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鸭共作技术的特点与关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鸭共作是以种植优质稻为核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种养结合的生态型农业新技术。它是在继承我国传统的稻田放鸭的基础上 ,改稻鸭松散型结合为紧密型结合的一种新型稻作方式。稻鸭共作生产出的稻米和鸭肉为绿色食品 ,符合当今社会的消费需求 ,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和欢迎。近年来 ,该项技术在我国南方稻区正悄然兴起 ,应用范围和面积不断扩大 ,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和推广应用前景。 2 0 0 2年 ,扬州市选择生态环境优越、水资源丰富的里下河地区 ,进行了稻鸭共作技术的试验和示范 ,一举获得成功 ,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2 0 0 3年应用面积将达到 0 …  相似文献   

2.
稻鸭共作是以水田为基础,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先进环保型农业技术。该技术利用家鸭的杂食性,消灭稻田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在稻田里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增氧效果,利用鸭粪作为稻田的高效有机肥料,在水  相似文献   

3.
稻鸭共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静  高亮  朱毅 《作物杂志》2020,36(3):1-6
稻鸭共作是亚洲地区广泛推广应用的水稻种植模式,具有降低综合温室效应、生物性抑制病虫草害、提高土壤质量、改善水体环境、稳定水稻产量和提高稻米品质等作用,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是发展循环农业、保证食品安全的有效种植模式。本文追溯了稻鸭共作的发展历史,梳理了近年来稻鸭共作模式下的生态环境效应和效益研究,概述了稻鸭共作的种植新模式,并提出了今后稻鸭共作模式下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稻鸭共作是利用鸭的杂食性以及活动性,不仅能取食稻田内的杂草害虫,还能对稻田土壤起到中耕的作用,刺激水稻生长,同时排出的粪便作为肥料,可生产出安全优质的大米,增加生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稻鸭共作系统的生态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稻鸭共作技术作为一项环保型的生态农业技术,现已在中国多个省份和其他许多亚洲国家中得到应用和推广。稻鸭共作系统中具有很多的生态学效应。对该系统中鸭子活动对水稻植株产量性状、群体结构、稻田杂草、水稻病虫害与天敌、稻田土壤、稻田水体、稻米品质、稻田环境质量的影响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今后应加强对上述生态学效应的内在机理与生态学过程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相似文献   

6.
连云港市稻鸭共作高效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稻鸭共作技术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的推广应用情况,详细阐述了稻鸭共作的生育特点以及对水稻生育动态、产量及病虫草害等方面的影响。并对稻鸭共作的优势进行评价,提出了稻鸭共作的配套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稻鳖共作技术发展迅速,国内学者对这一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对于技术理论的研究,主要涉及稻鳖共作对稻田病虫草害的影响、对稻田土壤环境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从技术应用角度来说,不同地区的不同学者均开展了大量实践工作,明确了技术规范,部分地区形成了技术规程。部分学者还开展了“稻-鳖-鱼-鸭”“、稻-鳖-鱼”等进一步的创新工作。在总结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在4个方面对该项研究进行了展望,分别是稻鳖共作关键技术的创新、对鳖品质质量的研究、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地区的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显  刘俊  肖跃成 《耕作与栽培》2012,(3):46-46,23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表明在基施缓释肥20~80kg/667m2范围内,随着缓释肥用量的增加,有机稻谷的产量也呈现了显著增加趋势,80kg/667m2处理的产量最高504.2kg/667m2。而667m2效益及新增效益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60kg/667m2处理的效益最高3 139.4元/667m2。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和经济投入产出量来看,以基施缓释肥60kg/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9.
涂俊明 《科学种养》2012,(12):11-12
江苏省溧阳市埭头镇胡家村农民胡顺保,在20亩承包水稻田中成功放养了300只鸭子,眼下鸭子个个活泼好动,水稻生长茁壮。稻鸭共作是一项生态种养新技术,村民们过去只听说过没亲眼见过,胡顺保家的稻鸭共生模式成了眼前活生生的现实,四乡八邻的乡亲们来了,镇上的干部们来了,有些好奇的记者也来了。三伏酷暑,老胡家种植的水稻晒田完毕,刚刚灌进活水,那些活泼可爱、生性好动的鸭子就迫不  相似文献   

