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的影响与防控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广泛出血性猪病毒病,死亡率可高达100%,无商品化疫苗可用于其预防。自8月初我国爆发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截至11月5日,短短三个月时间里,已有14个省累计爆发58起疫情,扑杀生猪近50万头,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冲击。面对前所未有的非洲猪瘟疫情,我国政府的应对是果断有力的,但也面临种种挑战。本文对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形势及其对相关行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非洲猪瘟防控的重点和难点,并针对目前的形势,提出了遏制非洲猪瘟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养猪业的正常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提升以及人们日常生活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国家对于养猪行业也给予了一定程度上的重视,颁发了多个文件,以便促进其发展。但在2018年,我国养猪业因为非洲猪瘟的影响,带来了多达几十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虽然在我国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之下,疫情得到了应有的控制以及解决,但是研究出更为有效的防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从2018年8月开始,辽宁、河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相继发生了非洲猪瘟疫情,这是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而在2018年9月,我省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在公主岭市爆发。这无疑给我省,乃至全国的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属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法定报告动物疫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和治疗方法。因此,让我们来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一下这种病毒。  相似文献   

4.
陈开斌 《兽医导刊》2022,(3):144-145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猪和野猪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热性、急性、高传染性等特点,已被国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且感染疫病的猪病死后,非洲猪瘟病毒仍可在病死猪血液、组织液、内脏中长期存在并进行大规模传播,从而引发疫情大范围暴发和流行,且感染非洲猪瘟的猪肉食品一旦流向市场,会给生猪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从而造成重...  相似文献   

5.
张鲜梅  吴剑平 《兽医导刊》2020,(4):100-100,102
非洲猪瘟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性极强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死亡率可高达100%。临床症状表现为皮红高热、食欲废绝、高致死率;病理特征表现为脾脏高度重大、淋巴结和内脏器官严重出血、水肿。该病不感染人,暂没有疫苗防控,也没有有效治疗药物,目前防控手段只能依赖生物安全、监测、扑杀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非洲猪瘟具有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及潜伏期长的特点,导致养殖业的损失惨重,同时增加防控的难度,当前非洲猪瘟防控主要存在病毒环境流通、病毒检测不及时、防控信心不足三大难点.通过加强流通环节管控,开展全面检测工作,加大食品监管力度三种途径,增强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效果,及时发现病猪或携带病毒的猪只,做好对应的扑杀、销毁及无害化...  相似文献   

7.
郭志龙 《兽医导刊》2020,(8):106-107
非洲猪瘟(简称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1921年,在东非国家肯尼亚首次确诊,之后,于1957年传入欧洲,1971年传入美洲,2007年,首次传播至欧亚接壤的格鲁吉亚,并迅速传入俄罗斯,并在高加索地区定殖。2012年至2017年,分别在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摩尔多瓦、捷克、罗马尼亚等地区传入。2018年8月初以来,我国辽宁、河南、江苏、浙江、安徽、黑龙江等省份相继发生了多起非洲猪瘟疫情,这是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  相似文献   

8.
非洲猪瘟疫情是2018年首次传入我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非洲猪瘟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发病率、致死率极高,对于生猪的养殖产生了非常严重地威胁,会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非洲猪瘟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是一种致死率较高、急性的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软蜱进行传播,无论是野猪、家猪,都非常容易被感染。非洲猪瘟、普通猪瘟的临床症状非常相似,目前并没有有效的药物可以对非洲猪瘟进行治疗,所以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对非洲猪瘟的传播路径、流行现状进行分析了解,研究了在非洲猪瘟疫情下如何才能让猪瘟的防控工作取得效果,有效降低猪瘟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9.
丁勇 《兽医导刊》2020,(8):96-96
我国在2018年的时候突发非洲猪瘟并快速蔓延,因为此病的传播途径还未得以明确,还没有研制关于此病毒的预防疫苗,为此,为我国养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时至今日,人们始终心有余悸,非洲猪瘟对日后养猪行业的发展依旧存有深远的影响,对此应该采用有效措施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0.
目前,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在我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疫情发生的风险依然存在,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扩散,必须建立健全常态化防控制度.出入猪舍的人和车辆都要进行消毒,也不要给猪喂食泔水和餐桌上的垃圾.一旦发现疫情要立即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处理,还应当严格地对疫区进行消毒.  相似文献   

