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依据收集于福建省柳杉主要分布区的柳杉林分标准地及解析木资料,对柳杉林分平均树高与平均胸径、胸径与地径、冠幅与胸径、林分密度与平均胸径、林分优势高与林龄及林分平均树高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探讨,以便揭示柳杉林分测树因子的生长规律,为柳杉的造林及营林设计、抚育间伐、林地生产力评价、森林收获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花榈木人工林主要测树因子回归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花榈木人工林样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冠长测定数据,应用多方程选优法建立以胸径为辅助因子的树高、冠幅、绝对幅长、相对冠长以及树冠系数等因子的回归预估模型,旨在为生产应用提供定量依据。研究表明:主要测树因子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视测树因子而定。以相关系数来看,胸径与主要测树因子相关紧密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冠幅、树高、绝对冠长、树冠系数和相对冠长。  相似文献   

3.
以太子山常见的阔叶树种枫香树、麻栎及红果冬青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分析胸径(D)与基部直径(Di)、树高(H)与胸径(D)、冠径(Cw)与胸径(D)等之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测树因子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各树种距离地面不同高处基径与胸径均呈线性相关,其中以D-D0.50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树高与胸径、冠径与胸径也均为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幼中龄林主要测树因子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是一个分布广,易栽培,早期生长快的树种,因此,研究落叶松幼、中龄林主要测树因子的生长规律,对落叶松的早期管理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结果表明,落叶松幼、中龄林的主测树因子呈幂函数型生长曲线,其直径平均生长量多在0.4 cm以上,树高平均生长量均在0.4 m以上,而在20 a后,材积平均生长量高达0.002 m3。  相似文献   

5.
6.
巨尾桉立木测树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长泰县岩溪国有林场凤山工区巨尾桉引种试验林皆伐标准地的120株样木材料,对巨尾桉胸径与树高,胸径、树高与材积,胸径、树高与生物量间的内在关系,采用数理统计和现代计算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用数学模型反映立木测树因子之间关系的规律性,为编制巨尾桉测树数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木荷、马尾松天然林标准地资料,应用多方程分析对比法研究测树因子胸径、地径、树高、冠幅、枝下高之间的数量关系,筛选出的各测树因子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10%,预估效果较理想,在实践上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浙南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很适合丛生竹的生长,其中经济价值较高、分布面积较大的有绿竹(Bumbusa atrovirens Wen)、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温州水竹(Bambusa pachinensis var.hirsutissima W.C.Lin)、大木竹(Lingnania wenchouensisWen)和麻竹(Sinocalamus latiflorus McClure)。这些竹种的生物学特性、经济产量和营林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清航片影像特征与小班测树因子的相关关系,通过判读优势树种(组)、冠幅、郁闭度、株数,结合3S和回归模型等技术方法,估测小班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郁闭度、株数和蓄积量。重点介绍林分优势树种(组)、树种组成、平均胸径、郁闭度的估测方法。利用基于高清航片的小班测树因子估测技术与传统调查方法相比,可以减轻调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调查成本。  相似文献   

10.
设置15块标地进行采脂试验,结果表明:太岳林区油松16 cm~32 cm径级林木年均采脂量为916.2 g,20 cm以上径级林木年均采脂量为1 042.5 g;每个径级林木采脂量与相邻3个高径级和3个低径级中任一径级林木采脂量间差异不显著,与相邻3个高径级和3个低径级以外的任一径级林木采脂量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油松采脂量与采脂木胸径、活枝下高、冠幅、树冠因子呈一元线性回归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3 6,0.705 1,0.765 6,0.911 6,相关关系显著或极显著。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毛竹直径与年龄的二元Weibull分布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2004年复查的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4250个固定样地中的245个毛竹纯林样地数据,用具有严格概率模型性质的二元Weibull分布模型描述浙江省毛竹直径与年龄的二维结构,并讨论二元Weibull分布模型的生成函数,给出几个不同形式的表达式,指出模型良好的概率模型性质。一元Weibull分布模型的直径、年龄模型分别是二元模型的边际分布,而且用边际分布求得的参数与用联合分布求得的参数也很接近。本研究是省级地域的毛竹宏观模型,该模型也可尝试应用到林分水平,以及其他类型森林。  相似文献   

12.
在福建省尤溪县西滨镇彩洋村,对大小年明显的毛竹林实施大年强度采伐、定量留养、控制新竹数量,合理施肥,小年留笋养竹等技术措施。实施5 a后结果表明:改善了竹林的生长条件和竹林结构。竹林密度增加84.8%,立竹平均胸径从8.6 cm提高到10.1 cm,竹笋产量增加18.9%。竹材产量增加47.8%。Ⅲ度以下的青壮竹占全林竹的75.6%,Ⅳ度以上老竹从试验前27%下降到24.4%,小年竹占立竹总数的43.8%,每年林地孕笋竹和换叶竹的数量达到相近,完成了大小年转变到花年毛竹林的改造。  相似文献   

