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棉蚜和麦蚜为试虫 ,通过对烟碱和常用 1 4种有机合成杀虫剂的混用研究 ,筛选出了增效作用显著的烟碱 -氯氰菊酯组合 ,并确定了二者混用的最佳质量配比 (烟碱∶氯氰菊酯 =1 0∶ 1 .5)和混剂配方。该混剂质量稳定 ,对人、畜低毒 ,对棉蚜、麦蚜、苹果黄蚜和桃蚜的共毒系数分别为 2 61 .89,2 0 4 .1 4,1 89.91和 595.0 5。陕西渭南和甘肃敦煌两地的田间试验表明 ,在有效成分剂量为 1 1 5~ 2 30 g· hm- 2 时 ,对棉蚜 7d的防效为 88%~ 96.9%,显著优于其他对照药剂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采用三因素五水平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选择对小麦锈病、白粉病、粘虫和麦蚜具有特效的粉锈宁、灭幼脲和抗蚜威3种药剂,进行混用防治多种小麦病虫的研究。结果表明以上药剂混用喷施1次,对上述病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无增效作用。通过单病虫防治模型和药剂混用与产量的关系模型分析,在125个混配组合中,有6个组合的防治效果和千粒重增加均较显著,其配比组合多为灭幼脲和抗蚜威中等以上剂量,粉锈宁为高剂量。  相似文献   

3.
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绿宝威和氧化乐果两者混用虽可提高药效,降低成本,但对天敌仍然有较强的杀伤力,而10 % 吡虫啉5 000 ~10 000 倍、17 .3 % 蚜锈净1 000倍、29 % 净叶宝1 500 倍对麦蚜防治效果较好,对天敌有较强的保护作用,适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小麦抗蚜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抗麦蚜资源筛选,抗麦蚜机制,抗麦蚜分子标记水平及抗麦蚜基因工程等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做了概括。最后提出在抗麦蚜研究过程中,应把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常规抗麦蚜育种方法相结合,加速培育出抗麦蚜 的优质、高产小麦新材料、新品种,加强麦蚜、寄主、环境关系的研究,提高麦蚜综合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回顾武威市麦蚜无害化治理历史的基础上 ,针对武威市麦蚜无害化治理的现状 ,提出了武威市麦蚜无害化治理应采取停种冬小麦 ,减轻麦蚜和黄矮病的威胁 ;扩大油菜种植面积 ,为麦蚜天敌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科学防治 ,确保对天敌的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吡虫啉拌种后对小麦蚜虫超长持效期的控制机制,本试验采用测定小麦蚜虫存活时间,麦蚜蜜露排泄量及麦蚜刺吸次数的方法初步研究了不同剂量吡虫啉拌种对小麦蚜虫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拌种后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对麦蚜表现出不同的控制机制。从麦蚜存活时间和蜜露排泄量来看,拌种后的苗期植株对麦蚜表现出了较强的致死作用,接虫3h后植株上试虫的存活率为0;孕穗期和灌浆期,麦蚜在拌种植株上24h后,存活率分别为42.56%和77.33%,麦蚜蜜露分泌量仅为对照的7.86%和8.59%,麦蚜的存活率虽有明显增加,但其蜜露分泌量却很低,表明吡虫啉拌种在小麦孕穗期和灌浆期对麦蚜有拒食作用。从刺吸次数来看,灌浆期拌种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拌种植株明显减少了麦蚜的再刺吸行为,表现出较强的拒食作用。表明吡虫啉拌种在苗期对小麦蚜虫表现为胃毒作用,孕穗期对麦蚜表现为胃毒与拒食共同起作用,而灌浆期则以拒食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7.
杀虫剂对麦蚜、天敌及后茬玉米田主要害虫与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室内和田间测试了几种杀虫剂对麦蚜、天敌及后茬玉米田主要害虫与天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啶虫脒和吡虫啉对天敌瓢虫和麦蚜的选择性最高,对捕食性天敌杀伤率小,对麦蚜防治效果好,且田间连续多年使用吡虫啉防治麦蚜对后茬玉米田天敌和害虫种群影响相对较小;其次是抗蚜威对天敌和麦蚜的选择性较高;另外,赛丹对天敌和麦蚜也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氧化乐果和杀灭菊酯对天敌不具选择保护作用,在防治麦蚜的同时大量杀伤天敌,同时显著降低后作玉米田天敌的数量和益害比。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影响春小麦蚜虫消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和天敌.本文通过对麦蚜田间系统调查,明确了春小麦蚜虫消长动态及天敌与麦蚜的跟随关系,分析了麦蚜种群消长规律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提出了防治麦蚜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9.
