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为更好地了解开拓国外茶叶市场,加强与俄罗斯等国家同行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进一步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推进我省茶产品走出去。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组织了会员、相关茶品牌企业、茶叶生产加工及贸易企业家等50多人于9月7日至15日赴迪拜/俄罗斯进行茶经贸、市场及文化考察。9月9日,考察团一行人在俄罗斯莫斯科,与俄罗斯咖啡茶叶协会举办了中俄茶文化品鉴交流会,俄罗斯  相似文献   

2.
茶作为文化传播一项基本载体,又与文化积极融合。我国茶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我国茶文化中融合了儒家、佛教、道家的思想,独具特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在俄罗斯语言文化中,茶文化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发扬俄罗斯文化发挥着积极的效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在俄罗斯语言文化中茶文化的有效传播,这对于大力促进俄罗斯文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及文化自信。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肯定与坚持,是新时期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文化建设的新要求。中国和俄罗斯是友好邻邦,一直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中俄罗斯的茶文化就起源于中国,通过分析、研究俄罗斯茶文化的特点可以进一步推进我国文化自信构建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国际茶讯     
《茶世界》2016,(10)
正俄罗斯9月17日,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举办第十届世界大学生文化节,中国茶文化专家在现场普茶。3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茶香中感受中国的文化魅力。日本8月30日,日本农林水产省发表2016年春摘茶的生产统计数据,针对六个主要产地(静冈县、鹿儿岛县、三重县、京都府、奈良县、埼玉县)的粗制茶产量,比去年减少了25000吨,这是由于采摘春茶前的气候灾害及农民生产意愿低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正>5月23日,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茶文化产业委员会(简称"中茶委")成立大会暨2015中国茶文化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常务副主席梁鑫华、副主席汪建德、陆耀儒、常丕军及协会各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印尼、俄罗斯等国相关机构代表,茶文化产业有关专家学者、茶农茶商代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文学与茶文化机制之间的深度融合,在让我们具体感知茶文化深厚内涵的同时,也实现了俄罗斯自身茶文化的丰富提升。当然,在整个俄罗斯文学中,也让我们对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大众生活形成了深度理解。本文拟对俄罗斯饮茶文化的进行具体分析,结合俄罗斯文学的整体特点,进而探究俄罗斯文化与当地茶文化的整体融合表现。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举办期间,为借助奥运会全面展示中国风采,中国奥组委在俄罗斯索契珍珠酒店设置了"中国之家",冬奥会开幕以来,出席2014冬奥会的各国元首及国际奥组委官员陆续前往参观。2月11日下午在"中国之家"举办的"中国书画文化日"活动现场,滇红集团董事长王天权应邀做了"红茶——中国文化使者"的主题演讲。王天权表示,云南滇红集团与世界体育盛会之缘源远  相似文献   

8.
王蓓  薛芳纯 《福建茶叶》2016,(12):333-334
俄罗斯茶文化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茶文化是从我国传入,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俄罗斯民族特有的茶文化。本文通过对俄罗斯茶文化的历史发展阶段的研究,寻找茶文化的发展脉络;对俄罗斯饮茶习惯的特点进行研究,发现茶文化的本土化发展成果;最后对茶炊的特点概述,掌握茶文化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9.
东欧地区与俄罗斯地区的天然地理优势,加上悠久的文化传播历史,决定了我们在研究俄罗斯文学发展的具体状况时,需要从文化与文学作品发展之间的关联认知出发,通过深度分析,不难看出东欧茶文化不仅为俄罗斯文学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素材,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深层次的成熟理念。本文拟从茶文化与文学机制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入手,结合东欧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和发展历程分析,通过系统化分析俄罗斯文学发展的具体展现状况,从而探究东欧茶文化对俄罗斯文学发展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苏泰安 《福建茶叶》2024,(4):185-187
茶文化在我国历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在中国,茶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发展中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茶文化。茶在十七世纪传入俄罗斯,并受到贵族们的钟爱,俄罗斯茶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融入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元素(例如茶炊文化),从而形成了自身的文化底蕴以及发展方向。本文以中国和俄罗斯的跨文化交流为基础,从中俄茶文化的历史、中俄茶具以及饮用方式、中俄茶文化交流三方面对中俄茶文化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这三方面的对比研究,使我们了解到中俄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以期促进两国人民的学习交流,减少在中俄交流中存在的文化障碍。  相似文献   

