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选用28日龄泰和乌骨鸡135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半),饲养至12周龄.在5~8周龄3个处理组日粮酪氨酸水平分别为0.424%、0.566%和0.708%,在9~12周龄3个处理组日粮色氨酸水平分别为0.402%、0.521%和0.640%.结果表明:(1)在5~8周龄,泰和乌骨鸡平均日增重随日粮酪氨酸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P<0.05),但酪氨酸水平对料重比和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泰和乌骨鸡胸肌黑色素含量随日粮酪氨酸水平的提高极显著增大(P<0.01),但腿肌和皮肤黑色素含量未受酪氨酸水平影响(P>0.05).(2)在9~12周龄,日粮酪氨酸水平对泰和乌骨鸡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胸肌和腿肌黑色素含量(P<0.05),而对皮肤黑色素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在3个处理组中,高酪氨酸水平组的胸肌和腿肌黑色素最高.在本试验的酪氨酸水平范围内,提高日粮酪氨酸水平可促进泰和乌骨鸡组织黑色素沉积而不影响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供给水平和比例对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和组织黑色素含量的影响.选用612只1日龄泰和乌骨鸡,随机分成17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公母各占1/2),饲养至4周龄.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建立日粮三种氨基酸水平与泰和乌骨鸡日增重和组织黑色素含量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得出0~4周龄泰和乌骨鸡分别取得最大日增重和组织黑色素含量时日粮三种氨基酸适宜供给量和比例模式.结果表明,日粮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供给水平和比例显著影响泰和乌骨鸡日增重和胸肌、腿肌黑色素含量(P<0.01),且泰和乌骨鸡取得最大日增重和组织黑色素含量时日粮三种氨基酸最适水平和比例模式各不相同.当日粮氨基酸含量分别为酪氨酸0.79%、苯丙氨酸1.06%和色氨酸0.13%,三者比例模式为Tyr:Phe:Trp=85:113:14(相对于日粮Lys含量的比值,Lys定为100)时,可取得最大日增重5.81 g/d;而当日粮三种氨基酸含量分别为酪氨酸0.81%、苯丙氨酸1.14%和色氨酸0.13%时,胸肌黑色素含量可取得最大值3.73%,三者最佳比例模式为Tyr:Phe:Trp=87:121:14.因此,通过调节日粮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供给水平和比例可改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以及体内黑色素的沉积.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硒添加水平对5~8周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及组织黑色素含量的影响。选用5周龄初始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的乌骨鸡216只(公母各半),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随机分成6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10、.3、0.5、0.70、.9 mg/kg硒的试验日粮,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试验期为4周。结果表明:日粮添加0.5 mg/kg硒显著降低泰和乌骨鸡料重比(P<0.05),显著提高日增重(P<0.05)。肝脏、肾脏、胸肌和皮肤黑色素含量随硒添加水平的提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当日粮硒添加水平为0.5 mg/kg时,肝脏和胸肌黑色素含量达到峰值,当日粮硒添加水平为0.3 mg/kg时,肾脏和皮肤黑色素含量达到峰值。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添加硒可改善5~8周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和提高组织黑色素含量,且日粮硒适宜添加水平为0.3~0.5 mg/kg。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利用组织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观察不同日粮酪氨酸水平对固原乌鸡组织中黑色素与相关酶的影响。选用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4周龄固原乌鸡15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试验鸡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0.4%、0.6%、0.8%的L-酪氨酸。试验期8周。结果显示:5组乌鸡组织的黑色素分布情况一致。与对照组相比,0.8%酪氨酸组固原乌鸡的肺脏、气管、腹部皮肤与回肠组织中黑色素颗粒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各组乌鸡肝脏中均未观察到黑色素颗粒。与对照组相比,0.4%酪氨酸组乌鸡皮肤、胸肌、小肠中酪氨酸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0.6%酪氨酸组、0.8%酪氨酸组乌鸡皮肤、胸肌、小肠、肝脏与血清中酪氨酸酶的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0.2%酪氨酸组固原乌鸡胸肌中黑色素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0.4%~0.8%酪氨酸组乌鸡皮肤、肝脏、胸肌、小肠中黑色素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0.4%~0.8%酪氨酸组固原乌鸡血清中促黑素细胞激素活性显著提高(P<0....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添加剂对泰和乌骨鸡体内黑色素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根据乌骨鸡的生理特点,选用以何首乌、黑芝麻、血余炭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草药,由人药乌发丸的配方加以改进,制成本试验用的3种复方中草药添加剂,探讨中草药添加荆对乌骨鸡体内黑色素含量的影响.