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切入冬天深了,最能坚守菜园的,就是这泛青溢绿的包菜了;严寒拷问久了,最能耐住寂寞的,也是这抱团的包菜;餐桌美味多了,最能陪衬左右的,还是这憨厚的包菜。包菜虽不是我的梦想,但它至少能弥补我的一些缺憾。包菜是害羞的菜。我在自留地里种过包菜,它属于十字花科植物。它的种子并不娇贵,可以说,我对它的  相似文献   

2.
比起水稻、玉米和小麦,土豆在这四大粮食作物中确实是个小弟弟,但作为咱们餐桌上的常客,休闲中的熟客,既能作为主食,又能担当辅食,还能充当零食的,恐怕只有这个小弟弟了!他之所以土,是因为他不像水稻、玉米和小麦,昂扬于土地之上,扬眉吐气,而是谦恭地隐匿于土地之下,韬光养晦。他之所以土,概因他  相似文献   

3.
在蔬菜里,能乱真鲜嫩水果,既小资情调,又人间大爱,并把二者统一到世人食谱或休闲,令人垂涎欲滴,而又烹饪简单,恐怕要数番茄了。接近它,发现番茄95%都是水,蛋白质等其他30多种成分只占5%。这看起来,与它蓬勃的红好像很不相称。总觉得它藏着植物门茄科太多的秘密,至少有一份沉淀的爱心。其实,就冲它胖乎乎的鲜嫩,大饱人们口福一点也不意外。因为,它的5%的确与众  相似文献   

4.
敢说辣椒愤青,那芫荽肯定有点小资。我接近芫荽,是因为它作为佐料,一直默默地匍匐于菜肴之上。佛说,山上若水,淡泊怡适。它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关注餐饮,自己漂浮在菜碗里,一门心思辅佐人们的胃口,小资得令人垂涎。作为作料,芫荽一年四季十二个月,月月碧绿,季季生青,想不满嘴生津都难。它或丝丝根根行气消食,或节节段段顺气暖胃,散发  相似文献   

5.
南瓜属于葫芦科,不仅对南方的温和情有独钟,它的藤蔓也伸进北方适宜的土地。最早产于墨西哥、危地马拉一带的南瓜,一进入华夏大地,就烙上了传统的餐桌文化色彩。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南瓜汤甚至与信念一起,能够支撑起一支队伍的顽强。作为草本植物的南瓜,不仅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且还能作为低矮的粮食和高雅的佐餐平民化。如今,种植南瓜,就能流露纯情;看到南瓜,就能满嘴生津;想起南瓜,就能点燃乡愁。这就是平民南瓜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正>菠菜张罗的是四季菜谱,这一点不像有些蔬菜,断了春天的音信和衷肠,在其他季节都退席了。尤其在冬季,白雪皑皑下的菠菜愈发碧绿清秀,鲜艳得让腊梅羞涩,让寒冰怯懦。最好的蔬菜应有三个使命:一是四季咸宜,二是营养丰富,三是口味适中。菠菜不懂得大道至简,也不会大盈若冲,但张罗的三个使命一点儿也不含糊。冬季的餐桌绿意盎然,菠菜算是头一功吧。菠菜是活跃的菜。属于藜科滨藜族菠菜属的它,活跃在四季,不需要大棚,不需要呵护,不需要打点。全株  相似文献   

7.
<正>茼蒿有三个令人啧啧称赞的雅号:一是皇帝菜。因它不仅能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还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在中国古代,它为宫廷佳肴,所以又叫皇帝菜。二是杜甫菜。据记载,杜甫在湖北时,曾吃到以茼蒿为主,以菠菜、腊肉以及糯米为辅做成的菜。杜甫吃后大加赞赏。当地百姓称之为桂甫菜。难怪在桔梗目、菊科、春黄菊族蔬菜中,唯有一年生或二年生的茼蒿,不仅占全香、甜、脆、爽四个名声,而且还有可口怡人的好口碑。三是菊花菜。因其所开的花朵形似野菊,故有菊花菜之称。茼蒿还有同蒿、蓬蒿、蒿菜、  相似文献   

