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更好地揭示粘类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的恢复性能、杂种优势和细胞质效应,以推动三系杂交小麦的生产应用,以4类19种异质粘类小麦CMS为母本,与系列恢复系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获得248个互为同核异质、同质异核、异质异核的杂种F1,对粘类小麦CMS的恢复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粘类CMS恢复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恢复系、不育系核型、不育系胞质类型,三因素对恢复度的影响表现为:恢复系>不育系核型>不育系胞质类型;(2)粘类CMS与系列恢复系的杂种F1穗长、分蘖均值分别为其亲本的1.129倍和1.273倍,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株高为亲本的0.997倍,具有一定的负向优势;(3)对粘类小麦CMS产生单倍体的影响表现为:不育系核型>不育系胞质类型>恢复系,单倍体产生程度与不育系核型和不育系胞质类型相关,单倍体产生频率只和不育系核型直接相关,单倍体产生频率与单倍体产生的严重程度没有直接关系,利用特定不育系核型可有效避免产生单倍体。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新材料RM5637A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不育系RM5637A与Polima CMS和陕2A CMS的保持系,恢复系和核不育两型系以及116份国内外不同来源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作杂交试验。结果表明,RM5637A不育系是不同于Polima CMS和陕2A CMS及核不育两型系遗传背景的另一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不育性除受胞质不育基因控制外还受3对独立遗传并具有相同作用的重叠隐性基因控制,恢复源十分广泛,现有甘蓝型油菜中约有73.3%的品种(系)均为其恢复系。  相似文献   

3.
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测恢研究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F型雄性不育系是具有普通小麦细胞质的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本研究利用364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与F型雄性不育系FA杂交配制F1,测定其育性恢复性。结果表明,49个小麦品种(系)对F型不育系具有完全恢复性,其F1的自交结实率(国际法)达到甚至超过对照(黄淮冬麦区主栽品种周麦18),这些材料可作为FA的恢复系供进一步研究利用。这一结果说明,小麦F型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较易恢复。另外,7个小麦品种(系)对不育系FA不具有恢复力,可用于转育新不育系。从364个组合初选出15个组合,经超标杂种优势分析,7个组合表现更优,具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潜力,需进一步升级试验、筛选鉴定。  相似文献   

4.
大豆RN不育胞质不育与恢复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以RN不育细胞质为基础选育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类型.在大量测交以及预备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9对不育系和相应的保持系以及10个恢复系,进行不育系与所有保持系之间,以及不育系与所有恢复系之间所有可能的杂交.对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的F1,依据花粉败育率分为3类以表示恢复度,A类:败育率0~10%,B类:败育率11%~60%,C类:败育率61%以上.再依据这3类的分布情况和恢复谱,对不育系和恢复系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任何一个保持系均可保持所有不育系,保持不育性的遗传机制较为简单,受隐性单基因控制.不育系分为极易被恢复,易被恢复和不易被恢复3类.依据恢复谱和恢复度将恢复系分为:强恢复,恢复和弱恢复3类.极易被恢复的不育系和强恢复系是大豆杂交种选育中的珍贵育种材料.由于育性的恢复比较复杂,测交中最好同时用上述3类不同类型的不育系做测交母本.  相似文献   