选用1日龄的泰和乌骨鸡,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基础日粮+1%Ⅰ号中草药)、试验Ⅱ组(基础日粮+1%Ⅱ号中草药)和试验Ⅲ组(基础日粮+1%Ⅲ号中草药),共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共180只.分0-4周龄、5-8周龄、9-12周龄3个阶段,通过饲养试验、屠宰实验,研究各不同中草药添加剂对泰和鸟骨鸡体内黑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4周龄时试验组各组织(胸肌、腿肌和皮肤)中黑色素舍量均比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4周龄和12周龄时不同组织间黑色素舍量差异显著(P<0.05),但8周龄时不同组织间黑色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除8周龄试验Ⅱ组的皮肤及12周龄时试验Ⅱ组的腿肌黑色素含量略低于对照组外,其他试验组各组织中黑色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各周龄不同中草药添加剂组间组织黑色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添加荆与不同组织问的互作效应也不显著(P>0.05).(2)胸肌黑色素含量在不同周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中草药添加剂组胸肌黑色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不同添加剂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周龄间腿肌黑色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12周龄黑色素含量显著低于4周和8周龄,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周龄间皮肤黑色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12周龄黑色素含量显著低于4周龄,各处理组问差异不显著(P>0.05).所有组织黑色素含量随日龄的增大而运渐减少,且不同添加剂与不同周龄闻的互作效应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添加水平对5~8周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及组织黑色素含量的影响。选用29日龄泰和乌骨鸡27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鸡饲喂在基础饲粮(铜含量为4.77 mg/kg)中分别添加0、5、15、30、60、125 mg/kg铜的饲粮,饲养至56日龄。结果表明:饲粮添加适量铜可显著影响5~8周龄泰和乌骨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5),且在30 mg/kg时生产性能达到最佳。饲粮添加适量铜可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血清、肝脏、肾脏、皮肤及肌肉的黑色素含量及酪氨酸酶活性(P<0.05或P<0.01),并呈现出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的趋势。当饲粮铜添加水平为30 mg/kg时,血清和组织酪氨酸酶活性及组织黑色素含量达到峰值。由此可知,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铜可提高生产性能和组织黑色素含量,其适宜添加水平为30 mg/kg。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色氨酸水平对5~8周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确定泰和乌骨鸡日粮适宜色氨酸水平。选用28日龄泰和乌骨鸡81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鸡(公母各半),饲养至12周龄。在5~8周龄3个处理组日粮色氨酸水平分别为0.133%、0.165%和0.197%,在9~12周龄3个处理组日粮色氨酸水平分别为0.130%、0.157%和0.184%。试验结果表明:在5~8周龄,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各组间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0.165%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0.133%和0.197%组(P<0.05),0.165%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0.197%组(P<0.05),但与0.133%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9~12周龄,日粮色氨酸水平对泰和乌骨鸡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和平均日采食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各项指标,泰和乌骨鸡在5~8周龄和9~12周龄日粮适宜色氨酸水平分别为0.165%和0.130%。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酪氨酸水平对1~4周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血清及组织中游离酪氨酸含晕和组织黑色素含量的影响.选用1日龄泰和乌骨鸡270只,随机分成6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饲养至4周龄.6个处理日粮酪氨酸水平分别为0.38%、0.58%,0.78%、0.98%、1.18%和1.38%.结果表明:随日粮酪氨酸水平的提高,泰和乌骨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提高,料重比降低,当日粮酪氨酸水平为1.18%时平均日增重达到最高、料重比达到最低,1.18%水平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其他各水平组(P<0.01),其料重比极显著低于除0.78%水平组和0.98%水平组之外的其他各水平组(P<0.01);泰和乌骨鸡血清及组织中游离酪氨酸含量随日粮酪氨酸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当日粮酪氨酸水平为1.18%时游离酪氨酸的含量达到最高,且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其他各水平组(P<0.01或P<0.05);泰和乌骨鸡组织中黑色素含量随着日粮酪氪酸水平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心脏、肌肉、皮肤中黑色素的含量在1.18%水平时达到最高且与其他各水平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肝脏组织中黑色素的含量在0.98%水平达到最高,也与其他各水平组差异极显著(P<0.01).