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2003年10月中旬,石河子下野地地区某猪场先后有200余头30kg左右的断奶仔猪发病。病猪都是群中体大、膘好、抢食多、生长快的仔猪。而母猪、未断奶仔猪及体重在40kg以上的架子猪未见发病。发病前,猪的基础饲料是:浓缩料精、玉米粉、豆饼等,发病猪的年龄为断奶后1—2周。20日龄时注射过猪瘟疫苗。发病后给同舍猪注射了青霉素、链霉素、氟哌酸等药物,但效果不佳,已有109头死亡,还有部分发病。  相似文献   

2.
2006年3月初长海县某猪场突然发现断奶仔猪有死亡现象,该病发病急,病程短,致死率高,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病多见于体重在20kg左右的断奶仔猪,占发病的70%,  相似文献   

3.
仔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断奶仔猪的肠毒血症。主要发生于断奶仔猪(有时4月龄猪也偶有发生),尤以生长快,体况健壮的仔猪最常见。该病发病急,死亡快,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秋两季多发,在猪群中感染率均为10%~15%,致死率可达90%。是目前养猪业中对断奶仔猪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仔猪包括哺乳仔猪与断奶仔猪,仔猪具有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等特点,降低哺乳仔猪的死亡率及提高断奶重、断奶窝重、缩短仔猪体重达25kg的时间是养猪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安全接产是减少仔猪出生死亡的有效措施;搞好猪群保健与疫病防制尤为重要;做好消毒和免疫工作,同时与良好的饲养管理相结合,才能产生好的免疫应答反应;提高仔猪初生...  相似文献   

5.
仔猪水肿病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义和  宁志利 《养猪》2002,(3):40-40
仔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断奶仔猪多发的急性肠毒血症.散发,病急,死亡率高.常见一群中体大、膘好、生长快的个体先发病,突然减食或停食,共济失调,有神经症状,头部、眼睑明显水肿,急性发病几小时突然死亡,剖检特征性病变是胃壁和肠系膜呈胶胨样水肿.一旦发现水肿病,及时抢救,是减少死亡的关键. 1 水肿病的治疗 ①当猪群发生水肿病时,可紧急接种仔猪水肿病油乳剂三价灭活苗(10毫升/支,辽宁省益康生物制品……  相似文献   

6.
猪水肿病一般认为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毒血症,常发生在养猪集中地区的断乳后幼猪,体重在20kg~30kg,特别是膘情好,生长发育决的猪更为常见,窝猪当中长的快的仔猪先发病。明显的临床特征是水肿,以眼睑、颌下、胸腹下及后肢内侧等较为明显,病程一般3天—5天,体重大,水肿轻微的仔猪经3天—5天可自愈,体重小,水肿严重仔猪在发病后24h至36h内很快死亡。我市太平乡新华村一养猪场发生了猪的水肿病,先后死亡4头,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及症状该猪场建于1998年6月,由一农民承包饲养,现有猪79头,其中20kg-40kg仔猪59头,…  相似文献   

7.
付辛午  王浩  田思泉 《吉林畜牧兽医》2012,33(3):34+36-34,36
1流行特点 本病可发生于各阶段的猪群中,小到断奶仔猪,大到100 kg育肥猪均可发病,主要的发病时间集中在15~25 kg体重的猪只。春、夏季易发病,夏季到达发病高峰期。发病时,先是几头猪出现皮肤病变,逐步扩散,发病率10%~80%不等,病死率约为10%~50%。  相似文献   

8.
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性肠毒血症。主要特征是全身或局部麻痹,运动失调,叫声嘶哑,眼睑、脑、下腹及腹股沟等部位发生水肿。本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1~2周、体重15~25kg、体况健壮、生长快的仔猪。该病常突然发病,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给养  相似文献   

9.
仔猪水肿病是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疾病,是由定植于仔猪小肠的溶血大肠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被机体吸收后而引起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疫病。该病主要发生于断奶仔猪,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临床上在猪群中通常个体最大的仔猪突然发病死亡,以头部水肿、运动失调、惊厥、麻痹及剖检时胃壁、肠系膜等水肿为特征。病程短,死亡快,治愈率低。  相似文献   