5.
根据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编码的PPR(pentatricopeptide repeat)蛋白的特点,结合拟南芥PPR基因簇相似序列,扩增油菜野芥细胞质雄性不育(Nsa CMS) 基因组DNA,筛选出一对简并引物,在Nsa不育系育性恢复后的可育材料和野芥亲本中可以同时扩增出符合预期的片段。片段长度为309bp,与萝卜CMS恢复基因核苷酸序列的一致性为69%,与拟南芥1号染色体臂上PPR基因簇核苷酸序列的一致性大于70%,与含波里马(Pol)CMS恢复基因的白菜型油菜相关序列一致性达85%。该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含有两个相邻排列的PPR基序,可作为Nsa CMS育性恢复基因的候选片段。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斯卑尔脱(T.spelta)小麦和莫迦小麦(T.macha)1BS染色体对K型小麦不育系育性恢复等的影响,利用1B/1R小麦K型不育系K3314A、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YS3314和YM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YM3314进行秋播、春播试验,考察3种类型不育系育性对温度的反应,并分别与普通小麦品种(系)90(13)21、L783、温6、陕354和邯6172杂交,测定和比较其F1的恢复性、单倍体发生频率和几个重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Y$3314和YM3314秋播完全雄性不育,春播则自交结实,K3314秋播、春播皆雄性不育,说明T.spelta和T.macha的1BS染色体导入使K3314A获得温敏特性。YM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比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和1B/1R类型不育系更易恢复;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其杂交F1产生极少或不产生单倍体,且在单株有效穗数和有效小穗数等性状上具有明显的优势,YM型小麦温敏不育系则在穗粒数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生态不育型(EMS)小麦的恢复性,以27个EMS小麦及60个来自中国南方与北方的普通小麦为材料,研究了EMS小麦的可恢复性及若干小麦品种对其育性的恢复力,并对可恢复性和小麦品种对其育性的恢复力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EMS小麦按其可恢复性可分为“难恢型”(恢复源主要在南方冬麦区)和“易恢型”(南、北方冬麦区都有较多恢复源)两类。“难恢型”恢复源较窄,如农大95-1s、农大3338-13s;“易恢型”恢复源较宽,如943ls。按对EMS小麦的恢复力,参试小麦品种可分为“广恢型”、“亚广恢型”、“窄恢型”三类。“广恢型”品种对多数EMS小麦具有恢复力,是EMS小麦的共同恢复源(如21688);“亚广恢型”品种对部分EMS小麦具有恢复力,其可恢复的EMS范围较“广恢型”品种窄,而较“窄恢型”品种广(如天引4号);“窄恢型”品种仅对少数EMS小麦具有恢复能力,其可恢复的EMS小麦的范围最小(如运83-2、19643)。  相似文献   

8.
西北农业大学张改生教授等首次在国内外成功地将携有rfvl基因的非1BL/1RS普通小麦栽培品种与偏、粘、易和二角型4种不同胞质结合,选育出偏、粘、易和二角型非1BL/1RS小麦新雄性不育系,是杂交小麦育种的新突破,为杂交小麦在生产应用上创造了条件。育性转异性、恢复性遗传规律、胞质效应和质核互作专效性分析测定表明,这4种异质新不育系不育性彻底,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完全克服了原对应4种异质IBL/IRS易位型雄性不育系产生单倍体(即雌雄均不结实)、恢复度(即杂种稳结实程度)变异较大以及育性不稳定等缺点。与一般含…  相似文献   

