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曲病主要危害水稻穗部的单个谷粒,一般情况下稻曲病的田间穗发病率在5%~15%;单穗病粒在10粒以下,产量损失3%~5%,严重时田间病穗率可达40%以上,单穗病粒数多达10~30粒,可造成产量损失8.7%~45.7%。通过不同时期接菌诱发试验,得出水稻破口前7~10d是稻曲病菌侵入的敏感期;在不同药剂、不同时期施药防治试验中得出水稻叶枕平后5~7d防治效果最好。据此提出对单季晚粳稻稻曲病可选用稻曲清、瘟曲克星等药剂在水稻叶枕平后5~7d进行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2.
稻曲病的病原是稻绿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它喜欢低温、多雨、日照少、雾大露水重等天气,在这种天气下稻曲病发生严重。这种病菌的寄主有水稻、玉米、野生稻以及马唐属的水社黍等禾本科作物。稻曲病对水稻的危害极大,一般发病率可以达到3%-5%,严重的达到30%以上,减产可以达到20%-30%。1.危害症状:稻曲病在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只危害谷粒。每穗上的病谷少则1-2粒,多的可达40-50粒。病菌在  相似文献   

3.
稻曲病能使水稻谷粒产生稻曲球而影响产量,稻曲球上的毒素不但影响种子发芽,而且对人畜有致畸作用,严重影响了水稻的品质和产量。加强该病的防治,对提高水稻产量及品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正>一、稻曲病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稻曲病多称为"乌米",又称青粉病、绿黑穗病、谷花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故又名丰收果。近年来,在各地稻区均有发生,因本病原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发生危害不断扩大,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危害程度越来越重。此病虽然对产量影响不大,一般减产5%~10%。但是该病的病原菌含有色毒素,不仅降低稻米品质,而且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害。1、症状识别稻曲病只发生于穗部,一般在水稻开花至乳熟期发病,主要在水稻抽穗至扬花期感病,危害穗上部分谷粒,少则每穗1~2粒,  相似文献   

5.
稻曲病俗称丰收果、青粉病、谷花病,是水稻穗期的重要病害,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粳稻化、大穗化及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的推广和氮肥施用水平的提高,在我国发生呈加重趋势。稻曲病发病后,不仅影响水稻产量、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而且,病原菌附着在稻米上污染谷粒,严重影响品质。该病危害穗部,一般每穗有病粒1~5粒,严重的可达20--30粒。病粒附近的谷粒粒重下降,秕谷增加,减产可达20%~30%。此外,稻曲含有对人、畜有害的毒素,用混有稻曲病粒的稻谷饲养家禽,可引起家禽慢性中毒,造成内脏病变,严重中毒时,甚至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稻病害种类较多,约有40余种,常年发生较重的病害有以下几类。稻瘟病种子带菌和病稻草是水稻播种后的主要病源。水稻不同生育期感病,造成不同的发病症状,常称为苗稻瘟、叶稻瘟、节稻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等。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匀发生。  相似文献   

7.
水稻稻曲病及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水稻稻曲病 1、症状识别 稻曲病只发生于穗部,一般在水稻开花至乳熟期发病,主要在水稻抽穗至扬花期感病,危害穗上部分谷粒,少则每穗1~2粒,多则每穗10多粒.初发病的病粒大小、形状与健粒基本相同,病粒色泽稍带黄色,有充实感,不透光,剥开颖壳,可见白色絮状物.病菌孢子多在破口期进入,在颖壳内生长,初时受侵害谷粒颖壳稍张开,露出黄绿色的小型块状突起,后逐渐膨大,将颖壳包裹起来,形成比正常谷粒大3~4倍的菌块.菌块近球形,颜色逐渐变为黄绿或墨绿色,墨绿色菌块表面光滑,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孢子).  相似文献   

8.
临沂市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稻曲病成为临沂市水稻后期主要病害,直接影响水稻产量、品质及销售价格,通常发病的田块可减产10%~15%,严重的田块可达30%。另一方面,病粒含有毒物质及致病色素,严重影响米质,人、畜食用后影响健康。据课题组调查,其发生危害程度主要与水稻生育期、气候、施肥水平、菌源量等因素有关,成为水稻减产的重要病害。本文作者介绍了稻曲病危害症状及发生特点,分析了该病发生、流行的原因,提出以抗病品种、农业防治为基础,加强药剂防治的措施,以期为水稻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深蓝杀菌剂对水稻稻曲病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毅 《农村科技》2012,(5):40-41
稻曲病俗称谷黄,在水稻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只危害谷粒。每穗上的病谷少则1~2粒,多的可达40~50粒。感染稻曲病使稻谷千粒重、产量下降,秕谷、碎米增加,出米率、品质降低。目前化学防治药剂主要有戊唑醇、噻呋酰胺、嘧菌酯、井冈霉素、咪鲜胺等,其中以噻呋酰胺、嘧菌酯、咪鲜胺的防效最突出。  相似文献   