8.
<正>《随息居饮食谱》云:苋通九窍。其实主青育明目,而苋字从见。草字头下一个见字,古人早就知道吃苋菜对明目有好处。勇于切入温暖的夏天,善于看清远方,并把柔软、滑润、爽口的美味带到餐桌,这是苋菜留给我的印象。在双子叶植物纲的石竹目家族中,聚集的蔬菜不算少,能修炼这样兢兢业业个性、默默斑斓一隅的蔬菜,恐怕只有这低调、度夏、勤勉的苋菜了。苋菜虽斑斓,但它很低调。苋菜叶呈卵形或棱形,煞是养眼。叶色为粉绿色、绛紫色、紫斑色、暗红色或红色,娇艳欲滴、鲜艳夺目。把姹紫嫣红  相似文献   

9.
<正>能被孔子反复夸赞的蔬菜,除了芹菜,一时还找不出下家。孔子在《诗经·小雅·采菽》里这样记述芹菜的功用和高端:觱沸槛泉,言采其芹。君子来朝,言观其旂。意思是,在翻腾喷涌泉水边,我下水去采芹。古代帽上插芹是君子的象征。这里描写的是诸侯上朝时极为壮观的场面。诗人本能地采芹而美仪表,既是礼仪需要,更是身份象征。芹菜最初颂扬的原来  相似文献   

10.
<正>在食用植物中,山芋是最随缘且随和的,它的根能扎在南方的土壤,也能伸进北方的土地。它随和的性格和随缘的特征,从远远多于其他植物的别称中就能体现出来,譬如地瓜、土瓜、红薯、白薯、甘薯、朱薯、金薯、番薯、番茹、红苕、红山药、香薯等。可见,它的朴实随缘着千差万别的地区,它的随和朴实着千山万水的风情。随缘和随和的山芋,一直美化着我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正>花茎抬起头来/在嫩绿与阵痛之间/向上拔高/俯瞰蒜地//超越的总苞/在阳光与沉郁之间/一点点张扬阳光的色彩/倾听地气/升腾美妙的胃口。笔者种植过大蒜,见证过蒜薹的成长,曾在写过的《大蒜》诗里,抒怀着蒜薹的成功,看蒜薹的兄长——蒜苗绿油油地举着香辣,为小弟弟蒜薹拔高奠基,赴春天和蔬菜大棚的约会。蒜薹,即大蒜的花薹,包括花茎和总苞两部分,是从抽薹大蒜中抽出的花茎,无论是星级酒店,还是街头巷尾的小饭  相似文献   

12.
<正>如果说蚕豆比豌豆大气,恐怕要追溯到它们的花期。蚕豆足足3个月的花期,砥砺着豆科野豌豆属作物的意志,白色和红紫色斑纹蝶形的蚕豆花大气浑然、热烈奔放,张扬着暮春初夏豆科作物的文明。豌豆只有两个月花期,白色或淡紫色的豌豆花小气许多,它那一低头的温柔有点让人生怜。果实有荚,是蚕豆和豌豆的共同点。蚕豆荚明显粗大肥壮,它像大哥一样高出土地,率先成熟,内心的喜悦早被花儿诠释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3.
<正>俗话说得好,要梦想成真,就得醒着。从种子播种到收获种子,葫芦似乎从来没有睡着过。想想也是,从种子播种、生长,到开花、结果整个过程,葫芦一生就是一个被人欣赏的过程,天天有新鲜,日日无陈腐。在初夏,开白色或黄白色五角大花的葫芦藤蔓攀援向上,展示五桠果亚纲、葫芦目植物的茂盛,青翠的细茎滋生着软毛,多么惹眼!碧绿的葫芦叶摇曳鲜艳,多么养眼!花叶溢出袅袅清香,让人心旷神怡。在盛夏,蓬勃的葫芦笑弯了  相似文献   