山此可知,在一定的酪氨酸水平范围内,提高日粮酪氨酸水平可提高泰和乌骨鸡血清及组织中游离酪氨酸含量、组织中黑色素的含量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钙水平对43~63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胫骨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探讨43~63日龄黄羽肉鸡的钙需要量。试验选用43日龄快长型岭南黄羽肉公鸡1 200只,按体重均衡原则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处理1(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钙水平为0.40%。处理2~6(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石粉,使钙水平分别为0.55%、0.70%、0.85%、1.00%和1.15%的试验饲粮。其他营养水平各处理基本一致。试鸡自由采食与饮水。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不同饲粮钙水平显著影响试鸡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1.00%钙水平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55%、1.15%钙水平组(P<0.05),而与0.85%钙水平组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饲粮钙水平对试鸡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2)不同饲粮钙水平对试鸡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无显著影响(P>0.05);0.55%钙水平组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P<0.05);0.55%组腹脂率显著低于0.85%和1.00%钙水平组(P<0.05)。3)不同饲粮钙水平对试鸡胫骨鲜重和脱脂胫骨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0.85%钙水平组试鸡胫骨折断力和胫骨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不同饲粮钙水平对试鸡血清钙、磷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5)不同饲粮钙水平对试鸡宰后胸肌肉色和pH无显著影响(P>0.05)。0.85%钙水平组剪切力值显著低于对照组、0.55%钙水平组(P<0.05),0.70%、1.00%和1.15%钙水平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15%钙水平组试鸡滴水损失率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55%钙水平组(P<0.05)。以作为评价钙需要量敏感指标的生长性能和胫骨性能为依据,通过回归分析估测得到43~63日龄黄羽肉鸡获得最大平均日采食量和最大胫骨折断力所对应的饲粮钙需要量分别为0.77%和0.85%。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研究饲粮钙水平对5-8周龄怀乡鸡体尺性状及屠宰性能的影响,筛选反映怀乡鸡饲粮钙营养水平的敏感指标,以确定该阶段怀乡鸡饲粮中钙的适宜水平。选取160只健康、体重相近的4周龄怀乡鸡,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公母各半。试验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各组钙含量分别为0.75%、0.85%、0.95%、1.05%和1.15%;除钙水平外,其他营养成分含量一致,试验28天。结果表明:饲粮钙水平对5-8周龄怀乡鸡的骨盆宽、胸深和胸肌率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其它体尺指标及屠宰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钙水平的增加,骨盆宽、胸深和胸肌率的最佳拟合曲线分别呈二次曲线、二次折线和二次曲线变化,据此得出5-8周龄怀乡鸡饲粮钙的适宜水平为0.81%~1.00%。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添加水平对 1~28日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和组织黑色素含量的影响。选用 1日龄泰和乌骨鸡 270只,随机分成 6组,每组设 3个重复,每个重复 15只鸡。试验鸡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铜含量为 4.75mg/kg)中添加 0、5、15、30、60、125mg/kg铜的饲粮,饲养至 28日龄。结果表明:饲粮铜不同添加水平对 1~28日龄泰和乌骨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适量添加可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其血清、肝脏、肾脏、皮肤及肌肉的黑色素含量、酪氨酸酶活性(P<0.05或 P<0.01),并呈现出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的趋势。当饲粮铜添加水平为 30mg/kg时,泰和乌骨鸡血清和组织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含量达到峰值。由此可知,玉米 -豆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铜可提高泰和乌骨鸡组织黑色素含量,其适宜添加水平为 30mg/kg。  相似文献   

12.
生长前期丝羽乌骨鸡饲粮适宜能量、蛋白水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两因子设计 ,以1日龄丝羽乌骨鸡504只为材料 ,进行饲养试验结合代谢试验考察了饲粮代谢能(ME)、粗蛋白质(CP)对生长前期(0~8周)丝羽乌骨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通过饲粮营养调控可显著改善生长前期丝羽乌骨鸡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 ,ME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各阶段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饲料转化率(FCR) ,CP显著影响3周龄前的生产性能指标(P<0.05) ,二者互作影响不显著(P>0.05) ;增加营养素摄入量有利于改善丝羽乌骨鸡对营养素的表观利用率。推荐3周龄前饲粮ME为13.40MJ/kg、CP为20 % ,整个生长前期(0~8周)推荐使用ME为12.35MJ/kg、CP为18 %饲粮以获得较好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急性热应激对泰和乌骨鸡胸肌酪氨酸酶基因表达及黑色素含量的影响。选取144只42日龄泰和鸟骨鸡.