11.
茶文化与语言和文化教学的融合,更易于促使教师不断形成教学反思,对俄罗斯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策略偏误的诱发原因形成正确的认识。本文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提出更具有现实适应性的教育新主张,具有指导性的建议。教师需注重增强俄罗斯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自信心,令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同时,通过导入跨文化交际理念、构建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交流情境,全面提升俄罗斯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是茶文化的鼻祖,16世纪,中国的喝茶开始传入东欧国家和俄罗斯地区。东欧国家,从地理位置上看首要包含的是前俄罗斯的一些国家外,还包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德国、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的饮茶文化以饮用红茶为主,一般红茶中配牛奶或者柠檬,在逐渐的饮茶习惯中,形成一定规模的西方饮茶文化。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很多文学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和茶文化相关的内容,本文就东欧茶文化与俄罗斯语言的文学发展的关联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马铃薯育种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2年 11月 2 0日至 12月 2 0日 ,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育种代表团在俄罗斯洛耳赫全俄马铃薯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关于马铃薯抗晚疫病育种、高淀粉育种及食品加工型马铃薯抗低温糖化育种的学习和考察。我们感到俄罗斯的马铃薯育种开展的比较系统 ,基础较好 ,许多经验可供借鉴。此外 ,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相似 ,直接引种利用也是可行的 ,为了分享我们的成果 ,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1 俄罗斯马铃薯育种的研究历史俄罗斯的马铃薯育种起于 1919年 ,当时主要的研究部门是位于莫斯科郊区的科列涅沃马铃薯试验站。 192 2年至 192 9年育成了…  相似文献   

14.
《茶世界》2010,(4)
2009年6月6日至8日,第三届国际茶业大会暨展览会在四川成都举行。国际茶叶委员会、联合国粮农组织茶叶小组、欧盟茶叶委员会以及英国、加拿大、俄罗斯、摩洛哥、日本、德国等国的行业组织和企业组团参  相似文献   

15.
访俄随笔     
陕西省科技经贸赴俄考察团一行24人于1992年9月10~23日对俄罗斯进行了为期2周的考察访问。考察团先考察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最后到距我国较近的边境城市哈巴洛夫斯克进行重点考察。大多数俄罗斯人崇拜列宁,  相似文献   

16.
于2006年9月16-26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同志任团长,和来自全国8个省市、17家茶叶企事业单位近30人,赴俄罗斯进行了考察和访问。访俄期间,中国茶叶行业代表团在莫斯科成功举办“了中国名优茶叶推介活动”,并考察了莫斯科、圣彼得堡以及索契的茶叶市场,同时与当地茶商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此外,代表团还参观了欧洲最大的食品展览会—“—莫斯科世界食品展览会”。有关情况如下:一、在俄罗斯开展的商务活动。俄罗斯是世界传统的茶叶进口和消费大国,98%的居民有饮茶习惯,85%的人高度依赖茶叶。俄罗斯曾经是我国茶叶主要的出口国之一,…  相似文献   

17.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不仅用茶解渴,还用茶来清洁心灵、体悟生命。中国茶的俄译势必会促进中国茶叶及茶文化在俄罗斯的推广和流行。由于茶是中国文化独有的产物和体现,翻译时应尽量保留原文化的民族色彩。鉴于此,在翻译与中国茶名、用水、茶具等相关的词汇时,应以直译为主,适当采用音译、音译加注或描述性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茶世界》2007,(5)
本刊讯2007年4月27日,"2007俄罗斯中国国家展国礼春茗品赏会暨北京新春茶节座谈会"在京举行。商务部领导、各级政府领导、行业协会领导、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而茶文化则是中华文化中的精髓。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茶文化不断影响着世界各国。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的邻邦,自古以来就同中国保持着密切的文化交流,而茶文化是中俄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在吸收中国茶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多角度探究中俄茶文化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两国间的文化差异,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消除文化壁垒。  相似文献   

20.
应俄罗斯农业科学院的邀请,2001年8月23~3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所长陈连江研究员和科研处副处长许群研究员赴俄罗斯考察。在俄罗斯期间,先后访问了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和全俄А.Л.马兹鲁莫夫甜菜糖业研究所,会见有关甜菜科学家,参观了甜菜育种和生物技术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和全俄А.Л.马兹鲁莫夫甜菜糖业研究所均隶属两国农业科学院,有许多共性和互补性。通过这次访问,双方本着“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目的,签署了两所今后10年科技合作协议。协议规定,为配制甜菜单粒杂交种,双方将交换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