14.
<正>同摘谁能待,离离早满车,弱藤牵碧蒂,曲项恋黄花。客醉尝应爽,儿凉枕易斜。齐民编月令,瓜路重王家。这是清朝翰林院编修吴伟业的《咏王瓜》。一个牵字,让黄瓜藤出落得好辛苦,碧蒂生成也来之不易。藤瘦弱了,蒂强健了。一个恋字,让黄瓜的模样楚楚动人,黄花也开放得有滋有味。黄花一点缀,  相似文献   

15.
<正>在百家蔬果中,一生都在鼓劲生长,不惧酷暑煎烤,果实之大独领风骚,只有这冬瓜了。它不为姹紫嫣红所惑,放低姿态,亲近土地,用信念和生命张扬绿色和生机,引领万物生长,三心二意开花,一心一意结果,令人叹为观止。冬瓜凝重如山的敦厚和一心向上的积淀,是我一生享之不尽的营养。虽然有毛茸茸的外表,但它本质是光滑鲜嫩的。放低姿态,才是一种常态。它爱夏天的热情,鼓劲只是它一直追求圆满的表现形式。我崇尚冬瓜这种鼓劲的常态!  相似文献   

16.
<正>说到小葱,一个歇后语会不由自主地蹦出来: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比喻十分清白,亦比喻非常清楚。清楚就在于正视自己,甘当配角。比起大葱、大蒜、洋葱和八角的大方,青绿的小葱一点也不娇气,更不自卑。小葱是美味的点缀,是佳肴的抒情。在纷繁的菜谱里,在鲜美的汤汁中,小葱画龙点睛的作用真的不能小觑。别看小葱纤弱瘦小,但它自始至终都很自信,乐于调味,甘当作料。洒下一截截爱,收获一餐美味。自信就会温和,温和就会坚定。小葱虽小,但它的清白在于它的志气不小。小  相似文献   

17.
<正>在菊科莴苣属植物中,根垂直坚强,挺立一种美妙的胃口,每一片叶子都长得认真,像是拦住阳光西行,恐怕就是莴苣了。不错,莴苣虽然属于中产阶层,是一种家常菜,以入口清脆、清爽、清新方式存入食谱档案,但它淡泊在食谱中的排名。沉到菜谱的底层,抑或配角一下,当个冷菜,哪怕做个腌菜,竟很知足。然三清高照菜园,给人以开了春的兴奋,簇拥的绿色从不张扬,却是铁定的春的使者。我们虽不垂涎,但生津是难免的。  相似文献   

18.
<正>说起辣,大蒜、洋葱、生姜等,恐怕要躲在辣椒身后。辣椒的身躯和秉性,并不是一个谜团,而是菜园里红绿翻滚、玲珑剔透的尖叫,唤醒一地的光阴,这一声尖叫,就叫辣。辣遍天下,心未免有点虚。走上国人的餐桌,辣椒这厮让人们食欲大增,也让人们平淡的口味一下子深了400多年。心简单,世界就是童话;心复杂,世界就是迷宫。辣椒不是童话,但是迷宫。  相似文献   

19.
在百菜中,用生命和信念张扬绿色和绵柔的,只有韭菜。是啊,韭菜九州绿,一茬一茬地茂盛,用心诠释苍翠、鲜嫩和生机,丰了南北不一的菜谱,肥了东西有别的胃口。韭菜是我最爱的菜,一直缠绵我的口味,弥补就餐乏味的缺憾。韭菜的根系深深扎进历史。韭菜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诗经》中即有献羔祭韭的诗句,由此可以证明韭菜在我国已有3000年以上的  相似文献   

20.
<正>喜欢与辣椒做伴,但没有灼人的辣味,茄子一夏低头,钟情淡雅、平实;喜欢与瓠子为伍,但没有高悬的架势,茄子一生冷媚,倾情淡定、松软。茄子虽然在菜谱中的位置沉得很低,在家常便饭中却很卖力,一如辣椒、白菜,与葱头蒜脑也结下不解之缘。菜谱的大门永远有一个钥匙口留给时蔬。在餐桌上,低头的茄子虽然不会备受瞩目,但作为夏天营养丰富的时蔬,作为2000多年来的家常菜,作为价格低廉、存放方便的茄目、茄科、茄属蔬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