌 ;音乐是天人永远的回声 ,画幅是在色彩渲染中铺张的乐章。艺术与艺术尽可以千差万别 ,但它们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而艺术的本质与大自然的“道性”也是合一的。茶 ,采日月之精华 ,摄天地之灵气 ,其“性”更是通“天、地、人”“宇宙三才” ,但这不是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茶缘。灵山秀水 涵养成材早已蜚声画坛、年近不惑的冯英女士 ,不知是多年的艺术涵养 ,还是故乡峨眉山灵山秀水的熏陶 ,与茶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她饮茶、画茶 ,以茶会友 ;茶催生灵感 ,伴她创作 ;缭绕湿润的茶香 ,诉说她脉脉衷肠 ,伴她走过…  相似文献   

20.
高校德育的无力源于德育的不和谐,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德育对“人”的片面化理解.在文化生态学看来,人是一种处于自然、社会、他人以及自我关系网上的文化动物,人的全面发展本质上就是要谋求人与四种关系的和谐.因此,高校德育的和谐之路也就是在德育过程中谋求四种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