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目前,中国农业的最大问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存在和移动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与二元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的。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程度、规模、速度都呈下降趋势。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把人口数量优势变为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找出合理转移及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2.
分析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得知,一方面通过就地转移的方式大量转移剩余劳动力很困难;另一方面,随着大量剩余劳动力往大中城市转移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大、中城市进一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大大地降低。因此通过农村城镇化建设,把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是现阶段的必然选择。小城镇转移模式在吸收剩余劳动力上具有独特优势,建议通过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成为一种必然的经济和社会现象。这种状况,虽然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但是,不合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会限制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是新形势下,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谈起,认为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和职业技能的缺乏是制约其转移的关键因素,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就必须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个体素质,进而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影响着我国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低下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提出农村劳务输出瓶颈的解决途径主要是靠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农村居民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6.
连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635-11636
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分析了制约其转移的瓶颈因素,指出职业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发展职业教育以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是解决该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加,形成了劳动力的大量闲置和浪费,近几年来各地政府在劳动力转移上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农民也获得了一定收入,但从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来看,严重存在着劳务输出的高投入,直接影响农民家庭收入的提高,并进一步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村全面向小康迈进,本文拟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出发,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降低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本,提高农民家庭收入。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目前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而且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路径依赖”,与转移路径配套运用的政策制度滞后。已有路径已无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高效转移,无法带领农民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陷入困境。创新转移路径势在必行。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的疏导治理出发,力图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得到突破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目前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而且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路径依赖",与转移路径配套运用的政策制度滞后.已有路径已无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高效转移,无法带领农民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陷入困境.创新转移路径势在必行.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的疏导治理出发,力图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得到突破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1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现象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中剩余劳动力数量急剧增多,据调查,我国农村常年剩余劳动力大约可占农业总劳动力的45%左右。当前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新文 《农技服务》2010,27(6):798-79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农村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分析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和解决途径。从农村教育这一传统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隐含实现条件出发,提出农村教育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因素,进一步分析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业转型、农业深度和广度开发、非农产业等要求的不适应性;根据农村教育的瓶颈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丽水市地处我国沿海发达省份浙江省境内的西南山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历史的原因,人们的思想观念、经济基础、文化基础等都相对落后,尤其在山区农村表现更为突出,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区。近年来,丽水市农村随着改革的深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农村出现了大量富余劳动力,使大量劳动力资源造成了巨大浪费,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和社会的稳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者素质与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洪 《甘肃农业》2006,(4):74-75
随着二元经济结构的遥步解体,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市场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素质与这种要术形成极大反差。农村劳动力较低的素质技能已成为限制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这种低素质直接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范围、方式、层次、效率等。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也时其素质产生重要的反作用。为使农村劳动力考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促进剩余劳动力的有序、有效转移。本文对此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而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 ,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淮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新时期、新形势下淮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策,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践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有序地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之一。如何进一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转移,有效地配置劳动力资源,变人力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逐步带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市能否加快“三市”建设,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振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291-1292,135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稳步提高,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不仅关系着亿万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更事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稳定的大局。严谨细致地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对于保障当前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构想的顺利实施以及未来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无疑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人口城市化的关键问题。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之大、素质之低是古今中外所未曾有过的。由此观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借鉴发展经济学的剩余经济理论,结合中国的客观实际和国外的成功经验,从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物质基础入手,对可供选择的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探索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农业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发展山东省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以及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对的优势、劣势,面对的机会、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