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赣南6县稀土矿区分布及其植被恢复的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资源的开采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矿区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为此有必要开展稀土矿区的分布动态及矿区植被恢复的监测。以江西省赣州市安远、龙南、定南、全南、信丰和寻乌6县为研究区,利用Google Earth平台的高分辨率影像,目视解译稀土矿分布范围,然后以多时相Landsat遥感数据来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度,通过回溯法确定1990—2015年稀土矿开采范围的变化及矿区植被恢复状况。结果表明:稀土矿区总面积为58.23 km~2,其中定南和寻乌县的开采面积分别为18.23和16.27 km~2,分别占开采总面积的31.31%和27.94%;稀土矿开采的工艺以堆浸法为主,对地表植被破坏大;稀土开采在1990—2000年呈快速扩张趋势,在国家采取矿区管控措施后,稀土矿无序开采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2000—2005年开采面积减少,2010—2015年开采面积减少到9.21 km~2;以原地浸矿法为主开采稀土的龙南县,矿区植被恢复效果较好,其他各县的矿区植被恢复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稀土开采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兴宁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进行了专项整治。在规划治理稀土矿水土流失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对稀土矿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及危害进行了分析,并具体阐述对开采稀土矿造成的严重水土流失区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方法和措施.以此试图探索稀土矿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矿区水土流失及其控制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讨论了矿区水土流失的表现形式,提出了控制矿区,尤其是复垦区水土流失的设计方法与措施,结合案例研究介绍了生物多样性指数的矿山水土保持区适种植物品及种植方案优选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南岭黄檀和美丽胡枝子是治理矿区水土流失的好树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摸索铁矿水土流失区治理最佳树种,为今后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我们经二年多的试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黄檀,胡枝子等阔叶树种在矿区水土流失区种植成活率可达90%以上,且抗逆性强,速生快长,种植当年枝梢生长150cm以上,第二年400cm以上,平均覆盖率达80%以上,该种树枝叶茂密,根系发达,固土保水效果显,该树种与草带配置措施能减少矿区土壤侵蚀68.7%。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由于矿山大规模开采,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突出,治理矿区水土流失,恢复和重建矿区生态,建设绿色矿山,是协调矿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关系,实现矿业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探讨南方红壤花岗岩矿区水土流失治理对策,以德庆县花岗岩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区水土流失治理状况进行现场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分析矿区水土保持现状及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提出花岗岩矿区水土流失治理需完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落实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科学合理选择植被恢复物种种类和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的对策及举措,以期为南方红壤花岗岩矿区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龙岩市是福建省最重要的矿产地,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矿区水土流失问题凸显严峻,本就矿区水土流失现状、成因结合当地实际,浅析矿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万安县稀土矿为小型矿山,1985年建矿开采,建矿以来,由于矿山生产不正常,以及原开采工艺不合理,致使矿区范围内形成了多个采坑,开采面裸露,水土流失严重。在全面调查稀土矿区的水土流失现状、特点及危害的基础上,确定方案的防治范围并分析了产生水土流失的成因,对可能潜在的水土流失危害进行评估,提出了治理对策,同时对监测和效益分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粤北仁居稀土矿开采年限长,大致经历初步发展、停采、规模开采和矿区整合限量开采等4个阶段。矿区开采至今,先后采用池浸法、堆浸法和原地浅井浸矿等3种采矿工艺,其中池浸法和堆浸法深层扰动山体,尾砂遍地,造成采场植被破坏殆尽,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原地浅井浸矿工艺是"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成果,具有山体扰动轻、植被破坏少、植被易恢复等特点。笔者通过调查矿区水土流失特征及治理情况,力求探寻较为完善的稀土矿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以期为同类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神府东胜矿区,自然环境脆弱,加之开矿对地表形态的破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年土壤侵蚀模数达10000~30000t/km~2。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递增,时间分布与降水关系密切。矿区开发对水土流失具有加剧的作用,矿区一、二期工程新增土壤流失量16806~19776万t。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在于给黄河增加了泥沙,污染了水质,明显地影响着矿区的农业生产与水资源。  相似文献   

10.
矿区水土流失情况极其严重复杂,为了对矿区的水土流失情况有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建立一个具有收集、存储并可实现修改、更新等功能的矿区水土保持数据库,为矿区的水土保持规划和治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对辽宁省全省矿区的水土保持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对矿区的水土保持数据库的信息编码以及数据库的结构提出了一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1.