10.
70年代以来,水稻稻曲病在长江中下游稻区普遍发生,到90年代后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该病可感染籼、粳、糯稻,杂交晚稻发病尤为严重.受稻曲病为害的水稻除减产10~30%外,还会引起粒重下降、秕谷增加,影响稻米品质.为筛选有效防治水稻稻曲病的药剂,1999年我们引进3种防治水稻稻曲病的农药新品种,以25%多菌灵可湿粉为对照药剂,于水稻破口期前后进行防治水稻稻曲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1.
稻曲病俗称“灰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该病只发生于穗部,病菌侵染谷粒后,形成淡黄色或黄绿色的小菌球,菌球逐渐膨大,变成比谷粒大几倍的黑绿色的菌球。在稻穗上肉眼明显地看到一颗颗玉米粒大的墨绿色或橄榄色粉包(孢子座和厚垣孢子)。  相似文献   

12.
一、稻曲病1、危害症状稻曲病在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主要在水稻抽穗扬花期感病,为害穗上部分谷粒,少则每穗1~2粒,多则每穗10多粒。病菌孢子多在破口期进入,在颖壳内生长,初时受侵害谷粒颖壳稍张开,露出黄绿色的小型块状突起,后逐渐  相似文献   

13.
章守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4,(10):2952+2955-2952,2955
[目的]筛选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的有效药剂。[方法]研究32.5%阿米妙收悬浮剂、24%噻呋酰胺(满穗)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水分散粒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2%井·腊芽(纹曲清)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的防治效果。[结果]5种试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为63.86%~85.22%,对水稻穗颈瘟的病指防效在为36.60%~81.88%,对水稻稻曲病的病指防效在48.91%~73.48%。[结论]32.5%阿米妙收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有较好的综合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稻曲病是水稻抽穗扬花期极易感染的病害,直接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通常发病的田块可减产10%~15%,严重的田块可达50%。另一方面,稻曲病病菌会严重污染粮食,人、畜食用后影响健康。掌握稻曲病的发病规律,弄清其发病原因,因地制宜采取防治措施,是减少水稻产量损失,提高水稻品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正>稻曲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绿核菌属绿核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穗期病害,别名青粉病、伪黑穗病,属真菌类病害.多发生在水稻收成好的年份,是我市近年来水稻经常发生的主要病害.一、水稻稻曲病的危害随着优质稻的推广,我市近几年来稻曲病发生较为严重,尤其在水稻收成好的年份容易发生.稻曲病是水稻生长后期在穗部发生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上部谷粒,形成墨绿色或黄色粉团,造成水稻结实率、千粒重明显下降,产量显著降低.更为严重的是污染稻谷,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开展230g/L醚菌·氟环唑悬浮剂防治水稻稻曲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30g/L醚菌·氟环唑悬浮剂对水稻稻曲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第2次施药后25d,对稻曲病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达87.95%和90.97%以上,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和125g/L氟环唑悬浮剂处理防效,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增产效果较明显。推荐在水稻稻曲病发病前,于水稻破口前10d第1次施药,齐穗期第2次施药,建议230g/L醚菌·氟环唑悬浮剂的商品用量为645~810mL/hm~2。  相似文献   

17.
<正>水稻稻曲病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该病只发生于水稻穗部,为害部分谷粒。近年来,随着超级稻和优质稻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稻曲病已成为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之一。一般田块病穗率5%~10%,最高田块病穗率40%以上。目前,市场上防治稻曲病的药剂品种不多,也无特效药  相似文献   

18.
稻曲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水稻穗部病害,近年来稻曲病发生加重,并上升为水稻主要传染病害。因此要于水稻破口前9天施用4种药剂防治稻曲病,结果表明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这两种效果好且持效期长的杀菌剂对水稻稻曲病的综合防效均优异,生产上建议推广使用。水稻破口前不同时间施用几种药剂防治稻曲病,结果表明,水稻稻曲病的防治适期选择在破口前5-14天,该时间段内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8.7%丙环·嘧菌酯这两个高效药剂对稻曲病的综合防效优异且比较稳定,是理想的稻曲病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19.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筛选防治水稻稻曲病高效安全药剂,明确不同杀菌剂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开展10%嘧菌酯微囊悬浮剂、70%氟环唑水分散粒剂、45%丙环唑水乳剂、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430 g/L戊唑醇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0%井冈·枯芽菌可湿性粉剂和1%蛇床子素水乳剂等8种常用杀菌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8种供试杀菌剂对水稻稻曲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化学杀菌剂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生物类杀菌剂,其中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用量168.75 g/hm2处理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为84.1%,对水稻的保产率达8.2%。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但应注意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以延缓稻曲病菌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20.
<正>水稻稻曲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该病发生后一般可减产5%~10%,不但影响产量,而且病粒含有毒物质及致病色素,严重影响米质,降低商品率。近年来,水稻稻曲病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程度逐渐加重。A稻曲病早期发病症状表现不明显,农民很容易忽视,从而错过防治的最佳时期,水稻生长后期稻曲病表现明显时盲目用药,不仅防治没有效果还造成稻米品质下降,食用后影响健康。为了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稻曲病的危害和蔓延,确保水稻高产、优质,现将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