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989年,屯留县小麦生产是建国40年以来最大的丰收年。全县小麦播种面积17.53万亩(其中水地2.97万亩),总产40907吨,亩产233公斤,其中10万亩重点小麦田亩产达到275公斤。全县水地小麦亩产450公斤以上的有2957亩;旱地亩产350公斤以上的有233亩,300公斤以上的有1981亩。还有12.7  相似文献   

2.
甘薯是连城县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著名的连城红心地瓜干加工原料作物。近年来,随着烤烟种植面积的扩大,烤烟—甘薯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2010年,全县烤烟—甘薯种植面积达1.5万亩,经测产验收,烟后甘薯鲜薯平均亩产3258.6公斤,比稻后甘薯亩增收鲜薯395.1公斤,增幅13.8%,最高亩产4369.2公斤。烤烟一甘薯种植方...  相似文献   

3.
《山西农业科学》1990,(1):24-25
<正> 祁县是山西省农科院“六六六工程”科研成果综合示范县,也是晋中地区农业现代化试验县,1988年在两个乡(镇)5个自然村1200亩水地春玉米示范田获得丰收后,1989年6万亩水地春玉米获得大面积丰收,平均亩产达到了659.9公斤,其中2万亩农大60平均亩产730公斤,1万亩高产方平均亩产755公斤,41.2亩高产地块,平均亩产922.41公斤,贾令镇吴家堡村武祥中承包的1.386亩,经晋中地区科委、农业局组织验收,亩产1005.59公斤。祁县玉米获得丰收的主要原因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2005,(3):18-18
马铃薯喜凉,耐寒性较强,而甘薯喜温怕霜冻,可利用春甘薯地早春套种马铃薯。春马铃薯亩产2000~2500公斤,套种甘薯亩产3000~4000公斤。2001年省农科院试验,在3月初地膜覆盖播种脱毒马铃薯津引8号和中薯3号,5月15日收获,平均亩产2600公斤,5月1日套种豫薯13号甘薯10月21日收获,亩  相似文献   

5.
<正> 新郑县是黄淮海平原的重点粮食生产基地县之一。长期以来是以小麦为主,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为了打破粮食生产长期徘徊的局面,从1987年起,我们在县农技中心试验站和城关乡贾庄村分别开展了10亩小麦—玉米年亩产吨粮攻关试验研究和百亩吨粮综合栽培技术研究,通过系列化、模式化栽培和科学化管理,夺得了两季高产。1987年攻关试验亩产1044.8公斤(小麦413.4公斤,玉米631.4公斤);百亩连片(107亩)亩产930公斤(小麦450公斤,玉米480公斤)。1988年攻关试验亩产1039公斤(小麦400公斤,玉米636公斤);百亩方亩产1003公斤(小麦494.5公斤。玉米508.5公斤),1989年攻关试验年亩产1040.7公斤(小麦420.5公斤,玉米620.2公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豆超高产育种正在展开。目前全国大豆平均亩产仅120公斤,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8团大面积(86.83亩)亩产达364.68公斤,小面积亩产405.89公斤,增产潜力很大。巴西1989~1990年大豆平均亩产115公斤,2001年亩产达181公斤,11年平均单产提高66公斤。如果我国大豆平均亩产提高50公斤,则1.4亿亩大豆可年增加总产700万吨。  相似文献   

7.
<正> 襄汾县是国家确定的优质棉基地县之一,在连续5年突破50公斤大关的基础上,1989年全县13万亩棉花,平均亩产达到75公斤,比亩产最高的1986年65.35公斤提高14.8%,比1988年亩产50.5公斤增长48.5%。同时,品级也有了明显提高。据测定,1989年全县平均品级为1.48级,比“六五”期间提高1.5级,比1986—1988年三年平均品级提高1.05级。  相似文献   

8.
<正> 目前在玉米种子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制种单产低、成本高、收益小、质量差的现象。因此,进一步提高玉米制种产量,保证种子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赞皇县种子公司,实行“夏播玉米制种增产配套技术”,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都得到明显的提高。1988年6600亩玉米制种田平均亩产164.9公斤,1989年5400亩平均亩产2361公斤,比最高的1985年亩增产14.9%。其中冀单17号3560亩,亩产222.8公斤,掖单四号1680亩,亩产254.2公斤。在全省种子质量鉴定中三次被评为质量第一名。  相似文献   

9.
<正> 素有薯乡之称的卢龙县木井乡,应用甘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打破了甘薯单产一直在1500公斤左右徘徊的局面,1992年全乡13600亩甘薯平均亩产达到2501公斤,当年成为河北省万亩甘薯高产第一乡。现将其综合配套技术介绍如下: 一、把好四关 1、育秧关,达到“三保”。 一保时间。根据本地的自然气候条件,5月上旬为栽秧适期,故保证在4月初育秧,4月底开始拔  相似文献   

