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来源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株的致病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来源的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对1日龄SPF鸡的致病性.用包括分子克隆化病毒REV-C99在内的不同来源的6个REV株人工感染1日龄SPF鸡,以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9-AIV、H5-AIV)与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NDV)免疫后HI抗体滴度的测定结果为指标,比较不同REV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分别用3000TCID_(50)·只~(-1)的剂量人工感染1日龄SPF鸡,6个REV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H9-AIV、H5-AIV与NDV免疫后4、5与6周的HI抗体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但6个REV感染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来源REV株感染1日龄SPF鸡后均造成生长迟缓,并对体液免疫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这也揭示出REV感染可能是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禽流感流行特点及其未来控制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根据禽流感病毒致病力的大小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低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或H7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H5或H7亚型禽流感病毒都可引起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通常由H9等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到目前为止,高致病性禽流感已经在亚洲、欧洲、非洲等50多个国家的家禽养殖业和野生鸟类中不断发生,疫情出现此起彼伏之势,不仅对家禽养殖业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而且造成了60多种野生鸟类的死亡,仅在我国有记录的野生鸟类死亡品种就有16种,这对一些濒危鸟类物种形成了巨大威胁;更为严重的是人类感染禽流感的数量在不断攀升,2005年全球发病与死亡数分别为97人和42人,而今年截至到10月3日,发病与死亡数分别为105人和70人。因此,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3.
AIV按其毒力和致病性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和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AIV).所谓的高致病性是指高感染性和高病原性,高感染性体现在病毒经一定途径侵入机体后能在机体各组织器官内快速有效的复制和在不同个体间进行快速有效地传播,并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一般为48 h)导致全群鸡发病死亡:高病原性是指少数的病毒粒子进入到机体后可引起全身感染,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4.
禽流感(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发生于各种家禽和野鸟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此病毒有多种血清亚型,其中大部分是没有致病性的,有些是属于低致病性的。根据禽流感病毒致病性和毒力的不同,可以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非致病性禽流感。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传染病。1病原禽流感的病原为禽流感病毒(AIV),该病毒属正粘病毒科,正粘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AIV除A型外,还有B型、C型。其中B、C两型仅见于人类,而A型对人类和动物都能感染。在AIV表面有两种重要的表面抗原,即血细胞凝集素(HA)…  相似文献   

5.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T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为了研究MDV编码的miRNA与致瘤性的关系,通过对缺失部分miRNA的MDV-MS毒株进行动物感染试验,并将其结果与MDV-MS强毒株的致病性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缺失miRNA的重组MDV对无特定病原体(SPF)鸡无致病性,而接种MDV-MS毒株的SPF鸡却显示出很强的MD典型症状.此结果证实MD V编码的miRNA对MDV的致瘤性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通过对重组MDV感染鸡的羽髓病毒载量的动态检测,发现此处编码MDV-miRNA的基因为复制非必须区,但重组病毒rMS△miR9-12比亲本病毒MDV-MS的体内复制能力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禽流感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症.由于禽流感病毒的血清亚型多,不同血清亚型之间及同亚型不同毒株对禽类的致病性不同,禽流感的临诊表现则各不相同.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低致病性和高致病性两大类.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流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可引起100%的鸡群发病,75%以上的病鸡死亡,有时感染的鸡群可"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7.
选择B亚型禽白血病病毒(ALV-B)感染雏鸡造成免疫机能低下,建立免疫抑制模型,以探索免疫抑制条件下共感染禽波氏杆菌后对雏鸡致病性的影响。设计了ALV-B单独感染组,B.avium单独感染组,ALV-B和B.avium共感染组,空白对照组,并且比较相互之间的差异。通过对雏鸡免疫学指标、生长性能及病毒血症和排毒状况的检测,对二者混合感染雏鸡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ALV-B和B.avium共感染能引起雏鸡的免疫力低下,表现为免疫器官的发育、抗体的产生、淋巴细胞的转化、IL-2和IFN-γ的合成和分泌等受到明显抑制;混合感染组延长了B.avium的病程,增强其对雏鸡的致病性;同时机体出现明显的生长迟滞现象,尤其是第5周龄,共感染组平均体质量仅相当于对照组的40%。结果表明,ALV-B和B.avium在雏鸡体内的增殖方面起协同作用,从而促进了病原在鸡群间的散播;而B.avium对ALV-B导致的病毒血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ALV-B免疫抑制作用下,B.avium对雏鸡的致病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8.
不同宿主源NDV毒株对SPF鸡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阐明不同宿主及不同基因型新城瘦病毒(NOV)对SPF鸡致病性,选择分离自鸡、番鸭、鹅、健康野鸟的基因VIId亚型NDV 6株,鸡源基因Ⅲ型和鸽源基因VIb型毒株各1株,以及基因Ⅸ型强毒F48E9,共9株NDV毒株进行致病性试验.在对各毒株的EID50及主要致病指数MDT、ICPI测定基础之上,以相同剂量感染15日龄SPF鸡,观察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在攻毒后不同时间采集主要组织样品.以SYBR Green I Real-time PCR检测病毒最早出现时间及病毒载量.结果表明,6株基因VIId亚型NDV毒株导致SPF鸡100%发病,死亡率90%以上,属于高致病性毒株;基因Ⅲ、VIb型毒株导致SPF鸡发病但不死亡,属于中等毒力毒株.VIId亚型毒株与F48E9株攻毒后SPF鸡在病理变化、组织嗜性及病毒载量上没有显著差异.根据毒株的MDT、ICPI指数及攻毒鸡病程综合判断,VIId亚型毒株在致病性上与F48E9株差异不显著.健康野鸟携带基因VIId亚型高致病性NDV,在NDV的自然生态传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提示应该加强对野鸟的流行病学监测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鸡群中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有许多种病毒感染可能在鸡群中引起免疫抑制,如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LAV)、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禽呼肠孤病毒(ReoV、马立克病病毒(MDV)等。虽然它们分别能引起特定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但其中有些病毒感染则以诱发鸡群的免疫抑制状态为其主要病理作用,仅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表现出特异性症状和病变,如REV、ReoV和CLAV;有些病毒的某些致病型株就只是引起免疫抑制,如IBDV的美国变异株及在市场上供应的某些毒力较强的商品疫苗株;有的病毒…  相似文献   

