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菌在自然界分布十分广泛,可存在于空气、土壤和水中,动植物体表、体内均可生存。寄生鱼体并引起疾病的主要是藻状菌纲的水霉目、芽枝霉目的一些种类。鱼水霉病就属于真菌性鱼病,笔者就该病的防治做一论述,几点拙见,仅供参考。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症状,当看到病症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长,使皮肤溃烂、组织坏死,同时随着病灶面积的扩大,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鱼体消痩,最终病鱼因体力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2.
冬春季水温低,鱼类的病害相对较少,但有些疾病极易在冬春季发生,应注意预防和对症治疗. 一、水霉病 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的鱼病.水霉病在晚冬和早春最为流行,进入越冬池的鱼种和冬春成鱼池放养的鱼种最易发生.当鱼体受伤后,水中自由活动的水霉菌孢子侵入伤口,并迅速生长,菌丝的一端象树根一样着生于鱼的皮肤组织内,其余大部分露在体表外面.菌丝呈白色或灰白色.鱼体寄生水霉后,由于菌丝吸取鱼皮肤组织内的营养,菌丝与伤口的组织细胞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鱼体瘦弱逐渐死亡.  相似文献   

3.
水霉病 症状:鱼体表面局部鳞片脱落,表体发霉或长毛;游动失常,食欲下降,逐步消瘦后死亡。防治方法:(1)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鱼体不受伤。(2)在投放鱼种时可用5%的食盐水浸洗鱼体5~10min。浸洗鱼种时间可根据气温和鱼承受能力而定。(3)可用生石灰40~60g/m^2对水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4.
1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   1.1 病原水霉菌.   1.2 发病症状被感染的病鱼不停地在池周缓慢游动,厌食;有时也上窜下跳,呈不安状游动.随着病情的发展,鱼体伤口处向外生长出棉毛状菌丝,使组织坏死,加重了鱼体负担,从而导致鱼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相似文献   

5.
春节前后,南方会受强大寒潮的侵袭,给塘鱼造成严重损失。因此,采取积极措施,管理好受冻塘鱼,是水产养殖者的当务之急。 1.做好灾后池塘的管理。清理死鱼,防止败坏水质;投喂全价配饵,早日恢复鱼的体质。 2.水温回暖后,受冻鱼易感染水霉病,应做好防治工作,其方法是:用水霉灵3ppm全池泼洒,或用1/15000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伤鱼5~  相似文献   

6.
1、细菌性鱼病。主要有链镛鱼的打印病和草青鱼的赤皮病。这两种病是由于机械损伤、被细菌侵入造成。防治方法是:鱼种下塘前用5%食盐水浸泡3—5分钟,下塘后定期用1PPM漂白粉(或0.5PPM优氯净,0.2PPM强氯精)或20PPM生石灰全塘泼洒。 2、真菌性鱼病。主要是水霉病。该病是由于机械损伤、冻伤或过度密养造成。各种鱼类在冬季都易发生此病,并能引起死亡。预防此病可用20PPM高锰酸钾浸洗鱼体,治疗可用2PPM五信子(一种中草药)全塘泼洒。 3、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病。主要有口丝虫病和叙管  相似文献   

7.
当虫体大量侵袭鱼的皮肤和鳃时,用肉眼仔细观察,可辨认出有暗淡的小斑点,皮肤上形成一层蓝灰色的黏液。被感染的鳃小片上皮坏死、脱落,使鳃器官丧失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病鱼呼吸困难。同时被该虫破坏的地方,往往被细菌或水霉感染形成溃疡。病鱼食欲不振.反应迟钝,鱼体消瘦,发病后在2~3天内出现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8.
正1真菌性疾病1.1水霉病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早春和晚冬流行最严重。霉菌对温度适应范围广,从鱼卵到各龄鱼都有感染的可能。霉菌最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病鱼有什么异状,当肉眼看到时,菌丝已在鱼体伤口侵入,并向内外生长,向外生长的菌丝似灰白色棉絮状,故称白毛病。病鱼焦躁不安,随后患处肌肉腐烂,病鱼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最终死亡。在鱼卵孵化过程中,也常发生水霉病。防治方法 :(1)在拉网、转运、操作时尽量  相似文献   

9.
1997年5月,吉林市郊区某养鱼户的鱼发病,病死鱼体表面白毛丛生,发病的第一天就死亡200克的白鲢10条,第二天死了13条,在以后的几天里死鱼数量逐渐增多,并且发现鳙鱼、鲫鱼、草鱼、鲤鱼均有患病及死亡现象。病鱼独游在池边,游动速度缓慢,精神沉郁。经过观察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肤霉病(水霉病)。  相似文献   