10.
闽清县桔林乡旱地面积大,望天田多,以往由于用常规方法种植甘薯,病虫多,产量低,经济效益差。近年来我们实施甘薯“五改”栽培技术,使产量翻番。3年来全乡年推广甘薯“五改”1000亩,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春薯一般亩产鲜薯3500公斤,比常规栽培亩产1750公斤,亩产翻一番。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11.
1999年,我们在5个行政村示范推广种植了百余亩地膜覆盖栽培的苏薯8号甘薯,平均亩产鲜薯3342公斤,比露地栽培亩增产1190公斤。现将有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馆陶县南徐村乡颜沃头村,自1992~1996年搞起了小麦亩产500公斤以上的大面积示范田,连续五年来的平均亩产都接近或超过500公斤。1996年,该村1120亩小麦示范田平均亩产513.7公斤,其中6.5亩高产田的平均亩产达551.82公斤,从而成为全县千亩小麦亩产超千斤的典型示范村。其主要经验是: 一、选用良种 种子包衣 优良品种是增产的内因,是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经对比试验,确定以高产、早熟、抗病、抗倒的冀  相似文献   

13.
豫粳四号麦茬稻亩产500公斤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伊川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其中麦茬稻面积占85%左右,而单产一直徘徊在300公斤左右。自1988年引进豫粳四号以来,经大面积试验示范,平均亩产比68—11亩增产130—150公斤,出现了大量麦茬稻亩产超500公斤地块,最高亩产达602公斤,使我县水稻平均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502公斤。在栽培技术上,  相似文献   

14.
国营旺茂农场于1986年5月承担区农垦局的剑麻中低产田改造试验任务,改造面积200亩,3年后亩产纤维210公斤,利润1.6万元。旺茂农场实际改造面积211.02亩,超任务11.02亩,1988年实现亩产纤维229.5公斤,超任务19.8公斤,共获利67608.70元,超任务5.6万元。  相似文献   

15.
1989年我场茶园达到面积4612亩,比1988年4184亩增加10.2%。总产干茶465吨,比1988年266吨增产74.8%。其中投产茶园1935亩,亩产干茶180公斤,比1988年127公斤提高41.7%。试产茶园2226亩,亩产干茶52.5公斤,比1988年34.5公斤提高53.1%。茶叶生产的好收成,涌现出一批高产单位和个人:平均亩产干茶200公斤以上的生产从  相似文献   

16.
<正> 为解决发展西瓜生产与粮油争地的矛盾,满足城乡人民生活的需要,我们于1986年在甘薯、花生沟里提前套种西瓜,采用双膜覆盖栽培获得成功.在不影响甘薯、花生产量的前提下,利用甘薯、花生封垅前的时间和空间,增收一季西瓜,效益显著.到1988年示范推广3500亩(其中甘薯套种西瓜2000亩,花生套种西瓜1500亩),平均亩产西瓜1500~1800公斤,比甘薯、花生单作平  相似文献   

17.
南通地区的春玉米,历年来实行间套复种。东部沿海旱作地区,春玉米以间作夏大豆夹种赤豆为主,部分间作甘薯和秋大豆;西部高沙土和部分稻区,春玉米以复种后季稻为主,部分复种胡萝卜、大头菜和大白菜等晚秋作物。近几年来,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发展了一部分春玉米间作秋花生的种植方式。据启东县1985年对11个乡46家农户的典型调查,26.34亩秋花生,平均亩产102.8公斤,春玉米亩产436.7公斤,加上夏粮,全年粮食亩产达600公斤以上;1986年又调查了33家农户,11.3亩秋花生,平均亩产124.5公斤,  相似文献   

18.
连云港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无霜期长,小麦生长期间光照充足、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是本省小麦高产区之一。为了探索小麦高产栽培的途径与技术,我市自1978年以来进行了38块田的小面积高产试验,有14块田32.83亩平均亩产达611.4公斤,其中1984年东海县农科所1.208亩泗阳936亩产641.4公斤,1988年赣榆县赣马良种场2.05亩枣庄20-24亩产663.8公斤,1989年东海县石榴乡农技站2.077亩临沂85-14亩产699.26公斤。这些小面积的高产经验,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遵化市甘薯常年种植面积5 000亩,平均亩产2 500公斤。现将遵化市甘薯生产具体情况报告如下:1甘薯产业基本情况近年来遵化市甘薯种植品种主要有烟薯25、济薯26、普薯32、冀薯98。大部分采用起垄栽培。常年栽培面积5 000亩,平均亩产2 500公斤,总产1.3万吨,其中60%销往北京新发地市场,15%本地消耗。主要生产成本包括种苗费、化肥农药费、机械费、人  相似文献   

20.
<正> 魏县地处河北省最南端,属黄淮海冬麦区,常年种麦65万亩左右。以往由于栽培技术不配套,小麦产量一直在150公斤左右徘徊。自1988年全县推广小麦模式化栽培技术以来,取得大幅度持续稳定增产。全县小麦亩产在前三年(1986—1988年)平均165公斤的基础上,1989、1990、1991年分别达到202公斤、206公斤、和212公斤。三年累计增产小麦7497.8万公斤。在全省推广小麦模式化栽培技术活动中,魏县被省政府评为三年累计亩产超百斤的先进县之一。现将主要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