随机分为2组:即常温对照组和急性热应激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结果表明,急性热应激极显著地提高了热应激12h时泰和乌骨鸡胸肌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P〈0.01),并具有提高其热应激24h时的表达量的趋势(P〉0.05),对其恢复常温后24h、6d、20d的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急性热应激极显著地降低了热应激24h时泰和乌骨鸡胸肌黑色素的含量(P〈0.01)。并具有降低其热应激12h时黑色素含量的趋势(P〉0.05),极显著地提高了其恢复常温后24h时胸肌黑色素的含量(P〈0.01),对其恢复常温后6d、20d的黑色素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蒙脱石对采食天然黄曲霉素毒素B1(AFB1)污染花生粕型饲粮的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的影响,确定蒙脱石作为霉菌吸附剂的饲用效果。选用288只1日龄爱拔益加(AA)健康公雏,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正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负对照组饲粮用自然霉变花生粕(含AFB11 284.21μg/kg;前期、后期饲粮分别添加8.8%和12.0%)替代部分豆粕,试验组分别在负对照组饲粮中添加2.0 g/kg的天然或改性蒙脱石。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正对照组相比,霉变花生粕显著降低了肉仔鸡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42日龄胸肌率和腿肌率以及血浆蛋白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料重比和免疫器官指数(P0.05)。2)与负对照组相比,天然或改性蒙脱石均显著提高了肉仔鸡ADG、ADFI及血浆蛋白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免疫器官指数(P0.05)。3)与天然蒙脱石组相比,改性蒙脱石显著提高了肉仔鸡ADG及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胸腺指数(P0.05)。综上,AFB1污染的霉变花生粕能降低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蒙脱石能缓解AFB1引起的不良影响,改性蒙脱石作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泰和乌骨鸡和鸡药用价值、滋补作用及生产性能 ,研究了益生素、寡果糖、糖萜素和中草药制剂等抗生素替代品对泰和乌骨鸡十二指肠内容物中a -淀粉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 ,① 5周龄时 ,与对照组相比 ,a -淀粉酶活性 :寡果糖组和糖萜素组均呈显著提高 (P <0 0 5 ) ,益生素组和中草药组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无显著差异 ;胰蛋白酶活性 :有显著提高 (P <0 0 5 )的是益生素组、寡果糖组和糖萜素组 ,中草药组有提高的趋势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 )。② 10周龄时 ,a -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呈显著提高 (P <0 0 5 )的有寡果糖组、糖萜素组和中草药组 ,益生素组比对照组有提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16.
选用 9周龄和 12周龄泰和丝毛乌骨鸡各 12 0只 (雄、雌各 6 0只 ) ,采用代谢试验测定了不同性别泰和丝毛乌骨鸡对鱼粉、豆粕、菜籽粕和棉仁粕 4种常用蛋白质饲料的氨基酸真消化率。并分析了性别与周龄对泰和丝毛乌骨鸡氨基酸真消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泰和鸡内源氨基酸排泄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选用4只去盲肠泰和公鸡 ,以无氮日粮法和绝食法测定了泰和鸡的内源氨基酸排泄量。结果表明 :除赖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外 ,无氮日粮法其它氨基酸测值极显著(P<0.01)或显著地(P<0.05)高于绝食法 ,无氮日粮法氨基酸总量极显著高于绝食法(P<0.01)。综合前人及本试验结果 ,建议采用无氮日粮法测定鸡内源氨基酸排泄量  相似文献   

18.
泰和鸡早期(0~12周龄)内脏器官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0日龄泰和鸡3 10只(其中10只于0日龄屠宰)随机分成6组,每组5 0只(公母各半) ,喂以同一日粮饲养至12周龄。每隔2周对泰和鸡进行称重,每组随机抽取公母鸡各1只(共1 2只)进行屠宰解剖,测定各内脏器官的重量。结果表明,内脏器官的发育峰期在8周龄以前,但各内脏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不一致。心脏、肝脏、肺、腺胃、胰腺、小肠的发育早于其他内脏器官的发育,全消化道、小肠、肌胃、胰腺、肝脏的发育早于体重的发育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营养水平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和性成熟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432只1日龄商品代北京油鸡随机分配到高、中和低3种营养水平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6只鸡,自由采食、饮水。饲粮按中速黄羽肉鸡的饲养标准分为3个阶段(1~5周、6~9周和10~13周),每个阶段在保持蛋白质与能量比值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设置高、中和低3种营养水平。结果表明,1~5周,低营养水平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极显著低于中、高营养水平组(P0.01);中营养水平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低营养水平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低营养水平组(P0.05)。饲粮营养水平对肉品质未表现出显著影响(P0.05)。高营养水平组母鸡鸡冠重和鸡冠长度极显著高于中、低营养水平组(P0.01),鸡冠高度显著高于中、低营养水平组(P0.05),高营养水平组有促进卵巢重的趋势(P=0.08)。饲粮营养水平对公鸡性成熟指标未表现出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对于中速型黄羽肉鸡,中营养水平的饲粮能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高营养水平的饲粮能促进母鸡性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