13.
不同覆盖模式对毛竹林出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毛竹林开展传统促笋覆盖(糠壳+鸡粪+稻草,记作F1),两种新型覆盖(糠壳+鸡粪+高粱秆、竹酒糟+鸡粪+高粱秆,分别记作F2和F3),以及不覆盖(对照,F0)的对比试验,分析了相应的发笋历程、笋体大小及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结果表明:1)3种覆盖模式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毛竹笋早出,F2和F3模式效果好于F1,3者在3月20日前出笋的比例分别较对照多出约20%、18%和4.5%;2)就同期笋高而言,仅F2、F3显著大于对照,F1的影响不明显,但3种模式均显著地增加了毛竹笋基径;3)尽管F1对笋早出和个体大小的促进作用不突出,单位面积出笋数量却远较其他模式大。毛竹林采用F1、F2和F3模式后,笋产量分别可达对照的2.5倍、1.9倍和1.6倍,收益则分别为对照的2.5倍、2.2倍和1.8倍。建议在山区毛竹林笋用经营中,就地取用农林废料实施覆盖是可行的,既节约成本和增加收益,又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4.
在福建泰宁县大田乡选择4种不同经营模式的毛竹林分,即模式A为毛竹阔叶树混交林(树冠投影比5∶5)、模式B为毛竹阔叶树混交林(树冠投影比8∶2)、模式C为毛竹纯林、模式D为毛竹杉木混交林,分析比较不同模式的毛竹林分生物量结构,结果表明:不同模式林分的毛竹胸径、竹高等生长因子差异显著,阔叶混交林的毛竹平均单株生物量、胸径和竹高值较高;毛竹单株器官生物量以竹秆所占比例最大,达46.81%~54.27%,其中以模式B的最高;毛竹单株总生物量最大的为模式A,达34.98 kg/株;毛竹群落总生物量最大的为模式D,达139.42 t/hm2。  相似文献   

15.
毛竹林土壤及竹笋重金属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遂昌县森林食品基地建设区的垵口乡,测定分析了毛竹林土壤及竹笋中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垵口乡土壤中铅、铜、镉的含量和竹笋中铅和镉的含量在区域分布上均呈现从北向南逐渐上升的趋势; 66个冬笋样品和72个春笋样品中重金属含量不合格率也呈现从北向南逐渐上升的趋势。因此,建议对该乡毛竹林实行分类经营,北部地区可以建设笋竹两用林基地,南部地区建设以生产竹材为主的材用林基地。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毛竹天然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对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生长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毛竹天然混交林的空间利用比较合理,群体结构相对稳定,其中8竹1杉1阔混交林林分密度和平均胸径较适中,分别为1 970株/hm2和10.8 cm,平均冠幅、竹冠空间分布容积和竹冠水平分布面积以及竹叶面积、叶面积指数等因子均大于纯竹林,分别为纯竹林的111.7%、118.5%和130.5%以及111.4%、111.4%;7竹3杉+阔混交林林分密度和平均胸径次之,分别为1 542.2株/hm2和10.1 cm,平均冠幅、竹冠空间分布容积和竹冠水平分布面积均大于纯竹林,分别为纯竹林的114.7%、107.8%和100.0%,叶面积指数与纯竹林相差甚小,竹林生长良好,体现了冠幅与胸径、林分密度之间的密切相关规律。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各种树冠水平分布面积均大于纯竹林的树冠水平分布面积,其中4竹4松1杉1阔混交林的树冠水平分布面积最大,为6 861.2 m2/hm2,是纯竹林的17.48倍,对光利用率较高,生产的物质较多。  相似文献   

17.
毛竹林高效经营几种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竹产业受国际、国内市场和加工产业二次自主创新不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竹材价格持续下滑,鲜笋市场价格低迷,竹农收入大大降低,加上劳动力成本持续增加,竹产业走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有的竹农开始放弃竹林经营,甚至出现毁竹种茶等问题。文章通过选取多个竹笋经营大户的毛竹林作为试验基地,从样地选择、作业措施、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对照不同培育方式对竹笋产量的影响,同时结合湖州市近年来对竹子培育的探索与实践经验,提出“冬笋型技术模式”、“春笋早出型技术模式”、“鞭笋型技术模式”等3种毛竹林丰产、高效、可持续经营模式,供山区毛竹林经营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毛竹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森林资源,毛竹林经营对于提高竹林生产力、增加农户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对于毛竹林经营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好的经营模式和经营措施。文中综述了近年来毛竹经营方面的研究现状、取得的成果,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以期为制定毛竹林可持续经营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比分析了材用、笋竹两用和笋用3种不同经营目标的毛竹林的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好(I级)的毛竹林分,经营笋竹两用林经济效益最佳,而立地条件较好或中等(Ⅱ级)的毛竹林经营材用林经济效益最好。试验结果为毛竹林的分类经营和因地制宜制定配套的经营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2种林分密度(低密度、高密度)、3种施肥处理(尿素、生物有机肥和钢渣肥)的毛竹胸径、新竹生长状况、相对增长产量进行研究,以确定钢渣肥能否替代复合肥和生物有机肥。结果表明:3种不同施肥处理间新竹株数、胸径以及产量均无明显差异;在不同密度条件下,新竹株数与产量同样没有产生明显差异,而对于平均胸径则为低密度林分明显高于高密度林分(P=0.041<0.05)。3种不同施肥处理并未对毛竹相对增产量产生显著差异(P=0.138>0.05);在试验所设的2种密度中,低密度毛竹林相对增长产量显著高于高密度毛竹林(P=0.023<0.05)。基于钢渣肥较低的成本,在生产上可以用其取代尿素和生物有机肥,以提高竹林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