10.
<正>2009年3月份,山东滨州某猪场断奶1~2周保育期的仔猪发病,发病率虽不是很高,但发病后死亡率较高,病因不明。1流行病学与临床症状仔猪断奶后10天左右发病,感染猪群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邻地某养猪户,新进三元杂交断奶育肥用仔猪158头,体重在10~15kg,进舍后第3天有几头仔猪表现不正常,自诊为感冒,随即自行用药肌肉注射,不见好转,2d后找到笔者进行诊治,用药后症状逐渐减轻。先后有8头仔猪发病,经过10d治疗,5头因体弱病重死亡,余猪治愈,猪群正常。1主诉2012年4月30日,从距离自家的养猪场30多公里的邻县某养猪场购买断奶三元杂交仔猪158头,由一辆小卡车运输。运猪车上盖有防风防雨  相似文献   

12.
<正>2009年3月初长海县某猪场突然发现断奶仔猪有死亡现象,该病发病急,病程短,致死率高,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病多见于体重在20kg左右的断奶仔猪,占发病的70%,  相似文献   

13.
断奶仔猪腹泻病是由于胃肠道内大肠杆菌菌群失调而引起的非传染性群发病,易感猪群主要是断奶后3~1 0天的仔猪.近年来,本病的发生呈上升态势.临床上主要以粥样腹泻、形体迅速消瘦,眼球凹降等为症状,严重者可引起仔猪脱水死亡,本病的发生严重地阻碍了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仔猪水肿病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仔猪和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1].以胃壁和其他部位发生水肿为特征[2].该病在猪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0%~35%,但是其病死率可达90%左右.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死亡迅速,死亡率高,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猪水肿病是断奶前后仔猪多发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该病虽发病率不高,但通常是致死性的。临床特点是突然发病,头部水肿,并具共济失调和惊厥等神经症状,死亡极快,病程短,致死率高。本病通常呈散在发生,传染性不明显,通常在一窝仔猪中,营养良好、较肥壮而生长快的仔猪先发病。断奶喂饲大量精料、突然调换饲料和饲养方式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缺乏硒等微量元素也与该病有关。由  相似文献   

16.
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某些致病菌株的外毒素引起的猪的肠毒血症,是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带菌母猪和感染的仔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菌由粪便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经消化道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季和秋季为多发,仔猪断奶后,特别是2~3月龄、生长快、体质强壮、体重15~40kg的仔猪最易发病,在猪群中的发病率一般在5%~30%,但死亡率却高达80%~90%。  相似文献   

17.
猪渗出性皮炎也叫“猪油皮病”,是一种以皮肤油脂样渗出、表皮脱落、小水泡形成及体表痂皮结壳为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成年猪中,该病呈慢性感染;而在未断奶和刚断奶的仔猪中,该病呈急性和超急性感染。病原菌通过皮肤创伤感染,传播迅速,同窝仔猪可在短时间内相继感染发病,主要的传播途径为接触感染。该病导致猪生长缓慢,如不及时诊治会威胁整个仔猪群的健康,患病仔猪全身性皮炎可导致出现腹水和死亡,死亡率高达70%,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2002年9月至11月期间 ,我县部分乡镇养殖户的仔猪发生以突然发病、头部水肿、运动失调、惊厥和麻痹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经发病情况调查、症状和剖检观察以及实验室检验 ,诊断为仔猪水肿病。现将诊断及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2002年9月中旬 ,对我县4个乡、镇的35个养猪户的168头仔猪进行调查 ,发病16头 ,发病率9.5% ,死亡8头 ,病死率50%。断奶后1~3周龄的30kg内的仔猪多发 ,以10~20kg的仔猪较多 ,有9头 ,占发病的56.2 %。10日龄以下的哺乳仔猪及体重40kg以上的育肥猪未见发病。在同窝仔猪中 ,那些抢食多体况健壮、生长快的仔猪更易发…  相似文献   

19.
仔猪水肿病普遍被认为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散发性、致死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头部、眼睑水肿和神经症状,剖检时在下丘脑、胃壁、肠壁及肠系膜等处发生水肿。主要发生于断奶仔猪(有时4月龄猪也偶有发生),尤以生长快,体况健壮的仔猪最常见。该病发病急,死亡快,严重危害养猪业生产。现将仔猪水肿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早期断奶引起仔猪应激,生长停滞最终变成僵猪甚至死亡。为降低甚至避免这些不必要的损失,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设计了本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强制补饲组)仔猪在断奶时采食总量可达到1 497.80 g,高于自由采食的对照组914.53 g,差异显著(P<0.05);断奶体重分别为7.03 kg和6.39 kg,相对提高了10.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