10.
致病性猪蓝耳病不是人畜共患病,病毒不感染人。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引起,以成年猪生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以及仔猪呼吸异常为特征的传染病,是一种免疫抑制病,常常继发其他病原感染。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1.1发病特点一般来说,一旦猪场感染此病,整个猪群在3。5d内感染,随后波及邻近地区。各年龄段猪群都可以感染,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致死。  相似文献   

11.
关注禽流感     
王桂朝 《中国家禽》2005,27(22):31-38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按病原体类型的不同,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12.
将鸭肿头出血症病毒(DSHDV)强毒株以不同途径接种10日龄鸭胚,研究了病毒在鸭胚中的繁殖规律,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感染鸭胚各组织器官的超微结构变化,同时用DSHDV人工感染不同日龄雏鸭,比较了不同感染途径对雏鸭的致病性和对不同日龄雏鸭的致病性。结果显示,尿囊腔和卵黄囊2种途径均能使病毒在鸭胚上繁殖并传代,对鸭胚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0^-7.24/0.2mL和10^-6.4/0.2mL。病毒感染鸭胚后,电镜下可观察到肝和尿囊膜中的病毒粒子,病毒粒子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为60~80nm,无囊膜;病毒在细胞浆内复制,可形成特征性包涵体;病毒侵害的主要靶器官为尿囊膜与肝,细胞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粗面内质网扩张以及线粒体肿胀和嵴断裂、消失。病毒经肌肉注射、口服和滴鼻均能使28日龄鸭感染发病,致死率分别为86%、89%和97%。研究表明,DSHDV能很好地在鸭胚上生长并致鸭胚各组织器官超微结构发生变化,不同感染途径均能使雏鸭感染发病且致病性强。  相似文献   

13.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综合防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斌  张智鹏  范陆 《中国畜牧兽医》2008,35(11):137-140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此病传播迅速,分布广泛,引起严重经济损失。控制本病的关键是要进行综合防制,首先要加强预防及管理措施;其次隔离病猪并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治疗时对原发病和继发病二者相结合,最大限度地防止流行与蔓延,减少经济损失,最终建立净化猪群控制本病。  相似文献   

14.
养猪场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要摸清本猪场及周边猪场的疫病史,有针对性地制定免疫方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使得猪的疫情变得更为复杂。据研究证实,猪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主要侵害猪的免疫系统,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同时抑制猪瘟抗体的水平。当发生高致病性蓝耳病时,多呈现混合感染,主要是附红细胞体、圆环病毒、猪链球菌、猪瘟病毒等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一起混合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0月以来,我国部分省份再次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个别地方也发生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死亡的情况,使我国养禽业遭受了重大损失,同时也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暴露了我国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诸多漏洞。笔者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这些漏洞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并就如何应对提几点建议,供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16.
旨在比较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SDLY08株不同感染途径对感染鸡群的致病性、免疫抑制以及水平传播能力的强弱。将试验SPF鸡群分为四组:胚胎静脉接种10胚龄鸡胚组,肌肉接种1日龄SPF鸡组,接触感染组和对照组。分别于14日龄和42日龄称量各组SPF鸡体重,检测免疫器官指标、血液指标和CAV抗体水平。14日龄常规免疫禽流感病毒(AIV-H9N2)灭活苗和新城疫病毒(NDV)灭活苗,并于28、35和42日龄检测对AIVH9N2和NDV疫苗的抗体滴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胚胎静脉注射组、肌肉注射组均可表现出明显生长抑制,诱发免疫器官胸腺严重萎缩和血液红细胞、白细胞数显著下降,显著降低对NDV和H9N2灭活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P0.05),但这二种接种途径间指标的差异不显著(P0.05)。然而,胚胎静脉接种可引起一定的死亡率(4/25),肌肉接种没有引起死亡(0/25)。相对于对照组,接触感染组鸡也表现明显的生长迟缓和免疫抑制(P0.05),但多数指标低于直接感染组的鸡(P0.05)。在42d时,所有直接感染鸡血清均为CAV抗体阳性,接触感染组的抗体阳性率也达95%,说明SDLY08株有非常强的水平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0月以来,我国部分省份再次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个别地方也发生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死亡的情况,使我国养禽业遭受了重大损失.同时也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暴露了我国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诸多漏洞。  相似文献   

18.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病毒性传染病。根据A型流感各亚型毒株对禽类的致病力的不同,将禽流感病毒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和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H9亚型属于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如果肉禽饲养场发生本病,易继发大肠杆菌等疾病,造成较高的  相似文献   

19.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AIV)的高致病力毒株引起的一种禽类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可引起鸡、火鸡、鸭、鹅、鹌鹑等家禽感染,野鸟、水禽和海鸟等也均可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表现出"急、快、高"的特点,即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受到感染的鹌鹑群常常会"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20.
禽流感因其病原即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和毒力之不同,可分为非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高致病性3大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危害最为严重,不仅可致易感禽类90% ~100%的死亡率,还可引起人的感染,甚至死亡,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1].该病是家禽业中的常见疾病,当家禽养殖场暴发禽流感时,大量家禽死亡,严重影响家禽场的正常运转,给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