水土流失是矿产资源开发中出现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之一。以福建省马坑铁矿区为例,尝试通过RS技术监测和提取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及土地利用变化的信息,运用GIS技术提取研究区的高程信息和土壤类型信息,然后综合运用RS技术和GIS空间分析功能,快速、准确、经济地实现了对1998、2004年两个时段内矿区水土流失范围与强度变化的定量监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赣南废弃稀土矿区概况,据统计,赣南稀土矿约有1.5亿立方米尾砂未得到妥善处理,近10万公顷耕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致使矿区及其周边土壤沙化、土壤污染、水土流失严重。分析矿区土壤修复的物理化学修复技术(换土、客土、深耕、施肥和利用土壤改良剂等)、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土壤动物修复、植物修复)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多方法联用修复技术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开展露天矿区稳定性评价,为矿区地貌重塑、生态环境修复及水土流失监测等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流域系统地貌信息熵为评价指标,基于ArcHydro水文模型及流域自相似原理,对露天矿区及周边未扰动区地貌形态稳定性进行评价,探究矿区水土流失风险及其侵蚀强度。[结果]受矿区剥离、采掘、运输及排弃等一系列工艺的影响,内蒙古贺斯格乌拉露天矿区现状地貌信息熵多集中在0.105~0.145,流域地貌系统发育多为幼年期或壮年偏幼年期,流域侵蚀风险较高;原始地貌及未扰动区地貌信息熵多大于0.40,为稳定的壮年期或老年期,地势平缓,土壤侵蚀模数较小。[结论]以贺斯格乌拉露天煤矿为例,受矿区原始地貌、矿区开采顺序及排土场位置等影响,水土流失风险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递增的趋势特征,可以作为露天矿区地貌重塑及生态环境修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赣南富稀土矿区农田土壤中稀土元素的环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江西赣县大田稀土矿区,研究了矿区耕作农田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分布及赋存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区和全国土壤平均含量,且相对富含重稀土元素,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受成土母岩及元素性质控制,呈现Eu和Ce负异常,稀土元素主要以可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特别是松结有机态)形态存在,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生物有效性,可能影响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个旧锡矿区废弃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生态恢复措施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最大的锡金属生产基地——云南省个旧锡矿矿区废弃地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壤采样,并分析其理化性质,初步研究了锡矿区废弃地土壤的肥效和重金污染状况,在此基础上,对矿区废弃地提出了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生态恢复措施设计.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矿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黑龙江省矿产资源丰富,全省现有矿产地1 122处,矿山企业7 605个,采矿占用的土地总面积1 023.04km2,有水土流失总面积869.59 km2,除厂区外,其它均为强度以上侵蚀区,平均侵蚀模数14 700 t/(km2.a)。采矿业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水土流失,破坏侵占土地资源,引发地面塌陷、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造成土地荒漠化、石漠化。矿山废弃物对土地和地表水与地下水等环境资源形成污染。矿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建立预防监督机制、加强水土保持监测、注重工程治理措施及其配置,并将矿区分为黏土类、石矿类、煤矿类和金属矿类,结合各类矿区立地条件特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神府—东胜煤田井田区的水土流失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府—东胜煤田井田区的水土流失及防治高永海(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市710043)神府、东胜矿区是国家近期开发的大型煤田。根据国家计委建设(1991)262号文件批复,一、二期建设总规模为每年3245万t,其中国统矿规模为每年2520万t,占总规...  相似文献   

18.
神腐东胜矿区位于黄河中游多沙粗沙来源区,自然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矿区煤田开发将引起新增水土流失,风蚀沙化以及环境污染,该文以神腐乐胜矿区大柳塔井田区为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煤田开发引起的水土流失,风沙漠化、环境污染等进行预测,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试论矿区的植被恢复与水土保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大增加了人们对能源及矿产资源的需求,引发了一系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而人为盲目开采矿产资源又使环境进一步恶化,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日益加剧,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破坏经济的持续发展。本阐述了当前矿业生产存在的严重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问题,讨论矿区开采后的植被恢复及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20.
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呈现数量多、分布广、水土流失强度大、治理难等特点,给水土保持管理和生态重建工作造成很大困难。结合辽宁省矿区水土保持生态重建工作,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优势,选用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Basic 6.0、数据库Access和GIS软件RegionManager4.0建立“矿区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矿区水土保持信息的存储、更新、查询、统计分析等多项功能,提高矿区水土保持管理的工作效率,并实现矿区水土保持信息的动态监测和动态管理,为矿区水土保持生态重建决策提供了翔实而可靠的资料,加快了矿区水土保持生态重建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