9.
8 5EA是通过电子束辐照获得的普通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89AR是通过辐射结合远缘杂交获得的新疆小麦亚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T型不育系 (Tcms)是采用核质互换获得的具有提莫菲维小麦 (T .timopheevi)细胞质的雄性不育系。 1993~ 1998年连续 5年恢保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85EA和 89AR不育性容易稳定保持 ,育性又较易被恢复 ,恢复源较宽 ,除T型不育系的恢复系对其有较好的恢复性外 ,普通小麦品种 (BPM15,农大 8812 2等 )对其也有较高的恢复力。对同核异质的 3类不育系 (85EA、89AR、Tcms)与优良恢复系杂交的杂种F1杂种优势研究结果表明 :三类不育系杂种的产量优势存在显著差异 ,它们依次为 89AR >85EA >Tcms,85EA和 89AR的杂种优势大于Tcms,而 89AR的杂种优势最高。以上结果表明 ,85EA和 89AR在生产上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温敏核不育基因在籼型三系遗传背景下的育性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3个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6311S和360S与7个籼型质核互作型水稻雄性不育系及相应的保持系、3个恢复系配组,观察了51个组合的F1、19个F2及6个BC1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培矮64S温敏核不育性状由2对隐性基因控制,具有对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的强恢复基因;6311S温敏核不育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同时具有1对弱恢复基因;360S温敏核不育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但没有恢复基因。进一步利用4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311S组合F2群体中4个温敏核不育株与5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配组,研究了杂交F1的育性,表明在可育细胞质背景下,三系恢复基因对温敏核不育基因的表达没有影响;在不育细胞质背景下,三系恢复基因是温敏核不育基因表达的关键。由此提出了选育不育细胞质背景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和温敏核不育背景的质核互作型不育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对偏、粘、易、二角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其杂种F1雌雄不育配子的传递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雄不育配子传递率均低于50%,粘、易、偏型不育系F2代供试群体全部可育,并且正反交不育配子通过雄配子的传递率都为0,初步认为符合配子体不育的特点;二角型不育系正反交雌雄不育配子传递率也都低于50%,但不育雄配子传递率要高于雌配子传递率,并且正反交都有不育株出现.所以二角型不育系是配子体不育还是孢子体不育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三种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F1代穗部性状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3种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效应,以普通小麦品系303,706及利用其曰交转育的粘果山羊草(Ae.kotschyif)、瓦维洛夫山羊草(Ae.vavilavii)和牡山羊草(Ae.juvenali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母本、13个普通小麦品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瓦维洛夫山羊草、粘果山羊草、牡山羊草三种细胞质对普通小麦F1代穗部性状的细胞质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小麦细胞质相比,三种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有效小穗和无效小穗数不产生正向和负向的细胞质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不同细胞质来源的小麦不育系mtDNA的差异,对具有相同核背景而细胞质分别来源于偏凸山羊草(Ae.ventricosa)、易变山羊草(Ae.Variabilis)、提莫菲维小麦(T.timopheevi)的 3 种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采用 50条随机引物对其细胞质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RAPD 多态性分析,筛选出3条特异性引物,其中引物S22 在ms(Ae.ventricosa)90110中扩增出分子量约为1 500 bp 的特异带,引物OPAA16在ms(T.timopheevi)90110中扩增出分子量约为1 200 bp的特异带,引物OPA05在ms(Ae.variabilis)90110中扩增出分子量约为670 bp的特异条带。分析表明,3类不同细胞质的小麦不育系在线粒体DNA上表现出稳定的差异,为进一步在分子基础上鉴别这3类不育胞质源不育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组建成K(Ae.kotschyi)、V(Ae.ventricosa)型小麦恢复系表型轮回选择群体,对C0~C3不同轮选世代的育性及其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K、V型小麦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对大谷核不育小麦的育性没有影响,符合可育:不育=1:1的分离比例。经过3次轮回选择,小麦株高、穗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具有一定的选择效果,其中株高比对照降低3.3cm,穗粒数增加2.7粒,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不同细胞质小麦雄性不育系杂种F1光合生理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细胞质对杂种小麦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以8个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K,V、T、CHA型不育系)及其恢复系758461-4的杂种F1为材料,在4个生育时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测定了其旗叶净光合速率(Pn)及相关生理参数(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细胞间隙CO2浓度Ci、大气CO2浓度(Ca),并对水分利用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杂种F1的净光合速率及相关生理参数优势普遍存在,其中T型杂种的优势最强,超中亲(MP)20.029%,K、V型杂种分别超MP 10.630%、7.099%;(2)杂种Fl及其隶本净光合速率及生理参数4个生育时期的变化趋势相同,从开花期到灌浆期,Pn与Ci、Gs的变化趋势相同,与Ls的相反;(3)K型杂种的Pn较CHA型低0.077μmol CO2·m-2·s-1,V、T型杂种的Pn较CHA型分别高0.419、0.725μmol CO2·m-2·s-1但其差异不显著;(4)以太911289为母本配制的杂种的P"比以翼5418为母本配制的杂种高1.052μmol CO2·m-2·s-1,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由此可见,K、V、T型细胞质对杂种F1的净光合速率及生理参数无不良影响;杂种F1的净光合速率在一定程度上受气孔因素的限制;在配制杂种时,通过选择优良的基因型可以改善杂种F.的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K型和YS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的生化机制,用Native-PAGE凝胶电泳技术对稀盐缓冲液提取的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育性敏感期旗叶和小穗中的可溶性蛋白进行了分析,并对不育系和保持系小穗质膜和液泡膜H+-ATP酶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B/1R类K型不育系3314A和非1B/1R类K型不育系732A的同型保持系732B的旗叶在二核期和三核期均出现一分子量大小相同的特异性条带.对小穗的电泳结果显示,1B/1R类K型不育系3314A和非1B/1R类K型不育系732A单核期与其同期相应保持系相比,表达了一些特异性的蛋白.而YS型光温敏不育系A3017二核期和三核期比单核期多出现了特异蛋白条带.这些小穗中表达的特异蛋白可能与育性相关.另外,通过对质膜和液泡膜H+-ATP酶活性测定表明,不育系小穗单核期ATP酶活性较高,尤其是不育系液泡膜H+-ATP酶活性在单核期均明显偏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的不育机理,以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的一套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利用cDNA-RAPD方法对不育系、保持系和杂种F1线粒体RNA进行了比较分析.共用了284个引物,有104个引物在不育系和保持系间存在扩增差异,22个引物在不育系和杂种F1间存在扩增差异,找到了一个在不育系中特异表达的差异片段S238999,Northern杂交证实该片段在不育系、保持系和杂种F1的转录的确有差异,它的转录本丰度随着恢复基因的导入明显降低,表明该片段与V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NCBI数据库的同源性比对,发现该片段仅与一个Hordeum vulgare基因组DNA片段有84 bp的同源序列,表明这是一个新的可能与V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的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