10.
《山东饲料》2005,(5):29-29
一、鱼波豆虫病1,症状 当虫体大量侵袭鱼的皮肤和鳃时,用肉眼仔细观察,可辨认出有暗淡的小斑点,皮肤上形成一层蓝灰色的黏液。被感染的鳃小片上皮坏死、脱落,使鳃器官丧失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病鱼呼吸困难。同时被该虫破坏的地方,往往被细菌或水霉感染形成溃疡。病鱼食欲不振,反应迟钝,鱼体消瘦,发病后在2~3天内出现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1.
《山东饲料》2005,(4):29-29
一、水霉病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当看到病症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长,或因寄生虫、细菌等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时,霉菌的孢子便从鱼体伤口侵入,吸取皮肤里的养料,在受伤病灶处迅速繁殖、蔓延、扩展、长成棉毛状的菌丝。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结粘附,使皮肤发生溃烂、组织坏死,同时随着病灶面积的扩大,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最终病弱死亡。  相似文献   

12.
1水霉病1.1症状此病主要发生在仔幼鱼阶段,在幼鱼体表擦伤处可看到灰白色棉毛絮状物,病鱼开始焦躁不安,随着病情加重会发生游动迟缓,食欲减退,甚至停食,鱼体逐渐消瘦,最后瘦弱而死。  相似文献   

13.
┏━━━┳━━━━━━┳━━━━━━━━━━┳━━━━━━━━━━━━━━━━━━━┳━━━━━━━━━━━━━━━━━━━━━━━━━┓┃类荆 ┃ 病名 ┃主要危害对象 ┃ 主要症状 ┃ 防治办法 ┃┣━━━╋━━━━━━╋━━━━━━━━━━╋━━━━━━━━━━━━━━━━━━━╋━━━━━━━━━━━━━━━━━━━━━━━━━┫┃ ┃ ┃ ┃ ┃1.拉网捕鱼运输和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 ┃┃ ┃水霉病(自 ┃ ┃因皮肤受伤,以致霉菌侵入和繁殖,病 ┃ 受伤。 ┃┃真 ┃ ┃ ┃鱼或鱼卵长有白色棉毛状菌丝,…  相似文献   

14.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产动物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在我国淡水水产动物体表及卵上发现共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此类菌对温度适应范围广,5~26℃均可生长繁殖,最适温度13~18℃,在水质较  相似文献   

15.
水霉病的病原体为水霉和绵霉属的一些种类。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由于捕捞、运输时操作不小心擦落鳞片,或寄生虫破坏皮肤,以及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差异过大等,均可导致霉菌侵入伤口,引发水霉病。  相似文献   

16.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和肤霉病。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当看到病症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并向外生长。或因寄生虫和细菌等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时.霉菌从鱼体伤口侵入.在受伤病灶处迅速繁殖、蔓延、扩展.长成棉毛状的菌丝。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结牯  相似文献   

17.
水霉病的病原体为水霉和绵霉属的一些种类.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由于捕捞、运输时操作不小心擦落鳞片,或寄生虫破坏皮肤,以及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差异过大等,均可导致霉菌侵入伤口,引发水霉病.  相似文献   

18.
4.孔雀石绿。为绿色有金属光泽的晶体,是专治水霉菌的特效药。用7ppm的孔雀石绿溶液(即每立方米水体用药7克)浸洗鱼卵10—15分钟,每天1次,连续3天,能有效地控制鱼卵在孵化过程中长“白毛”(即水霉)。或用10—15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鱼卵10—15分钟以后,每天早晚各用150ppm的孔雀石绿溶液在孵化箱附近水面泼洒1次,直至快出苗时止。防治鱼苗鱼种的水霉病,可用150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苗种3—5分钟。注意不能用镀锌容器装孔雀石绿溶液,否则会使鱼发生急性锌中毒。  相似文献   

19.
鱼水霉病,也叫肤霉病,是由水霉科菌类引起的鱼类疾病。一、流行情况水霉在淡水中存在广泛,在国内外都有流行的报道。水霉最适宜的繁殖温度是13℃~18℃。水霉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5℃~26℃水温内都可以生长繁殖,有的水霉甚至在水温30℃时还可以生长繁殖。水霉对水产动物的种类没有选择性,凡是受伤的水产动物都可以感染,在水产动物尸体上水霉繁殖特别快,所以,水霉是腐生性的,对水产动物是继发感染,而没有受伤的就一律不感染。在活鱼卵上有时可以看到水霉抱子的萌发和穿入卵壳,并悬浮在卵的间质或卵间隙中生长并分出侧枝的情…  相似文献   

20.
九、水霉病 1.病原体:常见的有水霉和绵霉,菌丝为管形没有横隔的多核体。附着在蟹体损伤处的部分为内菌丝,纤细且分校多,深入蟹壳及肌肉并吸收营养;在蟹体外部的部分为外菌丝,较粗状,分枝少,可长达3厘米,肉眼可见灰白色棉毛状物。生长适温5℃~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