11.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感染猪以发热和全身性出血为主要特征,病程短、病死率高。非洲猪瘟主要流行于非洲国家,随后相继传入西欧、南美洲、东欧,以及亚洲国家,对全球养猪业、食品安全和猪及其产品国际贸易产生了严重危害和深远影响。现结合参考文献和我国非洲猪瘟发生、控制情况,分析了非洲猪瘟病毒传播动力学、传播方式,提出防控非洲猪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非洲猪瘟传入我国以来,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非洲猪瘟可防可控,文章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猪群方面介绍了构建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3.
房强 《猪业科学》2020,37(12):42-44
2018年8月3日,农业农村部发布辽宁沈阳发生全国首例非洲猪瘟。至今,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公布共发生149起非洲猪瘟疫情,超过116万头猪只被扑杀。面对前所未有的非洲猪瘟,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和疫苗预防,养猪行业面临种种危机。文章对非洲猪瘟及其危害做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了防控非洲猪瘟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涛 《猪业科学》2021,38(10):38-41
非洲猪瘟对家庭猪场的生产稳定性带来极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家庭猪场防控非洲猪瘟存在的问题及对关键点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近两年来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因此,在当前阶段做好现有养猪场户的防控工作尤为重要。文章结合我国养猪特点和防控形势,从养猪从业者角度介绍了非洲猪瘟的特点、传播方式、综合防控措施及防疫职责,以期为广大生猪养殖者做好非洲猪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毅  张全生 《猪业科学》2021,38(3):94-96
首例非洲猪瘟在我国暴发至今两年来,严重影响了我国生猪产业以往的正常周期运行规律,迫使大家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和整个养猪生产模式进行多方面探讨,实践表明,猪场的建设对完善生物安全体系,防控非洲猪瘟疫情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怀禹 《猪业科学》2020,37(10):39-41
自2018年8月以来暴发的非洲猪瘟疫情给我国猪育种和生猪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育种体系遭受重创。文章综述了非洲猪瘟对我国育种体系的影响、育种工作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以及非洲猪瘟形势下猪育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贺灿  张彬 《猪业科学》2020,37(11):96-98
非洲猪瘟是养猪业的第一杀手,自1921年东非国家肯尼亚首先出现非洲猪瘟疫情以来,这个病毒已经在非洲亚洲欧洲等区域传播了近百年,对世界养猪业造成了无可估量的损失。我国于2018年8月在辽宁省沈阳市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并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全国,对我国养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养猪业在近2年时间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文章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阐述一种快速、准确的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方法,并结合非洲猪瘟传播感染途径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诊断程序与防控措施来保证养猪业的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9.
周琬玥  杨林 《猪业科学》2020,37(2):80-83
文章主要根据非洲猪瘟疫情暴发已持续一段时间的背景之下,为了恢复生猪产业的发展和生猪的稳定供应,针对我国生猪产业环保问题不适应性方面做出合理适当的调整研究。从非洲猪瘟病毒的特征和防治方法上针对性的调整生猪产业环保政策,主要是粪污处理财政补贴政策调整、病死猪无害化财政补贴政策调整、禁养政策实施调整、限制抗生素政策调整几个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勤  曾勇庆 《猪业科学》2020,37(12):46-49
非洲猪瘟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也沉重地打击了我国的猪育种工作,虽然目前非洲猪瘟已大大缓解,各核心育种场也逐渐恢复了育种工作,但非洲猪瘟并未消除,未来的育种工作将面临非洲猪瘟常态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猪育种工作应做出针对性的改变,主要体现在:(1)建立严格的永久性的生物安全体系;(2)调整育种目标;(3)自动化、智能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4)加快基因组选择技术应用;(5)建设高质量、高度生物安全的种公猪站;(6)利用冷冻精液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