小麦麦蚜是河南麦区发病率高且常发性害虫之一,不利于河南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对国家粮食安全产生巨大威胁。结合河南地区小麦的种植及麦蚜发生情况,分析河南小麦麦蚜的类型和危害,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以期降低小麦麦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田间麦蚜和实验室麦蚜抗药性毒力测定和生化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蚜是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主要通过取食和病毒传播来损害农作物。麦蚜的防治一直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由于其繁殖快,遗传背景复杂等,致使其抗性发展速度快、程度高,对多种常用农药已产生了显著抗性。笔者对从田间带回的麦蚜进行室内培养,并从其生测,生物化学角度对其抗性机理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㈠分别用四大类别7种农药对田间麦蚜和室内麦蚜进行了毒力测定,在所有的药剂中,氧化乐果对室内品系的致死中浓度最低,毒死蜱对室内品系的致死中浓度最高。相对于室内品系,田间麦蚜对氧化乐果产生了40倍的抗性,对菊酯类的敌杀死产生了11倍的抗性,对灭多威产生了3倍的抗性,对于辛硫磷,吡虫啉,速灭杀丁,毒死蜱等抗性不明显。㈡测定了田间麦蚜和室内品系的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酶活性和动力学常数。田间麦蚜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及Vmax均小于敏感品系,而Km值大于敏感品系。对于其羧酸酯酶的水解活性,当以α-NA为底物时,田间麦蚜的羧酸酯酶水解活性明显低于室内品系的,而动力学常数Km值与Vmax均大于室内品系;当以β-NA为底物时,田间麦蚜的羧酸酯酶水解活性,动力学常数Km,Vmax与室内麦蚜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1.
以1979—2014年麦蚜历年发生量及气象数据为基础,采用逐步回归法筛选出对麦蚜发生量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以筛选出的气象因子和1979—2009年麦蚜发生量作为训练集建立了小波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用该模型对2010—2014年麦蚜发生量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小波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的预报结果较准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苦豆根、板蓝根、吡虫啉3种药剂对麦蚜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2年的小区试验,研究苦豆根、板蓝根2种中药材乙醇提取液和吡虫啉颗粒剂对麦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苦豆根乙醇提取液(12.5 mg/ml)和板蓝根乙醇提取液(100.O mg//rnl)的1 000稀释液均对麦蚜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1d对麦蚜的防治效果接近90%,药后2d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结论]苦豆根乙醇提取液和板蓝根乙醇提取液在麦蚜发生初盛期即扬花期-灌浆期使用推荐剂量,1次喷药可彻底防治麦蚜,建议作为综合防治麦蚜的药剂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春小麦蚜虫消长规律及与气象因素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影响春小麦蚜虫消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和天敌。本文通过对麦蚜田间系统调查,明确了春小麦蚜虫消长动态及天敌与麦蚜的跟随关系,分析了麦蚜种群消长规律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提出了防治麦蚜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暖对麦蚜为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暖对麦蚜的发生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综述了气候变暖对麦蚜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温度升高导致麦蚜始见期、迁飞期提前,为害期延长,生殖历期缩短,种群密度减少。通过分析已有研究数据,揭示气候变暖情景下麦蚜的未来发生趋势,对有针对性的提出科学防治决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郯城县麦蚜天敌消长动态及保护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郯城县小麦蚜虫多年连续发生现状,为探讨可持续治理对策,几年来观察调查了麦蚜及其天敌发生消长动态,对麦蚜天敌保护利用作了探讨,提出了麦蚜天敌保护利用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6.
麦蚜是小麦常年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重的一类害虫.尽管麦蚜常年发生危害,但农民在对它的防治中仍存在一些误区.怎样防治麦蚜更科学呢?建议应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7.
经麦田调查鉴定,共发现麦蚜天敌48种,其中以七星瓢虫为主要种群。麦蚜与天敌相互依存、制约,在时间与数量上具有明显的跟随现象。利用相位示意图进一步明确了防治麦蚜、保护利用天敌的关键时期,并组建了捕食与被捕食模拟式,求得了二者田间平衡点。田间天敌对麦蚜的实际控制能力一般年份可保持50%—60%,高可达73.8%。提出一套较简便、实用的麦蚜生物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纳米几丁质制剂对麦蚜的毒力及防效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纳米几丁质水悬浮液对麦蚜的防治效果,采用浸虫法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纳米几丁质水悬浮液对3种麦蚜的毒力,采用连续浸液法测定纳米几丁质水悬液、纳米几丁质水悬液与10%吡虫啉WP3000倍液等体积混配液对3种麦蚜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纳米几丁质水悬浮液对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和禾谷缢管蚜的LC50值分别为17.825、20.589、14.381 mg·L~(-1);40 mg·L~(-1)水悬浮液及混配液对3种麦蚜的48 h的杀虫效果分别为80.33%、80.33%、81.67%及96.72%、98.36%、96.67%;田间防效结果表明,纳米几丁质水悬浮液和混配制剂对防治麦蚜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由此推断,纳米几丁质水悬浮液和混合制剂可作为杀虫剂或辅助剂用于麦蚜防治。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指导小麦蚜虫综合防控,减少麦蚜大量发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危害,于2012-2013年度,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对唐山市小麦主产地玉田县、滦南县、丰润区小麦返青至乳熟期的小麦有蚜株数和百株蚜量进行了多地多点田间调查,研究了小麦返青期-乳熟期麦蚜发生情况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唐山市麦蚜返青期-孕穗期有蚜株数和百株蚜量发生量很少,进入抽穗期时开始成量级增加,扬花期、灌浆期达到高峰。麦蚜发生呈跃变式、量级式的规律增加。唐山市麦蚜防治最佳时间为小麦营养生长末期到生殖生长始期,即小麦抽穗期或抽穗期-扬花期,扬花期后防治,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灌浆期后麦蚜数量大幅下降,不作为唐山市防治麦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防治麦蚜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5种杀虫剂进行麦蚜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虫剂对麦蚜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从控制高毒农药的使用范围和降低农本综合考虑,快杀灵、星科可作为防治麦蚜的主推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