10.
稻鸭共作优质高效集成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稻鸭共作技术示范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移栽密度、肥料运筹、役用鸭选用等多项试验,研究明确了优质高效的稻鸭共作集成配套技术,即选用高产兼顾优质的水稻品种和优质役用鸭品种(目前为镇役4号)搭配高邮麻鸭等地方鸭进行配伍;提高水稻栽插密度至1.5万穴/667m^2左右,施足基肥,适施促花肥,合理肥水运筹管理农艺措施.频振式杀灯等物理防治措施.役用鸭和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措施,必要时采用晶体敌百虫进行化学防治,对病虫害实施综合防治,以提高水稻产量;再次要加强役用鸭的防疫、防毒(农药和肉毒)管理,在水稻抽穗前15~20d进行役用鸭的催壮育肥,提高鸭子成活率和体重等。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鸭在稻田间的运动规律,揭示不同鸭品种在田间的行为学差异以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稻鸭共作试验田9块(766 m2/块),按225只/hm2分别放入役用鸭(绿头野鸭♂?金定鸭♀)、金定鸭、白改鸭等3个鸭品种,通过视频监控系统,采用连续观察法记录鸭在每天的5:00—20:00时间段内在田间的游动、休息、采食等行为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连续观察5天。经观察发现,鸭田间活动高峰一般是在早上5:00—7:00,8:00—11:00以及15:00—18:00等时间段,役用鸭和金定鸭每天的活动时间分别为324.50 min(36.06%),315.75 min(35.08%),极显著高于白改鸭264.50 min (29.39%) (P<0.01)。采用役用鸭、金定鸭、白改鸭进行稻鸭共作后,水稻产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2.75%,20.14%和10.89%。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与鸭游动时间相关性分析发现,结实率、理论产量与游动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9,P<0.01;r=0.858,P<0.01),千粒重、实际产量与游动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627,P<0.05;r=0.767,P<0.05)。研究结果表明:役用鸭对水稻的增产效果最好,且发现游动时间可作为影响稻鸭共作水稻产量的重要评价指标。该研究结果为稻鸭共作鸭品种的筛选以及稻鸭共作系统水稻产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从江传统农业发展现状及稻鱼鸭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主要特点、存在问题,提出从江传统农业发展对策及保护开发模式构想。  相似文献   

13.
潜江市“虾稻共作”模式下水稻科学施肥与管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稻共作”模式是近几年潜江市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种新型高效、集约种植模式,能更好地保护耕地质量,利用现有耕地。文章对该模式下的水稻科学施肥管理技术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首先从5种培养基中筛选出最合适的培养基,即N2培养基,具有制备方便、成本低的优点,适宜于规模化应用;进一步研究了N2培养基对试管苗继代培养以及对不同品种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研究了马铃薯微型原种组培快繁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组培快繁的最佳培养基是N2:N1+吲哚乙酸(IAA,5 mg/1000ml)和奈乙酸(NAA,3 mg/1000ml)。  相似文献   

15.
于洪泽区水稻产业基地开展稻虾共作模式关键生产技术研究,探讨不同水稻品种和田间管理方式对稻虾共作模式中水稻、小龙虾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之间稻谷产量存在明显差异,经过对水稻产量的检测分析得出,润两优香丝、连两优1204、金香优100、丰两优4号和赣优7328等品种较为适宜洪泽湖流域稻虾共作模式种植。杂交籼稻相比于常规粳稻,更有利于小龙虾的生长。稻虾共作模式在保障水稻和小龙虾产量的前提下,可以节省肥料10%~15%,可以减少饲料10%。稻虾共作模式,可以减少肥料、饲料和化学农药的投入,起到“节本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役鸭放养密度对有机水稻生产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役鸭不同放养密度对水稻产量及成品鸭的出售效益进行试验示范,综合分析稻鸭共作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通过适宜的役鸭放养密度(20只/667 m2),可以有效控制稻田杂草群体的消长,役鸭密度过高影响水稻产量,放养密度20只/667 m2的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播州区稻+鸭综合种养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为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为给茭白与鸭共作系统中适宜放养鸭密度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比较了茭白单作、茭白田放鸭300、375、450只/hm~2条件下茭白的生物学性状、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茭鸭共作能显著提高茭白后期叶片数、干物重及产量,并延缓茭白后期叶片衰败。放鸭密度从375只/hm~2增加至450只/hm~2时,茭白后期叶片衰败加快,且茭白产量不再增加。茭鸭共作显著提高茭白蛋白质、维生素C和氨基酸含量。茭鸭共作系统灌溉养殖池塘富营养化水4500 m~3/hm~2时,输入的N、P、K相当于99.75 kg尿素、38.25 kg过磷酸钙和83.55 kg氯化钾的养分含量。本试验条件下,茭白常规种植密度27795株/hm~2,田间适宜放鸭密度为375只/hm~2,可显著提高茭白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19.
推广稻鸭共生技术 培育富硒优质大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铎云 《作物杂志》2005,21(3):45-46
2004年在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富硒区示范推广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稻田放养鸭子210只/hm2,稻鸭共生期65天。鸭子能防病、杀虫、除草、施肥,减少了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用量,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少了环境污染,生产出无公害富硒大米。应用该技术纯收入增加了5516.3元/hm2,经济效益较高,技术效果较好,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稻虾共作模式下优质高产且多抗的水稻品种,提高稻、虾综合效益,以11个优良食味粳稻品种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品种在稻虾共作模式下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下,不同品种干物质积累均符合Logistic曲线。干物质快增期在拔节后10d至抽穗后10d,最大增长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最多时期出现在拔节至齐穗期之间,泗稻301、南粳5718和南粳9108干物质平均增速较高,干物质积累多。泗稻301、南粳9108和南粳5718后期茎叶物质转运量较多,丰粳1606、金香玉1号和南粳9108茎鞘物质转运率和贡献率较高,武香粳5245、宁香粳11和泗稻301叶片物质转运率和贡献率较高。干物质生产主要与产量和千粒重有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结实率主要受后期干物质转运影响。稻虾共作模式下可以选用生长势强、干物质积累快且多、穗大粒多、产量高的泗稻301和南粳57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